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樞一木匠第二十八章 大水沖了龍王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中樞一木匠 >>明末中樞一木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大水沖了龍王廟

第二十八章 大水沖了龍王廟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鳳之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鳳之翼 | 明末中樞一木匠 
聽到有人攔轎喊冤,岳肅不敢怠慢,掀開轎簾問道:“何人攔轎喊冤?”

說著,昂然下轎,差役閃開道路,只見前面跪著一個中年婦人,婦人哭哭啼啼,一見岳肅,馬上沖上磕頭,“大老爺,民婦有冤。”

“你姓甚名誰,因何呼冤?”岳肅大聲問道。

“小婦人婆家姓汪,娘家仇氏,丈夫名叫汪宏,專以推車為業,家住治下流水溝,離十里屯有二十余里。那日因鄰居有病,叫我丈夫進城報信,是以三更時分就起身前去。誰知到了晚間不見回來,初時以為他有事耽擱,后來等了數日,城里的人已回來,問起情由,說及我丈夫未曾前去。小婦人聽了這話,心慌不已,又等了兩日,仍不回來,只好親自前去尋找。哪知到進城之后,見有一棺柩招人認領,小婦人請人將告示念了一遍,那所列的身材、年歲,以及所穿的衣服,與我丈夫汪宏一般無二。不知何故被人殺死,這樣的冤枉,還請大老爺做主!”說著,在地上痛哭不止。

岳肅見她說的真切,只得解勸一番,許她克日破案,又賞了兩吊錢,令她將棺柩領回,仇氏這才退去。

回衙之后,岳肅命人先將周氏收監,命童胄與馬祿暗中在畢家周邊打聽,看看周氏平時為人如何,與何人時常走動。

吃罷晚飯,次日早早起床,帶著金蟬并報信捕快一同出發,尋找鐵虬。

三人騎馬趕路,速度極快,先是由差役領路,到了那漢子與人打斗的莊稼地,隨后由金蟬帶道,尋找鐵虬留下的標記。兩日后,來到蒙山縣的雙峰寨。此地已非岳肅的管轄范圍。

金蟬當初是走南闖北的人,這雙峰寨曾經來過一回,知道西寨口有個極大的老客店,水陸的客人皆住在他家,若是鐵虬在此,定然會在那里留下記號。

三人來到張家老店,在門外果然見到鐵虬留下的記號,當下招呼小二拴馬,進入客棧。剛找桌子坐下,掌柜的便走了過來。“請問客人尊姓,是由哪里而來,到何處去做買賣?小店信實通商,來往客人皆蒙照顧,點心酒菜,各色齊全,客人招呼便是。”

岳肅早已準備好說辭,故意道:“我們是河南緞行來的莊客,兩月前由洛陽動身,準備到貴州收些蠶繭,不料中途染病,過了時節,無奈至此,想要看看有沒有中意的貨色。不知今年的絲價較往年如何?”

掌柜道:“敝地與貴州不算太遠,彼處的行情也聽人說過,現在絲價每百兩約三十四五兩銀子。前日有幾個販絲的客人路徑此處,投在南街薛家商行,請他代賣,聽說開盤不過三十七八兩銀子。比較起來,由此地到貴州還有半月光景,途費算在里面,還是本地購買實惠許多。而且,聞薛家商行不僅有貴絲,還有湖絲。”

岳肅聽了這話,故作遲疑,說道:“不料今年的絲價竟比往年便宜,看來雖是為病耽擱,尚未誤正事。你們這地方商行想必向來是做這生意的,行情是聽客人定價,還是商行自己做價,中費多少?”

掌柜說道:“我們雖在咫尺,每年到了此時但聽他們議論,有買的,也有賣的,在此經過的老客都知道商行規矩。可隔行如隔山,其中細情,我卻不曉得。客人想必是初來此地,不知尊姓大名?”

投店住宿自然是要報名,店家尋問也是常事,岳肅剛要胡亂報個名字,卻聽有人叫道:“大……大……哥,你們來了……”

岳肅轉頭一看,原來是鐵虬從店外走進。好在金蟬剛剛在岳肅說話時,目光一直盯著店口,正好瞧到鐵虬進門,在他開口要喊“大人”的時候,一個勁地朝他使顏色,才把那個“人”字縮回去。

“鐵虬,我讓你先來打前站,看看絲價行情,你可有什么消息嗎?”岳肅一邊說,一邊給鐵虬丟了個眼色。

鐵虬當即會意,笑著撓頭道:“我剛出去打聽一下,沒想到一回來就碰到您,咱們到我房里說。”

岳肅點點頭,道:“也好。”說完,轉頭看向客棧掌柜,“我先和伙計進房談談絲價行情的事,等下咱們再聊。”

掌柜還當岳肅是個謹慎的客商,兩下打聽行價,然后核對。當下笑呵呵地離去。

岳肅讓鐵虬引路,先到他的房間坐下,讓差役在門口把風。然后才道:“怎么樣,可查到那人的下落。”

鐵虬有些尷尬地道:“我跟蹤到此,見那人將兩包絲放在一家叫薛家商行的店面代賣,接著盯梢時,沒想到他對此地甚是熟悉,七轉八拐,就失去影跡。這兩日我一直在街上尋找,可始終沒有碰到。”說完,鐵虬的頭已經垂的很低。

岳肅拍了拍鐵虬的肩膀,鼓勵道:“這也無礙,你跟蹤到此,已經立了大功,既然知道他將貨物在薛家商行寄賣,我們順藤摸瓜,定能找到。這樣,等下你和金蟬隨我前往,我想法子誑出那人,你在旁邊核實,若是不錯,便出手擒下。”

“大人放心。”得到岳肅的鼓勵,鐵虬是興奮的摩拳擦掌。

隨后,岳肅點了些飯菜,大家吃過,讓差役留下,自帶著金蟬、鐵虬走到客棧前廳。見到掌柜,岳肅面帶笑容地道:“掌柜的,此刻是否有暇,陪我去一趟薛家商行?”

這掌柜與薛家商行素有交情,見岳肅如此說,估計是有意到他那里辦貨,現在已過飯口,沒有什么客人上門,遂道:“無妨,等我交代兩句,就帶客官前往。”

說完,囑咐小二幾句,前邊引路,領岳肅三人前往薛家商行。雖說鐵虬也認得路,不過岳肅另有計較,覺得還是由客店掌柜引路,才不會被人看破。誰知道這薛家商行和兇犯是否同路。

在街上拐了兩個大彎子,來到南寨,這里比西寨更大,街道兩旁盡是商鋪,走了一會,果見薛家商行。掌柜請岳肅站下,搶先一步到了門首,向里問道:“吳二爺,你家管事可在?我在店內有一緞行莊客,從洛陽到此,預計到貴州收絲,聽說本地絲價便宜,故此讓我引薦來投寶行。客人現在門外呢。”

里面那人聽他如此說法,忙答道:“張六爺,且請客人里面坐。我們管事的到西寨會客人去了,頃刻便回來。”

岳肅在外聽的清楚,聞管事的不在行內,心下更喜,可以先探探那伙計的口風。遂向掌柜張六說道:“掌柜,咱們回去也無別事,既然管事不在這里,進去少坐一會也無妨。”當時領著金蟬、鐵虬到了行里。

張六請岳肅坐下,伙計送上茶來,彼此報上姓名,說了兩句客套話,然后岳肅問道:“方才聽張掌柜說,寶號開設有年,馳名遠近,令東翁不只是哪里人氏,叫何名號,現在買賣可多?”

吳二道:“東家是本地人氏,住在寨內已有幾代,名叫薛長波。不知尊駕是洛陽哪家寶號?”

岳肅見他問這話,心下暗笑,自己是訪案到此,哪知道洛陽的店號,甚至長這么大連洛陽都沒去過。順口諏道:“寶順緞行。”

伙計當然沒有聽說,但卻裝出一副如雷貫耳的樣子,恭維道:“原來是大緞行的朋友,失敬失敬。”

岳肅見蒙混過關,心中暗喜。正這功夫,門外走進一人,約有四五十歲的光景,見到張六在此,笑呵呵地問道:“張老兄何以有暇光顧?”

張六聞聲,站起身來,笑道:“薛兄回來了,我們這有位洛陽的客人,正盼望呢。”

吳二快步上前,將岳肅的來意告訴東家,岳肅又寒暄幾句,問現在客貨多寡,市價如何。

薛長波說道:“尊駕來的正巧,最近有一客人投在小行,此人姓殷,也是多年的老客。有貨在此,尊駕先看一看,如若合意,咱們再談價錢。”

岳肅微微點頭,說道:“如此最好。”

薛長波讓吳二捧出一個大包袱來,包上蓋有戳記,乃是“殷柱”兩個字。打開觀瞧,里面盡是蠶絲。岳肅給鐵虬一個眼色,說道:“鐵虬,你時常隨胡大爺辦貨,諒也有些眼力,看看這貨品質如何?”。

岳肅話中有話,意思是問鐵虬這包袱可是兇手帶來的。鐵虬如何聽不出來,上前一步,仔細打量,最后說道:“確是不錯的貨色。”

鐵虬的意思也是明了,確認是兇手帶來的,岳肅笑道:“這貨倒是不錯,不知此處還有多少,敝行所用甚多。”

“還有一包。”薛長波說完,讓吳二又取出一個大包來。鐵虬再次點頭確認,岳肅見沒有錯,便道:“這兩大包正好夠用,不知這位客人現在何處,請他過來,憑著寶行講明銀價,立即銀貨兩清,免得耽誤工夫,我們也好快也回去交差。”

薛長波沒想到岳肅如此痛快,心下高興,也是難道碰上這樣做買賣的。隨即對吳二說道:“殷客人今日在李老爺府上打牌,你快去請他即刻過來,就說有人要收全包。”

吳二答應一聲,匆匆而去,張掌柜也跟著告辭,說怕有客人投店,耽誤生意。

岳肅由他離去,自顧同薛長波閑聊,暗中對金蟬、鐵虬做了個手勢,只要認清來人,不必請示,立即便可動手。

等了能有一炷香的功夫,吳二陪一青年漢子來到門首,鐵虬認出是推車之人,沖金蟬努努嘴,金蟬馬上明白,只等這人進屋之后,一同出手拿下。

岳肅這會也看到來人,只見這人身高七尺,生來黑漆面龐,兩道濃眉,一雙虎眼,腳蹬快靴,身穿長襖,一看就是江湖上的人物。岳肅心中暗道:“單看模樣,這人也不像是什么販私的客人,分明是一個匪頭。”

薛長波見人來了,忙起身引薦,“殷老兄,這位便是從洛陽府前來的買絲客人。你們好好敘談。”

青年漢子同吳二走進店來,那漢子十足一個江湖人的做派,沖著岳肅一抱拳,說道:“在下……”

然而,不等他將話說完,金蟬與鐵虬已經一個箭步搶上前去,左右夾攻。漢子見狀大驚,好在他也是身手敏捷,向后一退,扭身朝門外竄去。金蟬、鐵虬怎能容他逃掉,一同追擊出去,分為前后,將他夾住。誰料那漢子倒也不是真的要跑,只是覺得外間寬敞,能施展開拳腳,出門之后,以一敵二,三人打作一團。

岳肅親到門口觀戰,這時候,街上已經亂了,見有人斗毆,紛紛圍攏過來,聚成一個圈子,有那好事的還鼓掌叫好,“打,使勁打!”

漢子的本領著實不弱,岳肅看的出,若是金蟬、鐵虬與他單打獨斗,都未必擒得下他,好在是以二敵一,不到二十個回合,漢子已支持不住。金蟬抓住空檔,一腳將漢子踹翻在地,鐵虬飛撲過來,就要將漢子拿住。可漢子的經驗實在豐富,就地一滾,閃了過去,躍將起來大聲喝道:“我和你們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為何與我為難?”

“等將你拿下再告訴你!”金蟬欺身而上,腳踢連環,鐵虬在旁策應,再次將漢子逼的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商行里面的薛長波看到這一出,嚇得直打哆嗦,唯恐出了人命,跑到岳肅身邊,說道:“這……這位客人,他是我家老主顧,何以未曾說話,就先動手,有什么事好說嘛。”

“拿下再跟他說!本……”岳肅看了薛長波一眼,當下就要表明身份。這時,卻聽場內傳出一聲悶響,金蟬一拳砸中漢子胸口,將漢子震得是口吐鮮血。

鐵虬隨后跟上,扭住漢子的胳膊,說話間便要押到岳肅面前。也就在這節骨眼上,有人分開人群沖了過來,大聲喊道:“金兄弟,手下留情,都是自家人!”

聲音一落,眾人扭頭觀瞧,被鐵虬抓住的漢子,趁機回身一掌,逼退鐵虬,快步沖到來人身邊。

只見來人二十七八歲的樣子,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上前兩步,走到金蟬面前,說道:“金兄弟,你我兄弟好久不見,怎么今日有空來到這里?”

金蟬一見這人,馬上高興地道:“沒想到師兄也在此,這最好不過,先將那人擒下,咱們等下再談,他乃人命要犯!”

原來,這人也是江湖中人,與金蟬師出一門,姓李名忠,為人極講義氣,道上的朋友送他一個外號,叫作賽云長。后來改邪歸正,在這雙峰寨當了地保。李忠聽金蟬如此說話,先是一驚,隨后將圍觀人等全部遣散,這才對金蟬道:“我這位兄弟名叫殷柱,是與我自小長大的朋友,雖是生意中人,彼此常有往來。兄弟何故與他動手,又說他是人命要犯?”

“這事說來話長,兄弟現在已經是陽朔縣的捕頭,追隨岳大人為民伸冤。因一樁命案趕到這里,對了,這位便是我家大人。”金蟬說著,給李忠引見。

岳肅走下臺階,李忠上前兩步,給岳肅跪下,“小人雙峰寨地保李忠給大人請安,迎接來遲,還望恕罪。”

岳肅讓他起來,說道:“此間不是說話之所,咱們進屋談吧。”

眾人當下進屋,岳肅既已表明身份,便當中而坐,余人皆站立一旁。岳肅環視一圈,將目光定在李忠身上,說道:“敝縣十里屯發生命案,死者系販絲客商,贓物便是這兩袋絲貨,現在物證在此,還請壯士將此人交由本縣,本縣隨后便知會蒙山縣,也算你大功一件。”

岳肅雖是上官,但也是跨縣拿人,李忠非岳肅管下,言語上自是要客氣幾分。

李忠見岳肅要人,是左右為難,不知怎么說辭。這時,青年漢子搶先開口道:“大人,這是小人受人之愚,此案實非小人所干,還請大人明鑒。還有,大人所說的兇犯,想必姓邱,湖廣人氏,這人家住何地,小人甚是清楚,大人若是相信,小人愿助大人擒拿。”

岳肅點了點頭,說道:“那人確是姓邱,你如何知道,而你又姓甚名誰?”

“小人姓殷名柱,乃本地人士,大人若是不信,可尋人來問。”跟著,殷柱又道:“大人要拿之人,名叫邱懷禮,與我生意上多有往來。他每年都帶著蠶絲到處跑碼頭,只要哪里給的價高,就賣于哪家,雖無一定的地方,但也不出左近幾省。月前我在黃州辦貨,正好碰到,我先一步而行,他那時和一個年輕后生一并前來。日前在半路巧遇,他獨自推輛車在路上行走,于是我上前閑聊,他說同來的后生半路暴病身亡,現在過了收絲的時節,又不敢回家,怕后生的家人找他要人,正左右為難。隨后向我借了二百兩銀子,將絲貨交我代賣,自己暫時到別處跑碼頭。我信以為真,就收了絲貨,給他銀兩,誰知他做了如此昧良心的事,連我都給坑了。”

“哼!”岳肅冷哼一聲,說道:“照你這么說,他是遠走高飛去了,你焉能知道他的所在?”

“大人有所不知,小人有個師兄,先前以為邱懷禮是個老實的后生,將妹妹給他為妻,誰知過門之后,夫妻不睦,他將這妻子氣死。后來聽說,他又結識了一個寡婦,住在烏懷縣靠山鎮。那時因不關我事,所以也沒多加理會,現在既犯了這案,我愿帶大人前往,將他拿住。別看他跟我師兄學了幾年槍棒,縱是有點本事,諒也平常,只要我去,必是手到擒來。”

岳肅見他說的真切,倒也半信半疑,無法作準。金蟬看出岳肅的心思,說道:“大人,我師兄交友一向謹慎,能和他肝膽相照的朋友,絕不會是殺人越貨的奸邪小人。”

有了金蟬這話,李忠忙躬身說道:“小人愿以身家性命擔保,這事絕不是我兄弟所為。”

金蟬的為人,岳肅自是清楚,當下再不猶豫,點頭道:“好!那就在此暫住一晚,明日啟程趕往烏懷縣。”

岳肅如此做,一是他相信金蟬,二是有心賣一個人情。可以說,現在立刻回陽朔縣,讓孔老頭認人也不是不行,但這樣一來,萬一不是的話,殷柱大可袖手旁觀,幫你是人情,不幫你是本份。

當晚到李忠家中下榻,李忠置辦酒菜,給岳肅洗塵,并與金蟬訴闊別之情。酒席之上,岳肅察言觀色,確定李忠和殷柱都是直爽的漢子,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看錯人。

一夜無話,天明之后,眾人啟程。由殷柱帶路,岳肅、金蟬、鐵虬并那差役一同前往烏懷縣。

快馬趕往烏懷縣不過兩日的路程,這日縱馬奔馳,已經可以看到高聳的城樓。靠近縣城,官道之上,百姓串流,岳肅等人只好放慢速度。

放眼道路兩旁,稻田里,百姓們正揮舞著收割的鐮刀,回想年少之時,岳肅也曾下田做活,幫家里收割。那個時候,他的心情十分愉快,別看一身汗水,但聞到稻香味,他絲毫不覺得疲憊。

正走著,岳肅突然覺得有些不對,田里干活的人,不少都穿著長袍,活脫脫的書生打扮,看他們干活的架勢,似乎是初次下田,手忙腳亂,笨拙不堪。

在明代,讀書人多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下田干活更加不可能,像岳肅這樣的,已算另類。他實在是想不到,烏懷縣的民風竟是如此淳樸,連讀書人到了秋忙的時候,也能下田。

繼續向前,不遠處有個茶棚,茶棚里坐著不少莊稼漢子,大家都在閑聊,仿佛這秋割跟他們沒有什么關系。

看到這一幕,岳肅更加糊涂,這世道難道變了,讀書人下地做活,莊稼漢去茶棚高談闊論。岳肅想不明白,索性去問個明白,讓大家下馬,到茶棚休息,吃杯茶再走。

五個人圍坐一張桌子,伙計拎來茶壺、茶碗,給他們倒茶。借著功夫,岳肅問道:“茶師傅,我們也算是走南闖北的了,不論到哪里都是農夫在田里做活,你們烏懷縣還真奇怪,怎么反倒是書生在田里勞作?”


上一章  |  明末中樞一木匠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