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四十一章 身世之迷(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身世之迷(上)

第四十一章 身世之迷(上)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好!作叔,那您慢慢講,我洗耳恭聽!”王易點點頭,看到王作那神色張平靜的臉,也壓了壓激動的心情,身子往后挺了一下,一然肅容地等著王作講述!想必他的身世一定像一個故事一樣很是精彩,在隋末唐初時候,有數不勝數的英雄人物登上歷史舞臺,有太多精彩的故事上演,王易不知道哪一段故事是屬于他的,屬于他的父親或者父親身邊其他親人的。

王復臉色變得嚴肅,在盯著王易看了好一會好,這才開始講述:“想必二公子如今也是知道,前隋末年,小人得道,朝綱敗壞,天下群雄并起,都想一爭天下。經過幾年的戰亂,一些小的義軍被消滅或者投奔大的義軍部落,及至到了后來,天下的力量都匯集到幾個人的名下,河南李密所領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南李子通,江淮杜伏威、輔公祐,當然還有太原一帶的李淵、李世民父子,這幾支是力量最強大的義軍,也是最有可能問鼎天下的力量…”

“作叔,這些我都知道!”

后世時候研究隋唐史的王易,如何會不知道隨末唐初時候天下間風云的變化,這是一段讓后世時候許多人津津樂道的歷史,一部講述這個時代風云的《隋唐演義》不知傾倒了許多人,王易對隋唐時代感興趣正是源于小學時候偶然間看到《隋唐演義》的連環畫,雖然長大后知道這本書里面講述的諸多故事都是瞎編亂造的,甚至顛倒黑白,但里面刻畫的諸多人物形象卻是很豐滿,如只有三板斧功夫的程咬金,使雙锏的秦叔寶,武功天下第一的李元霸,還有隋唐英雄譜上其他諸多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非常讓人喜歡,小時候王易還曾和小伙伴們為自己喜歡人物的事跡及排名而爭論不休。

王易后世時候還是研究隋唐史的,隋末群雄爭霸的事跡自然知道不少,幾支大的義軍如何集聚力量,如何征戰,還有主要人物的事跡他也非常清楚。

當然現在王易所看到的書上是不可能有這些事跡記載的,但在平時間,卻能從手下的人口中打探到,王作和王復父子都數次和王易說起過隋末爭亂的事,這樣除從歷史記載上了解這些情況外,王易還從人家口上了解了許多他不知道的情況。(請記住都市小說

不過讓王易驚訝的是,從王作和王復口中所講述的,與他后世看書時候所了解的卻有很大的出入,不過他想想也覺得這情況正常,書上所記載的歷史,有可能是被動了手腳的,官方記載與民間所傳的自然不同樣,而且每個人嘴巴里講出來的歷史都是不一樣的。

見王易神色在轉眼一會間就變的如此平靜,王作微微的有點驚異,稍稍停了會,盯著王易的臉看了一會,這才繼續說道:“這些主要力量當中,居于江淮一帶的義軍,雖然說不能算是最強大的,但他們所占之地是最富庶的江南之地,再加上所施之政頗得民心,是一支不可讓任何人輕視的力量!”

王作稍頓了一下,瞄了神色平靜的王易一眼,繼續講述:“江淮義軍以年輕善戰的杜伏威為領,還有其視為兄弟的輔公祏同為領,這兩人是多年的朋友,當初也是一道起事的,兩人都是有謀略之人,且都心懷天下,但杜伏威各方面表現更出色,因此杜伏威的威望日隆,而輔公祏在軍內的影響力逐步下降,兩人因此而日漸生隙!雖然未鬧到公開決裂的程度,但所有人都知道,兩人是面和心不和了…”

“杜伏威作戰勇敢,手下也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將領,特別有兩員武功與謀略都非常出眾的大將,被其收為義子,一姓闞諱名棱,另一將姓王諱名雄誕,闞大將軍年紀大一些,被軍中眾軍士稱作為‘大將軍’,王大將軍為‘小將軍’,但這兩人中無論是武功還主謀略還是以王大將軍更為出眾…”

說到這里,王作又稍停了下,神情復雜地看了看王易,王易心內已經有波瀾起來了,但神色還是平靜,沒有將心思表露出來,示意王作繼續講述。

王作在再次驚異之中,繼續講這個故事,“王大將軍常以出奇兵制勝,而且王大將軍在作戰中曾經數次救過杜伏威的命,更因為王大將軍善撫恤將士約束部下,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因此王大將軍在江淮軍中威信更高,也頗得江淮一帶百姓愛戴,在江淮一帶及軍中威望甚至都蓋過了輔公祏,這讓輔公祏日漸不滿…”

王作說到這里,又停了下來,再次眼光復雜地看著王易,張張嘴,想特意對王易說點什么,但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說!

“作叔,你繼續說!”王易聽到這里,聽到王作在講話中的語態,對自己的身世已經稍稍的有點數了,只是王作未講完,暫時還不敢完全確認。王作剛剛所講的這幾個人物,他都是有點知道,只是沒有過太多仔細的研究而已,這幾人中關注的較多的還是杜伏威與輔公祏的事跡,這兩個悲劇性的隋末唐初梟雄事情基本清楚,但王雄誕和闞棱這兩個次要人物關注度就相對就少一些,只是沒想到,他的身份竟然與其中一個人有著親密的關系…

王作見王易臉上有所悟的樣子,微皺的眉頭有點舒展開來,繼續說道:“為謀求更大的勢力范圍,各部義軍間相互征伐,戰事進行多年,一些小的義軍逐漸被吞并或者消滅,北方李淵、竇建德、王世充三足鼎立,而南方大部地方依然被杜伏威和李子通部所占。這時李淵已經在長安自稱皇帝,建立大唐,其中秦王李世民,也就是當今的皇帝,率軍消滅了關西的割據勢力薛舉、李軌,開始謀求其他地方。李淵派出使者向杜伏威招降,杜伏威在王大將軍和闞大將軍等所勸之下,于武德二年九月宣布歸唐,被李淵封為淮南安撫大使,后來被授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楚王,武德三年被李淵委以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并改封吳王,賜姓李…但這只是名義上的受封,江淮一帶的事務仍由杜伏威和輔公祏主管,但江淮軍的軍務主要由王大將軍和闞大將軍所管,輔公祏因反對歸唐而被杜伏威奪去兵權,只領仆射職…”

王易很專注地聽著王作的講述,在聽王作講述過程中,也不斷在琢磨其話中表達的意思,他也從王作對諸人的稱呼上查覺到了一些異樣,王作在說到杜伏威、輔公祏,甚至李淵等人的名字時候,都是直呼其名,說話間也沒多少恭敬的意思,但在說到王雄誕時候,卻一直以“王大將軍”尊稱,這自然不會是王作隨口之語,在如今這個最講究禮節的時代,從對一個的人稱呼上,就可以看出很多情況來,王雄誕和王作的關系定非一般!

“武德四年,因李子通不愿意歸唐,奉唐皇李淵的旨意,杜伏威所領的江淮軍與江南的李子通部在蘇州一帶決戰,王大將軍施以計謀,只率數千兵馬,就擊破滅李子通部,李子通部迅速潰敗,*營帳,逃至杭州一帶,王大將軍親自帶領手下幾萬將士,窮追至杭州,很攻克杭州,并將李子通生擒,這一戰使得王大將軍的名望上升能極高點,得李淵重獎,被授以歙州總管、宜春郡公,這引起輔公祏的進一步忌恨,并數次在杜伏威前污蔑王大將軍,說王大將軍有二心,但杜伏威并沒相信數次救他性命的大將軍會叛他!”王作繼續講述,但在講述時候臉上已經有憤色起來了!

“武德五年,除江淮一帶外,李唐已經控制了天下大部地盤,唯一勢大的就是表面上聽服于李唐的江淮軍,而此時攻滅劉黑闥和徐元朗部的秦王李世民所領的唐軍陳兵河南一帶,久未歸長安,并時常與江淮軍起磨擦…”王作臉上有點迷茫的神色露出來,也加地講話的語速,“江淮軍內部此時意見紛雜,以輔公祏為首的一些將領強烈要求叛唐自立,公開與李唐決裂,但以王大將軍和闞大將軍為首的更多將領持相反意見,王大將軍痛陳多年的戰亂已經讓富庶的江淮一帶涂炭,應順應大勢,止戈息亂,不應再起兵事…”

“在王大將軍勸告下,杜伏威審時度勢,為免江淮百姓再遭兵患,果斷地決定離開江淮之地,前往長安,想以其自身為質,博取李淵的信任,保全江淮軍數十萬將士的周全,避免江淮之地再遭戰火的涂炭…”

王作的神色變得非常凝重,聲音也有點高亢起來,“此次去長安,王大將軍一再要求陪杜伏威一同前去,但杜伏威不放心江淮軍交到其他人手上,讓王大將軍留守江淮,由闞大將軍陪同他一道前去,王大將軍為表忠誠,讓其長公子也一道隨杜伏威等人前行!杜伏威也知道輔公祏有二心,為了避免江淮軍內部出亂事,臨行前,將所有軍務都委以王大將軍,并一再叮囑王大將軍,不許讓輔公祏插手軍務,江淮一帶的所有事務,江淮軍二十余萬人馬,全交由王大將軍統領…”

這一段歷史王易清楚,歷史上的記載,杜伏威正是在武德五年左右自請歸朝,到長安去的,由闞棱陪同一道前去,臨行前把江淮軍交給其義子王雄誕所領。

但在杜伏威歸朝后,江淮軍內部卻出大事了…

PS:收藏和推薦慘淡,兄弟姐妹們,大力頂一把啊!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