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學家三十七、籀書頡跡出爭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大科學家 >>重生之大科學家最新章節列表 >> 三十七、籀書頡跡出爭持

三十七、籀書頡跡出爭持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何事公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何事公 | 重生之大科學家 
過了元旦之后,孫元起就開始掰著指頭一天天算,看看耶魯大學、MIT的人什么時候能帶著十八萬美元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想想人家京師大學堂籌辦的時候,每年的預算是三十萬兩白銀。自己到他們面前,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如今只能天天等著美元來救急。看來,為了學校能夠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少不得要借鑒一下后世的創意,開辦幾個校辦企業。

結果,耶魯大學、MIT的人沒盼來,老趙卻帶著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趕著一大隊馬車回來了。老趙認真執行了孫元起交代的“悄悄”原則,連北京城都沒進,直接把人和馬車帶到了經世大學。孫元起知道后,立馬出門去迎接。

三個月不見,老趙明顯黑瘦許多,但很精神,老遠看見孫元起,便喊起來:“孫先生,俺回來咧——”待到近前,老趙恭敬地跪下給孫元起磕頭,后面的看上去不少是是以前義和團的孑遺,見老趙跪下,也都伏了一地。

孫元起立馬上前扶起老趙:“老趙,你這就見外了!哎呀,黑瘦不少,路上吃不少苦吧?”

老趙眼圈一紅:“先生,您說得是哪里話!俺本來就是黑瘦黑瘦的,你不知道,俺一回去,莊上人都說俺遇到貴人享了福,白胖不少。聽說俺天天就這么光吃不干活,連鎮上的張老爺都羨慕,說俺是有福之人!哪里有黑瘦?……”

正絮叨間,老趙家的,還有趙景惠、趙景行、趙景范、宋景堯三人都迎上來。長久不見,老趙家的、趙景惠、宋景堯都有些眼淚汪汪的,趙景行、趙景范如今倒有些文化人的樣子,規規矩矩上來給老爹請安。老趙見了,眼睛喜得都彎起來,卻不忘每人賞一巴掌,嘴上還說:“混帳東西,沒給孫先生添麻煩吧?”

待看到宋景堯,連忙向后面的人群堆里招手:“宋老二,你過來,看看你家的閨女,現在你還能認得不?”

話音剛落,后面有個黑瘦的中年漢子抹著眼淚走過來。孫元起還疑惑呢,宋景堯已經一邊哭著喊“爹”,一邊迎上去。感情是老趙把宋景堯的父親給帶來了。

看著他們父女抱頭痛哭,老趙一家也在旁邊陪著落淚。老趙抽著鼻子介紹說:“這是景堯他爹,逃荒的時候一家人走散了,景堯就跟著俺,后來就遇到先生您了,沒吃什么苦。唉,景堯他爹可就遭了罪咯,媳婦、小子都死了,就剩他一個人了。這次回去,俺碰到他,看他孤苦伶仃的一個人,想著他還有個閨女在這兒,就把他給帶來了……”

孫元起拍拍老趙肩膀:“你做得非常對!等會兒,你安排一下,那邊還有空房子,把老宋一家安頓下來。老宋要不想回去,就留在學校吧!”

“那太謝謝孫先生了!”老趙連忙作揖,過去拍拍宋老二的肩膀,“老二,不要哭了!一家人見面是高興事兒,哭什么?看看你閨女,白白胖胖的,沒遭一點罪,還不過來謝謝孫先生?”

宋老二才收了哭聲,帶著宋景堯來到孫元起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孫先生,俺宋二謝謝你的大恩大德!俺就是做驢做馬,也要報答你!”

老趙在一旁說道:“胡扯!什么做驢做馬?告訴你,孫先生可是天底下頂頂個的好人!剛剛孫先生說了,你要是樂意,就留在這兒天天享福!你是遇到貴人啦!”

宋老二一聽,更是磕頭不止。好不容易,孫元起才把他們父女給拉起來。

老趙又介紹道:“先生你讓俺那那些鄉親帶回去,結果大家伙兒回去一看,田地都荒了,屋子也倒的倒、塌的塌,家里人都沒法過活,都要跟回來。俺想啊,先生您臨行交代了,說如果愿意回來就再回來。這么著,就拖家帶口地一起過來了。”

孫元起點點頭,表示贊同他的做法。看著人群中男男女女滿臉風霜的顏色,再看看他們兩家人親熱的樣子,知道他們肯定有一肚子話要說,便道:“老趙、老宋,你們大家伙兒都先回家看看,把這些人安頓下來吧。”

老趙一聽,不樂意了:“家里有什么好看的?這一家不都在這么!屋里的、景惠、景堯——”說到這兒,老趙回過頭對宋老二說:“對了,宋老二,你閨女現在叫‘景堯’,多好聽的名字,孫先生給起的!以后可記下了,別‘紅桃’‘紅桃’地叫,不好聽不是?”

聽了老趙的教訓,老宋一邊抽搭一邊連連點頭。

老趙這下才滿意,又教訓那三個女性:“你們三個站在這里干什么,干凈回去收拾做飯,沒看到這么多人么!景行、景范,杵在那兒跟木樁子似的,還不過來幫忙?”

把家人通通訓斥一番之后,老趙才朝孫元起做個揖:“先生,您交代的事情,俺照著做了。這東西還得趁著現在熱乎勁,給趕忙結清!”

看老趙的倔勁兒,孫元起只能同意。當下,先讓隊伍中的婦女老幼跟著老趙家的一起過去,該休息休息,該做飯做飯,該收拾房子收拾房子。只留下青壯年,趕著馬車望成蹊館而去。

老趙拉著孫元起走在前頭,低聲先孫元起匯報這次河南之行的情況。關于甲骨文的發現情況,以前中學課本上介紹過,孫元起模模糊糊知道一些:許多年前,在河南安陽縣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靠近殷墟的農田里,農民犁田時,時常發見刻著圖文的甲骨。農民們不知道這些甲骨的來歷,以為年代古遠,可以治病,收起來賣給藥材店,稱為“龍骨”,藥材店把這些龍骨再運到北京去賣。直到一八九九年,金石專家王懿榮因為生病吃藥,首先發見了骨甲上所刻的是古代的文字,這些文字都是非常寶貴的古代文獻。他於是派人到藥店里把那些“龍骨”全部買下,開始研究。

與王懿榮同時搜集的還有天津的王襄和孟定生。王懿榮在1900年庚子國變中去世后,他所藏甲骨的一部分轉至劉鶚手中,劉鶚繼續搜集,并于1903年選拓了其所藏的1058片編成《鐵云藏龜》出版,這是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專書,它為甲骨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次年,孫詒讓依據《鐵云藏龜》的材料寫成《契文舉例》,為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書中雖然也有謬誤,但他的確起到了開山的作用。

王懿榮發現甲骨后,不惜重金搜求、購買。其后劉鶚、羅振玉等人亦竭力收購,并探明被古董商隱而不宣的甲骨出土地是安陽而不是湯陰。于是麇集在小屯村的商人一天多似一天。早期甲骨文的收藏家有王懿榮、孟定生、王襄、劉鶚、端方、羅振玉。外國人有日本的林泰輔、美國的方法斂、英國的庫壽齡和加拿大的明義士。自此以后,甲骨文漸漸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注意,百年以來,搜羅研究的風氣,盛極一時,甲骨文成為一種專門學問。

而眼下這個時候,除了已經去世的王懿榮,只有王襄、孟定生、劉鶚寥寥幾個人收藏甲骨,甲骨還沒有引起世人的矚目,大部分時候甲骨還是作為“龍骨”這味藥材出售,并且即便有人知道甲骨,也不知道甲骨出土地是在安陽的小屯。

當然,老趙作為本次采購的主要負責人和親歷者,說起來自然更加親切:“俺們花了將近十天,回到山東。在家里上上墳,祭拜一下先人,又串串親戚。七八天之后,我們一行人就直奔河南安陽府……”

孫元起搖搖頭:“難得回去一次,應該多呆幾天的!”

“家里有什么好呆的?莊子上人都沒有幾個了,要不是想著回去燒紙、上墳,也不值得回去一趟。”老趙深有感觸,又繼續說道:“到了安陽,找幾個可靠的人,按照先生說的,先去藥店買龍骨,專門撿花紋多的買。藥店也沒有多少,那東西用的人少,也不貴,每斤要制錢六文。買了一些,又按照先生吩咐的,在洹水邊上,果然找到了那個小屯村。”

孫元起心想,這是書上明明白白寫的,自然不會錯。

“那個地方果然盛產龍骨,地里往深一挖,能挖到不少。蹊蹺的是,那里的龍骨與別處不一樣,上面都被小刀子刻畫過,還被火烤裂了。俺們就找幾個實誠人,裝說是山東的藥材商,來收藥材。村里的家家戶戶都有不少龍骨,說城里的藥店三四文一斤,問俺們要不要?俺們怕露餡,耽誤先生的事情,來回猶豫幾回,才勉為其難,三文錢一斤收下。”

這話聽得孫元起只咂舌頭:國寶級的甲骨,原來只要三文錢一斤,這都有損國寶的光輝形象!便問老趙:“這三文錢一斤,是不是有些便宜?”

“不便宜!”老趙斬釘截鐵地回答道:“龍骨那東西瓷實,有的一塊就好幾斤。小屯那里又盛產這玩意,地里隨便挖,都能挖到不少!先生你不知道,有一家在地里挖到一個坑,里面有好幾千塊龍骨,怎么也有上萬斤,三文錢一斤,那就是大幾十兩銀子!這能買多少地?”

孫元起心里苦笑:哪有這么算賬的!

老趙有些得意:“村里人知道俺們收龍骨,三文錢一斤,連地里莊稼都不要了,到處都在挖。俺們看后來挖出來的太多,就先收上面花紋多的,沒什么花紋的最后收,也便宜。這么收了兩個月,村子前后都挖遍了,再沒挖出什么新龍骨,俺們才準備往回走。”

“你們這么著收龍骨,當地人也沒說什么?”孫元奇有些疑問。

“俺們這是收藥材哩,他們能說啥?”老趙不理解孫元起的意思,“村里人看俺們要走了,還問呢:以后還來收不?俺就說:收!每家每戶先給了一兩銀子算是訂金,讓他們挖到先存著,明年俺們再去收!”

明年再去?再去恐怕就不是這個價咯。而且,這么大張旗鼓地一鬧,誰還不知道龍骨產于安陽小屯?誰還不知道這龍骨有貓膩兒?

孫元起回過頭,看著后面三四十輛馬車,問道:“老趙,你們買了多少龍骨?”

“前后共買了十一萬八千六百一十三斤,在城里是每斤制錢六文,村里的是每斤制錢三文,共花了三百二十五兩零九百文。”老趙看來把這些數已經爛熟于心,隨口就報了出來,“除去雇馬車、住宿、吃喝,還剩四千一百三十一兩銀子。俺們路上花銷都找人記了賬,一會兒給先生送來。”說著,老趙解開外面的棉袍,從貼身的地方掏出一個信封:“這是四千一百兩的整錢,零錢等會兒給您送過來。”

孫元起接下后,從中掏出一百兩的銀票遞給老趙——為什么不給一千兩呢?一來是學校的資金確實拮據,二來給多了估計老趙也不會接受。——然后對老趙說:“老趙,這點銀子你先拿去,那些零頭也別給我了。才來的那些人,初來乍到,要安頓下來得花費不少,你看著哪家有困難就幫幫。”

老趙想了想,點點頭應下了。

孫元起又道:“對了,有些話得說在前頭,否則以后大家鬧不開心。校園里面的所有土地都是學校的,任何人不得在此私自建房。學校給大家伙兒住的房屋,大家只能用,不能歸自己,也不能傳給自己的子孫后代。也就是說,誰在學校里面干活,誰才能住房子;以后不在學校干活了,就得離開學校。明白么?”

老趙點點頭:“俺明白!先生您說的也在理兒,就比如俺們以前替主家干活,不能說干活供吃、供喝、給錢外,連住的房子也白送。天下沒有這種事不是?俺一會兒就跟他們說去。”

孫元起又交代道:“不過,出了咱們經世大學都是些荒地,地也便宜,如果你們有誰自己想出去住,你們可以去外面買地蓋房子。”

最近半年因為經世大學校園內施工,經常找附近的山民幫忙干活,一來二去,在校門的官道對面,已經有好幾戶人家搭的窩棚。可以想見,在不久的未來,那里定然是一片繁華。

老趙感激地說道:“俺記下了!”

說話間,到了成蹊館。學校眼下只有一屆學生,這幢樓大半是空的,隨便找了幾間空教室,吩咐大家開始往屋里搬。好在距離近、人也多,十多萬斤龍骨小半個時辰就搬進屋里,足足堆滿了三間屋子。孫元起看著這些瑰寶,心中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趙景行、趙景范很好奇,孫先生買這么多骨頭片子回來干嘛,是不是有什么奧秘?搬完后,一人手里捏著幾個甲骨在那里翻看,還相互討論。老趙逮眼看見倆小子在那兒玩耍,上去就是一人一巴掌:“混帳東西,這是你們玩的么?”

倆小子訕訕地放下手里的甲骨。

“別到處亂嚼舌頭,否則打折你們狗腿!”老趙喝道,“還不滾出去?”

倆兄弟跟兔子似的,竄出屋去。在外面轉悠半圈,避著老趙又繞了回來,看見孫元起站在門口,連忙湊上去。躬身行禮請安后,趙景范年紀小、膽子大,單刀直入地問道:“先生,屋里那些骨頭片子是干嘛的?”

孫元起剛才看到老趙訓他們倆,便有心調侃一下:“你說呢?”

“是動物骨骼標本么?”趙景范學過“自然”這門課。

“不是標本!”趙景行反駁道,“這些骨頭都是零散的,大多數是同一部位的,都沒有見到什么頭骨、頸椎、脊椎。先生,是化石吧?”

孫元起搖搖頭,說道:“不是!”

“那是什么?”兄弟倆異口同聲地問道。

孫元起眼睛一翻,跟倆兄弟胡扯道:“這是一位中藥,叫做‘龍骨’,是古代巫師占卜所用,上面還遺留刀刻和火燒的痕跡。因為某種原因,被埋入地下。現在科學實驗表明,該種中藥可以啟迪智慧,使人更加聰明。所以學校大量采購,準備從下學期開始,每周給學生服用一次,好讓你們學習進步。”

看著孫先生一本正經的樣子,毫無疑問,這兩個家伙都相信了。他們睜大眼睛,發出驚訝的聲音,似乎被這項偉大的“發現”所震驚。

孫元起哈哈大笑:“剛才是騙你們的!這些骨頭片子,一般稱為‘甲骨’,是殷商文化的遺留。甲骨上面的刻畫符號,叫‘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成文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聽了后一種解釋,兄弟倆對視一眼,反而覺得有些迷惑。在他們心里,相對后一種說法,似乎前一種說法更可信些吧。

果然,沒幾天“龍骨使人聰明”的說法便開始流傳,從經世大學到京城,從京城到全國。估計在這場風波中,有無數甲骨遭受刀銼、火燒、水煮、油煎的厄運。孫元起得知后,哭笑不得,看來謊言永遠比真理更有市場。

經世大學收藏的這批甲骨,事后統計,足有十二馀萬片,占甲骨存世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之后不久,經世大學在佟文樓第二、三層建了一座博物館,命名為“甲天下”,專門收藏這批甲骨。取名“甲天下”,一是意味著這里是甲骨的天下,二是意味著這里的甲骨占據天下的鰲頭。在甲骨研究蔚然興起之后,“甲天下”成為世界甲骨學者心中的圣地。


上一章  |  重生之大科學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