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認為女真的兵馬太少,建議將蒙古人與漢人編入軍隊,以保證士兵的人數和戰斗力。他的提議,馬上遭到莽古爾泰的反對,莽古爾泰認為,用蒙古人也就湊合了,用漢人的話,還是算了,漢人都是奴隸,而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指著他們幫忙打仗,要是半道倒戈,對我女真實在不利。
兩個人的話都有道理,天聰汗聽過之后,并沒有馬上做出決定,這是因為他打算征求一個人的意見。這個人是誰呢?是范文程。
雖說是高級會議,但范文程也在場,只是皇太極認為,自己不適合在這里和范文程商量。
于是,天聰汗說道:“多爾袞,莽古爾泰,你們兩個說的都在理,不過擴軍是大事,也不能一下子就決定下來。這樣吧,本汗考慮一下,此事明天議事之時,再行定奪。你們還有什么事嗎?要是沒有的話,就散了吧。”
多爾袞何等有心眼,他明白皇太極是打算找范文程商量,所以馬上應道:“是,大汗。”
在一眾貝勒離開之后,皇太極返回自己的書房,并叫范文程隨同侍駕。范文程的心機自不用說,馬上就猜出皇太極的意思,一路之上,都在暗自盤算,如何對答。
來到書房,皇太極在書案后坐下。范文程跪地施禮,“奴才叩見大汗。”
“范先生起來吧。”皇太極擺擺手,示意范文程起來,跟著又道:“這里是本汗的書房,不必拘泥。就在一邊坐下。”
“謝大汗。”范文程站起身來,在下手的椅子上坐下。
緊跟著,他就聽皇太極說道:“范先生,剛剛議事你也在場,多爾袞提議將蒙古人和漢人編入軍隊,而莽古爾泰認為最多將蒙古人編入軍隊,對于此事,你怎么看呢?”
“大汗。六貝勒的話,說的一點沒錯。我們女真只有八旗鐵騎,六萬人馬,馳騁關外,或許足矣,但要想日后有更大的作為,那是萬萬不夠的。所以,奴才很贊成六貝勒的建議。將蒙古人與漢人編入軍隊,甚至可以成立蒙八旗和漢八旗。”范文程說道。
“成立蒙八旗和漢八旗……”皇太極沉吟一聲,說道:“這得需要多少人呀?蒙八旗,倒是可以勉強湊齊。可漢八旗,那些被擄掠來的漢人會真心歸順我們嗎?而且漢八旗成立之后,也沒有合適的統兵之將呀?”
“大汗俘獲的漢人,大多為奴,雖然沒有抵抗之力,難免心存怨恨,這對我大金日后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若是能緩和女真與漢人之間的矛盾,我敢肯定。不用多久,我大金會更加的強盛。奴才以為。從漢人之后,抽壯丁參軍。其家屬,便可享受軍戶待遇,甚至可以讓他們入城居住,這樣也可顯示出大汗的仁厚之心,大汗對他們的信任。還有,治理漢人最好以漢治漢,提高一些降將、降官的待遇,他們得了好處,自會更加賣力地為大汗做事。同樣,漢人入旗當兵,有功必賞,也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地位有了,又有吃有穿,他們覺得比在大明時日子過的好,肯定也會效忠大汗。”范文程建議道。
作為一個漢奸,范文程可以說是漢奸中的翹楚,他把漢奸能做的事情都做了,還把許多漢奸做不了的事,也都給做了。可以說,汪精衛之流和范文程比起來,那就是漢奸孫子碰到了漢奸祖宗,差距太大。
“嗯。”聽了這番話,皇太極鄭重地點點頭,說道:“聽先生之言,本汗受益匪淺呀。就按先生說的,緩和我女真與漢人的矛盾,讓他們能夠心甘情愿地成為我大金的奴才。先生,既然編制漢八旗,總需要將領,你認為誰行呢?”
“李永芳、劉興祚、佟養性等人皆可為將,主持漢軍旗事務,日后若能再招來明軍降將,選有能者更替指揮,也就是了。”范文程說道。
“好吧,那就按先生的意思去辦。明日本汗就宣布,再組建漢八旗與蒙八旗。”皇太極說道。
“大汗,成立漢、蒙八旗,還需打量的兵仗、物資,咱們入關雖然搶了一些,但遠遠不夠。所以奴才想,是不是讓范永斗、田生蘭他們,在關內多采辦一些。還有,我八旗鐵騎,一向來去如風,不愿攜帶火炮等攻城利器,可現在有漢八旗,這些攻城利器,完全可以由他們負責押運,攻城之時,著實能派上不少用場。是不是讓他們也采購一些。”范文程說道。
“這個建議好,以后火炮什么的,就交給漢八旗。我這邊就派人送信,讓他們多采購軍需和火炮,越多越好。”
接下來的日子,女真這邊就開始忙碌籌建漢、蒙八旗。其間自己也少不得和袁崇煥那邊磨嘴皮子,進行談判。
北京城里,今天岳大人交代了任務,就是關于給李家授爵的議題。因為事情重大,齊楚浙三黨的官員表示,要好好研究一下,明日再行答復。
下班之后,三黨閣臣便到了亓詩教家中,大家一起商量關于給李文彰封爵的事情。區區一個伯爵,不過是個空閑,其實不值幾個錢,怎奈沒有商人封爵的先例,這事要是答應下來,連自己搞不好都是要挨罵的。這等事情,言官怎能放過。
幾個人研究一番,最后認為,要是直接拒絕,不僅是得罪了岳肅,還得罪了李家,自己和李家的交情相當不錯,沒事總拿人家的,現在這么點事,也沒用你牽頭,你反過來第一個拒絕,實在說不過去。所以,拒絕是不行的。
“諸位,這件事情我看咱們就不要反對了,明日告訴岳肅,咱們同意。也就是在折子上簽了名字么,折子還要遞進司禮監,遞給太后,這等事情,太后答不答應,那就不關咱們的事了。咱們兩不得罪,豈不最好。那些言官雖說會牢騷,罵上一番,但估計也罵不到咱們頭上,上面有岳肅頂著,咱們有什么好擔心,要罵不也是罵他么。”
亓詩教做出總結性陳詞,表示答應岳肅。
商定完了,第二日內閣會議,岳肅再行提到給李家封爵的事,齊楚浙三黨的官員,馬上一致表示贊成。你岳大人寫折子就是,我們簽字。岳黨的官員其實是不想答應的,討一個空頭爵位有什么意思,內閣集體通過,太后那邊,自是沒有不準的道理,畢竟岳大人是托孤之臣。可是,那些言官們肯定不能閑著,一定會上本參咱們,到時候實在不好辦呀。
昨晚岳黨官員就找楊奕山到岳肅府上進行游說,希望岳肅能夠將此事作罷,但岳肅的態度很堅決,答應人家的就一定要做到。八十萬石糧食,能救多少性命,只拿來換一個空頭爵位,朝廷難道還虧了么。
楊奕山是了解岳肅的,見岳肅心意已決,只有站到岳肅一邊,表示支持,岳黨官員也無話好說,總不能在這個時候自家人內訌吧。
內閣全票通過,將奏請皇上給李家授爵的本章遞進司禮監。
這等內閣全票通過的折子,司禮監覺得不妥,也不可能回退,只有交給太后。太后終究不是皇帝,如果內閣發生分歧,兩派意見無法達成一致,這個時候太后也可以借用皇上的名義,借用司禮監的幫忙,最后拍板。眼下內閣達成一致,而且托孤大臣也在,不準實在說不過去。可是,要是準了,更加說不過去了,你岳肅是什么意思呀,大明朝在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商人封爵的,商人地位最低,你也不是不知道,怎能開此先例,這不是為難我們孤兒寡母么。
有心不準,可內閣全都通過了,說白了就差蓋個章,沒你太后什么事了。而且李家的功勞在那擺著,自己似乎沒有不準的理由。
她看向送來奏折的鄒義,說道:“鄒卿,這份奏折你也看過了,岳肅要給李家封爵,你覺得這事該怎么辦呀?哀家是準還是不準?”
“這件事,從明面上看,李家捐糧食八十萬石,救百姓無數,于國有利,也算為社稷立了大功。八十萬石糧米,能救多少人,單憑這個功勞,如果李家不是商人,給個爵位也是情理之中。可現在問題在于,李家是商人,站在另外一個角這件事,是不是可以說成是李家花錢買的這個爵位。八十萬石糧食,換一個伯爵。這件事只要一準,勢必傳的是滿城風雨,那些言官豈會不說這是李家買取爵位,如果天下的商人全都效仿,是不是要個個封爵,那朝廷的爵位來的也太容易了吧。還有一點,那就是李文彰是岳大人的岳丈泰山,說岳大人假公濟私的,想必也不會少了。”鄒義看的很遠,一股出自己的見解。
“鄒卿所言極是,哀家也是這么想的,也不知岳卿家是否想到這一層。要不然這樣吧,你現在就請他到養心殿,就說皇上想要見他,有事商談。”張嫣說道。
將奏折留中不發,那要看是誰的折子,岳大人的折子是不行了。張嫣也看了,只能找岳肅溝通,跟他做工作,希望岳肅能把這份本章收回去,省的難為大家。
只是,岳大人會收回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