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一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

第一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貞觀七年在一場瑞雪及喜慶的爆竹聲中來臨。

因為連年的豐收,年關來到,基本上再沒什么人要為年節時候沒東西吃,吃不上好東西而犯愁了,可以說,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喜笑顏開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王易的府中,也是一片熱鬧的景色。在過去的一年內,王易娶了兩妻子,添了兩個女兒,又得了皇帝數不清的賞賜,雖然說妻妾們沒有為他生一個兒子讓人有點遺憾,但一年內如此多的喜事臨門還是很罕見的,當然要熱鬧慶賀一番才行。

新進門的正妻長樂公主吩咐管家王復在除夕時候給府上每人分發了豐厚的紅包,作為王易平妻,又晉級當了母親的長孫凌,則自己出錢給府上每個人都置了兩套新的衣裳。同樣當了母親的蘇燕,原本也想拿出自己的體已錢,表示一下,但被王易勸阻了。

主人的喜悅,下人們也分享到了,府上所有的人,個個都是喜氣洋洋的。

幾位妻妾平安相處,還有這般心意表示,王易當然非常高興。還有一件很讓他高興的事,那就是在上一年末的時候,他通過長孫凌的張羅,為府中的管家王復尋了一個出身還不錯的妻子,那是長孫凌的遠房親戚,竇姓家族的成員,家道中等,與王復的身份還算相配。

王易這般關心他的事,王復當然感激涕零,再加上新進門的長樂公主還有長孫凌,對他這個舍棄自己前程,甘愿為王易管事的人非常尊敬,更讓王復覺得他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因為除夕前后幾天都是下雪,過年幾天差不多都是冰天雪地,王易除了去走訪一些必要的親戚外,其他大部時間都窩在府中陪著妻兒們。他也在年前閑著無事的時候,呆在書房時揮毫潑墨。

一種以前沒有出現過形似桃符的叫“春聯”的東西,被他鼓搗出來,貼在府上的大門兩側,上擬幾打言詞簡練但喻意喜慶的巧句。這一出現的新事物,在被有心人看到后,很快就被人效仿了,一時間長安城內許多達官貴人府門外,甚至平民百姓家門口,都貼上了這種叫“春聯”的喜慶東西!

紅色是吉祥色,滿城的火紅讓這個年更加的喜慶。

因為連年的豐足,朝廷為示慶賀,上元節時候在長安城內舉辦了規模盛大的燈會,并且破天荒的連續五天,王易也在燈會開始后,帶著妻女及王曇等人,去燈市里看熱鬧。

為讓長安城的百姓能更熱鬧、方便地過年,自貞觀七年元日開始,每天晚上的宵禁時間都延遲了,這個新年長安城內的熱鬧景象,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特別是上元節幾天放夜,城內的嬉鬧聲響徹半城,許多人在大街上通宵達旦地玩樂。

上元節過后,全國各地的城市,宵禁時間都推遲了,城市內居住的百姓夜間玩樂時間更多了。

盛世盛景,百姓安樂,君王也高興,當然也馬上有人站出來,狠狠地拍皇帝馬屁了。

正月末,大朝會日。

此前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彟等諸多朝臣以天下大安,盛世已臨等理由上表請求皇帝到泰山封禪,但被李世民所拒,今日又有人站出來提相似的議,在朝會剛開始時,特進、趙郡王李孝恭第一個站出來,請求皇帝封禪泰山。

李孝恭一提議,馬上就有眾多的大臣站出來,以如今天下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定,文治武功取得了鼎盛,理應將這般盛事通過封禪的方式詔告天下。

看著黑壓壓站出來請求的一大群大臣,滿是得意的李世民有點嘴都笑得合不攏的樣子,但還是推辭,“眾位愛卿皆以為封禪乃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大安,百姓安居樂業,四夷臣服,雖不封禪,又有何關系?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后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矣?且事天掃地而祭,在宮中即可,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誠敬乎”

但李世民這話卻馬上遭到李孝恭的反駁,“陛下,臣以為不然,天下連年豐收,此是天地幸然之故,必當要以封福音祭祀的形式告慰天地,威服四夷,因此臣等懇請陛下,封禪泰山!”

其他站出來請命的大臣都隨李孝恭行禮請命,見如此場景,李世民神情有點猶豫了。

就在這時,秘書監魏征站了出來,大聲奏道:“陛下,臣反對陛下到泰山行封禪之禮…”

在李孝恭等請命封禪的大臣驚異之中,魏征款款而道:“陛下,如今天下雖然大安,四夷臣服,然今承隋末大亂,戶口未復,倉廩尚不夠充盈,若陛下決定東行封禪,那車駕出巡之時,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所費頗巨。且陛下封禪,萬國來使咸集,遠夷君長,皆有扈從,如今我大唐自伊、洛以東至于海、岱,煙火尚希,灌莽極目,凋零之像尚未除,此乃將我大唐之虛弱,呈示在戎狄人眼前…況且這些胡夷來使,需要的賞賜供給無數;為陛下車駕出行便利,需要運用無數的民工修筑道路,徒增百姓之勞苦。封禪之舉,實是只崇虛名而受實害,臣覺得陛下萬不可行封禪之舉的”

魏征此語,讓興致勃勃的李世民頓然間覺得無趣了,而在魏征之后,御只大夫溫彥博也馬上站出來附議,表示在我大唐剛剛開始豐足之時,不可行封禪之勞民之舉,這更讓李世民掃興,“魏愛卿、溫愛卿言之有理,如今我大唐剛剛開始富足,我們萬不可得意忘形,需要時刻不忘記貞觀初年時候天下遭災的慘狀,或許今年,老天爺就不會如前兩年這般善待我們了,災禍無情,隨時都會來,朕要帶頭勤儉節約,多為百姓謀利,封禪之舉,朕沒作考慮,諸卿不得再提!”

不論李世民真心還是假意,他這般說后,贊成皇帝去泰山封禪的大臣也不敢再言語了。

李世民在這次朝會上的警言果然得到了應驗,貞觀七年的春天,非常的寒冷,正月過后,連續的寒潮來襲,二月間,都下了好幾場雪,原本應該暖和的清明時節,都是凍得人發抖。

三月間,天氣轉暖后,河南、河北一帶連續的暴雨,黃河數處決堤,許多州縣被淹,災民無數,聞報后的李世民憂心忡忡,嚴令各級官府,賑救災民,并派出了以特進李孝恭為首的朝廷賑災團,赴河南、河北一帶指導救災。

所幸李孝恭行事果斷,再加上其在朝中巨大的影響力,在他的帶領下,河南、河北數州的百姓群起抗洪,終于將決口一個多月的黃河大堤堵上了。

這幾年天下豐產,各地官倉存糧非常多,再加上朝廷的嚴令,各級官府以最快的速度行動起來,安置災民,家園被洪水沖毀的百姓,都有了住的地方,也有了吃的東西。

就在李世民及諸臣稍稍松了口氣的時候,夏天來臨,山東、河南一帶再連降暴雨,河堤決裂無數,許多州縣一片汪洋,數不清的良田和房屋被沖被淹,受災面積和人口遠比兩個月前更甚,一些地方是連續的遭災,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不得不再集中力量,賑救災民。

數不清的車架,運載著賑災的糧食和其他物資,往北方運輸。

就在北方的災情還未完全消除之時,南方的梅雨季節又來臨,給北方帶來巨大災害的雨帶轉移到南方后,傾盆的大雨,給富饒的江南大地也帶去了災難。

梅雨季節從五月中開始后,持續了近一個月,集中性的大暴雨連續地下,江淮諸州,湖、杭、嘉、婺、越、江、饒、衢、岳、洪、鄂等這幾年逐漸成為大唐主要糧倉的江南地幾近成澤國,長江數處決堤,長江沿岸的幾大湖,全部漫堤,其他大小河流也是相似的情景,這一帶幾乎所有春種作物全部被泡在水里,將成熟差不多再過半來個月就可以收割的早稻,也在洪水不見了蹤影,在洪水退去后,全部倒伏,并長芽、腐爛。

消息傳來,讓李世民極度的震驚,也讓參加朝會的大臣們驚愕不已,所有人都知道,差不多半個江南道的早稻糧食,幾近絕收了。

這幾年江南一帶極其豐富的糧食產量構筑了大唐豐收的盛況,大部的大臣都清楚,如今受災的江南諸州,損失的一季糧食產量,甚至超過北方一個道的全年糧食產量,那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再加上北方河南、河北兩道連續的遭災,今年的糧食總產量,根本不要想超越去年,即使與去年扯平都是不可能的了,如今洪災還在持續,誰也不知道,損失會是幾何,還有,晚稻有沒有機會播種。

大唐近四分之一的天下遭水災,且是最富庶的地方,無數的百姓生命和家園被洪水吞噬,損失的財物無以計量,朝廷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到抗洪中去,再也沒有人敢提封禪之事了,而原本曾有過提議的針對吐谷渾的戰事,也被擱置了!

但貞觀七年的災難卻還未平歇,在南方洪水過后,連續的干旱,北方與南方同遭大旱,大旱持續時候,河南、河北一帶更遭蝗災,似雨點般從天而降的蝗蟲吞噬著好不容易長大的田間作物,連長安一帶都遭遇了蝗災,王易的府中,還有太極殿中,都有蝗蟲飛進來,啃食花木的葉子。

北方從春末夏初的水災連夏天的旱災,再加上近秋天時候的蝗災,許多州縣一年近乎絕收,數十萬失去家中糧食的百姓需要官府的救濟才能過日子。

萬幸的是,南方在梅雨季節后,雖然遭遇了旱災,但梅雨時節積蓄的大量雨水,通過修筑的水利設施流入播種了秋糧的農家田地間,讓無數的百姓在絕望中看到了一點希望…。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