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十八章 這些事竟然都知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這些事竟然都知道

第十八章 這些事竟然都知道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二少爺,我們往那邊去看看吧,那邊還有一些沒有收割的田地,”王作指著前方道。陪著王易練了一個上午的武藝,下午王作也應了王易的請求,帶他到田間地頭來看看。

一道來的還有王復及王近、王年等幾個莊內地位較高的人,及王易身邊的幾名隨從,喜歡跟在王易身邊的小丫頭王曇也跟了出來,與王易拉著手一道在田地間行走。

所走處莊稼都收割了,地也較平坦,有一些花花草草長著,這個小丫頭興致還是挺高的,在行走間看到什么有趣或者好看的東西就跑過去,摘了回來或者仔細觀察一番,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不認識的東西還問詢一下王易及邊上的人,這不,一對漂亮的蝴蝶從遠處飛了過來,王曇又追了過去,想把蝴蝶抓住,王易也只得吩咐王周跟過去,看好這活潑好動的小丫頭。

今日出行,各人都是換了一身普通的衣物,倒不怕沾上泥草什么的。

“二公子,這些都是我們莊上的田產,那邊田里還有莊戶在收割莊稼,不過已經大部收割完成,今年的收成不算好,天災不斷…”王作領著王易走在田間,指著近處及稍遠處的田地說道。

“作叔,這些已經收割的田地都種了些什么?”王易指著已經收割空的幾塊田地問道。

“二公子,這幾塊田地里有粟米、水稻、高粱、豆等作物,主要是粟米,其他田地也是這些作物,現在除了豆和高粱,其他大部已經收割掉!”王作前面的這些田地,回答王易的問詢。

“哦!”王易應了聲,再問道:“作叔,今年收成有幾何?每畝田地產量有幾何?總產量有多少?”

“二公子為何問詢這個?”聽王易這般問詢,王作很是吃了一驚。站在一邊悄悄觀察王易言行的王復也很是吃驚,其他幾個人也是相似的表情,沒有人會想到剛剛恢復過來幾天的王易會問詢田地的收成情況。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田地的收成情況而已,”王易淡淡一笑回答道。他覺得這樣問很自然,后世時候他在家中是掌管一切的,什么炒房、炒股票也都是他親自出手,掌管了多年家中財政的他,如今自然地關心起這個他所掌管的莊子的情況來。這個莊子的情況可以毫不夸張講,是一個集聚了很多產業的集團,所屬的田地不少,還有其他產業。這么多田地,種植什么是非常關鍵的,收成如何也是需要了解的,如今的莊內總體情況如何,他當然想知道。

老實講,在醫院上班期間,王易除了對作為本職工作的醫學不感興趣外,其他方面興趣的非常多,歷史當然不用說了,這是他最感覺興趣的事。除歷史外王易還非常喜歡旅游、攝影、運動,當然理財這方面他也挺在行,他在婚后幾年間的一些投機行為中小賺了幾筆,因此家境挺不錯的,這也使得他對經濟方面的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問要研究,日子當然也是要過的好的,一家子的生活必須要打理好,不然天天都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還研究個屁的學問,他可沒有歷史上什么名人那樣可以舉家食粥還要寫什么巨著的精神,生存是第一位,能生存下來也還需要過上舒適的日子才有精力研究其他東西,餓著肚子可是沒有靈感的,至少妻子女兒可不能讓他們過苦日子!

若不是在投機行為中賺了幾筆,在杭州還在幾處房產,王易也不會辭掉在醫院那收入頗豐的工作,而去考什么歷史系的研究生,妻子也不會同意的!

雖然王易喜歡歷史,研究的也是歷史,但在他身上,老學究和現代人的風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后世王易頗為自傲的地方,他時常吹噓自己是個完美的“文人”!

重生在另外一個世界,而且屬下有一個莊子,所擁有的財產不少,王易當然要有些謀劃,要謀劃肯定要先將情況弄清楚來再說,想了解情況就得問詢具體掌管事務的王作等人!

“二少爺,今年收成不好!”王作嘆了口氣,臉上有擔憂的神色,“今年春天時候逢倒春寒,夏天時候遭遇了幾場大的風暴,臨秋收了又是陰雨綿綿,總體收成很差,麥、粟產量極低,幸好所種的水稻還有點收成,不過也好不到哪里去,種植的又少,交了租稅后,看情況只夠莊內幾百口人一年的口糧,沒有積余了!”

今年的天氣還真的怪,種植作物間幾乎都是壞天氣,春種后竟然下了冰雹,把許多作物都打折了;麥收時候時常下雨,麥子來不及收割,許多麥子都倒伏在地發芽了;夏天時候幾場大的臺風來襲,破壞更是大,把田地里種的許多作物幾乎都吹光了,補種都來不及;臨近秋收,又遭連綿的陰雨,許多作物都被泡爛了,所幸這半個月來艷陽高照,不然地里的作物也收割不起來。

據已經收割回來的糧食總量上估算,今年糧食總的產量是這幾年來最低的,這讓王作憂心忡忡,今天王易問起來,王作稍想一下后,也沒有隱瞞,老實地說了出來。

“今年災情這么嚴重啊!”王易聽了有些驚異,他知道歷史上貞觀元年到貞觀三年時常遭災,各地收成都不好,但聽剛剛王作所說的,災難還不是一般的嚴重,不過他在回味剛才王作所講的后面一句話,也有些疑惑,“作叔,那為何不多種植水稻?水稻產量高,更能抗災啊?”

“二公子,您怎么知道水稻產量更高?更能抗災?”一邊的王近忍不住出聲問道。王易這些年從來沒有到田間來過,再加上一直神智不太清醒,知道水稻的情況讓王近很是吃驚。

面對王近吃驚的問詢,王易卻很平淡地回答:“近叔,我是從書上看來的,書上說水稻產量比其他作物都高,生長周期短,可以在水源豐富的江南一帶大范圍種植!”

后世時候家鄉在浙江,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了三十幾年,自幼又長于農村的王易,對這一片土地上能種植哪些東西當然很清楚。后世時候,杭嘉湖一帶種植最多的作物當然是水稻。水稻產量高,但需要大量的水灌溉,還需要充沛的陽光,這些條件杭州及附近一帶都能完全滿足,在王易小的時候在農村,他清楚地記的家里是種早晚兩季水稻,晚稻收割后還種一熟麥子,一年可以有三熟作物,那時家里總共才兩三畝田地,但這兩三畝田地所種植出來的糧食可供一家人吃上一年還有余了。

后世時候,也經常有自然災害,王易也知道,即使遭災,只要有一季水稻能收割,應該也不會差的,更不要說晚稻在臺風襲擊后,補種基本上來得及的,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的…

如今王作卻說,因為遭災,幾萬畝田地所種植的糧食,供莊內數百口人吃,竟然并不是很充裕,這讓他很是疑惑,又非常不解,即使這個時代糧食產出低,水稻的產量也遠不能和后世時候雜交稻相比,但到底有數萬畝的田地,除了那些山林地外,能種植莊稼的田地數量不會很少,唐初時候所交的賦稅也應該不會很高,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不成今年遭遇的災害是他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可以讓田地絕收?再加上莊內種植的都是一些產量不高的,如粟米、豆類等作物,才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或者另外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莊內還要積蓄一定數量的糧食,以作他用,今年收成低,但所需的積蓄不能少,能支配的糧食就少了!

這種可能還是存在的,王易知道莊內有幾個大的像倉庫一樣的房子,還有人把守,但他沒進去過,有可能是堆放糧食的,若那幾個倉庫堆放糧食,應該可以放不少數量的糧食。

王易很有這種預感,莊內肯定在積蓄糧食,以作他用,他很想問問身邊的王作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但看到邊上還有其他幾個人,也生生地忍住了,他想聽聽王作是如何回答他剛才的問題的。

王作臉上有掩飾不住的驚異,在怔了好一會后才回答道:“少爺,你不知道啊,官府收的田租里面,規定要有一定數量的粟米,粟米所占比很高,因此也只能多種粟米!而且莊內還需要積存一定數量的糧食,用備不時之需,在糧價高的時候可以拋售,賺取利潤!”

“原來是這樣!”王易聽了點點頭,看到邊上幾人驚異的眼神,雖然心內還有很多疑惑,但想想現在說出來不太合適,也沒再問什么,繼續往前走。

這時跑到遠處去采野花的王曇飛跑著回來,舉著手中的野花向王易炫耀:“二哥,你看看,曇兒摘了一束很漂亮的花,用給你好不好?”

“曇兒,這野菊花真的很漂亮,一會我們回去拿個瓶子插起來…”

“少爺連這野菊花都認識?”王作更是驚訝,今天王易的表現,讓人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傻了五年,而且這五年之內幾乎沒有出過莊的人。

要知道,莊內可是沒有野菊花的,也沒有人采摘回去過,當然更加沒有水稻、粟米等物,這些都是種在外面的田地里的…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