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五十七章 運作的很成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運作的很成功

第五十七章 運作的很成功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穿越人的無恥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王易就這么厚臉皮地把蘇大俠的千古名作據為已有了!

“好!好!好名字,好詩…”王易詩剛吟念完,幾位群眾演員馬上大聲地叫好了,每個人臉上都有激動的神色露出來,仿佛真的領會到詩中的真意,理解西湖、西子湖之名韻意一般。

李弘節和周端等真正讀過書的人在聽明白了王易所吟詩的內容后,臉上驚訝的神色越加的濃厚進來,李弘節在沉思了小半天后,臉上終于露出贊賞的笑容,點點頭道:“晨陽所做詩非常的精彩,所提的建議也是絕佳,‘欲把西湖比西子’,哈哈…說的非常好,西湖,西子湖,這名字好,好…好!以‘西湖’、‘西子湖’相稱錢塘湖了,真的非常貼切…”

站在一邊別駕崔知年在思考一番后也點頭稱道:“李使君,下官覺得王公子所提之議非常恰當,此湖位于杭州城西,以往時候坊間一些百姓私下有將其稱為‘西湖’,今日聽王公子此詩,以‘西子’詮釋‘西湖’之名,實是最恰當不過了!”

這時一名很有名望的“鄉紳”,名王遠者也上前,向李弘節、崔知年及站在一邊神情很復雜的周端,還有神情淡然的王易作禮后說道:“李使君、崔別駕、周明府,在下覺得,王公子所提之建議實是非常好,‘錢塘湖’之名本就只表示地域之意,以后若是‘西湖’、‘西子湖’冠其名,再有王公子如此出色的詩作稱贊它,想必隨著公子所作之詩的流傳,‘西子湖’的名聲會越加的響亮,杭州之名也會隨著‘西湖’‘西子湖’的名聲起來而被世人所知的…”

這名鄉紳的話說完后,有更多的鄉紳跟著附和,一個勁地稱贊王易的詩及所提的名非常的好,若不采用實在是太可惜了。

“此名此詩確實不錯!”

在王易說完后,李弘節已經出口稱贊了,原來想表示一下反對的周端也沒有開口,王易所提的建議,還有這首詩實在是不錯,再加上跟隨的諸人都交口稱贊,他找不出反對的理由來。

跟隨而來的這些鄉紳在杭州一帶民間影響力不小,即使官方不認可‘西湖’、‘西子湖’之名,但只要這些人傳言出去,再把王易的這詩傳給其他人聽,民間士子及百姓在傳唱王易這首佳作之時,也一定會以‘西湖’、‘西子湖’之名相稱錢塘湖的。

李弘節撫著胡須笑呵呵地說道:“崔別駕,周明府,某覺得晨陽此議甚好,以‘西子湖’命名錢塘湖,實起到占睛之意,再加上有此好詩稱贊錢塘湖之美色,‘西湖’一定會因此而名聲雀起的,這樣吧,我們也同樣張榜公布一下,讓坊間的百姓評判一番,看看此名是否會被百姓接受…”

王易回到府中后,馬上將剛剛發生的事與王復說了,王復聽了后,也立即派人去留意查看,并安排手下的人在官府張榜公布后,采取對策,一定要讓王易所提之名得到認可。

第二天,天氣放晴,王易關心著莊內占城稻的事,帶著王復等人回到了莊內。

在占城稻種育秧時候及發芽后,王易曾數次回到莊內,親自查看育秧情況,田間管理方法,秧苗生長情況,這稻種到底是從近萬里之外的交州林邑一帶取回來的,能不能適應杭州一帶的土壤情況,產量如何,在抽穗以前還是個未知數。

如今稻種發芽了,生產情況也良好,秧苗長的近十公分高度,氣溫也轉暖,待種的水田都耕犁好,正是可以移種的時候,不過前天遭到這么大的暴雨襲擊,王易也怕稻秧受損,也想在知道情況后看看需不需要采取對策。

深知道這種作物一旦種植成功,大范圍推廣的話,會對整個社會產生非常大作用的王易,自然把占城稻種植的事看的非常重要,數次回莊查看稻子生長情況,看重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情況還好,因為留在莊內的王作在大雨將至時候,派人將秧田里的水全部放掉,雖然因為大雨降臨時候,一些秧苗受到損害,但總體的損害并不嚴重,不影響夏播,這讓王易放心大半。

也就是在王易帶著王復回莊查看情況的當日,因為下雨水田中積水很多,再加上太陽又出來了,非常適合稻秧移種,王作也帶著莊內的人,將所有稻秧都移種到選定的田里。

王易是站在田頭看著莊內人將秧苗移種完畢的,他在看到綠油油的秧苗以一定間隔被插種時,心中油然生出一絲感慨來,也生出非常大的希望來。

王易非常希望在王作派人帶來那幾名種植“專家”的指導下,占城稻這個全新的稻種能成功栽培,并帶來豐產,能提供更多的種子。不到百斤的稻種若是能栽培成功,那收獲的種子將會有幾十倍,可以進行下一季的栽培種植,很莊內所有的水田都可以種植上,直至在杭州一帶推廣種植。

如果這種稻種確實成長期短,產量高,病蟲害少,上報朝廷后,李世民這個現在勤于政事的皇帝,一定會非常感興趣的,那就可以在大唐境內大范圍推廣,天下百姓吃飯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

貞觀初年,百姓的吃飯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因為糧食產量不足,在一些饑荒年份,朝廷時常拿不出足夠的錢糧來賑災,導致流民不斷,這些事王易在查看一些記載唐代的歷史書中時有看到,他希望因為他這個穿越人的到來,能用后世所知道的經驗和知識,將這個問題解決掉。

如今天下間廣泛推行一年種植一熟的時代,要大幅提高糧食的產量,確實不是太難的事,采取精耕細作技術,廣種水稻,推廣占城稻,建議稻麥復種,一年幾熟,即使遭災,一般農戶也不會沒有飯吃的,畢竟現在每個農戶家里的田地比后世時候多多了。

王易也非常想直接向皇帝李世民建議,讓朝廷加大開發江南的力度,江南得到充分開發,這個后世時候被稱作“糧倉”、“人間天堂”的江南之地若早一步被朝廷重視并得到充分的開發,一定能比歷史上早幾百年步入“人間天堂”之列,成為大唐的糧倉。

只不過現在王易還暫時不能去長安,他也希望在他可以去長安之日,杭州一帶有奇跡出現,證明他的論斷是正確的。

“二公子,官府果真張榜公布為錢塘湖重新命名的事了!”王復匆匆跑進來,一臉喜悅地對正在書房里練字的王易說道,“榜上不僅將二您所提之‘西湖’、‘西子湖’之名寫上去,而且還把您所作那首《西湖》的詩也寫了進去…”

“哦?!那坊間百姓有何反應?”王易也有點驚喜,馬上閣下筆問道。

“坊間百姓幾乎都稱贊‘西湖’、‘西子湖’之提法非常貼切,幾乎沒有反對的聲音,城中的士子們對二公子您當日所作的那首詩稱贊不已,聲言看了您的詩,都有一上想去錢塘湖,不,想去西湖看看湖光山色美景的沖動!”

王復安排的那些群眾演員并沒起太大的作用,因為看到布告的那些讀書人,還有聽人說榜上公布情況那些不識字的百姓,都交口稱贊“西湖”、“西子湖”之名取的貼切,極少聽到反對之聲,而那些城中的士子們,在看到王易所寫那首冠名《西湖》之詩后,都是驚嘆不已,稱贊王易所作之詩,是越來越好,其中的韻味更讓人回味了,一天時間,杭州的街頭巷屋,市里坊間,都在說西湖的事,傳唱王易所“作”這名詠西湖的“佳作!”

“那太好了!”王易擊掌叫好,想著西湖之名就要通過他的建議而出現在歷史上,有一種非常大的成就感在心中出現,西湖,就要走向歷史了,自此以后,西湖之名一定會取代錢塘湖之名,被世人熟知的,相信到了明年春天,桃柳等樹大量種植下去后,再過幾年,西湖一帶必將美麗如仙境般,他也相信,隨著他所“作”這首盜用蘇軾的名作流傳開來,西湖的大名會被更多的人熟知。

“二公子,今日小的還要告訴您一件更大的好事!”王復臉上又有掩飾不住的喜悅露出來。

“什么大好事?”

“在前些天官府張榜征詢湖中幾條長堤和小島之名后,您知道百姓提的最多的名是什么嗎?”

王易搖搖頭,“不知…”這幾日他沒到街上去過,不知道坊間百姓在談些什么。

“杭州城的士子及坊間百姓提的最多的是,原來那條白沙堤依然取其名,那條新修橫貫南北的長堤為李公堤,湖西那條長堤起名為王公堤,二公子,杭州的百姓可是記著您,以您姓氏來命名長堤了!”王復說話時候的聲音都加大了。

“李公堤?王公堤?”不會吧,王易沒想到百姓竟然以他和李弘節的姓氏來命名,這可生生地搶了后世時候蘇軾和楊孟瑛的風頭啊,讓這兩個為杭州作出巨大貢獻的歷史名人情以何堪?

“是的!”王復用力地點點頭,“除此之外,二公子您為湖中幾座小島取的名‘小瀛洲’、‘湖心島’、‘環翠墩’之名,也得到了大多人的認可,不出意外的話,官府應該會采用您起的名的!”

“那太好了!”王易忍不住大聲叫好,與王復相視大笑。

手下的人辦事還是挺得力的,在錢塘湖的疏浚過程中,為他造勢的舉動運作的非常成功…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