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一百二十章 大豐收之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章 大豐收之年

第一百二十章 大豐收之年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二公子,有您的信!”

“擱案上吧!”正在校對書稿的王易抬起頭,示意進來的王聽將信放一邊案上。

王聽依言將信放了下來,馬上退了出去。

王易將最后一張書稿校對了一遍,站起身,扭了兩下有點酸痛的脖子,走了兩步到窗戶邊,看了看院子里一道在練琴的蘇燕和王曇還在,又走回到案邊,將散亂的書稿整理好。

這部按孫思邈要求寫的醫學書稿,王易用了將近一年時間,才差不多寫好,當然,動筆的主要是蘇燕和王曇這兩個女人,王易偷懶,只寫了小部分,不過校對的事需要他自己負責。

這部差不多集后世時候內、外、婦、兒等科知識,觀點遠異于現代醫者對疾病認識的醫學著作,王易相信會讓這個時代及后人震撼的。

后世的王易最引以為傲的一點就是記性特別好,學過的東西基本不會忘記,他在醫學院所學的專業知識,這么多年過去,大部都記著,也能把他們寫出來,但他也只寫那些常見疾病的原理和診治要點,一些古代不見記載的病,并沒有記述。

而且王易也盡量用這個時代流行的語句和寫作方法寫,這可是件挺費神的事,所幸終于完成了。

在校對完成后,這本書稿就會拿去印刷,以供其他人參考,因此這些天,王易更加忙了。

書印出來后,最先是滿足孫思邈的好奇心,讓他先拿回去研究一番,這老道早已經預約過了。

在王易寫作的過程中,孫思邈就差不多把書稿內容粗粗看過一遍,問了王易不計其數的問題,王易在最初時候很有興趣回到,到后來耐著性子回答,再到后來有點躲著這老道了。孫思邈的問題太多,許多王易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回答不了的,他只有以他只記著內容,為何這樣寫并不是很清楚當借口來解釋。

一些東西受過后世現代教育的人很容易理解,因為有其他一些自然科學的理論可以信托,但身處在唐朝時候,許多原理沒有辦法解釋。

孫思邈也知道王易有點怕他追問,到后來也很少去問王易,只要求王易將書校對好,印刷出來后,一定要先讓他過目,王易當然是答應了。

巨大的工程差不多完工了,王易心情也非常不錯,在將手邊的那些已經校對的差不多的醫學書稿疊整齊,與前面的書稿放在一起后,才去將信拿了過來。

看到信封上那娟秀的字體,王易臉上露出一點甜蜜的笑容。

這是長孫凌寫給他的,這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五封信了。

自上次王易與長孫渙那一群人起沖突,把長孫渙打了一頓后,他與長孫凌已經很久沒見過面了,長孫凌在派人偷偷給王易送來的信中告訴他,這段時間,她的父親和兩個哥哥對她監看的很嚴,不讓她出府游玩,甚至進宮陪長樂公主的機會都沒有,但她在信中也告訴王易,安慰王易,一切都沒事的,待過段時間,一切就會好的,她希望在今年的冬天,還要能王易府上來賞雪。

有長孫凌的信送來,王易也都回了信,并在其間贈長孫凌以一詞,就是秦觀的那首《鵲橋仙》給長孫凌,在七夕時候送給她,長孫凌這小妮子在收到那詞后,異常的激動,當即回賦了一首,起誓地表露了情意,在隨后,給王易的信越加的頻繁,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情意讓王易很覺得溫馨。

不過因為這段時間感覺到長樂公主的變化,再加上上次酒后李世民曾有過那番胡話,讓王易心思也有了不少的起伏,他真怕萬一有那么一天,有些事變成了事實,他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長孫凌。

王易嘆了口氣,抽出了信看了起來,信寫了好幾張紙,除了表述情意,長孫凌還在信中說了一些讓她覺得驚喜的事,那就是她的父親,還有兩位哥哥,對她的監看松懈去了,想著過段時間,她不能出府游玩了,長孫凌告訴王易,若她能出府,第一時間就到王易府中,過來看看他。

長孫凌知道這段時間王易很忙,在以前的信中,也一再叮囑王易,要他注意休息,別累了身子,這封信中也調皮地說,她要來看看,王易是不是因為勞累瘦了很多。

王易看完信,嘴角露出一點溫情的笑容,想了一會,也提筆蘸墨,給長孫凌寫回信,讓王聽送過去,交到這段時間一直當信使的長孫平手中,讓他轉交給長孫凌。

王聽按吩咐跑出府去后,王易隨后也出了書房,往院子里走去。

時間已經是十月中,初冬時節,風吹來,有些涼了,走出室外的王易感覺到有些涼,也拉緊了衣服,往院中正在曬太陽彈樂的蘇燕和王曇所坐之處走去。

比剛來長安時候嬌媚了許多的蘇燕看到王易過來,趕緊迎了過來,王曇也蹦蹦跳跳跟著過來。

“公子,快過來坐一會吧,想必累著了!”蘇燕扶著王易的胳膊,將他按到一躺椅上。

王易也沒推辭,一屁股坐了下來后,即斜躺起來,“燕兒,曇兒,你們今日在彈什么樂?”

王曇蹲在王易身邊,嬌聲說道:“二哥,曇兒在和燕兒姐學那《高山流水》,一會我們彈給二哥聽聽,你評鑒一下,我們彈的如何,好不好?”

“好,今日二哥就不出府了,聽你們兩人彈樂,”王易捏捏王曇那粉嫩的臉龐,再轉向一邊的蘇燕,“不過你們要彈最好聽的曲樂給我聽,好不好?”

“公子有興趣聽,我們一定用心彈!”蘇燕說著,即位著王曇過去,在王易不遠處席地而坐。

隨著幾聲前奏拔彈的樂聲起來,王易也閉上眼睛,讓自己身體休息的同時,靜怕聽兩女彈樂。

潺潺淙淙的《高山流水》曲樂接著而來,雖然王曇剛剛學彈,稍稍有些生澀,但因為蘇燕彈的嫻熟,在王易耳中,聽著還是很有味,他也漸漸沉迷了進去。

整個下午時間,王易就在府中,聽蘇燕和王曇彈樂,間或和兩女調笑一番,感覺非常的閑適舒服,蘇燕也非常滿足,王易能在府中,與她這般相處。

這段時間,王易事兒多,即使在府中,也沒什么空閑,今日這樣是難得。

只不過,這樣難得的溫馨時光并不多,接下來一段時間,王易又有事兒了。

很快就是隆冬時節,又一個大朝會日,王易隨同百官一道,在太極殿參加朝會。

在朝會剛開始時候,王易聽到了一個讓他激動的聲音。

“各位愛卿,朕今日有一個特大的好消息要告訴各位,秋收已經結束,各地的收入都已經統計上報,今年各地上報的收成,遠出朕的意外,下面就讓民部戴尚書,向各位愛卿通報今年全年的收成情況!”殿上的李世民用中氣十足的聲音說道。

時間已經十一月中,全國大部地方的夏收、秋收都已經結束,并進行了統計,冬種也都展開了。各地在開始冬種的同時,也按朝廷的要求,將統計好的收成情況,以最快的速度上報至民部。

民部的官員,也在第一時間,將各地上報的收成情況整理完整,交給李世民過目,李世民在看到戴胄所呈交的收成情況后,大喜之下又很是疑惑,一再問詢其中有沒有錯誤的地方,得到戴胄保證絕不會有錯后,這才拿到朝會上來向眾大臣宣布的。

戴胄因為早很多日子就知道了統計的結果,驚喜的感覺已經過去,因此今日應李世民的令,走到殿前宣布時候,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表情流露出來。

“據各州上報的全年總收成情況統計,今年全國總糧食收入,是貞觀三年的一倍多,總產量為…”

隨著戴胄將民部所統計的數據報告出來,殿中百官的嘴巴都隨著張大,吃驚的神色越來越濃。

戴胄所報告的數據中,全國糧食總產量近三億石,而貞觀三年,才一億多石,只過了一年,所統計的糧食產量竟然翻了一番,也可以說天下的糧食產量成倍增加了,對于上一年末,還非常缺少糧食的大唐來說,這樣的數據如何不讓關心朝事的百官驚喜。

三億石糧食,也就是三百多億斤,按大唐如今人口約兩千余萬算,折算到每個人頭上,都有一千四、五百斤左右,若這個數據是真實可靠,沒有虛報,沒有報錯的話,那今年百姓的吃飯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了,皇帝和百官再也不用為糧食短缺問題擔憂了。

戴胄在報告中,還特別列舉了一些特別的州,比如江南道的杭州、越州、婺州、湖州、揚州等地的糧食收成情況,這些地方的糧食收成,相比去年,更是數倍地增長。

這些地方糧食收成能如此迅速地增長,正是因為在這些州府,采取了兩季水稻,一季小麥或者其他作物的復種技術,三季的收成,與上一年除杭州外基本是單季的種植模式,再加上這些州是首先推廣種植占城稻的地方,收成自然成倍地增加了。

民部所統計的資料是根據各州上報的數據相加的,幾個月前,在得到李世民的同意后,以朝廷詔命的形式,下令各州各縣的官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將收成情況統計上報,以備民部統計需要。

大唐數百個州,統計數據呈上來,交到民部,再由民部官員校對,數據量并不算很繁雜,但因為統計方法落后,還要核實數據,統計還是挺費時間的,再加上戴胄力求不出差錯,更加的費神。

幸好有朝廷的詔令下達到諸州,各地的數據回報很及時,差不多比往年早了一個月左右上報朝廷,那是因為第一年在許多州縣推廣復種技術,朝廷或者說皇帝李世民急切需要實際的數據,說服朝中官員,還有天下百姓,接受這種新的種植技術,因此在年初就嚴令各地官員,每季收割后,已經統計數據,以急報的形式上報朝廷,才能在十一月中就得出了全年的收成情況。

并不知其中具體情況的王易非常驚異現在官員的辦事效率,特別是民部官員的辦事能力。秋收過去才不到兩個月,就將全國大概的收成情況統計出來了,但他也知道,如今的統計手段落后,朝廷所得的統計資料并不會很準確,只是一個大概的數據,即使是后世時候,也是如此。

不過以同樣方式統計的數據,與往年一比較,那還是有參考意義的,特別是各州縣具體數據的比較,就可以基本清楚今年與去年相比,收成增加還是減少了,幅度有多大。

王易在聽了戴胄所作的報告后,心中長舒了口氣,他在入長安時候,向李世民所提的奏議,在實施一年,并且是小范圍實施后,糧食產量就以如此的幅度增長,還真是個奇跡。

在大部田地靠天吃飯的年代,受天氣因素的影響,收成原本就有很大起伏的。前幾年天下遭災,收成下降,今年的天氣可以用風調雨順來形容,利于生產,再加上南方許多州府都廣種一年幾熟,還推廣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諸多有利因素夾雜在一起,收成自然大幅增加。

推廣稻麥復種技術的這些州府,糧食收成有這番增長,讓朝中大臣們驚嘆不已,但王易并不覺得奇怪。正因為以前大多采取單季種植的模式,使得每畝地每年的產量很低,畝產的基數低,糧食大幅增長了,相比較增長率就非常可觀了,就如原來每畝一年產量才五百斤,但現在一季就可以收入六百斤,一年三季可在達一千五百斤左右,增長率就是好幾倍了,讓人聽著自然觸目驚心。

這是極大的好事,王易從朝臣們那驚喜至極的神情上明白過來,他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大唐的歷史,從民生方面改變著歷史。

殿前戴胄已經將收成情況通報完畢,眾臣們還沉浸在驚訝中,沒有人站出來奏言,這時李世民開口了,李世民臉上一副掩飾不住的喜悅,從御座上走了下來,站到殿前,朗聲說道:“諸位愛卿,你們可知道,今年糧食收成為何會如此大幅增長嗎?你們可能不一定知道,此都因為是一人提議之故,正是因為他提議的新的種植方式,才讓天下出現如此豐產的情況,哈哈!”李世民大笑了兩聲,再大聲地喝道:“朝散大夫王易何在…”。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