泱泱大唐第三章 殺雞駭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殺雞駭猴

第三章 殺雞駭猴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剛剛在前幾天被李世民授以司空職的長孫無忌上前,從地上撿起了軍報,打開來看了起來。

這些都是邊關守將以六百里加急送到長安的軍報,軍報中說,蘭州、鄯州、河州、涼州、姚州等與吐谷渾接壤的大部邊州縣都先后遭到吐谷渾人的攻擊。

雖然說我邊軍依據堅固的城池據守,擊退了吐谷渾人的侵襲,但損失也很大,除不少的邊軍在戰斗中陣亡外,還有更多的邊民被吐谷渾人虜掠或者殺害,被搶財物無數,不少的民居被吐谷渾人燒毀,邊州諸城的官員在嚴防吐谷渾再侵襲的同時,還要分出人員,安置這些因為吐谷渾人入侵而失去家園,靠自身無法度過已經到來寒冬的這些可憐流民。

長孫無忌看了沉默不語,將軍報交給身邊的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房玄齡看了也沒說什么,再交給另一側站在武將班列之首的尚書右仆射李靖。

李靖看了卻沒再往下傳遞,而是攥緊這疊軍報,上前一大步,用他那威嚴宏亮的聲音奏道:“陛下,吐谷渾人四處出擊,我大唐多處邊關受到侵襲,臣覺得,我大唐必須做出有效的應對…”

李靖的話讓李世民大喜過望,忙問道:“李愛卿覺得,我們要做出何種應對?”

“陛下,臣覺得,應該舉大軍討伐犯我大唐邊關的吐谷渾人,給予其痛擊,將其大部軍隊殲滅,我大唐邊關才能得安寧,”李靖說著,作禮將手中的軍報呈回到李世民手上,再肅身作禮奏道:“陛下,臣愿領軍出征,為陛下掃除西北的邊患…”

李靖的話讓李世民大大地松了口氣,剛才鐵青的臉色也緩和了下來,還露出點殘忍的笑意,但在他還未開口之時,剛剛轉任為侍中的魏征以很快的速度站了出來,作禮奏道:“陛下,臣以為如今不可輕易言戰。將過去的這一年,我大唐四處遭災,糧食歉收,天下民心浮動,此時朝廷的主要關注點應該放在賑災自救,穩定天下民心上,如何可以妄動兵戈?若是妄動兵戈,必是違天意之舉!臣以為吐谷渾人犯我邊關,是因為吐谷渾境內同樣遭災之故。臣聽聞入冬后,吐谷渾境內連降大雪,人馬牛羊凍死無數,他們犯我邊關,搶我財物,這是迫不得已,無奈之舉。臣以為,朝廷應派使者斥其不義,讓其悔悟,并以兵威相陳,同時資以一定物質相助。我方之大義,再加上武事的威嚇,吐谷人定會羞愧加恐懼,我使者抵達吐谷渾之時,就是他們退兵之時。待來年天氣好轉,青草復生之際,吐谷渾人生計得到保證,再不會犯我大唐軍關了!”

魏征說的不無道理,貞觀七年天氣表現的很是異常,大唐境內遭受的災害可以說是百年不遇,比貞觀初年甚好多倍,洪災、旱災再加蝗災連續而來,這些災情剛剛過去,雪災又接著來,差不多自十月開始,西北及漠北連降暴雪,牛羊凍死無數,草原上的各部落也是同樣遭災,許多部落生存受到威脅,一些支持不住的部落舉部南下內附,或者歸降于唐。

九月時節,突厥契苾部落酋長契苾何力和他的母親、弟弟帥部落六千余戶,計三萬二千余口,向我大唐請附。李世民接受了契苾部的請求,詔命契苾部安置于甘州與涼州之間,任命契苾何力為左領軍將軍,進京任職,契苾何力的母親也被授予姑臧夫人,其弟契苾沙門任賀蘭州都督。

一些較小的黨項、氐等羌族部落,也因氣候惡劣,無法在草原上生存,紛紛上表請求歸附內遷,以期得到大唐朝廷的資助,到目前為止,前來歸附的大小部落計有三十余個,共講三十萬余萬口。

這些情況殿內大部朝臣都是知道的,因此魏征此話后,有好些人站出來表示附議,其中有御史大夫溫彥博,民部尚書戴胄等重量級大臣。

還未歸列的李靖似乎對魏征所說的無動于衷,瞄了一眼站在身邊的魏征和溫彥博、戴胄等人后,再作禮奏道:“陛下,臣剛剛看了這些各地所報送的軍情,從中可以看出來,這段時間吐谷渾人用兵的規模不小,攻城者都有數萬,并不是像搶掠一把就走的樣子,臣想著接下來吐谷渾人可能會有更大規模的攻擊行動,陛下應該急令各地邊關守將,嚴陣以待,防止吐谷渾人可能的攻城行動!以免城池失守,不過這些都是被動之舉,再好的防守還是不如主動出擊來得好,正所謂,攻擊是最好的防守,臣覺得,為了消除我大唐西北一帶的邊患,鞏固對河套之地的統治,避免邊州在吐谷渾大軍攻擊下丟失,應該舉大軍討伐吐谷渾人…”

李靖說完,再作一禮,退回了班列中。在上一次朝議是否出兵討伐突厥人時候,李靖曾經當殿與反對出兵的魏征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殿上的諸臣以為,今日兩人間又會起紛爭,但沒想到,今天的李靖在說完后,馬上退回了班列中,表明不想和魏征當殿爭執。

原本想與李靖再來一次當殿爭論的魏征看到李靖退回去,有點泄氣,但依然很強硬地表示反對,“陛下,臣反對李仆射之議,上一次朝廷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戰事過去才幾年,民間還未得到足夠時間的休養生息,再加上年內遭遇了百年難逢的大災,臣覺得,此時討論是否出兵征伐之事,都是不顧及民生之舉,必遭天下百姓的反對,臣堅決反對在大災之年出兵!”

魏征說完,也很快退回班列中,溫彥博和戴胄幾人再次表明自己的意見后,也退了下去。

剛剛從瀘州都督任上期滿,改任左領軍衛大將軍的程知節程咬金在班列中聽到有這么多的人反對,忍不住了,罵罵咧咧幾步就蹦到殿前來,作禮后大聲奏道:“陛下,這還要討論什么,當然要打,讓俺老程率一支大軍,把那鳥吐谷渾人狠狠教訓一下,不把全都砍成碎片,俺就不姓程,朝中怎么有這么多怕戰的大臣,幾年過去還是如此,誰要是再敢反對出兵,俺老程跟他沒完!”

剛剛他以為,李靖這般表示了,就不會有人出來反戰了,但沒想到還有這么多人站出來反對出兵,這讓程知節暴跳如雷,馬上沖出來罵人了。

上一次討論是否出征突厥時候,程知節也是站出來如剛才這般言語的,他是個極好戰分子,說話在所有大臣中最為粗俗,但甚得李世民喜愛,即使當殿辱罵其他朝臣,也沒有治他的罪過。

出征突厥的戰事,程知節也隨李靖出征過,作為恒安道行軍副總管,但在那場戰事中,這一道人馬發揮的作用最小,歸朝后并沒得什么封賞,這讓程知節憋了一肚子氣,許多年沒撈到大的戰打了,讓他心癢癢的,剛回京時就和李世民發牢騷過,要皇帝在以后在戰事時候,讓他當一回主帥。今日他沒有第一個跳出來請戰,已經很讓李世民意外了。

“陛下,別理會那些膽小如鼠的人反對,快決定出兵吧,讓俺老程領兵,俺老程會領兵去收拾那些吐谷渾人的…”程知節繼續在殿前唾沫橫飛地大吼。

程知節的痞相讓朝中不少的大臣很是惱怒,但所有人都明白這老兒天不怕地不怕,有人跟他對著干就要和你單挑,甚至被他當面折辱,這般瘋話出來,也沒有什么人敢站出來反駁他。

朝中大部的人都怕他,怕與他頂牛,甚至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這種深得帝寵的人也是如此,只有魏征、蕭瑀等少數稟性非常耿直的大臣敢與程知節當面辯駁,甚至不懼程知節提出單挑掐架地威嚇。

“程愛卿,今日是朝議是否出兵的事,如何能這般說事,退下!”李世民怒喝道。

不過程知節這般說,還是挺讓李世民滿意的,這樣的瘋話,正好可以堵住一些反對人的口。

被李世民訓斥了,程知節一點都沒感覺到難堪,依然罵罵咧咧,“陛下,有人侵犯我大唐邊關,如何能不戰,若有人敢言不戰,俺老程跟他沒完…”不過也馬上退回了班列中。

程知節退下后,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很快站出列,作禮奏道:“陛下,吐谷渾人狼子野心,自我前隋時候,就連年寇我邊境,我大唐立國以來,在我大唐對其示好下,也沒有停止過兵事,并且吐谷渾王邈視我大唐皇帝,上一次諸夷尊長皆來長安朝貢之際,獨獨吐谷渾王慕容伏允未曾來長安,如此狂妄之國,如今又三番五次犯我邊境,如何能聽之任之,臣覺得,一定要舉大軍討伐才是,”李道宗迎著李世民那贊賞的目光,挺直身子,大聲請奏道:“臣愿領兵出征,替陛下掃除邊患”

李道宗剛說完,兵部尚書侯君集馬上緊跟著出列,以更加大聲的語調奏道:“陛下,臣覺得早些年就應該舉兵教訓一下吐谷渾,如此多年,吐谷渾人犯邊無數次,我邊關兵備不少,與吐谷渾接壤的幾州皆重兵布防,防而不攻,徒耗軍資。臣以為,不若舉重兵,一戰平定吐谷渾,永絕后患,如今吐谷渾人連番犯我邊境,再加上吐谷渾境內遭災,實力受損,再加上攻我邊半不克,士氣受損,正是我大唐對其宣戰的最好時機,臣愿領兵出征,掃蕩青海之地!”

“陛下,臣反對出兵!”新上任的禮部尚書陳淑達出列奏道:“陛下,臣贊同魏侍中所奏,如今我大唐遭大災,實不宜妄動兵事,不然定會遭天下百姓反對,臣覺得,此段時間應以慰撫百姓,恢復民生為主!再者,吐谷渾如此窮荒之地,占之何用?臣以為,我方在邊州防守即可矣,彼若來寇,以兵驅之,及其歸去,懷之以德,即足可威服吐谷渾人也!”

緊接在陳淑達之后,長孫無忌也出列奏道:“陛下,臣附議,我大唐境內今年水患嚴重,加之北方遭受雪災,牲畜凍死無數,如此大災之年,妄動兵戈實是有違天意,臣以為,即使要用兵,當待來年,百姓安定之后才可,再者,如今天寒地凍,實在不宜舉兵討伐”

讓長孫無忌非常意外的是,他的女婿,這個越來越得他賞識的王易,卻在他奏言后,站出來與他唱對臺戲了。

王易看到這么多的重臣站出來反對出兵,連長孫無忌都是如此,有些急了,在長孫無忌歸列后,馬上站了出來,“陛下,臣反對,臣覺得,吐谷渾連番犯我邊關,我大唐一定要舉兵反擊…”

王易瞄了眼臉上氣惱之色起來的長孫無忌,表示了一個歉意的眼神后,繼續說道:“貞觀四年,我大唐軍隊平滅了東突厥汗國,自那以后數年,諸夷都老老實實地聽服于我大唐,不敢有異動,但今年我大唐遭遇大災,不少的夷人部落就蠢蠢欲動,圖謀作亂,吐谷渾更是如此,若是聽之任之,不以雷霆之勢對其進行反擊,那諸夷必定會以為,我大唐在遭災后無力舉兵事,他們會以吐谷渾人為榜樣,群起與我大唐作對,不再聽服于我大唐,如今就有這種趨勢,亂事四起…若諸夷都不再遵我大唐的令,那我大唐邊關必定會危機四起,那想必沒有人愿意看到的…”

王易吸了口氣,提高語調,大聲說道:“陛下,因此臣以為,我大唐一定要舉大軍討伐吐谷渾人,特別是在大災之年,更是不能聽之任之。若我大唐在大災之后,還有能力舉大軍討伐吐谷渾人,那諸夷必定會認為,我大唐雖然遭遇大災,但對國力影響不大,必定會心生忌憚,不敢公然反叛,反之,必有更大的亂事。我們正是可以拿吐谷渾開刀,殺雞駭猴,若我大唐迅速出兵,反擊吐谷渾人的入侵,那必定會極大地震懾諸夷,讓他們不敢叛我大唐!”

“說的在理,朕非常贊同,殺雞駭猴,朕不能容忍吐谷渾如此狂妄,也不愿看到諸夷跟隨吐谷渾叛我大唐,讓我大唐邊關再起大的亂事,”李世民大聲稱贊了王易此議,再威嚴地喝令道:“諸卿不必再奏,朕決定,舉大軍討伐吐谷渾…”。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