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學家二七四、世事如棋局局新(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大科學家 >>重生之大科學家最新章節列表 >> 二七四、世事如棋局局新(五)

二七四、世事如棋局局新(五)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04日  作者:何事公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何事公 | 重生之大科學家 
卷三、霜天曉角

“第一個是黎宋卿。.(.)第;一;中;文\s.他原是清廷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之前曾在北洋呆過很長一段時間,與袁慰庭手下的將領非常熟稔,他本身也是一位名將。后來移鎮武昌,又得到湖北軍民愛戴。武昌首義后,被眾人推為湖北軍政都督。黎宋卿既是革命首義功臣,又與北方軍隊將領過從甚密。如果他擔任民國總統,想來南北方輿論都無不服之處,最是妥帖。”孫中山話鋒隨即一轉,“不過據武漢方面消息,黎宋卿似乎不愿就任,他推薦了另一人。”

黎元洪和孫中山一樣,對革命前景似乎還有顧慮,都不想當出頭椽子,表面上卻同時擺出一副大義凜然、退位讓賢的模樣。

荷馬李問:“黎先生推薦了誰?”

“他便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合適人選,現任滿清內閣總理大臣的袁慰庭。”孫中山說道。

荷馬李立即插嘴道:“袁?這個人我認識。他野心勃勃,謀略過人,一直或明或暗地操縱著全國最大的軍事團體,是目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實權人物。可他政治傾向非常保守,會支持革命么?”

孫中山道:“我對袁慰庭也是不太相信。事實上,早在兩年前他便派人找過我,希望能和我攜手共進,推翻現有政。如果我點頭,他甚至可以先讓朝廷取消對我的通緝,以示誠意。我當時認為他是在耍招,就置若罔聞。

“最近我聽黃克強說,1908年初也有一位來自直隸總督的使者輾轉找到他,自稱受楊士驤的委托,前來轉達袁宮保的意思。來人說,宮保知道黃先生致力革命,為海內外矚望,將來必成氣候,因此極愿與黃先生在內個革命黨人聯合。把滿清推翻,復我中華故國。

“克強兄自然也是不信的,只與來人虛與委蛇,答道:‘袁大人能有這種思想。誠為革命黨人所贊同。但我們革命黨人有特定的主張,就是推翻滿清之后實行民主共和,而不是君主立憲。請將此意轉達給袁大人。如果袁大人能在這一點上和我們達成一致,即便不聯合,我們之間也是革命同志了。’

“十多天前,克強兄抵達武漢就任總司令,原先拜訪過他的那個人再次出現。重申了袁慰庭愿與我們革命黨聯合,共同推翻滿清政的意思。如此看來,袁慰庭的所作所為不是所謀者大,就是真心支持革命!”

荷馬李沉吟道:“無論如何,至少袁是希望先推翻滿洲統治的,不是么?”

孫中山點點頭:“你說的沒錯,所以我才把他列為第二個總統合適人選。如今革命黨雖然在江南各省相繼舉義,但各自為政。不相統屬,長此以往,只怕滿清猶在而各省都督已先反目。民主未成而數萬萬同胞已罹刀兵。如你剛才所言,袁慰庭擁有中國最強大的軍事實力,是最有影響力的實權人物,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要他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主富強的新中華,讓他當總統又有何不可?”

荷馬李不禁贊嘆道:“孫,你的氣魄懷無人可及!那你認為的第三位合適人選又是誰?”

孫中山笑著說:“這第三個人,即便你沒見過,你也該無數次聽過他的名字。用我們中國詞語來形容,他的名字好比驚雷在耳邊響起。讓人終生難忘。”

“他是誰?”荷馬李在沙發上坐直身體。

“孫百熙,也就是你們所說的約翰遜博士。”

“啊,原來是他呀!說實話,我真的無數次聽過這個名字。”荷馬李旋即有些疑地問,“據我所知,他只是非常有名的科學家而已。怎么能做總統呢?”

“據我所知,富蘭克林也是非常有名的科學家,不照樣做了你們國的總統?”孫中山反駁道,“而且孫百熙并非是單純的科學家,還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教育家、實業家,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歷任湖北省教育長、清政教育部次長、總長、內閣大臣。現在除了擔任內閣大臣,還是四川省最高軍政長官。他的兩名學生同時在陜西、山西起義,并各自擔任兩省的軍政都督,使他一躍成為中國最頂尖的政治人物之一。”

荷馬李有些吃驚:“那他的政治主張呢?”

“你的問題可謂一針見血,這正是孫百熙的最大缺陷。”孫中山輕笑道,“我見過孫百熙,年輕、俊朗、聰明、溫和,一看可知是溫潤君子、世家子弟。正因為如此的修養和家世,所以他喜歡不激不厲的中庸之道。明明知道封建制度腐朽不堪,卻又戀其中的世態人情;明明心中傾向于民主自由,卻又對暴力革命視若畏途。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堅持什么,又要反對什么。而且相對于從政,他更喜歡教育,對政治一直抱著若即若離、敬而遠之的態度。”

“那你還把他列為第三位候選人?”荷馬李大為不。

孫中山道:“他只是以前對政治沒興趣而已,誰知道他現在、將來有沒有興趣?而且這個缺陷彌補起來也非常容易。相比之下,他的優點更加突出。首先,他的學問非常淵博,尤其是在科學上,簡直是無人能及。中國自鴉片戰爭完敗以后,對以堅船利炮為代表的西方科學就抱有一種敬畏之心。隨著接觸越來越多,對西方科技就愈加崇敬,甚至是高山仰止。現在一個中國人居然能在西方人最擅長的領域戰勝了所有西方人,站在了科學的巔峰,他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一定非常神圣。

“其次,孫百熙的道德無可挑剔。雖然他出生富貴,與人相處卻沒有絲毫傲橫之氣,使人如坐春風。他編印各種課本,教化全國萬千學子;創立近百所學校,幾乎不收任何學費,惠及大江南北貧窮子弟;主動請纓去東北防疫救災,更是功在社稷。在中國,從政人員的品德和能力同等重要,有時候品德甚至是首要因素。一個在道德上完無瑕的人。很容易就成為眾人公認的領袖。

“再次,在我們看來他沒有明顯的政治主張是缺陷,但對于很多人卻是福音,尤其現在南北方政治觀念沖突如此劇烈。在彼此僵持不相上下的時候。一個沒有明顯政治傾向的人選可能更容易讓雙方同時接受。孫元起溫文爾雅、不偏不倚的態度,正好可以滿足大家這個需求。”

“誰知道結果會怎么樣?”荷馬李聳聳肩,“不過孫,你現在打算怎么辦?”

孫中山也有些撓頭:“原本我來英國是打算說服英國政贊同中國革命的,沒想到他們居然無動于衷,只保持著禮節上的客套,沒有任何實質內容。我現在也有些茫。不知道該留在英國與議員們繼續溝通,讓他們對政施壓以改變之前的姿態?還是到法蘭西、德意志等國,尋求新的幫助?”

“你覺得在英國或法國、德國獲得支持的概率有多大?”荷馬李直接問道,“雖然法國人可能對中國革命比較同情,較之英、兩國要好些,但說實話,要想獲得實質的成果,只怕很難。”

孫中山嘴角抽了抽。苦笑道:“你說得一點沒錯。可是現在國內革命形勢如此,仁人志士天天流血犧牲,我不能搖旗吶喊。也不能上陣殺敵,只好在此略盡綿薄之力。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行。”

荷馬李道:“孫,盡管你的勇氣可嘉,但是行為欠妥。與其在此徒勞無功,倒不如做些別的更有用的事兒。如果我是你,我會選擇立即回國!”

“回國?”孫中山愕然。

“沒錯,就是立即返回中國!”荷馬李篤定地說道,“根據新聞,中國目前已經有十多個省份脫離滿清統治宣告。但由于沒有眾望所歸的領導人作為核心,導致各自為政不相統一,很容易被人各個擊破。你作為同盟會的最高領袖,有機會也有義務肩負起這個重任,帶領大家向成功。而不是在此白白浪費時間,坐觀革命勝敗!”

孫中山忽然想起好多年前孫元起在三藩市和他說過的話:第一條建議就是在民主革命爆發之后。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軍隊指揮權,尤其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編成的新軍。只有手里掌握強有力的軍隊,才能擊退滿清朝廷的兇惡反撲,鞏固民主革命的勝利果實……他點了點頭:“李,你說的沒錯,或許我應該立即返回中國!”

孫中山想回國,但真要回國可沒那么容易,不說一路上要喬裝打扮,避過清廷各種眼線,單單在路上就要漂泊十多二十天,絕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兒。

我們暫時不管孫中山與荷馬李究竟如何從英倫回國,再把目光投向中國的華北,在直隸一帶正上演著驚心動魄的重兵對峙:

最北方是張紹曾的第二十鎮和藍天蔚的第二混成協,總共一萬六千人,在京師以北百余公里外的承德、遵化枕戈待旦,對京城虎視眈眈;

京畿一帶則駐扎著禁衛軍、姜桂題所部毅軍,人數不下三萬,把京城圍得嚴嚴實實,好比鐵桶一般,別說老鼠,就是只蚊子也飛不進去;

再往南是吳祿貞、程子寅的燕晉聯軍,也有一萬多人,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保定,兵鋒直指京城;

在更南邊的順德、趙州一帶是袁世凱的北洋銳,人數迫近兩萬,還有不少部隊正陸續從武漢前線后撤,順著盧漢線北上。

這四支隊伍形成一個奇怪的平衡,誰也不敢先動,哪怕袁世凱的北洋軍也不例外。只要北洋軍一動,燕晉聯軍就會立即揮師北上,不惜一切代價攻擊京城。燕晉聯軍和京城的禁衛軍、毅軍動手,最北方的第二十鎮、第二混成協則會乘機南下合圍。縱使他們打不下京城,兩軍兵合一處,足以攪得華北天翻地覆,北洋軍和禁衛軍、毅軍聯手也未必留得住他們。

雖然他們各自按兵不動,但大家都知道這種情況維持不了多久。北洋軍人數每日增加,朝廷私下里派了無數密諜來策反革命軍將領,吳祿貞和張紹曾、藍天蔚也用電報商談同時進攻京城的計劃……只需要一個火星,直隸就會變成尸橫遍野的大戰場。

就在這個時候,程子寅接到了孫元起的電報。(。。)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重生之大科學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