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傳
其他書友正在讀:
食王傳,
富來客棧的灶臺是設立在最里面最不顯眼的地方,但卻是圍觀的人最多的地方,而且還是以外地人為主。
本地人但凡是喜歡烹飪的,幾乎都在富來客棧里學過那么幾天,一吊錢十天而已,又不貴,少下幾次館子就省出來了。這些人都知道,富來客棧里面包括了小東家,孫小郎君這些人在內,并不喜歡耍弄鍋勺的,他們做菜都是中規中矩,在手法上是沒那么賞心悅目的,所以并不那么湊到富來客棧的灶前去。
而對外地人來說,一天一貫的學費那是實在消受不起,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白學,還不趕緊的占好位置?
因此上,相對于其他酒樓食肆灶臺前的熱鬧,富來客棧這里就顯得安靜了許多,旁觀的都目不轉睛的盯著孫嘉英及鄺師傅王師傅等人的一舉一動,惟恐眨一下眼就遺漏了什么重要步驟。若是有人喉嚨癢癢,忍不住的咳了一聲,就會被身邊的人狠狠的瞪一眼,咳嗽的呢,趕緊臉紅紅的使勁捂住自己的嘴。
祝四娘子的活簡單,她只需要將早就鹵好的東西放爐火上溫著,等時間一到,切片端上就得。鹵味是富來客棧里面唯一不肯外傳的技藝,要外傳,也得等上個幾年,等到杏花村在池州坐穩了第一鄉野食肆的位置,文人騷客們趨之若鶩之后,才會放開了讓人來學。
當然了,想要自己在家鹵東西吃的,可以到富來客棧買鹵湯,也不是很貴,一缽湯還是可以鹵上幾回的,算起來,自己鹵的東西能比去買富來客棧鹵好了賣的花費能省一些。
王師傅依舊做著他的泥鰍芋子湯,現在他能做出好幾種口味的來了,有酸的,有辣的,有酸辣的,有不酸不辣的,總之,五六樣擺那里,你想吃什么味道就盛什么味道,泥鰍芋子的做法早已經傳了出去,不過人們還是喜歡吃王師傅煮的,說他煮的地道,而且那幾個煮泥鰍芋子的陶缽煮了這么些年,用那陶缽煮出來的就是比用新陶缽煮的香。
現在建安各酒樓也都學了富來客棧的樣子,煮一樣東西的陶缽就專門煮這一樣,其他的各有各的專用陶缽,用久了之后,他們就發現,這陶缽越用的年頭長,煮出的東西越香,因此這些酒樓的這種陶缽如今已經成了寶貝,有專人看護的,多少錢也不肯賣。要是有哪個陶缽裂了,那也是舍不得丟的,修補修補著一樣用。
鄺師傅就相對忙一些,他得和另一個前年新加盟的廚師一起將幾乎所有富來客棧的招牌菜都烹出來,至少有二三十種之多,所以,他們身邊的幫工也是最多,圍觀的人也是最多的,這些人都恨不得鄺大的手上慢點,再慢點,好讓自己瞧清楚每一步驟。
可這些人的眼睛終究還是快不過鄺大,做了這么些年,什么菜需要什么樣的火候,配料要什么樣的,他和幫廚們早已經配合默契,不需要再言語一聲。而且,許多的配料,都是事先已經準備好了的,一些配料,看著和其他人沒什么區別,但其實卻是大不同,比如說醬汁,現在富來客棧的醬汁可都是用曬足一百天的的醬熬出來的,比起其他酒樓那些只曬了一二十天的來,其醇香要好上幾倍。
再看幫廚們,燒火的只管悶頭燒火,聽著鄺大的鍋勺聲,再配合著鼻子里傳來的香味,手上麻利的或是添材,或是用把扇子煽著助火,或是三下兩下的把灶膛里的柴火給撤了,動作有如行云流水。
配菜的呢,也是如此,耳朵聽著,鼻孔聞著,根本不用往鍋里看上一眼,就能很準確的遞上鄺大需要的配料,鄺大接過來也是看都不看,直接往鍋里添。恐怕這便是富來客棧為數不多的看點了。
這其中的配合默契,中間的許多環節,比如說火侯的掌握,配料的多寡,都是旁觀的人看不出來的,因此,他們學了,回去做得后,最多也只能是像,而不是“是”。
孫嘉英這里一個幫手都沒,全是他自己操作,因為他只做一樣,不需要幫手。而且到現在為止,他還坐在一個小馬扎上閉目養神呢,動都沒動一下。
但是,卻是沒人來打攪孫嘉英,而且,圍在他旁邊的人是最多的,誰不知道,孫小郎君幾乎已經得了小東家的真傳,如今又是富來總廚,他要一出手,那必定是驚天之作的,這閉目養神,或許是他在調整心情罷,會烹飪的心里都清楚,一個人的心情,那對烹出的菜肴是有著不小的影響的。
終于,孫嘉英睜開了雙眼,只見他起身,招呼了兩個伙計過來幫忙,將原本在地上放著的一個特大號的缽抬起放到了爐火之上,這缽如此之大,如果盛水的話,恐怕是足夠百來號人一人一碗的,這在缽內已經有了大半缽的乳白色的湯,架在爐火上燒著。爐子也是特大號的。
這湯是豚骨湯,在來之前就已經煮沸過了的,又是盛放在外面包裹了厚厚棉麻的甕里,臨動手前才倒了出來,因此這時候還是熱得燙嘴的,所以,不用一會工夫,缽沿就開始滋滋冒起了小汽泡,不需多久就能煮開了。
而這時候孫嘉英卻是端出了一甕不知道用什么湯汁浸泡著的米來,湯汁有些泛黃色,識貨馬上就猜出了那是雞湯。奢侈啊,竟然用雞湯來泡米,當不少人都看出了那是雞湯后,心里不禁是嘖嘖贊嘆,如此一泡,整個米里都已經是充滿了雞湯了,這么煮出的飯不香才怪。
但更讓他們吃驚的還在后頭,孫嘉英并不是就這么把泡著雞湯的米拿去蒸,而是將米控干湯汁后,又用清水沖了一遍,放在一邊。這個動作讓很多人心疼不已,那是雞湯啊,就這么倒了,就這么還要把米沖一遍,浪費啊浪費。
一直等到陶缽中的豚骨湯沸了之后,孫嘉英這才將泡好的米倒了進去,這個時候才有人明白過來,孫嘉英這是要熬粥,而不是蒸飯,也明白了,為什么要將雞湯給倒了,還要將米再用清水沖一遍:這米泡的時間肯定不少過兩個時辰,雞湯已經是充分的泡了進去,那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