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第四百七十三章 義不容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三章 義不容辭

第四百七十三章 義不容辭


更新時間:2012年09月07日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幸福來敲門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混文)

駿府城的海濱。

金濤拍岸,天空碧藍如洗,清醒的海風吹拂,令站在沙灘上眺望這片大海的足利義昭等人,倍感心曠神怡。

“公方殿,這東國的海景,比起西國而輪,是否景色更佳一些呢?”

陪同這位落難公方足利義昭說話的是,武田家駿府城城代,武田信光。

武田信光是武田信虎寄居在今川家時,所生庶子武田上野介信友的長子。

眼下武田信光正奉武田信虎之命,接待這位名義上的源氏棟梁,天下武家領袖,足利義昭。

在前年,武田信玄病死于上洛之路后,足利義昭在京都討伐信長的舉動失敗,故而被織田家追放。

不過足利義昭復興幕府的決心,毫無動搖,他先是在近畿的界町待了一陣,之后前往投奔中國的毛利家。

此刻的毛利家,正是雄霸山陽山十國之霸主,乃是當世之中,少數幾個與織田家有一搏之力的大名。

足利義昭準備借助毛利家的力量東山再起。

而這時毛利家的家督,正是瀨戶內海第一智將毛利元就的孫子毛利輝元。

毛利輝元接納了足利義昭,并將備后國的鞆城,作為足利義昭的官邸,讓足利義昭在此重開幕府,這就是歷史上的鞆幕府。

足利義昭開始時對毛利元就寄予極高期望,在去年,足利義昭向朝廷推舉毛利輝元為右馬頭。

左。右馬頭一職,皆是授予河內源氏著名武者的官職,如左馬頭一職,一般只由預備幕府將軍,在晉升為幕府將軍前,必居的官職。

如足利義輝。足利義昭都是先被授予左馬頭一職后,才敘位升至左近衛中將,之后一路升遷為幕府將軍。

毛利輝元除了被推舉為右馬頭,而且被足利義昭任命為幕府役職相伴眾,可見足利義昭對其一時器重。希望毛利輝元能效仿當年借助九州大名大內義興,匡扶足利義植重奪將軍之位,幫助他用兵近畿,鏟除信長的勢力。

可是毛利輝元此刻正忙著剿滅祖父留下的殘黨尼子勝久,大內輝弘,以及介入九州,與大友宗麟也打得不亦樂乎。對于足利義昭的請求也純粹只是敷衍了事。

并且足利義昭在毛利家日子過得也是相當的拮據,雖毛利家撥給了備后國幾處莊園作為御料所,但鞆幕府仍是入不敷出。

足利義昭只有靠著五山住持的任免所獲得的禮錢,以及宗氏,島津等大名家的接濟勉強度日。

故而足利義昭對毛利家,漸漸心懷怨懟起來。

后來得到武田信虎的大力邀請之后,足利義昭當下棄下毛利家,來到了更偏遠的關東,借武田家這座大山,來幫他實現重返京都的期望。

聽了武田信光之言。足利義昭心底微微哼地一聲,他自然將對方之言當作了諷刺之語,暗諷他堂堂將軍卻居無定所,從近畿流落到關西,又從關西來到駿河。

不過足利義昭為人外寬內忌,并城府深沉,面上依舊保持著笑意道:“東國的海景確實不錯。比之備中的大海,更為碧波遼闊,自是勝了一籌。不過海景再如何好,卻也比不上琵琶湖畔的景色。”

武田信光聽出足利義昭的意思,忙恭謹地言道:“請公方殿放心。在我武田家協力之下,鏟除織田,重回近畿之事,指日可待。眼下還請暫時在駿府稍待。”

足利義昭聽了武田信光之言,忍不住臉上浮出一絲笑意,言道:“這還必須多謝左京大人的安排才是,請放心回復左京殿下,我會以幕府的名義,將信濃守護的役職,授予仁科殿下,也算為左京大人盡些許綿薄之力。”

一般而言武田家家督是世襲甲斐國守護,以此作為甲斐源氏總領,支配國內,統御大大小小的源氏豪族和武士團。

后武田信玄攻陷信濃國后,于永祿元年又向幕府申請了信濃守護一職,并獲得與幕府準三管領相當的待遇。

所以武田信玄,武田勝賴二人都身兼,甲斐守護,信濃守護兩個役職,比之朝廷世襲的大膳大夫這御膳房總管的官職名名銜不同。

守護一職,是一國武家領袖的象征,亦是武田家督的基石。

足利義昭受武田信虎之請,將信濃守護授予仁科盛信,而不給與武王丸,這已經是足夠代表,足利幕府支持仁科盛信擔任武田家家督的態度了,這無疑讓仁科盛信上位又加上重重一塊砝碼。

所以聽了足利義昭允諾之后,武田信光當下是忍不住大喜,言道:“如此多謝公方殿,我這就回復祖父大人。”

待武田信光急不可待離去,在沙灘上留下一行長長的腳印后,足利義昭微微寒笑起來想到。

更替武田家督一事,雖說是順水推舟,但亦是彰顯了我幕府在武田家中的影響力。

新家督受我之惠上位,必然對我有所依賴,所不定還可以在武田家中扶植親從幕府的勢力,之后就可以借重武田家的力量,替我完成所愿了。

想到這里,足利義昭看著駿河的海灣,長嘆言道:“多想念琵琶湖的景致啊!”

“武田信虎瘋了!居然請了足利義昭這尊大神來,愚昧,老爾愚昧!”

李曉聽到足利義昭來到駿府后,第一個動作居然是授予仁科盛信信濃守護的役職,當下忍不住破口大罵。

武田信虎難道不知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之前若擁立足利義昭還有號召天下武家的名分大義。

但現在足利義昭與織田家。已到勢如水火的地步,明顯要糾集天下大名之力,攻滅織田家。

眼下擁立對方,明顯是與織田家強硬到底的態度。

同樣的與北條家的外交情況,也可能會惡化。

因為北條家擁立的古河公方,在室町幕府這兩百多年內。一直搞對方對抗中央,策動關東武士反對近畿的幕府。

兩邊相互不對付。

武田家想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也有足夠勢力基礎上,畢竟織田家勢力還勝過武田家一籌,現在用兵并非是良策。

要知道在勢力未足夠的情況下。廣積糧,緩稱王才是王道。

如此武田勝賴臨終前定下與織田家議和,暫時休養生息的決定很可能就要擱置,與織田家繼續死磕下去。

李曉重新吸了口氣,平復下情緒,走進靈堂。

祭奠武田勝賴的靈堂,設在躑躅崎館館內佛寺之中。

從桌案上切了一塊香木。添進靈位前的香爐之中,之后向勝賴的靈位合什拜祭。

隨后走出佛寺,入一旁的殿內面見勝賴的遺子武王丸。

武王丸不過是九歲大的孩子,比李曉的女兒,還小上兩歲。

武王丸長得有幾分像他的母親,織田家是出俊男美女的,所以武王丸亦是眉目十分清秀,眼下留著全發,安然坐在疊席上,接受家臣的參拜。

事實上。他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剛出聲母親去世了,眼下又失去了父親,如此小的年紀就失去雙親,而繼承武田家家督這項重任,現在又被李曉他們賦予了這個九歲大的孩子。

不過武王丸這個年紀,是不懂苦惱的。現在他在武田信繁的提點之下,一一面見前來祭奠武田勝賴之后,前來拜見他的武田家家臣。

武王丸的舉止十分得體,顯然之前信繁費了一番心血。

李曉緩緩走上前去,卻看見一個熟人的背影。正跪伏在武王丸面前。

“沒想到臣下,長筱一戰,竟成為我與館主大人的永別。若是當初我追隨主公前去就好了,如此也不會讓長坂這個逆臣得逞。還請武王殿下放心,臣下一定追究長坂任何有關系的親族,以為主公報仇。”

說完此人重重叩頭之后,重新站立而起,待轉頭時與李曉打了個照片。

李曉笑著言道:“真田安房,許久不見了。”

看見李曉之后,真田昌幸微微訝然,隨即表里比興的堆起笑意,言道:“但馬守大人,依然如此清健,長筱一戰,閣下設謀擊殺信長,名震天下,在下佩服不已。”

李曉搖了搖頭,淡淡地言道:“過譽了,雖是殺了信長,可惜沒能救下館主大人。”

李曉與真田昌幸點頭打過招呼之后,徑直來到武王丸面前言道:“武王殿下,李曉來遲了。”

武王丸睜著烏黑的眼睛,反問李曉言道:“我聽聞長坂光堅臨死之前說,是你指示他殺了父親大人,是么?”

武王丸年紀雖小,但是質問的口氣,卻有幾分鋒芒畢露的感覺。

李曉雖問心無愧,但還是必須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言道:“殿下,請明鑒。”

而武王丸卻在這時將話一轉,言道:“我明白了,這是長坂光堅設計栽贓之作為,但世人愚昧,難免會有流言道出,所以還請但馬守大人不要放在心上。父親大人,生前言過,他生平最信任的就是李但馬守,而他臨終前又將我托付給你,所以我也能信你么?”

這短短一問一答之間,聽著武王丸略顯得稚氣的童音中,李曉抬起頭來看向對方的眼神之中,卻有刮目相看之感。

李曉轉過頭看向武田信繁,只見他的目光之中,亦是充滿駭然之色,顯然這番言辭并非是他事先授意武王丸的所說的。

武王丸果真是身上流淌著信玄,勝賴二人血液的人,武田家沒有暗主。

李曉當下言道:“還請少主放心。”

李曉話說的雖輕,但不稱殿下,而稱少主,已表示李曉個人表態,支持對方繼承武田家家督。

隨后李曉大步走出靈堂,而在門外真田昌幸已等候李曉。

幾何之時,當年在惠林寺中,那兩個彼此算計的年輕人,眼下皆漸漸步入了人生中最輝煌的當打之年。

李曉自是不用說,而真田昌幸在父兄先后身死之后,作為本家最高職務的兩職之一,并西上野軍團總大將,已有了與李曉分庭抗爭的身份。

當然在真田昌幸眼中,他看向李曉卻是十分復雜,既有著些許崇拜,欣賞,嫉妒,同時與他們又是合作盟友,競爭的對手。

李曉首先對真田昌幸言道:“長筱合戰,閣下兩位兄長戰死之事,在下十分遺憾。”

真田昌幸淡然地笑了笑,言道:“武人的命運并就是戰死沙場,我兩位兄長為本家奉獻忠誠,并家主一起戰死,是武人的榮耀才是。”

李曉聽此微微點了點頭。

頓了頓真田昌幸言道:“再過五日,就是本家家臣團評定,商議新任家主一事,左京殿得到公方殿的支持,必然在評定會上,強行通過仁科殿下,更替武王殿下擔任家督一事。”

說到這里,真田昌幸神色轉而激動,言道:“但馬守大人,在下深受館主大人厚恩,若非有他我真田昌幸焉能有今時今日之地位,眼下左京殿要更立家督,我昌幸即便是賭上真田家,也要阻止此事。”

李曉看著真田昌幸,雖說他這番言語半真半假,很大成分上,暗中鼓動,同樣受武田勝賴知遇之恩的李曉替自己出頭的意思,但是對武田勝賴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卻是真的。

這位表里比興的真田狐貍,雖說主意很多,算盤也很多,但是并非是沒有情義的人。

歷史上真田昌幸五易其主過,但對武田家,對豐臣家,他都是效忠到了最后。

想到這里,李曉默默點了點頭。

事實上,武田信虎有了幕府的支持后,已具備了一定的名分大義上的權力。

幕府本就是天下武家的領袖,在此號令之下,甲斐信濃的豪族,很可能會改變原先的立場,支持仁科盛信接替家主一事。

想到這里,李曉不免覺得,在五日之后的,家臣評定上,要讓武王丸正式繼任家督,難度不小。

真田昌幸,武田信繁,武田信廉顧及于足利義昭,武田信虎兩人,不想出頭,而將責任全數推到李曉身上,要他扛起這個大梁,確實令李曉難辦。

縱然被人推到第一線的感覺不太好。

不過到時身為筆頭家臣的自己,也只有義不容辭站出頭來與武田信虎有一個直面的沖突,力阻此事在家臣會議上通過。

武田信虎畢竟是本家的前家督,若是與他沖突,對于李曉的名聲可是大大不利,而要如何把握好其中分寸,就是李曉為難之處了。

但是對于李曉而言,擁立武王丸,確是完成對勝賴對自己托付,這份情誼自己一定要還。

推薦票馬上五萬啦,求推薦。


上一章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