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一百十八章 如愿以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十八章 如愿以償

第一百十八章 如愿以償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感謝jafat書友的月票!)

“此是老夫理當做的,無須表謝!”李靖擺擺手,示意王易不必多禮,再露出點詭秘的神色,“賢侄,你父親是威鎮天下的大將軍,你們自小一直跟著你父親習兵法,對兵事有這般常人難以起及的論斷,自不太難理解!呵呵,老夫也向陛下表示可惜,此次出征,你未能隨老夫同行,沒能見識你的實際領軍才能,若有下次統軍出征的機會,老夫一定將你要入軍中,一觀你之才!”

李靖這和李世民差不多的論調讓王易有點頭疼,也很郁悶,趕緊解釋,“李相,晚輩自幼遭變故,對行軍作戰之事,有一種天生的恐懼,雖然一直喜好談論兵事,但那只是紙上談兵之舉,若真的讓晚輩去領兵上戰場,恐會讓陛下和李相您失望,一定會誤了軍情的!”

王易這般謙辭,李靖渾不在意,笑著道:“誰天生不是會打戰的,良將都是久經戰事磨練出來的,只是一些人天生就是能當良將的料,就從其對兵事不一般的論斷,及對戰場形勢異于常人的判斷力就,就可以看出來,就如你,老夫聽陛下說,你數次與陛下討論起老夫在前方將會采取何種策略,還放言老夫會親自提兵一部,突襲頡利在定襄城的牙帳,陛下不信,還和你打賭,你也與陛下賭此戰的結局會出乎所有人意外的,結果都是你贏了,能將這些事都料到,老夫甚是驚訝,呵呵,太不簡單了,誠如陛下所說,若你是頡利,或者是頡利手下的謀士,那此戰,老夫只有認輸的份!”

“李相言重了,李相作戰之道,常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奇兵,帶來巨大勝利的!就如這次,沒有人會想到您會親自提兵三千,攻擊頡利的牙帳,最終導致頡利所部迅速潰敗的,晚輩想,即使突厥人中有人想到此招,加以預防,李相您還一定能想出其他破敵之招,讓突厥人防不勝防的!”

“但這次老夫親領三千士卒偷襲頡利的牙帳,若頡利真的料到,加以預防,老夫根本沒有成功的機會,當時也沒有更好之道,呵呵!”李靖撫著胡須笑了兩聲,面有贊色地說道,“能想到老夫會采用此招的,依老夫所想,除了當今皇帝,還有你,應該再沒有其他人能想到了!”

“李相,晚輩只是瞎猜猜到的,并不是依據什么推斷出來的,再者,在后方依據軍報分析,根據前方統兵將領的論述得出結論,遠比統兵將領根據實際形勢做出判斷來得容易,要是讓晚輩去領兵,遇到實際情況,可能就根本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了!”王易繼續謙辭。

“唔,你說的也不錯,但有你這般頭腦的,會根據一些人家想不到的因素分析戰況的,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比別人想的更長遠,更周到的,你是一個可塑之將才,老夫愿意和你討論兵事上的事!”

李靖只說和他討論兵事上的事,并沒說想收他為徒,成為弟子,讓王易有點意外,但也不好問,只得作禮致謝,“多謝李相對晚輩的刮目相看,晚輩以后需要多多向李相請教兵事方面的問題!”

李靖含笑受了禮,再問道:“賢侄,戰前你為何就認定,朝廷應舉大軍討論突厥人?”

面對李靖質疑的目光,王易從容回答道:“晚輩一直以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晚輩也曾記得,在貞觀二年時候,突厥人寇邊,群眾奏請陛下修建長城,以抵御胡人的入侵,但陛下否決了此議,因此晚輩覺得,應對突厥人的入侵,陛下肯定會采取以戰止戰的方式,舉大軍擊敗突厥人,讓其沒有實力再入侵我邊關,因此就認定,朝廷一定會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

“但是陛下是在聽取了你的意見后,才最終決定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此前還一直在猶豫,當時朝中支持出兵的人并不多,支持舉十數萬大軍出征的人更少!”李靖臉上依然有疑惑。

王易有點頭疼,不知道如何回答李靖的問道,只得訕訕地說道:“李相,有可能是陛下看到了晚輩所提倡的稻麥復種技術,可以為大唐帶來用不完的糧食和賦稅,不必為錢糧問題擔心,才決定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

“唔!說的有理,此前陛下最擔心的,就是連年遭災下來,我大唐無力支撐大規模的戰事,但在聽了你所說的稻麥復種技術,及看到你手下種植的占城稻的豐產情況,才最終下了決心的!”李靖說著,臉上又有笑意浮現出來,“老夫是朝中支持出兵的少數人之一,老夫也在想,要是沒有你的幾番勸說,陛下能否最終下決定,舉大軍討伐突厥人,還是個未知數!”

聽李靖所自己的功勞說的如此重大,王易更是汗顏,趕緊起身作禮表示謙辭,“李相言重了,晚輩當時只是想把如此利國利民之舉早日現給陛下,通過朝廷之手在天下推廣,以期獲取更多的糧食,解決百姓吃飯問題,并沒想到以此舉鼓動陛下,對突厥人開戰!”

“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你都是促成此戰的關鍵人物,更不要說你第一次面圣時候,就對陛下說了那幾點必須要對突厥開戰的理由,老夫聽到后,可是大為驚嘆,想沒想到,王大將軍后人,會比他更大出色,此天意也,呵呵!”李靖說完時候笑了幾聲,但王易卻覺得李靖這笑聲很奇怪,似意有所指,又想不出來指的是什么。

王易訕訕地笑著,“李相此次領軍出征,取得了如此重大的勝利,讓陛下和朝中大臣都甚為驚嘆,晚輩也是非常佩服,我大唐有李相此等用兵如神的戰將,區區突厥人,又有何懼?晚輩覺得,正是有李相及麾下諸多善戰的將領,才是最終促使陛下,下決心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

“好了,不說這個了!”李靖似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討論,在想了一下后,將剛剛臉上露出來的笑容收住,正色地問道,“賢侄,老夫想問你,此戰我大軍取勝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王易幾乎想都沒想,就沖口而出道:“晚輩認為,此戰勝在李相用兵‘奇’、‘快’、‘狠’上,在突厥人出其不意間,領一支精騎快速行進,突襲頡利的牙帳,造成突厥人迅速的潰敗,而且沒讓突厥人有喘息的機會,一鼓作氣追擊,這是此戰勝利的最關鍵因素,當然戰前嚴密的布置,數路大軍從各個方向的包抄,也是此戰完勝不可或缺的因素!”幾路包抄的大軍,將那些在戰爭進行時,脫離頡利而去的殘部也盡數殲滅,避免了殘部對其他部落的沖擊和影響,也使得此戰的勝利規模達到了最大化。

“唔,說的不差!”李靖笑著稱贊,又想了下,再問,“在前事還未全面開始之時,你如何想到原先用于防御其他突厥部落攻擊的幾路大軍,已經沒有必要再那般布防,可以調遣過來,從遠側包抄頡利所領的各部?”

“李相,在下覺得,我十數萬大軍進入漠南,那一帶想與我大軍對抗的諸部落,早就歸附頡利去了,而與頡利有隙的部落,如突利、郁射設、思結部,都相繼向我大唐請附,這幾部是除頡利外,勢力最大的部落,這幾部落已經請降,并且他們的頭領突利可汗、郁射設、思結俟斤,都前往長安面圣,再加上這幾部都叛頡利而去的,如此這般,其部下自然不會再與頡利茍合,共抗我大軍的,我大軍只要遣一部,防備這些部落有異動即可,其他大部人馬,可以分兵過來,對頡利給予重擊!”

對王易此番回答,李靖似乎不是非常滿意,在沉吟了一會后,再說道:“你未至前線,能想到如此,已經很不錯了,老夫還想問你,你在與陛下討論戰事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前方天氣,地勢因素的影響?”

王易依然從容回答,“晚輩當然想到過,北方天氣嚴寒,大雪肯定非常厚,相對于突厥人,我大軍對那一帶的環境不熟悉,這些都是對我大軍非常不利的因素,但很多時候,不利的因素反而會成為最有利的因素,這種天氣下,突厥人斷然想不到我大軍會對其大營進行奇襲,他們的大意,促成了我大軍突襲的成功,若是天氣晴好的夏天,不一定有這樣的效果,同理他們自覺對地形熟悉,可以利用熟悉的地形與我大軍周旋,戰前沒有詳細周密的布置,但他們沒想到,我大軍開戰前,就進行了非常周密的布置,終于讓突厥人無路可逃!”

“唔,所說非常不錯,看來陛下所托,讓你入老夫門下習兵法,老夫已經沒法推托了!”李靖呵呵笑著道。

王易大喜,忙起身作禮:“多謝李相將晚輩收入門下,成為您的弟子!”

“你還不改稱呼?呵呵!”

“是!多謝恩師,還請恩師以后多多教誨!”王易說著,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幾個響頭,當作入門弟子的禮儀。

成為李靖的弟子,可以說,王易一個非常大的心愿如愿以償了,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與得意。

“好了,起來吧,我們待擇一吉日,行了拜師的禮,你才可以算是老夫真正的弟子!”

“是,弟子說謹尊恩師令!”

“坐吧,我們再聊聊這場戰事中的一些細節情況…”。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