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種田記第373章 查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清朝種田記 >>清朝種田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3章 查巡

第373章 查巡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07日  作者:依依蘭兮  分類: 古代言情 | 依依蘭兮 | 清朝種田記 
收費章節(12點)

三人答應,依言上車坐著。

康熙又命撩起車簾,一路行,一路可探望四周。雖然目的地是山西,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行經所過,他都要仔細的瞧一瞧、看一看民生如何,很多問題由此都可以看出。

康熙一邊看,還一邊問,“這是什么樹?有什么用?”、“那些人手里拿的是什么?在做什么?”、“這兒的莊稼長勢不錯,收成也快了吧?不少字”云云,張廷玉精熟朝政,對稼墻之事不太了解,禟更是不知,只不過他生怕引章言多必失,不懂也會笑嘻嘻的用些不咸不淡的話隨意應付一兩句,但康熙顯然很不滿意,瞪他一眼,禟回以無辜一瞥,引章見他們眉眼官司打得火熱,覺得不能讓康熙身邊的“紅人”對禟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總不能讓三叔拋出一句話沒個懂行的人應答吧?不少字于是只好頻頻接話,到最后,禟也插不上話,變成了他兩人的座談會。

接連幾天功夫下來,一路走一路說,引章不等康熙問,每每經過一處,引章自然而然的向他介紹,此地地域環境如何、氣候如何、光照如何、適合長什么莊稼蔬菜水果、養什么牲畜禽類、出產什么山貨特產、與別省別地相比有什么不同、優勢在哪兒等等,說的滔滔不絕。康熙甚少聽到這些,亦是津津有味。

只不過,康熙覺得引章說來說去,到最后總不自覺便說到這種作物價值如何、那種特產最適合銷往何處、那一種樹木可做成上好的家具、那一種又是上等紙漿的原材料、那一種藥材更了不得,規模化栽植簡直要發財等等,總之,她說著說著總能把農業說到商業。

康熙一開始只是微笑,后來終于忍不住打趣,說她不愧是個生意人,他這會是真真切切的相信了。又說,她家栽植各種農業作物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商業服務的吧?不少字

引章不好意思笑了笑,腦子中突然想到既然三叔是康熙的親信,不如給三叔好好的灌輸灌輸商業化農業發展之路,順帶說說對外貿易,要是三叔回去復命時能夠在康熙面前美言幾句,那今后她的生意可就大把門路了

引章精神大振,眼中放光,別人尚未發覺有什么不對,禟一瞧她的臉色,忍不住嘴角一抽,知道她沒準又動什么外腦筋了。禟大急,他是深深領教過她那差勁到家的運氣的,往時他不在一旁也沒的說,這回明明近在咫尺,他理所當然不能任由事態發展

于是,引章大說特說農業經濟和規模化栽植養殖的好處,禟便在一旁攪合插話,什么“天氣真熱啊,不知多久才到市鎮”,什么“今晚歇腳在哪兒?”、什么“風沙有點大了,還是把車簾放下來吧”不但引章不滿,連康熙也瞪了他好幾回,他無可奈何,看著老爺子有些不耐陰沉的目光,只得暗嘆一聲罷了。

引章沒了他打斷,越發說得滔滔不絕,從規模化種植養殖的農業經濟說到南北貫通的商業與富民之關系,漸漸的又說到了對外貿易,將在泉州見過的熱火朝天的對外貿易活靈活現的跟康熙說來,一時間,連張廷玉和禟都聽住了。

其實禟老早也看準了對外貿易這片天地,但他身份敏感,對外貿易也很敏感,所以一直也只是心癢,不敢輕易涉足。此時聽引章這么說來,不由更為心動,心馳神往起來,猛然一想到其中的禁忌,他不禁嚇出一身冷汗,輕輕咳了一聲,胳膊肘碰了碰張廷玉,向他使了個眼色。

張廷玉一怔回神,也嚇了一跳,心想這九側福晉還真是什么都敢說萬歲爺雖然留了幾個港口城市對外開放,但管制是十分嚴格的,準入制度也十分苛刻,一般的商家沒幾個敢涉足,她倒好,說的兩眼放光,一句句一聲聲盡是開禁的好處。還有這萬歲爺,怎么就由著她說下去了呢

“夫人此言恐怕有失偏頗了吧,我大清地大物博,萬物皆有,根本沒有必要與那些外洋小國開展貿易,更何況,那些洋人之中保不齊有心懷鬼胎之人,萬一到時引起海疆變亂,朝廷還得花冤枉錢來平息,豈非得不償失?”張廷玉輕輕開口,配上禟欲言又止祈求的目光,分明就是一副提醒引章不要再說下去的架勢。

引章本不覺,但瞧見禟猛眨眼睛猛挑眉的樣子,她立刻就明白了。畢竟他們倆一起生活了這么久,還是有幾分默契的。

但引章飛快的瞟了一眼似在凝神沉思的康熙,她馬上又堅定了要說的決心。話說,跟朝中大員吐露真理和心聲的機會那是典型的過了這村沒這店的,反正三叔的樣子也不像不愛聽,更不像生氣,既然如此,她樂得裝糊涂

引章嫣然一笑,對禟的眼色臉色視而不見,瞟了康熙一眼,向張廷玉微笑道:“張先生此話差矣外洋各國雖小,但卻有國家無數,每一國均有特產乃是我大清所不產的,相互交易正是以有易無,而且外洋國家對我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物產愛不釋手,有多少都銷得掉,跟他們做生意賺錢的是我們,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洋人中雖難保有心懷鬼胎的不法之徒,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也是避免不了的事,即便不說洋人,便是國人,還不一樣有不法之徒么?不然,也不需要有刑部了但到了我大清的地盤,若敢胡來,難道大清例律還制不得他不成?僅僅為了防止少許幾個害群之馬,便將所有來人屏去,就好比為了防止蒼蠅飛入室內,將門窗緊閉,連陽光和新鮮空氣也不要了一樣,豈不是太不值得了?”

“你——”張廷玉目瞪口呆,眼角一轉,抱歉的望向禟:不是我不幫你,我是幫補了你了

“侄媳婦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康熙卻突然掃了禟和張廷玉一眼,無聲的嘆了口氣,道:“只是此事要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呵呵一笑,大手一擺,笑道:“好了,這件事不要再說了”

他是個樂于接受西方思想和學術的帝王,引章說的話他怎么會不知有理無理?但眼下,連國內吏治都問題重重,蒙古和西藏又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加上還要防著俄羅斯那邊搗亂、還有每年都有的黃河水患,他哪兒還有那么多精力去解決南邊海疆的對外貿易?

但引章這么說了,他并不正面出言反對,他相信禟和張廷玉必然會嗅到一些什么,至于他們會怎么做,他可不管,爭睜只眼閉只眼,看著就是了

這日到了山西境內,放眼望去,莽莽群山脊梁雄渾寬闊,但起伏的巨大山莽之間,林希木少,僅一層稀薄的灌木,或者,便是被千百年來的雨水沖刷得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一道道,一卯卯,起伏不絕,頓覺天寬地闊。

康熙深沉悠遠的目光緩緩掃過,驀地收回,向身邊諸人吩咐道:“咱們且悄悄的往沁水、臨城那邊去,在地方上走訪走訪,先不要告訴老四他們。”

眾人自然領命,便買了當地普通百姓樣式的衣衫換上,做當地打扮,緩緩向沁水一帶過去,查看一路上村鎮的紅薯土豆栽植情況。

因走的大都是一高一低、彎彎曲曲的黃土小路,馬車自然也棄了。禟生怕引章騎馬難受,本要給她買一頭驢子騎著,引章抵死不干:別人都騎著高頭大馬,她一人騎個驢子,那得多憋屈、多滑稽

康熙時不時下馬,望見地里有百姓在干活便上去瞧一瞧,問一問。此時已是九月中旬,種在地里的紅薯、土豆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收獲了。康熙見出產的果實果然如禛和引章所言,產量甚高,個頭也很大,百姓們面上都露出笑容,他不禁也暗暗點頭,臉上增添了不少神采。

引章倒是機靈,每到一處便微笑著跟那些地里的農民搭話,問了許多栽植的情況,比如誰教你們種植的?來人態度如何?期間有沒有再來看過?有沒有告訴你們怎么儲藏?收成比起玉米大豆怎樣?今年可能熬過去?來年還種不種?等等,又順便跟他們聊了聊各種不同的吃法,又說可以換一些小麥大米,可以跟紅薯土豆混著吃等等,倒也說得有模有樣的,農人們見他們雖然衣衫簡樸,但神氣之間流露的氣韻非同尋常,一開始還有點怯怯的不太敢說,見引章笑吟吟的,言語之間對莊稼農活十分熟稔,情不自禁大起共鳴好感,便也笑著回答得有聲有色。

從這些對話中,康熙了解到了禛的不辭勞苦和駱家人的認真謹慎,心中大悅,暗暗點頭。他哪知道,引章幾乎是每五天一封信送到引華和吳管家手中,讓他們一定一定要管教好手下人,待人要謙和,教人要盡心,而且,行事還要低調,絕不許貪圖名聲。引華和吳管家向來對她的話奉若神明,而且一看禛那個樣子,本能的便生出一股肅然之意。

聽潮閣最快更新


上一章  |  清朝種田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