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繁陽亭長第2頁
,對此,荀貞還是比較滿意的。
因為今年的屯田成績比去年好了許多,荀貞特地傳去了嘉獎,表彰江禽、原盼等人。
說起江禽、原盼等人,原盼雖然當過太平教徒,但他本就是農人,對種田沒有什么抵觸,反而樂在其中,一下指揮幾千人搞這種大屯田,他很滿足,可江禽就不然了。
江禽本是輕俠出身,在潁陰西鄉的時候他就不樂生產,現而今跟著荀貞打了這么多仗之后,卻被荀貞調去負責屯田之事,起初尚好,時間一久,他難免就會覺得悶氣,不想干了,他給荀貞提出過多次,想讓荀貞給他換個差事,不想做這個屯田了,不過都被荀貞給否決了。
荀貞告訴他:屯田之事,系乎全郡,最關鍵的是,系乎數千義從之吃食,這等重要之事,如果沒有像你這樣我信任的人去負責,我是萬不能放心的,所以你且再做些時候,如能把屯田做好,我給你記一大功,此不遜於攻城略地之功也。
江禽沒辦法,只好繼續做這個屯田了,整天和土地打交道,他也被搞得整天都灰頭土面。
農田、屯田的經驗總結、制度制定進行得很順利,在這期間,朝廷委任的縣令、縣丞尉們絡繹來到,到五月中旬時,只剩下兩個縣的縣令長、一個縣的縣丞還沒有到。
這三個未到的人中,其中一個傳來消息,說是半路上遇到了盜賊,死在了路上,另兩個卻是一直沒有消息傳來,也許是死在了道上,也許是失蹤在了半路上,又或者是因為道路阻隔,可能停在了某地,但書信卻無法送到鄴縣,讓荀貞知道。
一如對“守梁期令”陳到的命令,荀貞對宣康、劉備等各縣的“守令長”的命令也是同樣,以剛來的這些縣令長、縣丞尉不熟悉地方政事、民情為由,叫宣康、劉備等不必馬上回來,而是繼續留在本縣,“協助配合”這些朝廷任命的縣令長、縣丞尉,先幫助他們熟悉政事。
朝廷派的縣令長、縣丞尉絡繹來到,只有兩個縣的縣令長直到夏天六月還沒有來到,其中一個傳來消息,說是半路上遇到了盜賊,死在了路上,另一個卻是到現在還沒有消息傳來,也許是死在了道上,也許是失蹤在了半路上,又或者是因為道路阻隔,他可能是停在了某個地方,但是書信卻無法送到鄴縣,讓荀貞知道。
雖然如此,不管怎么樣說,至少大部分缺任的縣令長、縣丞尉都來到了。
因為他們的來到,荀貞這邊委任的守縣令長、縣丞尉一個個都給了他們接班的機會,一如對梁期縣守令的命令,荀貞對這些縣令長、縣丞尉的命令也是,以剛來的這些縣令長、縣丞尉不熟悉地方政事、民情為由,叫這些守令長、守丞尉不必馬上回來,而是繼續留在本地之縣,協助配合這些朝廷任命的縣令長,幫助他們熟悉政事。
當然了,這些朝廷任命的縣令長、縣丞尉也不全是好說話的,也有不滿意荀貞派任的守令長、守丞尉依舊留在本縣、削弱他們的權力的,但就算他們有意見,卻也無可奈何。
一方面是因為荀貞手段狠辣,自到任魏郡之后,他先是逐走了大部分的郡府吏員,接著又平定了於毒之亂,繼而又趕走了梁期令,前些時連郡丞李鵠都被他捕拿下獄、最終死在了獄中,甚至趙忠的族兄趙然都被他嚇得狼狽逃出了鄴縣縣城,這等狠辣手段,足以震懾郡縣之吏。
郡縣之吏既然畏懼荀貞,自然就不會配合新來的正牌縣令長。
另一方面,他也不止是手段狠辣,他又禮賢下士,凡是有才能、有品德之人,他一概重用之,即使因為官職有限,不能委以重任的,他也禮敬得很,因而在令郡縣吏員畏服之同時,他在魏郡清流的輿論中名聲也極其不錯。
既然在魏郡清流中的名聲甚佳,各縣的清流士子當然也就會偏向於他。
至於農、商百姓,荀貞這一年多又極有政績,又是搞農業,又是安撫流民,又是重建學校、重視教化,得了實在的好處,農、商百姓更也就非常擁護他。
因是之故,那些剛來到魏郡、在地方上毫無根基的縣令長、縣丞尉們中就算有不滿荀貞如此做為的,卻也是空有怨言、毫無辦法。
雖然大部分的正牌縣令長、縣丞尉們都是沉默無聲,被迫接受了現狀,其中卻也是有愣頭青,有一個就跑來找荀貞,鬧意見,在郡府聽事堂上大吵大鬧,質問荀貞:“二令同居一縣,吏、民皆拜‘守令’,下吏雖不才,亦‘朝廷命卿’,試問明公,你這是把朝廷的詔令置於何地?”
結果荀貞就給他了一句話:現正值夏收,將要秋種之際,此一年中最要緊之時刻,你有把握把今年的夏收、秋種搞好沒有?如有,我馬上把“守令”調回,但如果你搞不好,那么我就要治你的罪;如沒有,你就請回去吧,等秋種過后,我自會把守令調回。
這個人盡管是個愣頭青,卻也聽說過荀貞的行事風格,荀貞把夏收、秋種的大帽子戴下來,他初來乍到,不熟民情,最要命的是縣中的吏員、地方的百姓都不配合他,萬一他沒把夏收、秋種搞好,以他對荀貞在魏郡的行事風格的了解,荀貞是真能做出來治他之罪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