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二十一章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章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第二十一章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聽到李世民稱贊他剛剛所說的,還讓他繼續說,王易心中一陣狂喜涌上來,他怎么也沒料到李世民第一次召見他的時候會問詢這樣的話,當下正了正身子馬上接著繼續講:“陛下,小民知道,無論是前隋時期,還是我大唐初建時候,突厥人時常南下,犯我中原大地,襲我邊關,虜掠我百姓和財物,使得我大唐北疆不得安寧,百姓遭受涂炭,甚至在武德九年時候,突厥鐵騎曾經攻至渭河北岸,威脅我大唐京師…”

唐初的歷史王易自是知道的挺清楚,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剛剛通過弒兄戮弟,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后不久,突厥人大舉進犯。突厥頡利可汗發兵二十余萬人南下,攻占涇州,而后一路挺進到武功,大唐軍隊數支兵馬迎戰失利,突厥人速攻擊至渭河近,唐帝國的都城長安受到威脅,全城戒嚴,城內百姓人心惶惶,連長孫皇后都不得不出去撫慰將士和百姓。

此時的長安防守空虛,沒多少兵馬可以調動,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在令各地大軍馳援長安的同時,親率高士廉、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負約,隨后幾路大唐軍隊趕至渭河邊,頡利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李世民許以金帛財物,便請求結盟,最終退兵。

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渭水之盟”,一些歷史學家津津樂道李世民謀略的深遠,以空城計嚇退突厥人,但許多人也認為,這次渭水之盟卻被李世民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耿耿于懷,最終導致他在貞觀三年末的時候決定發動對突厥的閃擊戰,舉十數萬大軍,在不利于戰事進行的秋冬季對突厥人展開攻擊,最終成功滅掉東/突厥。

說到這里,王易很想看看提到這次事情時候李世民表情有何變化,也自然地抬頭看了一下端坐身姿在聽他說的李世民,看到李世民臉上微微地抽了一下,一邊的長孫無忌神色也有些變化,不過這兩個都是久經風浪之人,一瞬間神色就恢復了如常,李世民還對王易示意了個手勢,讓他繼續講。

王易也繼續講:“陛下,小民覺得,突厥人的威脅一日不除,我大唐邊關的兵患始終無法消除,如今突厥有內亂,各部落間起紛爭,一些部落請示內附我大唐,頡利無法有效駕御各部,再加上突厥人所處的草原上又逢嚴重的天災,突厥實力嚴重受損,而我大唐國力正在恢復,如此時候,正是對突厥人發動軍事打擊的最佳時候,若是錯過了,那就太可惜了!”說著王易還嘆了口氣。都市小說)

王易這番話,李世民聽了卻無動于衷,淡淡地說道:“你不覺得這是趁人之危,有失禮數嗎?”

“陛下,小民覺得,國與國之間交往,但最講究的是利益,我大唐的利益高于一切,為了我大唐邊關不受侵犯,我大唐百姓不受外敵的虜掠,失一點禮數又算得了什么,”王易這話說完,感覺有些過于張狂了,忙糾正一下,“陛下,突厥人因為遭災,時常發兵南下,虜掠我百姓,百姓怨聲載道,即使我們趁突厥人起內亂時候發兵攻擊,天下人肯定不會認為我大唐是趁人之危對突厥人展開攻擊的,我們只是防守反擊,發兵抵御突厥人的攻擊,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失了禮數,何況作戰最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今正是這幾方面都完全具備之時,自是不能錯失良機!不然待突厥人實力恢復了,那時再與其交戰,即使我們能取勝,那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慘重的,多上數倍的將士將血染沙場,為了所謂的面子,而放棄大好的機會,實是得不償失之舉…”

“好一句‘大唐的利益高于一切’,如醍醐灌頂,讓朕醒悟,晨陽,你接著說!”李世民并沒有因為王易露出的狂態而惱怒,相反聽了卻很受用,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臉上也露出微微的笑容。

“是,陛下!”說話間偷眼看著李世民的王易看到皇帝動容了,剛剛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也很豐富,有贊賞之色,心下受到鼓舞,當下也把一些后世時候整理出來的觀點全都講了出來:“小民也稍稍了解一下前朝時候及我朝初期對突厥人的戰爭方式,發覺我們現在所采取的戰略是,防守反擊,平時在邊州以防御為主,突厥人來犯了,才起兵反擊,這種戰略,在先期,往往不能掌握主動,而此時往往已經有邊境州府被敵攻占,非常多的百姓遭受傷害,家園被毀,家破人亡…”

“因此,小民以為,為改變此種情況,必須得先發制人,先于敵行動前一步對敵發動攻擊,消除敵患于蔭芽之中,方為上策…”

王易頓了頓,進一步進入狀態,語氣也變得高亢了,“陛下,兵法上有云:進攻乃是最好的防守,以戰才能止戰。若以一支或數支精銳強大的速機動部隊,主動出擊,在我邊境外攻擊我方敵人或者潛在的敵人,讓其臣服于我大唐,使交戰地遠離中原,讓大唐子民免受戰爭的禍害,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方為對外用兵的上策!”

“我大唐最大的外患就是突厥人,如今突厥人實力下降,正是我大唐一擊而徹底消除外患的最佳時候,因此小民以為,此時應遣大軍,主動出擊,一舉將其徹底擊敗,讓突厥人永遠再沒犯我大唐邊關的實力…”王易說著,大力地揮了一下手,暫時結束了他唾沫橫飛的演講。

王易怎么也沒想到,就因為他昨天賣弄才情一般,在遇到長孫凌那個小美人時候吟了一首《出塞》的詩,第一次見到皇帝李世民時候,竟然就被問到關于此次出征突厥的事。

幸好他對這段歷史研究的比較透徹,對歷史上這場戰事的起因、經過、結局都知曉,能從一些關鍵之處講出一些道道來,看眼前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表情,他知道他的這番言論對他們觸動很大,大有一鳴驚人之勢。這些想法他早就想找個人說了,在后世時候并沒什么人可以交流,穿越來到了大唐后,更加沒合適的機會說這些,第一次見到李世民,竟然就遇到了這種機會,能完整地將所有想法都講出來,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感覺起來。

李世民能聽他講完,這本身就是個意外,看如今這皇帝的反應,應該是聽到心里去了,這更是天大的意外。

李世民臉有驚色,怔怔地看了一會王易,這才露出一個舒心的笑容,點頭稱贊道:“說的非常不錯,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戰才能止戰,你的觀點與朝中大多的人都不盡相同,但朕喜歡聽!”

“多謝陛下不責小民胡言亂語之罪!”王易對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禮,表示對這皇帝的敬意。

李世民又看了王易幾眼,收起微起的波瀾,口氣淡淡地問道:“晨陽,你今年多大了?”

“陛下,臣今年剛剛十七!”面對李世民莫名其妙問詢這個問題,王易是一愣后才回答的。

“唔,有志不在年高!呵呵!”李世民笑了兩聲還想繼續講述的時候,一名宦官匆匆跑了進來,施了一禮道:“陛下,兵部李尚書在外求見,說有非常重要的軍情稟報!”

“請他進來!”李世民頭也沒抬就說道,再對王易示意道:“晨陽,今日你與朕所說的,朕會細細考慮一番的,待日朕有閑了,再傳你進來與你細述一番,其他一些事也想問問你,你先退下吧…”

“是,陛下!”王易也馬上起身,對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施了一禮,從容地退了出去。

在出了殿后,王易一身的輕松,剛剛在殿內回答李世民的問話時候,雖然一直保持一副從容的樣子,但心里還是有點緊張的,他在進殿前,是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過,第一次見到李世民,竟然會對這皇帝說一大堆關于突厥人事情,他原本是以為李世民會問他在杭州的情況的。

不過能將心中的諸多想法講出來,自然是好事,王易希望以后還能有機會與李世民討論關于突厥的事,他也準備回去后,好好回想一下后世時候歷史資料上關于這次戰爭的記述,將思路整理一下,以備下次李世民問起時候,能更有條理地回答。

走出殿去的王易卻不知道殿內的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正在討論他這個人。

李世民帶點感慨地對長孫無忌說道:“輔機,此子不簡單,方十七的年齡,在第一次見到朕的時候,竟然能如此從容答話,且能說出這般連朝中大部大臣都說不出來的理,若沒高人指點,全是此子自己的想法,那他的才情自是不可小視!”

“陛下,依臣看,此子斷然不知道今日陛下會問詢他此事,不可能提前想好回答方法,定是急中生智答出來的,從此子在杭州所做的事,及他所作的那些詩,才情自非一般,據臣所了解,此子一身武藝非常不錯,李弘節的兒子習武多年,竟然在他手下走不了幾招,臣覺得,此子遠比他的大哥更出色,當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可堪大用。只是其手下江淮軍殘部到底有什么樣的規模,為何這些年一直隱伏著,這些事沒有弄清楚之前,還是要對他嚴加監看…”

“流落到杭州一帶江淮軍殘部的下落朕已經派人去查了,相信很就有新的消息,李弘節這些年一直在派員查這些事。江淮軍主要的殘部都在江淮,流落到江南的并不多,原本鎮守杭州的江淮軍大部都向我平叛大軍請降了,即使此子手下的人還想圖謀什么,憑幾千人規模,如何能成氣候,更不要說他們兄弟兩人都到了長安,呵呵!朕一點都不擔心,”李世民笑了幾聲后,臉上現出一些異樣的神情來,“輔機,你是不是鐘意此子,想將其納為婿了?”

長孫無忌堅定地搖搖頭,“陛下,那是兩回事,臣斷然沒有此考慮!”

“好了,不說這個了,”李世民揮揮手,收起笑容,“今日聽了此子關于突厥人不同于常人的論述,朕也有了不同的想法,藥師也正好來了,我們今日就細細討論一下關于是否對突厥人用兵之事!”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