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三十四章 無法想象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無法想象了

第三十四章 無法想象了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李叔,您小心一些!”走在前面帶路的王易小聲對李世民說道。都市小說更新我們速度第一)

一聲李叔叫的真不自在,但這是出宮前李世民的要求,王易也沒辦法,只得按吩咐這樣叫。

皇帝下到田里來,這史書倒有記載,那是每年春耕時候,一些“勤政”的皇帝要故作姿態,親自扶犁,以此重農勸稼,祈盼豐年,叫做“圣駕躬耕”,但這事依后世的**來說,那是做秀,只有象征意義,但今日李世民到田間查看作物生長情況,喬裝打扮而來,自然不是做秀,而是在聽了王易所講占城稻的特性后,產生好奇,才決定親自來看看的。

連隨行的也不是一般的人兒,是對李世民決策有重大影響、重量級的大臣長孫無忌和戴胄。

不過到底都是居于廟堂上的特殊人物,看他們在田間行走的樣子還真的有點滑稽,王易在回頭看著李世民搖搖晃晃,在幾名侍衛的護衛下走在田埂上,有些忍不住想笑,但卻不敢笑出來。

“晨陽,這些田是你們私下購買的田產?”李世民走路間隨口問走在他身前側的王易道。

對于李世民問這個問題,王易自然不意外,似隨口說話般解釋道:“李叔…在下的大哥府上下人不少,靠朝廷的俸祿不夠開支,陛…您賞賜的錢物也有用光一天,因此大哥也趁現在手上有幾個錢,叫人置一些田產起來,雇一些人種田耕地,以防到時沒飯吃!”

“哦!想的倒挺長遠的,哈哈!”李世民意味深長的看了王易一眼,哈哈笑了兩聲,催促道:“些走,點我們到田邊去看看!”

跟在身后的長孫無忌和戴胄卻是沒有言語,眼睛四處看著不遠處這片種滿水稻的田。

“李叔是在笑話我們呢,在下也是說大老實話…我和大哥自幼長于南方,喜歡吃稻米,不太喜歡吃面食,粟米飯更是咽不下,身邊的人飲食習慣也是如此,因此也就自種一些稻米,供自己府上人所吃!”王易露出一絲少年人應該有的狡黠,說完還有些得意勁上來。

“朕…哦!竟是如此!”看到王易臉上狡黠的笑,李世民也跟著笑了起來。

李世民身后的長孫無忌一臉的古怪,想問什么卻又忍住了。

也就一會時間,一行人已經走到了種植占城稻的田頭。

這塊田地可以方便地引用灃河水灌溉,王易到長安后親自選定這片田地種植占城稻,就是看中其方便灌溉,因為今夏及初秋時候陽光充沛,再加上水源充足,肥料施的得當,水稻長勢非常好,稻穗大半已經變黃,一些也是青黃相間,稻葉也開始變黃,差不多再過十天,就可以收割了。

王易下到田里,拔了幾株稻子上來,呈到李世民面前,“李叔,長孫…兩位叔伯,這就是在下從杭州帶來的占城稻,你們看,這稻子的稻穗遠比一般稻種粒數多,顆粒也飽滿,稻桿更粗壯,這些田里下種的時間是在一個半月前,至今才四十四天,再過十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了!”

“種下真的才一個半月?”李世民隨口問了一句,從王易接過一株水稻,長孫無忌也接過一根,拿在手上看起來,不過他們對一根稻子具體能結幾顆稻粒,稻粒怎樣算飽滿,及稻桿該有多粗并不清楚,不約而同地看著已經隨著王易下到田里的戴胄及戴胄身邊的一名民部郎中身上。

戴胄剛剛在兩個月前從尚書左丞轉任守民部尚書,在新到職后,非常關注民生之事,特別是傳來消息再次獲得豐產的杭州一帶的作物種植情況,也查閱了大量關于作物種植的情況,甚至連續多天到長安附近的田里轉看,親自問詢百姓田間種植情況。

如今的大唐非常缺少糧食,作為主管全國土地、賦稅、糧餉的最高行政長官,在與李世民幾次長談后,戴胄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輕,在聽聞皇帝講述占城稻的情況后,非常感興趣,今日也隨皇帝一道下來查看占城稻的情況。

幾名民部掌管農業種植的官員也一道隨行,他們也跟著下到了田里,查看稻子的情況。

就在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以眼神探詢戴胄時,卻聽站在田里的那名戶部郎中高聲叫道:“陛下…哦…各位…各位前輩,王公子所言真的不虛,此稻種實乃稻中良種…”

“你確信如此?”戴胄很嚴厲的質問了一句。

戴胄行事極為嚴謹,到民部任職后,到田間地頭去訪民,也親自下地去查看過百姓的種植情況,他所要求各地上報的收成情況都必須非常詳細,手下的官員也不許他們出差錯。但因為長安附近種植水稻的田地極少,他并沒有看到過水稻的生長情況,稻子生長的情況只是從下面州縣送上來的奏報中知道一些,具體一株稻子能長幾粒稻,多少算稻粒飽滿,稻桿多長算粗壯,他并不是很清楚,但今日一起來的幾名民部官員,特別是剛剛出聲的這位吳姓郎中卻很是清楚,戴胄在聽到吳姓郎中出聲叫出來后,也基本相信了這名郎中所說的,但怕有差錯,還是本能地質問一句。

“說說,此稻與普通稻種有何區別?”李世民也忍不住,追問了一句。

“陛下…哦,各位…”吳姓郎中趕緊走過來,準備回話,但對如何稱呼喬裝打扮的皇帝卻是個頭疼的問題,總是把‘陛下’的稱呼漏出來,在胡亂叫了下后,這才結結巴巴地繼續說,“據…在下所知情況,普通稻種每株顆粒數大概在六七十顆左右,而剛剛所數幾株稻子,每株顆粒數都在百顆以上,顆粒更是飽滿,遠非一般水稻可比,再看田間種植的稻子疏密程度及植株粗壯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來,這種稻種遠比我們現在所種的稻種來的優秀…依在下判斷,這田間所種的水稻確實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優良品種,無論是每株果粒,還是稻粒飽滿度上,都比南方大量種植的水稻優良…”

這位吳姓民部郎中是南方越州人,對水稻種植情況非常有研究,這也是今日喚他一道來的重要原因,他在看到了這塊田里種植的占城稻竟然長勢如此好,真的是喜出望外。

“所言不假?”李世民帶點質疑的神色掃了一眼其他幾名民部的官員。

“陛…不假,這稻種確實比一般水稻長勢好上很多!”另外那幾名民部官員異口同聲地回道。

吳姓郎中一臉的興奮,繼續說道:“依在下的估計,這此稻種畝產至少可以比一般稻子增產四成以上,若真的能在五十天左右收割,那南方一年至少可以種兩熟,每畝田的產量會增加兩倍以上!”

聽了此話后,李世民手執一根稻子,看著稻浪滾滾,即將收割的稻田想了一會,對戴胄命令道:“玄胤,你派幾個人留守在這個莊內,看著莊上人收割稻子,并盡統計出畝產情況,到時報知上來,我要在第一時間知道收成情況!”

“是,陛…是,在下明白!”戴胄作禮應命。

“妹夫,依某所想,除了解清楚此種稻種收成情況外,還需要了解一下這種稻適合在什么地方種植,其生長規律如何,再者,此稻種并不是我大唐境內原本就有的作物,如果要大范圍推廣種植,還需要派人尋找這種稻種,畢竟杭州所種也才幾十畝田…”一直沒什么出聲的長孫無忌開口提醒。

李世民聽了點點頭,“輔機說的在理,晨陽,你說這稻種叫占城稻,是從交州一帶買過來的?”

王易趕緊回應,“李叔,此稻種原產地是林邑國內的占城一帶,不過據臣所知,此種稻子在林邑、真臘、天竺一帶都有大量種植,交州一帶也有小范圍種植,但具體情況在下并不是很清楚!”

“林邑國都是占城,此稻種既然以占城命名,那自然應該是林邑境內種植最多,我會立即修書于林邑國王,命他們送足夠數量的稻種過來,再令交州都督負責接收稻種之事,無論如何,都必須獲得足夠數量的稻種,此稻種得取后,馬上在杭州、婺州、越州等江南道治下的州府及嶺南一帶試種,我要看看,最適合種植水稻的南方,改種占城稻后,收成會如何!”李世民說著示意了個手勢,“此事就交由你玄胤負責了!”

“是…在下領命!”戴胄恭敬地行了一禮,大聲應命。

李世民這才回過頭,看著王易,“晨陽,朕讓人留在你們的莊中,查看水稻收割過程,統計畝產情況,你不會介意吧?無錯。”

“李叔,這個…在下如何會介意,您如此重視民生,親自過問作物種植情況,讓在下等甚是感動!”王易恭敬地行了一禮,真心表示對這位皇帝的尊敬。李世民關心天下百姓疾苦,時常過問農耕之事,今日還特意下到田里,查看水稻產長情況,并當場決定大量引進占城稻種,這讓王易的驚喜無以言表,他知道,他已經在改變歷史了,而且是很大力度的改變,占城稻的引進,江南一帶被朝廷早上很多年得到重視,以后這個社會如何發展,他無法想象了。

“好了,我們回吧!”李世民臉上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率先往回走,其他人員也步跟上…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