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六十章 長安,非常向往的地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章 長安,非常向往的地方

第六十章 長安,非常向往的地方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二公子,我們莊上種的占城稻收割好了!”王復進到書房內,對正在屋里看書的王復報告道。

“哦!收成如何?”王易強將心內的激動壓下去,放下書,不露聲色地問道。

前些天王復來報告,說田里的占城稻準備收割,王易原本想親自去看看稻子收割的情況,但如今已經到了盛夏天氣,高溫少雨,非常的炎熱,王復怕王易出現中暑等身體不適,死活不讓王易到莊上去看稻子收割的情況,王易只得罷休,吩咐王復,一待收割完成,就來向他報告收成情況。

今日王復得到莊內人的傳報,馬上進來向王易報告情況了。

王復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連說話間的語調都有些異樣:“二公子,真的如您所說的,占城稻產量遠比普通稻種高,一畝能產五六百斤,我們五畝田,共收稻子近三千斤,這是曬干后的重量!”

“一畝產五六百斤,那是真不少了!”王易說著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后世時候雜交稻的畝產可以達到近一千公斤,但在雜交稻出現以前,一般水稻的畝產也就四五百公斤,耕種技術落后的古代會更加的少,再加上如今的田畝比后世時候稍小,一畝田能產水稻五六百斤,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要知道普通稻種可是沒這個數,以往莊內水稻畝產也沒達到這個數的,放眼整個杭州,乃至整個大唐天下,也極少有單季這樣高的畝產的,若是一塊田,能種兩季稻,再加一季小麥,那畝產至少可以在千多斤,這個數量,在這個時代差不多可以說是讓人瞠目結舌的數字,王易相信,那個當皇帝的李世民,在聽到這樣的消息后,一定會欣喜若狂的。

一畝田一年一千多斤,一萬畝就是一千多萬斤,近十萬石,杭州一帶田畝可有數十萬畝啊。

更關鍵的是,這三千斤稻子差不多都可以拿來當種子,可以種植的面積有好幾百畝了,待到明年再種一季,那產出就有幾萬斤,幾年下來,莊上所有的水田都可以種上占城稻了。

王易想著必須得讓那個在長安的皇帝知道他試種占城稻的事,他也有了打算,在他往長安之時,一定要帶一些占城稻種往長安,讓李世民見識一下這種新的物種。

王復跟著附和,“二公子,收成是非常好,父親已經吩咐莊上人,將所有收獲的稻子都當作種子保存,準備明年春天全部下種,再過幾天,莊上也準備夏種了,想必晚秈占城稻也會有好收成的!”

普通的占城稻都是早秈稻,晚秈稻可以說是另外的稻種,但都是被人稱為占城稻,王作派人前往林邑一帶,早稻和晚稻種子都帶回來了一些,種植也是要分開來的,稻田收割好,莊上的人正在犁田,準備種植晚稻了,依早稻的成熟期約五十五天計算,現在種下晚稻,到入秋時候正好可以收割,完全來得及種冬小麥,王易在自己莊上田地間試種一年三季作物的計劃,馬上就可以實現了。

“這些稻種必須得好好保管,萬不可出差池!”

王復趕緊應命,“是,二公子,父親已經派人嚴加看護,專人看守,不會有失的!”

“晚稻種植,也需要精心管理,其他普通稻成也成熟了,不過收割后已經來不及再種植一季水稻了,先整好田,準備種植冬小麥!”王易當然相信手下人辦事能力,但關注的話還是要說的。

“父親已經吩咐下去,各莊都按二公子您的吩咐,在秋收后,準備種植冬小麥,”王復說著,又稍稍的有些擔心,“二公子,今年春旱加夏澇,總體收成可能不會很好,冬小麥的收成遠比預計的少,有可能水稻的收成都補不上,今年杭州各地都遭災,有可能到了冬天,流民會更加的多…我們要及早做出應對!”

對王復的擔心,王易卻并不在意,“今年應該會比去年好一些吧,至少西湖邊上那新開墾的兩萬余畝官田產出會非常的巨大,若只算一畝產出三百斤,兩萬畝也有六百萬斤以上,近六萬石,李弘節手上有這么多糧,他肯定有辦法賑救出現的流民的!”

“二公子說的在理!”王復也認同王易所說的。畢竟那是新增的兩萬余畝官田啊,如今全都種上了水稻,并且長勢不差,若在生長過程中不遭遇非常大的災害,如風暴等,收成無論怎么樣都不會差的,要知道那些田里有大量肥田的淤泥呢!

“復哥,天氣漸熱了,我想搬到西湖邊的那個別院去住,你安排一下吧!”杭州城內的府中住著感覺很熱,西湖邊的別院已經建成,正是可以到湖邊避暑度假的時候,何況疏浚后新種的蓮藕長的很好,荷花也競相開放,西湖上一片美麗的景色,能住到湖邊去,臨湖賞荷,蕩舟湖上,肯定是人生一大事。

“二公子,您什么時候想去說一聲就是!”王復應道,他已經派人將西湖邊的別院都弄好了,王易什么時候過去住都行。

“那就后天過去吧,讓王鑒和蘇燕也一道過去,為王曇教授課業!”

“好的,二公子,那小的先去吩咐一下!”

就在王易帶著歡天喜地的王曇和蘇燕幾人搬到西湖北側的別院后的第三天,他卻接到了李弘節的邀請,一道去逛玩西湖。

疏浚完工后種植的蓮藕長的非常的繁盛,荷花也開的很盛了,雖然新建的長堤及小島上還沒有成片的桃柳,但就因為滿湖的荷花荷葉,看上去風景是非常的好了。

隨李弘節出行的人與前幾次差不多,依然是別駕崔知年,錢塘縣令周端,還有一些鄉紳。

一行人是在一大早趁天氣未太熱時候出行的,他們先到種植了水稻的新開墾水田里查看一下水稻的生長情況,再轉到湖中賞景的。

沿著西湖邊上東北、正東、東南幾個方向延伸到遠處去的水稻田,一片綠油油的樣子,水稻長勢非常好。

自出梅后,杭州未下過什么雨,氣溫升的很,現在正是六月中,已經是盛夏日子,正是最有利于水稻生產的時節,西湖內水位還很高,足夠提供周邊田地的灌溉用水,再加上疏浚時候一并將周邊所有的渠道都清理了一遍,西湖之水可以灌溉周邊近二十萬畝田地,除新開墾的這些原本被拋荒的水田外,其他那些原本因為無水可灌溉,在長時間不下雨,作物很容易被曬死的田地上,因為可以引用西湖之水灌溉,作物生產情況也非常的好。

在略略查看了西湖邊的水稻田后,一行人轉入西湖之中來,通過長堤步行至小瀛洲內。

在賞看了一會湖中荷花盛開的景色后,李弘節撫著胡須對站在一邊的王易說道:“晨陽,西湖內荷葉繁盛,荷花盛開,美不盛收,想必你這個大才子,一定又有什么好詩想出來了吧!”

“不敢當李刺史如此夸獎,在下只會吟幾句歪詩而已,汗顏汗顏!”王易是真的汗顏,很可能一會他迫不得已,又要盜取名家的詩作了。

“王公子謙虛了,誰不知道你出口成章,這一年以來,你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作,今日某等準備再次聆聽公子的佳作!”一邊的崔知年笑吟吟地跟著附和。

兩位杭州最高級別的官員都如此說,其他的人也跟著起哄,說想聽聽王易在西湖邊上現作的詩。

王易推辭不過,只得對諸人抱拳施禮道:“既然各位如此相請,那在下也勉為其難,獻上一拙作,還希望各位前輩聽了不要笑話…”王易話雖這樣說,但神情還是挺自信,當下漫步到湖邊,以手指著湖中的荷葉荷花說道:“今日在下即以西湖中蓮葉、蓮花之景詠一詩!”

王易在諸人神情各異的注視中,朗聲吟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并連吟兩遍。

這首后世時候被編入教科書中的詠西湖夏日風景的名作,通俗易懂,但卻是用非常簡單的描述,將西湖夏日的美景呈現在世人面前,就如現在大伙所看到的西湖美景一樣。

在王易將詩吟完后,驚嘆聲已經一片,那些“群眾演員”更是一個勁地拍手叫好。

包括李弘節在內的諸官員也是滿臉驚異加贊嘆,幾乎不約而同地稱贊王易詩才的高深。

在一番鼓躁后,李弘節示意王易單獨跟著走一段。

“晨陽,你胸中所含治國之計不少,各方面才情絕佳,某從來沒有看到過像你這樣出色的人!”李弘節在走了幾步后,站定身子看著王易,“某想問你,你想不想去長安成就一番事業?”

王易心中一顫,也在琢磨李弘節問此話的用意,在沒明白李弘節問話的意思前,也不愿意過多表露什么,當下也不露聲色地回答道:“李刺史,長安乃我大唐之京師,天下無論是何人,都希望能有幸前往長安的!長安,當然是晚生非常向往的地方!”

“晨陽,如今皇上下旨讓百官薦舉有用之才,某覺得杭州之地,才情如你這般的,絕無僅有,某已經在送往長安的奏報中,一并將你的事都寫上去了,皇上也已經看到了,皇上在批復的奏折中,也希望某能將你這樣的人才送往長安,”李弘節頓了頓,臉上綻出一個王易無法解其意的笑容,“若你打算往長安的話,某可以再將你事奏呈于皇上,將修一封薦書于你,你可以持此書前往吏部衙門,那時自有人會將你引薦到皇上面前的!”

聽李弘節此話,王易心中頓起波瀾,

“多謝李刺史的美意,只是此事事關重大,容晚生回去后,細細思量一番,再做決定!”

“如此也好!畢竟你在杭州,名下也有不少家業,不是一下子就能拋的開的!”李弘節一語雙關地說道。

“多謝李刺史體諒!”王易一副非常感動的樣子,恭敬地對李弘節行了一禮。

PS:三江票挺不錯的,但收藏推薦不給力啊,特別是推薦票,兄弟姐妹們,幫黃昏一把啊!推薦票...推薦票....多謝多謝!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