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學家一八六、負心多是讀書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大科學家 >>重生之大科學家最新章節列表 >> 一八六、負心多是讀書人

一八六、負心多是讀書人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何事公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何事公 | 重生之大科學家 
重生之大科學家

請訪問.或3


打秋風?

羅振玉聽了嚴復的調侃,也是一臉無奈“沒錯,這個肯定也是全國第一”

“怎么打秋風?都是誰啊?”孫元起急忙追問道。[本章由W.nuoshu.免費日本公使聽聞佟文樓的來歷后,心血來潮,又另外送了一座鳥居立在小路上,鳥居的匾額上寫著兩個大字櫻道。孫元起這個南方人見了這兩個字,怎么念怎么覺得別扭。是日本人惡趣味?還是自己心理太扭曲?最后還是請楊守敬題寫“櫻花小路”替下那個匾額,才算去了心中的憋屈。

正因為這件事,孫元起對那些櫻花印象特別深刻。羅振玉一提及,便早已記了起來。

見孫元頭,羅振玉繼續說道“那些櫻花經過一年的生長,今年終于全部開花。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云似霞,chūn風一吹,落英繽紛,端是yàn麗。結果那群破落戶就尋了來,不僅帶了酒菜,還特地去八大胡同請粉頭來侑酒,扮什么詩酒風流。更有甚者,酒酣耳熱,爬到樹上,將枝頭櫻花全部捋下,互相拋灑,以為笑樂。當時惺老正好也在賞花,見了這群惡少年,揮舞著拐杖就沖上去想教訓教訓他們。要不是保安看見,還不知會出多大的事兒呢”

孫元起也是大為光火無論哪里,都少不了這些攪屎棍。東京有,北京有,連離京城幾十里遠的學校里面也有,真是陰魂不散當下沉聲問道“這類人多么?”

“幸好不多,估計也就百十來人。如果再多些,校園就永無安寧之日嘍”羅振玉頓了頓,又說道,“不過今年秋天以來,這群人倒是很少來了。即便來,也比以前安穩許多。”

“為什么呢?”孫元起奇道。

“深秋時節,學校后山有幾處紅葉很是可觀。那群青皮不知怎么知道了,也過來附庸風雅,當然,也做了不少大煞風景的事兒。結果被你那幾個弟弟看見,便找來幾個有背景的同學,再加上學校保安,在學校外面攔住他們,狠狠教訓了一回。自此以后,他們就長了點兒記性”羅振玉笑道,“說起來,學校還得感謝他們呢”

想起昨天孫多男、孫多益、孫多士、孫多煃幾個看到自己畏畏縮縮的樣子,孫元起不禁啞然失笑,看來這群嘎小子,真還有些可愛之處接著又問道“那還有兩類人呢?”

“如果說第一種人最可恨,那么第二種人無疑就是最可愛的了。這些主要是外地的青少年學子,因為錯過學期、或是家境貧寒、或沒有考上我們學校,前來旁聽借讀;此外還有部分是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等學校的學生,因為興趣愛好,來學校問問題、做實驗。這一類人尊師重教,學習非常刻苦,平時住在校外,除了吃飯時在食堂和本校學生搶飯外,對學校再無其他負面影響。”羅振玉對這些好學上進的晚輩也是很看重,“至于第三類人,主要是京中大小官吏,趁著休息日來學校或訪友、或賞景、或借書。雖然只有幾十人,但他們身份特殊,偶爾會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讓我們進退兩難。”

“比如?”孫元起蹙眉問道。

“比如?”羅振玉轉過頭看了看王國維,“這個問題,靜安應該最有切膚之痛吧?你來說說?”

王國維點點頭“好,那我來說說。”

看得來他確實有不少郁悶需要傾訴“我們學校圖書館從建立到現在,雖然只有數年時間,但數量之多、種類之全、版本之富、質量之高,卻都堪稱全國之最。尤其是眾所周知的殷商甲骨和敦煌遺書兩大特色館藏,更是獨一無二”

孫元起明白王國維話里“眾所周知”的含義,因為圖書館中還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特色館藏,比如《永樂大典》殘本、《四庫全書》底本,放在全國來說,也是蝎子拉屎——獨一份

“出于欣賞、治學、獵奇等目的,京中大小官員經常在休沐之日,到圖書館借閱。如果單純是借閱,我們自然無話可說,畢竟這是先人遺留的瑰寶,不能成為私家之秘。可他們一看甲骨有十多萬片、敦煌寫本有四五萬卷,就會私心大動,或明或暗向我們示意,想索取一點作為紀念。在他們看來,反正你們甲骨、寫本那么多,少一點能有多大干系?”王國維邊說邊搖頭。

孫元起也是憤憤然人心真是難測啊。

王國維繼續說道“普通小官也就罷了,關鍵還有些大員,比如端陶庵,就派自己管家拿著書信來學校,按照仲容先生《契文舉例》中的拓片,按圖索驥,要求借閱相關甲骨。你想想,書中選取的那些甲骨,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是十多萬片甲骨中最精華的部分,人家一張嘴,就想全部借走誰不知道他這一借,肯定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他是兩江總督,如果你真要去討還,估計連他大門都進不了

“再比如山西提法使李木齋,軟磨硬泡,非要進存放敦煌遺書的藏經館。等進了館,他很灑脫地朝我一揮手,‘你不用陪我,我自己看就好’。誰不知道當年《永樂大典》就是被人藏在包袱里,一本本地偷出來的?他真要在身上藏上幾卷經書,難道我們還能直接搜身不成?”

孫元起也有些猶豫是不是圖書館對公眾開放的規定有些草率?

王國維嘆了一口氣“為了保護好這些國寶,我可是得罪了無數人。像對端陶庵的管家,只能托辭出外買書,在海王村躲了將近一個月;至于李木齋,我和副館長葉直山厚著臉皮,寸步不離,愣是在藏經館里面陪了他一整天”

“甲骨和敦煌遺書,畢竟有甲天下、藏經館兩個專門的存放地方,看守嚴密,嚴禁外借,倒還好些。至于那些刻本、圖書,數量太大,圖書館工作人員很難監管到位,保護難度可就大了許多”王國維滿臉苦惱,“盡管大家都很努力,可是雅賊們實在太多,光今年一年,就至少丟失一百三十冊以上圖書”

看來偷書的讀書人,遠不止孔乙己一個人

“如果偷書還能防,那么撕書就防不勝防了”

“撕書?”孫元起臉色開始發青。

“是啊,有些借書人比較懶或比較貪,看到書中某一頁對自己比較重要,就把它撕下來。書還回來的時候,我們如果不一頁一頁翻看,根本不會發現。正因為如此,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種書被損毀”

張元濟在一旁嘆息道“現在我才知道魏默深的可恨”

沒錯,魏默深就是歷史書上編寫《海國圖志》的那個魏源。這位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藏書史上也是位鼎鼎有名的惡人。

首先,他喜歡偷書。據龔自珍《跋泰山刻石殘字》一文記載,他舊藏的《瑯琊刻石》和《玉版十三行》拓本都被魏源偷走,以至龔自珍特地寫下這段話,最后說道“萬勿令此一類朋友入齋中。”魏源南下的時候,他南方的一個朋友直接說道“賊來了”(默深行將南來,季氏有言曰“盜不遠矣。”)

其次,他經常撕書。這是清末另一位著名藏書家葉德輝——即現在經世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號直山——在《藏書十約》中記載的,說魏源借朋友的藏書,見到應抄的部分就裁割下來,以原書見還。所以葉德輝認為他“太傷雅道”,而且“心術不正”。

“那學校圖書館采取什么措施沒有?”孫元起趕緊問道。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o)/諾書網.._o!,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上一章  |  重生之大科學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