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1903年的九月,孫元起在美國呆足整三個月,收拾行囊,踏上回國的歸程。周宗武、陳驥德、潘咸等學生,在咅自實驗室中才漸入佳境,都于電報和國內父母聯系之后,決定留在美國學習一段時間,等明年的這個時候,再一同回國。
惹禍包劉斌就沒那么好運了,乖乖地押運著三套無線電廣播設備以及一些替換零部件,隨著孫元起和托尼一起動身。如托尼所說,MIT和咅大財閥聽說孫元起愿意放棄在歐美的專利所有權,來換取在遠東的使用權,大喜過望,恨不得馬上拿來合同,讓孫元起簽字畫押,立即生效。
托尼又鼓動如簧巧舌,說動父親、莉莉絲和其他幾位投資人咅拿出一筆錢來,公司就這樣算有了眉目。作為專利技術入股的孫元起,以美國公民揚克約翰遜的名義,占有26的股份,是公司僅次于托尼的大股東。伯格曼先生、莉莉絲等人依照投資額度,分享了剩余的股權。
托尼到遠東淘金,絕不是盲目行動。在得知拿到遠東經營權的當日,就扔下別的工作,到圖書館中找來有關遙遠神秘東方的所有資料,從民俗、氣候,到地理、歷史,開始了宏偉的籌劃。火車還在橫貫美國的鐵路上蠕動之時,托尼已經有了初步構想。
他拿著遠東地圖,興沖沖地找到孫元起:調克,雖然我對遠東不是很了解,目前只是通過書面資料獲得一些粗淺認識,但我認為,如果我們公司要在遠東立足,并且順利下去,最初的公司布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既然我們取得遠東的專利使用權,那么遠東兩個最主要的國家,中國和日本,必須都要考慮到。鑒于現今這兩個國家都比較專制。我們必須避開政治中心,轉而選擇商業氣息比較濃厚的城市,依靠商業收入,使得公司迅速積累資本,然后再考慮對其他重要城市的攻略。經過權衡,我的意見是選這兩個城市。說著,他在地圖上畫了兩個圈。
孫元起仔細看時,原來是日本的大阪和中國的上海。
至于大阪如何,因為對日本沒有多少了解,自然沒有發言權:不過在中國選擇上海試點。絕對是非常明智的。或許有人會問:那個時候,上海會有人愿意花錢做么?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打開1903年的《申報》,大家就會發現任何一期報紙里,都至少占60的版面,什么立止遺ext精第一妙方婦女白ext帶圣藥一分時神ext油吃鴉ext片之人不可不一試。無所不有,幾乎和時下車站小廣ext告沒啥兩樣。
作為《申報》、《字林西報》的讀者,孫元起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對托尼的經商能力更加佩服。看孫元起點頭。托尼又道:作為遠東廣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在上海的叫中華廣播公司,簡稱CBC;在大阪的叫日本廣播公司,簡稱jBC。你沒意見吧?
CBC先不說,光聽日本廣播公司簡稱jB、C,孫元起就不會反對。又談了一些相關事宜,托尼才興高采烈地去了。
至于一刻不得閑的劉斌,也會給自己找樂子。沒事的時候,就打開一臺儀器,對著圖紙在那里琢磨。不時寫寫畫畫,偶爾還把零件拆下來仔細打量。每當此時,孫元起便覺得心驚膽戰,生怕某天劉斌找上自己:先生,對不起,這個儀器里面少了一個零件!或者:咦,先生,這個儀器里面多出一個零件!“
在抵達三潘市的時候,孫元起在火車站出乎意料地見到了一個熟人:梁啟超。
看見孫元起錯愕的表情。扛著紙牌接人的梁啟超笑得前俯后仰:百熙,他鄉遇故知的滋味,較之洞房花燭夜如何?
孫元起這才想起,當初在日本的時候,馬君武和自己說過,任公三四月間去了美國。當時劉斌還說沒準在大洋彼岸能遇上。結果還真讓他給蒙著了!
兩人寒暄未畢,本來督促力夫搬運設備的劉斌也聞訊趕來,盯著梁啟超的腦袋左右打星。
孫元起叱道:吉甫,還不趕快見過梁先生!“
劉斌快步上前。緊握住梁啟超的手,雙眼依然不離梁啟超腦袋左右:梁先生。您的腦袋可不是血肉,得是黃金鑄成的,價值十萬兩白銀啊!所以,務必多保重!“
梁啟超捧腹大笑。孫元起則是哭笑不得,礙著眾人面不好多說,只好狠狠地瞅了劉斌一眼:小子,等著秋后算賬吧你!嚇得劉斌一溜煙地跑遠,去看護那些設備了。
諸事安排妥當,兩人才在旅館尋個僻靜的地方,放聲高談。孫元起這時才知道,梁啟超原來是應美洲保皇會的邀請,來美洲游歷,并考察民主共和政體的。三潘市是華人最多的地方,也是美洲保皇會的總部所在,故而梁啟超在此逗留。
盡管伯格曼先生的一席話讓孫元起打消了從政的念頭,但并不影晌他對政治的好奇,連聲問道:“任公,此次考察有何收獲?
收獲倒算不上,只是有些感想,與百熙說說,還望多多指正。梁啟超略略思考片刻,接著說道:“以前看歐美的書籍,每每都說民主共和政體好。當時只是格于文字表象,未見咅國究竟如何,不好妄加評論。這次來美國,總算見到了真實情況,回頭再看,才明白民主共和乃是由具體歷史環境所形成的,并非放諸四海首準的國體,至少不適合我中華。“
哦?孫元起被梁啟超的話吊起了胃口。
梁啟超分析道:這民主共和最早出現在歐洲,比如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等,面積不及中華一省,人民也多是同族。地小,則咅級領主很少有割據獨立之野望:同族,則諸人的愿望容易統一,也容易達成。此為歐洲各國實行民主共和的根本。
至于美洲的美利堅和加拿大,都是環境優越、地廣人稀,每個人的生活都比較富足穩定,欲求也容易得到滿足。加上地理所限,幾乎沒有外敵入侵,人民性情自然趨于平和。此為美洲咅國實行民主共和的根本。
再回頭審視我中華,人口眾多、環境復雜、種族不一,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假如實行民主,遇到一事,全國四萬萬人人執一辭,則‘議未決而兵已渡河矣'!如果推行民主,全國二十余省區必然各自擁兵.則唐末藩鎮割據再現矣!再加上四周列強環伺。梁某可以斷言:實行民主共和之日,便是中華瓜分豆剖之時。“
孫元起默默地點點頭:北洋時期推行共和政體,導致南北割據不說,后來還出現了滇系、桂系、直系、皖系、奉系的名目。北伐戰爭勝利后,更是軍閥林立。有槍桿子的幾乎都畫地為界,搞起了獨立小王國。要不是校長過人的政治手腕,再加上太祖爺的氣吞六合橫掃千軍,現在的中國就是小歐盟!
想到這里。孫元起問道:既然如此,任公你覺得中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政體比較好呢?梁啟超說:我的觀點是,開明專制!“開明專制?好!好!好!孫元起撫手稱贊。
在1903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主流聲音有兩種:一個是維持現有體制,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年齡大、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舊式讀書人,他們生長、生活在現有體制下數十年,對現有體制擁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發生任何變動;另一個則是世界上比較流行的君主立憲,為大多數中青年舊式讀書人、新式學堂學生所,隨著時間。漸漸為大多數民眾所接受。正如當時人所說:今日立憲之聲,洋洋遍全國矣。上自勛戚大臣,下逮校舍學子,靡不曰立憲立憲,一唱百和,異口同聲。至于后來成為主流的派,在1903年至1908年間還屬于恐怖主義組織范疇。
或許有些讀者不滿,中國怎么能不推翻滿清統治呢?說是奴性也好,說是慣性也好。事實上就是如此,在二百六十年的統治下,滿清皇室已經被國民普遍接受,而且比較受尊重。(就好比現在。)絕大多數國民對于皇室的存在,不能說鼎力,至少是不持反對態度的。所以此時君主立憲大行其道。
可是淆皇室對于君主立憲并不熱心。覺得新制度限制了滿淆貴族的太多特權,常常是走三步退兩步,甚至是走三步退三步。使得國民逐漸失望,部分開始傾向。民眾滿懷希望、千呼百喚。清王朝的責任內閣拖了再拖,終于在1911年5月新鮮出爐。結果在內閣13人里。有滿族貴族8人、蒙古貴族1人,居全國人口九成五的漢族只有4人入選。在滿族貴族中,皇族又占了6人。史稱皇族內閣。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而是你歷盡千辛萬苦得到之后,發現那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至此,民眾失望已極,徹底拋棄清皇室,開始向暴力快速轉向。
現在,梁啟超能在大多數人還在維持現狀、君主立憲兩者之間排徊的時候,想到時下天朝的基本制度開明、專制,怎能不讓孫元起佩服稱贊呢?
梁啟超見到孫元起贊成,非常高興:我向在美華人華僑談到這個體制時,很多人也是非常贊同。廣而言之,所謂‘開明’,就是要積極引進歐美的先進事物,裁胥吏、編窖察,建學堂、廢科舉,興實業、辦工廠,修鐵路、挖煤礦,練新兵、造炮艦,等等等等!所謂的'專制’,則是斥后保皇,讓皇上能夠總攬全局、乾綱獨斷,全國上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
開始還點頭贊許,等聽到斥后保皇,孫元起就漸漸睜大眼睛、張大嘴巴:這個梁啟超,以前不還是傾向的君主立憲派么,怎么現在還開起歷史倒車啦?
話說梁啟超這個人最沒有主見,看到什么好,就想往上靠;等發現稍有問題,又痛加批評。說的好聽叫見賢思齊,說不好聽就是見異思遷。尤其是在這個紛紜多變的時代里,經常是三天一個思想、五天一個主義,讓人無所適從。他自己也說:保持性與進取性常交戰于胸中,隨感情而發,所執往往前后相矛盾,嘗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難昔日之我。“‘
、投身立憲運動,結果辛亥爆發,清政府嗝屁著涼了。進入民國之后,梁啟超依然衰運不改,從擁袁到反袁,從護國到擁段,一變再變,終至技窮。最后只好乖乖躲進書齋,研究學問去了。
綜觀梁啟超的政治生涯,就是八個字:朝令夕改,不識時務。
梁啟超見孫元起這副表情,識趣地停止了話語。孫元起有些訥訥地解釋道:我還以為你說的'開明專制’是開明政黨的專制呢,沒想到是開明君主的專制。“
梁啟超眨眨眼睛:讓皇上組織一個政黨,以皇上以黨首,
實行開明專制,不就都一樣了么?大不一樣!孫元起一邊搖頭一邊說道,所謂開明政黨的專制,就是推翻君主統治、實現人人平等之后,成立一個由咅個階層精英人士構成的政黨,通過黨內推選的黨魁,經過全國議會確認,擔任元首.進而組建內閣。在軍隊國有、保障民權、允許其他政黨參政議政的前提下,于任期內實行專制,以便于全國上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
上接6樓
開始還點頭贊許,等聽到斥后保皇,孫元起就漸漸睜大眼睛、張大嘴巴:這個梁啟超,以前不還是傾向的君主立憲派么,怎么現在還開起歷史倒車啦?
話說梁啟超這個人最沒有主見,看到什么好,就想往上靠;等發現稍有問題,又痛加批評。說的好聽叫見賢思齊,說不好聽就是見異思遷。尤其是在這個紛紜多變的時代里,經常是三天一個思想、五天一個主義,讓人無所適從。他自己也說:保持性與進取性常交戰于胸中,隨感情而發,所執往往前后相矛盾,嘗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難昔日之我。“‘
梁啟超也是倒霉催的,沒有敏銳的政治判斷力,卻非常喜歡玩政治。這也就算了,關鍵還點兒背,結果每次都是玩別人剩下的:和康有為搞維新變法,慈禧老奶奶要君主專制;大力提倡實行開明專制.清廷卻正式宣布要預備仿行憲正攵;等他轉而高唱憲正攵、投身立憲運動,結果辛亥爆發,清政府嗝屁著涼了。進入民國之后,梁啟超依然衰運不改,從擁袁到反袁,從護國到擁段,一變再變,終至技窮。最后只好乖乖躲進書齋,研究學問去了。
綜觀梁啟超的政治生涯,就是八個字:朝令夕改,不識時務。
梁啟超見孫元起這副表情,識趣地停止了話語。孫元起有些訥訥地解釋道:我還以為你說的'開明專制’是開明政黨的專制呢,沒想到是開明君主的專制。“
梁啟超眨眨眼睛:讓皇上組織一個政黨,以皇上以黨首,
實行開明專制,不就都一樣了么?大不一樣!孫元起一邊搖頭一邊說道,所謂開明政黨的專制,就是推翻君主統治、實現人人平等之后,成立一個由咅個階層精英人士構成的政黨,通過黨內推選的黨魁,經過全國議會確認,擔任元首.進而組建內閣。在軍隊國有、保障民權、允許其他政黨參政議政的前提下,于任期內實行專制,以便于全國上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
引用ext_sdcard(6樓)
梁啟超分析道:這民主共和最早出現在歐洲,比如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等,面積不及中華一省,人民也多是同族。地小,則咅級領主很少有割據獨立之野望:同族,則諸人的愿望容易統一,也容易達成。此為歐洲各國實行民主共和的根本。至于美洲的美利堅和加拿大,都是環境優越、...
回復6樓:下接16樓/
樓主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