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六十六章 驚震朝堂(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章 驚震朝堂(下)

第六十六章 驚震朝堂(下)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王易心中也是一驚,但馬上反應過來,大聲地抗辯:“陛下,趙郡王此言荒謬,臣只是因為好讀書,在杭州時候看了許多以往時候利用錢塘湖之水灌溉湖邊田地的記載,覺得時稱錢塘湖的西湖那般淤塞,無水可引,不能為西湖附近的田地提供灌溉,杭州一帶的百姓背靠西湖而居,卻無良水可供飲用,一直在飲帶咸味的井水,實是不應該…而且在杭州居住期間,看到杭州一帶的百姓食不果裹,城內外流民不斷,怕有百姓凍餓而死,才建議李刺史疏浚西湖,利用西湖之水為沿湖一帶的田地提供灌溉,提高糧食產量,為杭州一帶的百姓提供飲用水源,完全是為了杭州百姓的生計和那一帶的繁榮作考慮的,并無任何私心和趙郡王所說的目的,還請陛下明查…”

李孝恭指認的事,王易無論如何都不會承認的,事到如今,王易已經一點都不擔心別人在這件事上對他的指責,除了前一年一系列的安排已經生效外,王作、王近他們為防手下有人叛變,制定了應對的手段,更何況,知道最核心機密的人才那么幾個,連王昂許多事都不清楚,王易并不擔心李孝恭在這件事上的指責!

“唔!此事朕有數,李愛卿所說確實不太妥當!”李世民終于發句話了。

李世民的這話讓王易大大地松了口氣,趁勢繼續稟奏道:“陛下,江淮軍那些忠心事唐的將領,正是因為一心向著大唐,不愿意看到江淮、江南一帶起兵亂,才不愿意參與輔公祏的叛亂。當初杜公舉部歸唐,全是家父與闞大將軍力勸之故,在江淮軍兵力最盛,上下齊心時候,兩位江淮軍中手握兵權的大將軍都力勸杜公,為了天下百姓不再遭受戰火的涂炭,應該順應民心,停息兵事,最終杜公聽從了兩位大將軍的力勸,離職入朝,舉部歸唐,試想江淮軍兵事正盛時候,兩位大將軍都力勸杜公為天下百姓著想,順應民心,舉部歸唐,如何會在幾年后,大唐天下漸安,百姓思定時候,卻要圖謀自立?若要謀反,為何輔公祏偽作杜公信件時候,家父會嚴詞拒絕起兵叛唐,并掛職而去?于情于理都解釋不了,今日趙郡王所指責之事,完全是無中生有!”

王易說的很是凜然、自信,沒有一點懼色,最后一句說“趙郡王所指責之事,完全是無中生有”說的非常大聲,中氣很足,殿內好似都有嗡嗡的回響。

李孝恭和王易在辯駁的時候,朝堂上除了他們兩的聲音外,沒有其他任何的聲響發出來,參加朝會的那些大臣,都用驚異的目光看著殿首這兩位身份與地位相差懸殊的人在辯駁,但暫時沒有人站出來表示支持哪一方。

但不少的人已經為王易深深折服,這位不及弱冠之年的少年人,在面對權傾朝堂的趙郡王李孝恭當面問責時,竟然沒有一點慌亂,如此從容,且非常有理有節地回答,實不是這般少年的人能做到的,也難怪在上次秋獵時候,在皇帝面前會有如此出色的表現。

王易的話說完后,李世民依然沒有表態,還是用剛才那般淡然的眼神看著殿首的兩人,沒有言語,等著兩人再繼續辯論。

王易的話剛說完,李孝恭馬上回應,“此一時,彼一時,在杜伏威主事江淮軍時,王雄誕只是個主管軍事的將領,但在杜伏威入朝后,王雄誕卻成了主持江淮軍務的第一人,手握重兵,狼子野心暴露出來,想憑借手中的二十余萬江淮軍,與朝廷對抗,圖謀天下,終因為與輔公祏爭權而被殺,江淮軍也馬上起兵作亂,但終不過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迅速被剿滅!”

聽到李孝恭如此污陷自己的父親,王易心里有怒意起來,對李孝恭的印象也大打了一個折扣,也馬上準備辯駁,但就在王易準備反擊時候,從朝臣班列中站出一人,大聲呼道:“陛下,臣有奏!”

王易回頭一看,卻是那位跟隨大哥王昂入朝的父親王雄誕的得力手下,已經被李世民委任為右領軍衛中郎將的陳當。心里大喜,剛剛想著希望陳當能站出來,一道與他辯駁李孝恭,這位原先父親手下的大將果然站了出來。

只見陳當大步上到殿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恭敬地磕頭施禮后,大聲說道:“陛下,趙郡王這是在污陷忠心事唐的江淮軍主將,如今朝廷已經查明,輔公祏臨刑前將王大將軍、闞大將軍牽扯進來,只是在想將更多的江淮軍主將牽連進來,以減輕他的罪名,趙郡王以輔公祏之言,來證明江淮軍主將的罪名,實是謬論,試想,作為杜公義子的兩位大將軍,在江淮軍兵力最強時候,力勸杜公歸唐,杜公在朝,于情于義他們都不敢起兵作亂,那樣不是將置杜公于死地,更何況當時闞大將軍都隨趙郡王及李尚書參加平叛的戰爭,正是因為有闞大將軍領軍平叛,才以其在江淮軍中的威信,迫降了許多江淮軍的將士,使得江淮一帶的叛亂能很快平息…”

陳當依然跪著,用悲憤的語言說道:“陛下,在輔公祏起兵反叛,叛亂被平息后,許多歸降的江淮軍舊將,卻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被當時平叛的主將構污,以致丟官去爵,甚至身死!”

陳當指著站在一邊,冷眼看著他的李孝恭道:“趙郡王在攻陷丹陽后,籍沒所有江淮軍主將的家產,連同杜公、王大將軍、闞大將軍及其他諸多已經歸降的江淮軍將領的家產都被抄沒,以供自己修建豪華的住處,引起歸降的江淮軍將領不滿,也引起了江淮一帶百姓的共憤,趙郡王為隱瞞這些,竟然冒天下之大不諱,泡制一些偽證,污陷王大將軍、闞大將軍謀反,并以此罪將立下大功的闞大將軍冤殺,今日在朝堂上,依然如此,想將罪嫁禍于江淮軍將士的同時,為自己洗去罪名,還請陛下嚴查此事,責趙郡王之罪…”

陳當的話再次驚震朝堂,這事是公開的秘密了,朝中許多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緣由,只是因為皇帝沒有問責李孝恭,也沒在朝堂上討論此事,一些人曾經在朝會上提出問責李孝恭的請求,但都被李世民無視了。今日情況肯定完全不一樣了,一些人在感慨,李孝恭站出來阻止對江淮軍舊部的招撫,實是太不明智之舉。

“你們竟然敢當著陛下和眾臣的面污陷朝中大臣!”李孝恭一聲暴喝,打斷了陳當的話,眼中再次閃出怒意,但很快就隱沒了,還是保持著剛才那般從容的,對李世民作禮說道:“陛下,臣當時并不知道所抄家產中有杜伏威與王雄誕、闞棱的,在丹陽修建的也只是軍事要塞,并不是臣私人之住處,但闞棱卻依仗其在平叛中立下的戰功,以下犯上,觸怒了眾犯,再加上當時得到輔公祏的供言,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王易搶在了準備再次責問李孝恭的陳當面前,向李世民面陳,“陛下,江淮軍的幾位主將被冤殺,他們的家產被沒,此舉讓諸多原本想向朝廷請降的江淮軍殘部將領心生寒意,因此才有不少的江淮軍舊部依然隱伏于民間,他們并不是為了準備圖謀后事,而是怕再遭與同伴們相同的命運,所幸陛下明察秋毫,已經還江淮軍將士一個清白,臣等原江淮軍的舊部及后人,也敢站出來,向朝廷請求歸順,多謝陛下給予臣等諸多的信任…”

陳當的言辭太過于鋒利,王易把他說多了惹惱了李世民,也惹得朝中大臣們反感,畢竟李孝恭為大唐的建立立下的太多的戰功,在后來的凌煙閣功臣名錄中排名第二,僅次于長孫無忌,與他太過于交惡,肯定是不明智的,因此也將話兒說的婉轉一些,達到效果就好了。

在王易說完后,李孝恭還沒反擊,守秘書監魏征站了出來,作禮奏道:“陛下行事寬懷與威嚴并濟,以誠心感化了諸多的對手,如今江淮軍舊將愿意來歸降,朝廷應該寬大為懷,即使他們以往有錯,也應該既往不咎才是,何況陛下已經派人查清了輔公祏叛亂的事,那些原本就無罪的江淮軍舊將,及他們的后人,陛下當然不能追究他們這些年因畏于一些主將被冤殺,而隱于民間,沒有出來歸順朝廷之事,臣覺得,陛下應該用圣恩感化他們,讓他們明白陛下的寬懷才是…趙郡王在處理江淮軍叛亂的事上,確實有重大的失誤,冤殺已經歸降的大將,籍主持軍務之便,抄沒一些歸降的江淮軍主將的家產,中飽私囊,此罪不小,臣覺得應該追究其責…”

魏征的話,讓王易異常的驚喜,他想不到今日會有這樣重量級的人物站出來,對他及他所代表的江淮軍舊部予以這樣的支持,這是個意外,非常大的意外。

王易也想到,魏征原本是李建成手下的人,與李世民可以說是死對頭,但最終被李世民給予重用,從某一個方面來講,他自然不希望同他一樣歸順的人遭受不好的命運,何況輔公祏叛亂的事,朝廷已經有初步的定論,可以說事實清楚了,朝中大臣皆已知曉,魏征此時站出來,還是能理解的。王易希望能有更多的朝臣站出來,對他們表示支持,特別希望如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一言九鼎的大臣站出來表個態,當下他也不再言語,靜看朝堂上情況的變化…


第六十六章驚震朝堂(下,到網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