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第四百三十四章 擴軍擴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擴軍擴軍

第四百三十四章 擴軍擴軍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25日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幸福來敲門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第二卷信濃風云

網,duwo,。

李曉與李旦所說的渤海國,就是由粟末靺鞨出身的大祚榮,所開創的。

在當時日本因為白江村海戰失敗后,國內對唐,新羅聯手一直處于恐懼之中,故而采用外交手段有意接近渤海國,形成同盟,以形成對新羅的戰略包圍。

在歷史上日本多次派遣遣渤海使,雙方完成朝貢貿易。

渤海國出發日本的使者,一般開始選擇最近點九州一地登陸,但由于頻遭風暴襲擊,船毀人亡,所以改走能登越中登陸。

當時渤海國選擇的起錨點在東京龍原府(大抵今吉林琿春市)或南京南海府(朝鮮咸興市)出發,之后在晚秋初冬季節,利用大陸吹來的西北風抵達能登越前。

對于這條航路,李旦,王坦之皆是幾乎沒有聽說,但是在李曉詳細解釋后,明白這確實是一條向朝鮮貿易的絕佳海路,只是路途稍遠一點而已。

對于日本與當時李氏朝鮮的貿易,一開始是雙方都算比較便利的,當時朝鮮將日本來貿的商船,稱興利倭船。

一般是由日本向朝鮮運輸胡椒,丹木,朱紅,銅,金等物質,而朝鮮向日本返送鹽,魚,米,朝鮮人參以及當時日本急缺的棉。

雙方都從這條商路上獲得不少的油水,是日本當時僅此于日明貿易的重要海貿。

可是自三浦之亂后,朝鮮與日本關系惡化,當時對馬國的宗盛茂居然率領四千五百軍勢渡海攻擊朝鮮。

導致朝鮮朝廷對日本極端仇視,兩邊貿易停止,但最后雙方又無奈于彼此貿易巨額利益,最后只能重新坐回談判桌,雙邊簽訂壬申條約,重開朝日貿易。

不過朝鮮朝廷將對日本來貿易倭船身份,做了嚴苛之限制。

原先日本九州,中國地方大名皆可以參與對朝貿易,之后朝日貿易只剩下有兩大勢力把持,一是對馬的宗氏,二正是當時手眼通天的明國海商。

而李曉現在正有利用李旦這些明國海商,為對朝鮮貿易,在能登再新開一條海貿通道。

這跨海貿易,雖比不上明日貿易那么油水豐厚,但對于李曉目前各處要錢的局面而言,已是足夠了。

目前佐渡金山,還在第一遍的勘探之中,以大藏長安的估計,最快也要等今年十一月才能投入產出,如此按照正常速度三至五年后才能達到最大產值。

但是面對織田家席卷天下的大勢,三至五年時間一過,那時就算佐渡金山開采量達成何種數量,皆是無濟于事。

所以眼下有任何生財的渠道,李曉都必須去開拓。

李曉用錢的地方一大堆,首要當務之急是,常備的擴建。

他已聽到風聲,信長以皈依天主教為條件,正是與葡萄牙人結成了良好的關系。

他向葡萄牙人打聽出李曉西國方陣的戰法,已經引進大筒,鐵炮裝備織田軍。

這一消息,令李曉感到自己這小翅膀,終于扇動了歷史的局面。

不過對于西國方陣的戰法,李曉是一點也不擔心,實際上他采用是古斯塔夫二世的改進版西國方陣,而并非這個時代的西國方陣,所以亦不用擔心識破。

但是信長肯定會對自己的戰法有更深入的了解,絕非當初柴田勝家與自己初次交手時,那樣一無所知。

所以常備軍的擴建,已是不容置疑。

李曉新一輪的軍備計劃,已經與家臣們討論了過了。

李曉的五大常備將擴建。

其中神岡備,蛇尾備將再增加一個西國方陣的編制,而旗本備則增加兩個。

一個西國方陣是兩百四十人的標準序列,三個就是九百六十人。

如此神岡,蛇尾備皆有三個西國方陣,旗本備則為五個。

之前神岡,蛇尾備,加上后備弓足輕,槍足輕以及專門的小荷馱隊,一共是各是八百人。

擴編之后,兩備隊由八百人增加為一千一百人,這相當于新式軍隊一個團編制。

并且李曉還給兩備隊配置了附屬大筒隊,統一裝備大筒備中的六磅炮。

備隊附屬的大筒隊在一百人,擁有六門六磅炮。

如此神岡,蛇尾備總計各一千兩百人。

而旗本備作為李曉直屬軍勢,所以兵力加強的最多,擁有五個西國方陣的旗本備,兵力達到一千九百人,同樣也是一個附屬大筒隊。

這編制超過了日本普遍備隊,三百人至一千五百人的上限容量。

而神岡備大將依舊由藤堂高虎擔當,蛇尾備則是有山虎定。

旗本備不設總大將,師岡一羽以侍大將級作為李曉側近頭目,一般以本陣陣代之職務暫管旗本備。

至于狩野秀治,一柳直末,山本勘藏三人皆是旗本備足輕大將級大將。

而土屋昌恒的日月備,也就是李曉的騎馬備。

日月備是這次整頓的最厲害的備隊,土屋昌恒從原先五百騎大將,這次一舉提升為七百騎大將。

新增加兩百騎,李曉效仿歐洲的標準,設立龍騎兵隊。

沒錯,龍騎兵隊就是下馬火槍隊。

雖說李曉擁有飛驒木曾馬的馬場,但以這個時代日本馬而言,真正符合戰場征戰,沖鋒廝殺,武士騎射的戰馬,占有合適馬匹比例實在太小。

在戰國時代,每供給一名騎馬武士,知行最少是在兩百至三百石之間。

故而李曉維持五百騎馬隊,差不多已是現有牧場的極限。

而龍騎兵隊對馬匹的選擇性則不那么高,甚至馱馬都可以拿來坐騎,未交鋒時火槍手可與戰場上機動,而戰時則下馬作戰,以兇猛的鐵炮火力壓制敵軍,若敵軍接近則再乘馬撤退。

龍騎兵隊一人配備一支鐵炮之外,還配有一柄肋差。

至于馬上射擊騎兵,李曉想來還是太坑爹,盡管信長之野望里騎鐵威力無雙,但實戰中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戰國歷史上,據說也只有伊達政宗組建過類似的騎鐵軍團,盡管看起來威風帥氣,結果他騎鐵隊卻在大坂之陣中被真田幸村大破。

倒是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騎兵,是裝備馬上火繩槍隊先馬上射擊,再進行近距離格斗,但這種作戰方式對戰術素養要求太高,李曉不認為目前短時間可以達到,所以還是老老實實裝備龍騎兵隊。

如此成本不僅相對低廉,還是容易操作,可以很快形成戰力。

而魯伊科斯塔的大筒備,變化上倒是不大,人員上沒有變化。

中小型的六磅炮都配給各備隊的附屬大筒隊,而大筒備自然也鳥炮換更大口徑的炮。

清一色的十二門九磅炮,以及兩門十二磅炮。如此李曉大筒備的勢力可以更上一個臺階。

相信凡作戰時,若是大筒備加上各備隊附屬大筒隊一起開火,那會是如何何況壯觀的場面,即便是天下第一堅城小田原城,也會在李曉的炮擊下,劃為灰飛。

但是李曉的計劃十分美好,但一切擴編行動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原因很簡單,沒錢。

這擴建需要馬匹,鐵炮,向葡萄牙人購買大筒,以及各式武器裝備,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錢。

盡管日后佐渡金山絕非可以維持,這備隊的規模,但是財富的積累需要時間。

李曉眼下一窮二白,不可能天下調餡餅,就算山西煤老板也不可能一夜暴富。

而今后幾十年佐渡金山的開采馬上化作金錢砸在李曉頭上,所以李曉再次只能打在向葡萄牙,明國海商一伙賒賬的主意上。

不過賒賬一事,李曉亦不能空口無憑,白口借錢,所以讓對方看見自己將來的產出,選擇作為抵押物,就是一個方法。

“我想將將來數年對朝鮮貿易,輪島湊的收益這兩項作為抵押,向李兄,王兄暫借十萬貫,不知可否?”

李曉向李旦,王坦之開出的籌碼。

李曉不擔心這二人不答應,一來自己信用不錯,上次自己欠葡萄牙人,以及明國海商的借款,攻略能登之后,從三寶寺,長家,畠山家這三家之中獲益了一部分。

加上今年秋天,李曉麾下領地新一年的年貢收入,也令李曉手頭上有錢還債。

第二就是輪島湊的位置了,這次可打通與朝鮮的貿易,對渴望在外國獲得定居點的,明國海商而言,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停泊地。

就是出于這點李旦亦不會開罪李曉。

李旦與王坦之交換了個眼色,他想了下,言道:“李大人,我們商人做事,講究義利二字,第一次借款給閣下,是出于義,亦是打下交情,但若是大人您再度向我們商會借款,這一次卻必須公事公辦。”

“怎么說?”

李旦笑了笑,言道:“這十萬貫并非小數目,就是我亦一口氣拿不出來,需說服各當家才行,如此必須有個合適理由,如此就按一年一分五的利息,借款給閣下如何?”

李曉雙眼一瞇,一分五的利息并不算太高,將來以佐渡金山的產出,絕對可以還得起這筆錢。

想到這里,李曉笑了笑,言道:“很好,那么就一言為定了。”

!#:/(秒記)duduwo,:,,。


_吧


上一章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