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風起轉載:政策與股市一手締造石油暴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風起 >>重生之風起最新章節列表 >> 轉載:政策與股市一手締造石油暴利

轉載:政策與股市一手締造石油暴利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期待崛起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期待崛起 | 重生之風起 
石油巨頭們又開始了一場暴利狂歡。

成品油批發價下降,零售價基本保持不變,占據加油站半壁江山的石化巨頭們,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的零售價如仍按國家最高限價制定,批零差價帶來的利潤最高可達1000元/噸。

油品從境外走私到內地的案例上升,就是境內油價遠高于境外之時。據中新社報道,7月28日凌晨,汕頭海關在汕尾甲子港嘴海域成功查獲一艘油駁船,繳獲涉嫌走私成品油約20噸。境內外成品油差價不斷拉大,目前境內外成品油差價多達2400元/噸,突出的供求矛盾和較大的利潤空間導致成品油走私活動一直趨于活躍。

石油巨頭并非不懂世事,不解國際石油市場風情。由于與國際企業競爭,中石化在香港市場價格已有多次調整,5月9日和7月2日兩次下調汽油價格,但在內地市場卻巋然不動,在內歧視在外市場,是因為境內規則以企業利益至上。

境內油品市場已經形成一條龍壟斷,通過進口、排產權政策,在上游,石化巨頭壟斷油源。

1999年5月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見的通知》,規定“原油進口由兩大石油集團統一控制,并且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團、石化集團批發企業經營,其他企業、單位不得批發經營,各煉油廠一律不得自銷。”

我國原油進口分為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國營貿易進口權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珠海振戎五大石油央企手中。四大石油巨頭外,珠海振戎公司是國務院、授權專門從事軍品易油的貿易公司。根據我國加入WTO時簽訂的協議,我國從2002年起開始允許部分其他企業從事有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截止2002年年中,具有非國營資質資質的企業共22家,其中大部分以非國營貿易的名義進行石油進口貿易是國有企業,還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的一些子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系統外的企業若進口原油,必須持有這兩大集團出具的“排產”證明,海關才給予放行,鐵路部門才安排運輸計劃。此外,進口原油后還必須返銷給兩大集團,銷售由其統一安排。排產權事實上將中國原油進口與定價權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手中。因此,中國的石油安全、石油進口量、是否會有油荒,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石油巨頭手中。

在下游,石油巨頭壟斷了批發權,侵蝕了零售市場。

按照2001年8月國辦發〔2001〕72號文件的規定,“各地區新建的加油站,統一由石油集團、石化集團全資或控股建設。”2005年6月,商務部頒布《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中,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必須“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絕大部分民營企業都不符合這一資質。以黑龍江省為例,全省1670座民營加油站,沒有一家達到要求。

按照去年的數據,我國的民營石油企業在零售行業有6萬家加油站,占全國零售份額53左右。民營煉油廠60多家,基本分布在山東、廣東和西部地區,一年煉油能力將近1億噸,但因為沒有油源供應,開工不足導致實際煉油量大概5000萬噸。

石油巨頭向下游零售市場擴張,與上市的時間非常吻合,投資者用自己的資金,一手締造了巨無霸的石油巨頭,扼住了消費者自己的脖子。我們的石油政策似乎是為石油巨頭們專設的,我們的股市,讓石油巨頭們擁有了壟斷上下游的充足資金。

當國際石油價格上升時,石油巨頭們通過壟斷油源獲得收益,制造油荒逼民營企業出局;當國際石油價格下挫時,石油巨頭們獲得煉油收益,通過批零差價再收割一次羊毛。中海油、延長石油等企業無法突破鐵板一塊的壟斷市場,而只能沖撞出微小的裂隙。

結果很嚴重,除非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明顯下挫,石油巨頭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置市場價格變化與消費者利益于不顧。壟斷力量越強大,對消費者越歧視,壟斷力量越小,對消費者就越尊重。

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壟斷巨頭的良心發現,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和壟斷巨頭有千絲萬縷關聯的體制內的專家,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市場本身的微小突破,呼吁政策與資本市場的體制性大破冰。

注:呼吁了無數次,仍然要呼吁,壟斷與權貴市場不破,真正的市場無法建立。


上一章  |  重生之風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