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之虎第402章 鐵路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東北之虎 >>東北之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2章 鐵路計劃

第402章 鐵路計劃


更新時間:2012年10月01日  作者:丫力很大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丫力很大 | 東北之虎 
「第」四卷東北虎

“嘿,洪子,你也買年貨呢。”一個身材不高,但體格較結實的漢子上前幾步,一巴掌拍在了陳于洪的肩膀上。

“是啊,過完十五,咱們5師就要移防新疆了,天高地遠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陳于洪看著表兄道。

“遠一點怕什么,你們當兵的薪俸那么高,要不是現在不招兵了,我都想去當兵。”何九林道。

這也正是陳于洪猶豫的地方,當兵吧,這次要去的地方實在太遠了,不當兵吧,暫時又找不到一份好事做,廣西不像東北那樣地廣人稀,這里的耕地不多,大多都是有主的。在家里種地也沒盼頭。總體上當兵的薪俸放在眼下民國這個生活水平來說怎么也能排個中上水準

為了鞏固新疆那邊的防御,國防部在新疆成立了戰刀集團軍,這次廣西許崇智的5師,江西,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的軍隊都會先后調到迪化(烏魯木齊),然后在那邊整頓,一方面這些地方軍的戰力比起原來的東北師還是要差一些的,集中起來進行整編。另外也是為了將這些軍隊調也原來所在的省份,徹底斬斷軍隊和地方民政官之間的關聯。

隨著民國統一,各地之間的軍閥混戰消停下來,商品的流通迅速回升,眼下柳州的商品琳瑯滿目,讓陳于洪和他的老婆,還有何九林夫婦等人看得目不暇接。

廉價的鏡子,香煙,餅干,面條,讓小孩垂涎滴的科爾沁奶糖,各種顏的襪子,擦得锃亮的皮鞋。雨靴玻璃,或者瓷制,鋼制的茶杯。厚實的塑膠桶,肥皂巾,牙刷,還有寫字用的白紙,筆,自來水筆,商鋪中的衣服,會制衣服的也可以買那些好看的布料。

看得兩對夫妻眼睛都了。

“大多都是從東北過來的這東北還真是什么東西都有啊。”何九林嘖嘖嘆道。

“還真是那么回事,我在的5師,自從接受中央的整編之后,沒多久,從頭到腳都換了身新的,還是兩套,現在那部隊出來,都是清一的制式軍服從軍服到步,子彈,大炮全部都是東北造。以后有機會了真要去東北看看,那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陳于洪略帶向往地道。

“大家到得都挺快的啊。”葉重拉開進了布局簡單的小型會議室,見幾個部的總長都已經到齊了笑道。

“就等總統一個人了。”當上了總理,一臉意氣風發的王永江開口道,王永江是屬于那種有抱負,事業型的人,越有活干,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哪怕是忙碌一些,神也會十分飽滿一旦生不逢時,對當局失望透頂之后,恐怕會很快郁郁而終。歷史上的王永江便是因為張作霖窮兵黷武,在關內連番大戰,導致東北頗為充盈的財政江河日下,根本無可救才憤然辭職回家養老,即便張作霖派人三翻五次的請他重新出山,甚至親自登,尚且被王永江關在外。最終憂憤成疾,離職不過1年便病逝了。

而此時王永江已經登上了民國僅次于葉重的位置,掌管一國民生建設,他的才干和理想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你們都刻意來這么早等我,我要不是遲一點,豈不上白廢你們的苦心了。”葉重的話讓在座的人呵呵一笑。

“總體上來說,民國財政的發展形勢還是十分喜人的。今年原東北財政與中央財政合并之后,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395億元。”都是老熟人了,王永江沒有再客戶,直接步入主題。

“這么多!”交通總長唐紹儀和另外幾人驚呼了一聲,特別是唐紹儀,袁世凱在位時,他曾擔任過總理,替袁世凱管著錢袋子,對民國以前的財政是知根知底的。

周學熙作為交通總長,這段時間中央和東北財政合并的工作,他也是主要經手人,不由道,“光是東北財政收入,就達到了73個億,比起以前的中央情況還要好得多,怪不得大總統能做下這么多大事呢

“7。”幾人除了咋舌,已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東北開了個大銅礦,另外玉那邊的石油這兩年已經提升了起來,以前產出的石油因為道路關系,沒辦法全運出來,眼下鐵路修到了玉,光是這兩個礦,每年給東北增加的收入就達到2千萬以上,另外由于化肥的普及,種子的改善,農作物的產量正是突飛猛進的時候,所帶動的自然也是農業稅收的大幅度增長。東北各省區之間,這幾年保持著長期穩定,即使不算那石油,銅礦,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依然高達1以上。

歷史上的民國黃金十年的時候,北伐戰爭,馮蔣中原大戰,蔣桂大戰,日軍侵戰東三省,各地大小戰亂不斷,每年國家償還各種內外債務占到總預算的30%以上,軍費占到40%以上,真正用于國家建設的資金不過。這種情況下,民國經濟依然呈現每年上升之勢,工業更是以每年以上的速度增長。

東北不僅處于和平狀態,而且有著大筆資金投入,在稅收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農業糧食產量這幾年內更是出來了翻了一倍的成績。東北工業規模跟列強比起來,整體上還比較薄弱的情況下,這個增長速度其實并算不上是很高。不過考慮到東北陸續裁撤了厘金還有大量的苛捐雜稅之后,還能有這個成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中央,在各省的軍隊被裁撤,被統一之后,原本被截留的稅收都紛紛進入中央,再加上海關幾千萬的收益·讓稅收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

“財政收入這么多,軍隊也被大量裁撤,以后的日子真是好過起來了。”教育總長蔡元培等人高興地道。

周學熙笑著點了點頭,“民隊練成國防軍之后·各省由國家直接開支的軍隊,以及地方附屬部隊紛紛被裁撤。現在每年的軍費開支是3萬余元。雖然軍費比起去年略有增長,不過占財政收入的比例已經下降到了1%,另外由于除了意大利外,民國已經停止支付給各國的庚子賠款,還有用清算日本在山東的利益,停止支付日本所有到期的貸款和利息。眼下即便是把中央與東北的內外債務加起來·每年需要償還的金額僅為萬余元。比例下降到了10%。”

“想起以前軍費開支和內外債務加起來就占到民國財政總收入的80%以上,那日子真不知道是怎么過來的也就是說今后每年有鈄近0將會用于國家建設了。”司法總章士釗道。

“錯了,不是每年nq冂,明年除掉軍費和內外債務,至少能上升到14個億。”周學熙糾正道,“即使開始逐步裁撤各種不合理的稅收,可是民國以前基礎太差,一旦民眾能安居樂業·最前面幾年的財政收入將會出現短期大幅度的提升。”周學熙糾正道。

這只是中央的財政收入,各地政上交稅款給中央的時候,自己也是留有一部分資金的·入不然錢都交給了中央,地方政還哪里有做事的積極。實際上用于國家建設的要高于這個數。

“民國底子薄,剛開始幾年,就是農林牧漁等方面也會大量帶動經濟的增長底不過這個模式只能持續個三四年,再久就沒什么動力了。趁現在手里有點錢,最主要的還是想辦法給工業的發展打好底子,用工業來拉動經濟增長,增加一些農產品,工業品的加工生產環節·既能帶動社會就業率,也能提升國家工業實力。歸根到底工業實力才是一個國家國力強盛的根本。”葉重道。

王永江點頭道,“要致富,先修路,現在民國的市場還是很大的,各地商品流通不暢·貿易來往率不高,主要在是因為道路不通,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工廠自然就發展不起來。內閣正準備擬建一份振興民國交通計劃,采用三條路戰略。

一是沿海的水路,局勢穩定之后,各地沿海以及內河港口肯定會興盛起來,眼下受限制的勢是商品,而是運輸能力。光靠葫蘆島造船廠的產能已經無法滿足民國對于運輸船只的需要。所以政要加大投資,重振溏沽,江南造船廠,另外鼓勵民辦造船廠。”

“二是鐵路,擬初步的計劃是未來no年內,在國內修建6萬公里以上的鐵路。三是公路,初步計是是未來0年內,修建20萬公里以上的公路。”

“再就是能源方面,工業發展要人,要電,要油。石油民國有,人也有。剩下的方是電力了。除了東北之外,關內的電力發展狀況還很落后,電力發展也是今后民國需要投入的最重要領域之一。”

“當然,這些條件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人,要整頓吏治,這就需要司法總長的努力了,路修得再好,電發得再多,要是地方政無能,中央做出十分的努力,可能也只能得到兩三分的回報。”最后王永江用這樣一句話作了總結。

章士釗點頭道,“民國的法律確實還有待完善,各地法制很不侵健,地方官員權力過大,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地方議員的權力被限制得太低,往往地方官員的行為得不到監督。所以要限制地方政的權力,對于地方官員插手法院事務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杜絕!”

“嗯,中央的財政都是從國民身上收來的血汗錢,不能讓一些黑良心的貪官給貪沒了。10個億看起來挺多,分下去未必會夠用·錢就這么多,每一份都要用在實處,完善政財政的預算制度,地方政用錢·也要公開支出明細。”葉重道,“歷朝歷代,都是毀在了這些貪官的手里。以前海洋是天塹,洋人過不來,一個朝代倒掉了,大不了是更朝換代,換個人當皇帝。現在不一樣了·用船運起軍隊來,比火車還方便。海洋成了坦途,列強在一邊虎視眈眈,民國只要稍微出點破綻,就會淪落到和晚清和民國前幾年一樣的下場。國將不國,我們這些人永遠也只是二等公民,連子孫后代的生命也沒有保障,這種情況絕不能再出現。下面的官場我多少清楚一些·拔出蘿卜帶出泥,一扯就是一窩。我不管扯出來的蘿卜有多大,犯了法·就要嚴懲,整頓吏治不是一個部的事,到時候需要各部分之間的配合,我不希望看到到時候出現袒護,利用職權扯皮的情況發生。”

眼下民國的法律還很不健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且成功推行下去,需要相時間,而在成功推行下去之前,各部之間的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大總統放心·民國的大好局面來之不易,誰要是敢掘全國人的根子,我們這些人絕對不會讓其好過。”蔡元培等人一臉嚴肅地道。

這個時代像蔡元培,王永江等都是有抱負,有操守的人。經歷了清末的亂世,和民初的動亂·許多知識分子都在努力尋找著強國之路。民國一些地方政確實有著清朝遺留下來的壞習,但仍不乏相當多的有識之士,出淤泥而不染,即使葉重對這些人也深感敬佩。

“氣氛被搞得有些僵硬了。”葉重笑道,“總體上來講,民國現在的形勢還是很好的,這么大一個國家,這么多人口,這么豐富的資源,地大物博,只要稍加治理,成為一個強國,絕不是什么難事。

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十年,只需要十年的時間,只要吏治不拖后,民國便能躋身于列強的行列!”

“十年成為列強,大總統此言當真?”雖然眼下民國的形勢確實前扎未有的好,不過晚清以來,國家積貧積弱,一直受欺負,可是葉重現在說只需要十年的時間,便能躋身于列強,聽起來難免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你們以為成為列強是件很稀奇的事?”葉重道,“若是個普通小國家,想要成為列強,沒有個幾十上百年的積累,無異是癡人說夢,民國的底子再薄,可是根基還在。咱們有人,有地,有資源。工業稍微起點頭,論綜合實力也絕不會比末流的列強差了。所謂的日本一年的鋼鐵產量也不過130萬噸出頭,石油一年三四十萬噸頂天了。現在民國一年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120萬噸,一兩年之內還會翻番,馬上就要把日本人甩在身后,玉油田,青海油田的石油產量加起來這兩年超過七八十萬噸,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比別的方面,糧食,紡織品,牲畜,銅,鋁,木材,更是差了不止一條街。就算現在跟日本再打一仗,憑著以前的工業積累,日本剛開始可能會占上風。時間拖得稍微久一點,就不行了。只是這樣的戰爭毫無必要。”

大多數國人都被舊有的思維給固化了,認為日本很強,其實甲午戰爭,清朝是有實力打贏的,可惜上層太過腐朽。

隨著民國的統一,有著龐大的鐵路,公路計劃,還有沿海興盛起來的航運業,鋼鐵產量出現井噴是可以預見的。稍微大一點的貨輪便是幾千噸。小一點的幾百噸,上千噸。上萬噸的也不是沒有,四五億的人口放在那里,隨著工業的發展,對于鋼鐵的需求,將會提高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有了市場,產量就能提起來。

“還多虧了大總統,一刀就把軍費給砍了下去,節省了開支不說,軍隊戰斗力還大幅度提高,更是終止了軍隊禍害地方的亂局。要不然哪里來眼下的形勢。”

其實沙俄也很,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沙俄時期的皇帝對于擴張領土都有著格外的喜好。崇尚對外擴張,國內很大一部分矛盾都被轉移到了外面。沙俄末期農奴制的經濟制度,未必就比清末時的經濟制度要好。清政最大的敗筆是閉關鎖國。

雖然是頑癥,但短時間內并不會致命,日俄戰爭的時候,沙俄軍隊中出的亂子比起甲午海戰中的清軍好多少。

沙俄的海軍艦隊從俄歐長途跋涉到遠東,經過赤道的時候,需要的糧食,醫等補給,結果送過去的是上千件的棉襖。前線的將士與日軍浴血廝殺,需要補充士兵和彈的時候,送過去的是一箱箱石頭打造的神像。可以想象沙俄士兵經過赤道熱得像狗一樣喘氣,結果收到送來的棉襖是什么樣的心情。可是沙俄要不是遇上歐戰,國矛茅盾急劇激化,仍然可以存在下去。

一個國家的行政機構,只要沒有外族的入侵,不搞大規模的屠殺,雖然看上去病入膏肓,但仍然可以茍延殘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真正完全被農民起義推翻的王朝并不是很多,大多是在出了問題之后,被異族入侵。

秦朝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那是因為有修筑長城這樣的大工程,并且秦始皇,秦二世太過殘暴,動不動就要殺人。

隋朝被農民起義搞垮,那是因為京杭大運河這樣的工程,還有數次征伐高麗耗費了大量的國力。

東漢之后,有五胡亂華。

唐朝雖然出現了一時間的強盛,最終還是由于內部的腐朽,給予外族可乘之機,而后出現五代十國。

宋朝因為腐朽,但并不嗜殺,也沒什么耗費國力的大工程,雖然有各地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可都能鎮壓下去,最終打垮宋朝的,還是金人和古人。

農民起義成功的個別典犯,無疑是明朝。

明朝因為腐朽,結果被清朝所取代。雖然內地農民起義不斷,不過要不是需要防著清虜,大量銳士兵被布置在九邊,農民起義完全有可能被鎮壓下去。

清朝因為,被列強更是欺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甲午戰敗,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搶去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辛亥革命成功了,但最根本的還是外敵入侵,導致清政窮于應付,消耗了大量的力量。僅靠農民起義,也許有成功的可能,但時間會拖得很長很長。

當一個王朝,既不搞萬里長城,京杭運河那樣的大工程,并且改掉了嗜殺的病,而且還極力避免國家之間的沖突,不打仗,不缺糧食的情況下。那么即使這個王朝到了極點,也能持續很久。在武器相差越來越懸殊的情況下,如果靠徒手的民眾力量,對抗國家機器,成功率是很低的。最大的可能是被異族入侵,即使侵略不成功,也能帶來相當大的災難。因為東面的惡鄰,并不想讓一個對他滿懷仇恨的國家真正強大起來。

(雖然廢話比較多,但有六七百字是免費的部分。)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東北之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