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五十八章 就這么偶然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章 就這么偶然間

第五十八章 就這么偶然間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孫道長,你看看此物,可有大用?”

孫思邈站起身,從王易手中接過那一頭大,一頭小,似兩個大小喇叭相接起來的奇怪物件,很是驚奇地問道:“晨陽小友,這是何物?作何用?”

“孫道長,此物是在下偶然間想到后制作出來的,暫時將它取名為聽診器,”王易指著孫思邈手中拿著在仔細端詳的那物,以自認為孫思邈能聽懂的方式和語句講道:“道長,如果以這頭大的緊貼在人的心、肺部,我們附在另一頭較小的漏斗內,以耳傾聽,能清楚地聽到人的心跳、呼吸聲,其他體內一些細微的變化都可以發現,在制作出來時候,在下已經試過了,效果還挺不錯的…”

后世時候聽診器是一名臨床醫生不可或缺的器具,是醫師的標志,對于大部醫生,特別是內、兒、外、婦等科醫生來說,這是他們日常診病中最常用的診斷用具,沒什么東西可以替代,如果手上沒有了聽診器,那等于斷了他們的一只手臂,診病的效率大大的降低。

從醫學發展的歷史角度來說,聽診器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少的學者認為,現代醫學的發展即始于聽診器的發明,有了聽診器,才有現代醫學的出現。

王易這個穿越人,后世在醫院上班時候手中拿了多年的聽診器,自然知道此物的用處,他在上次王曇發燒生病后,苦于沒有聽診器,不能方便地聽診小丫頭的呼吸心跳及肺部有無羅音等情況,他也知道以后身邊的人不可能不生病的,因此也動了制作出簡單易用聽診器的念頭來。

有了想法后,王易也動手制作,只不過如后世時候那大眾化,也即大家都看到過那樣的聽診器,卻是制作不出來,唐朝時候沒有這么好的鍛造工藝,打制不出可以用于聽診器制作的軟鋼,當然像膠管更不要去想了,因此只能制作那種簡單易用的聽診器,也就是醫學先祖們剛開始發明聽診器時候制作的那樣子,以木頭制作兩個喇叭或者說是漏斗形的,用魚膠粘在一起,盡最大可能防止漏聲。

經過多次的試制,王易終于制作出幾個可以用于日常診病時候聽診之用的簡單聽診器,也在身邊的人包括王曇、蘇燕及其他隨從染點小病,或者受寒感冒發燒時候,給他們聽診一下,效果雖然沒的后世時候常用聽診器那般好,但可以將就使用,一些極細微的呼吸心跳變化聽不出來以外,其他一些較明顯的變化,甚至干濕羅音都能分辨的出來。

今日遇到孫思邈這位古代的醫學大家,王易也想到了放在府上的聽診器,馬上吩咐王聽去府上拿過來,他準備將此物獻給孫思邈,王易想著,孫思邈這位醫學大家,一定會明白此物有何用處的。

聽王易這般說,孫思邈有所悟,但依然不太明白,將信將疑地看著王易問道:“晨陽小友,果真如此,此物真的有如你講的那般用處?”

“當然!”王易回答的非常自信,指著依然被孫思邈拿在手上的簡易聽診器說道:“道長,以這端較大一頭貼牢在病者心、肺部,心跳、呼吸發出的聲音可以通過胸壁傳到這個漏斗形的聽筒里,我們耳朵靠近這小頭端查聽,如果與病人的胸貼的緊,這些聲音幾乎沒什么漏掉都可以傳過來,其他那些雜音,包括外界的聲音也很多可以被隔掉,聲音還可以被放大,這些聲音通過這根中間空的木管傳過來,木管較厚,又與兩端漏斗接合緊密,傳過來的聲音大部也不會損失掉,再傳到這邊的漏斗,若我們的耳朵緊貼著這個漏斗聽,那傳過來的聲音我們就可以清晰地聽到…”

中國古代的醫學,也就是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其中的聞就包括查聽患者體內發出的聲音,古代的醫生應該同樣非常重視查聽患者呼吸心跳的聲音變化,及其他一些臟器蠕動發出的聲響,王易相信孫思邈這位醫學大家,應該清楚查聽呼吸心跳及其他胸腹部內臟蠕動發出聲音的重要性。

聽王易這樣一說,孫思邈似乎明白了過來,臉上流露出強烈的興趣來,王易也沒再解釋,而是馬上將王聽喚進來,囑他解去上身的衣物,將胸膛露出來。王聽不得其解,但也聽令,很快除去身上的衣服。王易從孫思邈手中接過聽診器,將較大那頭貼在王聽胸膛上,自己的耳朵貼在小頭那一側,坐在胡凳上聽了一小會后,也讓開身子,對孫思邈示意道,“孫道長,你來聽聽看!”

看到王易這么現場演示,孫思邈興趣更是大增,在王易站起身后,馬上坐了下去,如王易剛才那般,將耳朵貼在聽診器的小漏斗上,仔細地聽了起來。

在聽了一會后,孫思邈臉上的表情起了變化,看向王易的眼神也有特別的含義流露出來,還不住地點頭,同時也將這個簡易的聽診器在王聽胸膛表面移動起來。

在孫思邈聽了一會起身后,王易也馬上讓王聽去房外候著。

“孫道長,你覺得此物用于日常診病間用,有無可用之處?”

“實是大有用處!”孫思邈點頭認可,“晨陽小友,真想不到,你能想到制作出有如此大用之物來,貧道甚是佩服…”其實此物制作并不復雜,原理也簡單,但孫思邈卻覺得很是慚愧,他研習了幾十年醫術的,怎么就沒想到制作出這樣的東西來,以能更方便地聽診患者的呼吸心跳情況呢?

浸潤于醫學數十年,孫思邈自然知道了解一個人呼吸心跳情況的重要性,但苦于沒有更好的辦法卻聽查患者的這些情況,特別是那些女患者更是如此,雖然說他是個方外人,但也不可能將耳朵貼到人家胸部、背部去聽查呼吸心跳情況的,更不要說面對一些特別尊貴的病人時候。

而王易后面講的幾句話,正好把孫思邈剛剛的想法道了出來,只聽王易說道:“孫道長,在下覺得,在為病者診病時候,特別是那些呼吸出現變化的病者,用這東西為病人聽診,可以避免一些不方便的出現,特別是為女病者診病時候,而且可以更直觀方便、更清楚地聽到心跳、呼吸的聲音,甚至還有其他部位的聲音,從這些聲音的異常中判斷出病者的患病地方、病程進展程度,對診病有非常大的作用…”

王易說這話時候,挺是自信和自傲,他知道,歷史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位西方著名的醫生,名喚雷內克的人發明的,但那已經是很遲以后了,若用公元紀年算的話,應該是十九世紀了,唐貞觀時候應該是公元六百多年,王易制作出來的幾個簡易聽診器,至少比雷內克制作出來的簡易聽診器早上一千多年,而且雷內克所制作的第一個簡單聽診器,還遠沒有他制作的這個易用。

王易在制作這個簡單聽診器的時候,當作聽筒的這頭,以剛好能將耳朵包裹進去為出發點來制作的,用來聽的這邊漏斗邊上還罩著一層皮,以能更好地將耳朵包裹起來,將外面的雜音隔去,避免外界的聲音與聽筒里傳來的病人的呼吸心跳聲音混雜。

“晨陽小友說的極是,如此簡單一物,竟然可以將人的體內心跳呼吸聲音聽的這么清楚,一些極細微的聲音都可以聽清,有這樣的利器,從醫者在為病者診病時候,可以將病情查看的更加清楚了!”孫思邈說著,以贊賞的眼光看著王易,“你能想到并制作出這物來,實是讓貧道等汗顏!看來你不只文采武功不錯,其他方面懂的更多,頭腦靈活,難怪會得當今皇帝陛下交口稱贊的…”

孫思邈以相人極準出名,基本無差錯,此次進宮為長孫皇后診病間,與李世民私下聊事時候,李世民說起王易這個人,還說準備什么時候讓孫思邈見見這位天資不錯的人,讓孫思邈相相面,孫思邈在聽李世民說起王易時候,還不太相信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人,會有這般才情與頭腦,今日見了,在知道面前此人是王易的時候,差不多就信了,再聽王易說了這些話,孫思邈已經沒有了懷疑。

王易趕緊作禮表示謙虛,“孫道長過獎了,在下這些年閑著無事,喜歡想著歪門邪道之事,偶然間就想到了制作此物,只是湊巧而已,今日遇到道長,在此前久聞道長的大名,也馬上想到拿此物與道長探討一下,因此馬上差人回去取來,若孫道長覺得此物在診病時候有用,那在下甚覺得高興,沒有枉費一番力氣去研制!”

“晨陽小友,你可為天下患病的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啊!”在須臾間,孫思邈想到了很多,也越加明白起來這樣的物器在診病時候的用處,忍不住一再稱贊起王易來。

他可是極少這樣當面稱贊一個人的,特別是如王易這般年輕者,絕無僅有!

王易將這個簡單的聽診器呈到孫思邈面前,“孫道長覺得此物在診病時候大有用處,那在下就此物就贈于道長吧,道長也可以用此物,更好地為百姓診病!”

“多謝晨陽小友相贈,那貧道就不客氣了,”孫思邈馬上將王易手中的聽診器接了過去,當作寶貝一樣將它鄭重地放好,這才回轉身,笑著對王易說道:“晨陽小友,緣聚有緣之人,今日能在這里與你相遇結識,自是有緣,今日我們就坐下來,好好聊上一些事!你看了不少的醫書,貧道也研習了多年醫術,想必今日一定可以和晨陽小友好好聊上一聊…”

“那自是好!”王易大喜。能得孫思邈這樣一位在后世時候備受人尊崇的醫學大家的另眼相看,甚至他的感覺比得李世民賞識還要高興,畢竟王易后世時候是學醫的,在那樣一個魚目混雜,幾乎大部的醫生都已經被銅臭污染的時代過來的人,對孫思邈這樣醫德高尚的人敬重程度是非常高的。

孫思邈這位名聲留傳千古的古代醫學奇才不只是醫術高超,且醫德高尚,其倡導的“大醫精誠”,“無欲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的醫德醫范,被所有從醫者推崇,王易在后世時候上醫學院時候,也多次學到過孫思邈所提的醫德醫范。

無論從學到的孫思邈所提倡的醫德醫范中,還是從歷史上所記載的善于孫思邈的史料上看,即使以后世人的觀念角度去理解,孫思邈都是一位讓所有人都尊敬的、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醫學名家,作為同樣一名醫者,王易自覺自己后世在醫院上班的時候,雖然用自己所學的求助了不少的患者,但醫德醫范上,拍馬也趕不上人家。

常有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王易棄醫從學,離開醫院轉投研究歷史,除了本身的興趣愛好外,自然也有看不慣其中那些惡行的原因。

今日王易也想細細了解一下,這位真實站在自己面前的醫學大家的真實情況。

兩人在孫思邈房中坐下聊,先從各自的年齡身份開始聊,在聊了一些話后,王易也從孫思邈嘴里了解了一些這位身份是道士的醫學大家的情況,他也知道孫思邈竟然已經五十幾歲了,在感嘆孫思邈駐顏有術的同時,王易也希望以后能得他的指導,將駐顏之術學到手,能和孫思邈一樣永葆青春,到六七十歲,還猶如二三十歲一樣年輕。

兩人天馬行空地聊著,從身邊事很快就聊到醫學上的事,兩人把各自所理解的,都挑重點講了出來,孫思邈所講的與后世時候中醫書上所述的,并不盡相同,對于王易這個所學大部是現代醫學的人來說,了解知道的并不太多,王易所說的許多現代的診病理念,也是孫思邈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兩人對對方所講的大有興趣,因為各自的觀點新鮮,新奇,大有相見恨晚之念。

兩人聊的歡,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直到王聽在門外催促,說快到敲閉門鼓的時候,得回府了,王易這才在孫思邈意猶未盡之時,起身離去。

孫思邈在王易告辭時候,也問詢了王易的住處,表示他到時一定登門拜訪,再與王易探討醫理…

“穿越人自有奇遇,就這么偶然間,與孫思邈結為忘年之交了,”王易很是感慨…

,到網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