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大軍團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大軍團長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大軍團長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幸福來敲門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李曉記起在躑躅崎館時,曾向武田信玄進言三路進攻越后的戰略。

實行這戰略的前提是,武田家在不打算與上杉家作一次性決戰,而以戰略目的來達成戰術目的。

從戰略上武田家分別從左路攻飛騨,出兵越中,從右路攻西上野,在攻入越后下越的揚北地區,最后武田信玄本人再自率大軍從信濃川中島出陣,威脅春日山城一線。

目的是要讓上杉謙信首尾無法相顧,如此避免了兩家進行賭國運般的一次性會戰,武田家也可以慢慢在領地上蠶食越后。在戰略上一步步集小勝為大勝,化優勢為勝勢,最后困殺越后。

歷史上,武田家在永祿五年到永祿十年間,在未攻進今川家之前,都是奉行此大戰略下進行攻略的。

事實上不談進攻,無論是飛騨,還是上野都對武田家信濃鞏固至關重要。

如果將信濃國比作一只大鳥,那么飛騨國,上野國就是大鳥的兩翼。無論是武田家要完成信濃的守備,和對越后的三路進攻,前提就是將飛騨國,上野國完成領國化,派一強力大將鎮守,壓服當地的國人眾。

待在當地組建有力勢力后,這樣就可以形成,以越后春日山城為中心的半包圍網。

一旦越后軍國內有變,武田信玄就可以提兵北上,飛騨,上野兩翼齊張,最后以信濃作為鳥頭,往春日山城完成重重的一下啄擊。

可是歷史上武田家往西上野方向攻略算是成功,往飛騨國方向卻是大敗。

按照原有歷史軌跡。

永祿七年,一六六四年,山縣昌景,木曾義康組成武田征討軍越過安房峠侵入飛驒,初期攻勢順利,聯合本地豪族江馬氏,大敗支持上杉謙信的姊小路氏。

當時上杉謙信為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出現,于當年八月再度陳兵于川中島,武田信玄此時不得停止飛驒攻略,召回飛驒遠征軍,自己從躑躅崎館率援軍出陣,會合了飛驒遠征軍后,兩軍對峙于川中島,是為第五次川中島合戰。

后來武田信玄讓馬場信房坐鎮信濃西北的牧之島城,作為越中飛驒方面軍的總大將,而筑摩郡木曾家,飛驒江馬家,越中椎名家都劃歸旗下,歸馬場信房統一指揮,令上杉謙信倍覺壓力。

但是因為當時飛驒攻略只是進行了一半,使得飛驒國未徹底,完成領國化,姊小路氏,江馬氏皆對武田家只是表面臣服,埋下了不安的要素。

而且后來馬場信房本人一直未有機會前去牧之島城赴任,當武田家戰略重心轉移向今川家后,馬場信房隨軍出陣駿河,上杉謙信更是乘機逆推飛驒國成功,姊小路家,江馬家降服,椎名家被攻滅,武田家丟失了其在飛驒國,越中所有勢力。

兩翼折了一翼,武田信玄又忙于西進作戰,再也無力對越后展開攻勢。

李曉只聽武田信玄沉聲言道:“本家要進攻越后,必須取得飛驒,上野兩國為根基。所以接下來我武田家在川中島保持守勢,向飛驒,上野兩國,同時實行東西兩線攻勢,齊頭并舉,攻下飛驒,上野兩國后,完成對越后的包圍。”

正如李曉的意料,事實上武田家今后五年戰略格局,也在這一刻變得清晰。

“高坂彈正。”

“喔。”

只見馬場信房下手一名武將答應一聲,此人正是有逃彈正之稱的高坂昌信。

高坂昌信原名春日虎綱,論及出身發跡,在武田家中堪比豐臣秀吉的人物。高坂昌信本是百姓之子,后父親去世后,被姐夫奪取家產。高坂昌信無處可去,后因為容貌秀麗,被武田信玄收作小姓。

當然高坂昌信最有名,還是與武田信玄之間的龍陽佳話。

在小姓生涯畢業之后,高坂昌信元服成為正式武士,自此一路青云直上,從一百騎持足輕大將,升至四百五十騎侍大將,最后成為海津城城主,麾下兵力動員力居于武田家任何譜代家老之上。

武田信玄看向高坂昌信言道:“我命你為奧信濃方面軍軍團長,坐鎮海津城,統領更科、埴科兩郡豪族,嚴防春日山城,高梨城方向的軍勢。”

奧信濃指的是信濃高井、水內、更科、埴科四郡,奧即幽深之意,指的是這四郡都處于群山環抱之中。

當時奧信濃的高井、水內兩郡還處于上杉謙信的勢力之下,高井郡高梨城城主高梨政賴,他的妻子正是上杉謙信的姑母。而作為信濃名門高梨家一直反對武田信玄出兵入侵信濃,所以立場上與武田家的勢不兩立。

高坂昌信原來就是負責奧信濃守備,武田信玄這任命也是重新強調一次,并沒有什么新的內容。

高坂昌信拜謝之后,武田信玄轉而又言道:“馬場民部。”

“喔。”馬場信房答應一聲,向前拜伏,并雙手屈指扣地。

“我命你為飛驒方面軍軍團長,坐鎮牧之島城,統領安曇郡,筑摩郡仁科家,木曾家,以及各豪族,負責對飛驒國的調略攻略。”

“喔。”

“李曉,我命你為飛驒方面軍副將,作為馬場民部的協力。”

“喔。”

“馬場昌房,你就回歸本家,聽你的父親調度。”

“喔。”

果然如歷史上那樣,由馬場信房總負責對飛驒的攻略,而不同是李曉被調派往馬場信房身邊,作為侍大將級別的副將存在。作為副將,也就是李曉與馬場信房兩人是平級,同樣還是直屬于武田信玄家臣。

而安曇郡的仁科家,筑摩郡的木曾家,還有兩郡的國人眾,就被劃為馬場信房的直屬部下,有直接調動權。這樣馬場信房無疑就實力大增,正式成為手握一方重兵的大將,正為名副其實的方面軍軍團長。

“諏訪勝賴。”

當武田信玄點到武田勝賴的名字,武田家眾將頓時一個激靈,眼睛齊刷刷地看向他。

“喔!”

武田勝賴身子微微顫抖,顯然有點激動。

武田信玄雙目看著武田勝賴,目光中似含著一絲期望,只聽他徐徐言道:“我免去你伊奈郡郡代的職務,改由秋山信友接任。”

“喔。”

“諏訪勝賴聽命,我命你為上野方面軍軍團長,加封吾妻郡一萬五千石知行,武田信豐,真田幸隆,小幡憲重三人劃為你的配下,協力你攻略上野國。”

武田信玄話音一落,雖然天守閣中仍是一片寂靜,但武田家眾將看向武田勝賴的眼神包含了各種情感,嫉妒,羨慕,憤恨,高興,嘉許,期望等等兼而有之。

不過卻無人會腹誹武田信玄任人唯親,武田勝賴雖只有區區十六歲,但他在白根山,巖摫城的戰功,已足以證明他的能力和擔當。讓他擔任上野方面軍軍團長屬于實至名歸。

看著武田勝賴激動不能自抑的樣子,李曉不由倍感欣慰,他這一年來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武田勝賴已由當初那個莽撞沖動的少年,終于變成可以獨擔一面的男子漢了。

只是李曉還是覺得有點遺憾,因為他看不見武田義信在這表情,若是武田義信看見這一幕,不知道會不會嫉妒得當場揮刀自宮呢。

不過李曉看向跡部信秋,跡部勝資這兩位父子臉上,震驚,不可置信,憤怒,這羨慕嫉妒恨表情,還是稍稍感覺心底暗爽了一點。

要知道武田信豐,真田幸隆,小幡憲重這三人都是武田家城主級的大將。

真田幸隆是武田家中能力,智謀皆與山本勘助相當的名臣,他麾下真田家也是名臣良將輩出,堪稱是人才的儲備基地。

而小幡憲重,小幡信貞父子皆是猛將不說,就是他手下那小幡赤備,堪稱是武田家中可以與飯富虎昌麾下赤備騎兵齊名的強軍。

武田信豐雖然能力平平,但他的父親武田信繁仍給他留下小諸城,以及可以調動的近千軍勢。

這樣事實上,武田勝賴家臣團中,雖走了李曉,馬場昌房兩名大將,但卻收獲了武田信豐,真田幸隆,小幡憲重三名重要家臣,實際上收獲遠遠大于支出。一共算上武田勝賴手下可調配的軍勢已近五千之眾。

“殿下。”

眼見武田勝賴幾乎眼淚要脫眶而出,李曉還是輕聲提醒了他一下,不要失態了。

“喔!”

武田勝賴,武田信豐,真田幸隆,小幡憲重四人同聲答應。而武田勝賴家臣一方亦倍感激動,真田昌幸,大熊朝秀,以及保科兄弟,跡部昌忠,秋山親久,竹內與五左衛門,安部宗貞他們這般家臣們,提著腦袋在武田勝賴麾下血戰。

不正是要等著武田勝賴發跡的一日嗎。

武田信玄看向武田勝賴問道:“西上野的攻略,是我武田家的重中之重,勝賴你有什么打算嗎?”

武田勝賴雖是激動,但毫不猶豫地答道:“回稟父親大人,勝賴以為西上野之重在于箕輪城,我會以伐其枝葉,再斷其根的戰法,先逐步肅清箕輪城諸支城,將其孤立,最后再一舉攻克。”

“很好!”武田信玄大聲陳贊,跟他之意不謀而合,

武田信玄將手向武田勝賴,大聲言道:“勝賴,看來我將上野國攻略,交給你一點也沒有錯,另外我會派內藤修理大人作為你的副將,協力你攻打上野國,不要辜負我的期望,好好干吧!”

而歷史上,武田信玄六度被長野業正挫于箕輪城城下之后,武田軍才改以伐其枝葉,再斷其根的戰法,于一五六五年完成肅清箕輪城諸支城,徹底孤立箕輪城,翌年一五六六年發動對箕輪城的總攻,攻陷箕輪城,完成西上野領國化。

后來武田家在與北條家三增嶺合戰中,箕輪城城主淺利信種戰死,武田信玄命大將內藤昌豐替之,并率領箕輪眾,作為上野方面軍軍團長。至此內藤昌豐手握重兵,正式躋身武田四天王之列。

與歷史上不同的是,武田勝賴這橫空出世,讓武田信玄將放心地將西上野的攻略,獨立交給了他和內藤昌豐二人。

原西上野方面軍大將內藤昌豐,則只是作為武田勝賴的副將,作為輔助攻擊。

不知是巧合還是借鑒,后來織田信長所建立的織田軍團編制,與武田信玄的軍團長負責制兩者十分相似。

本能寺事變前,除了織田信長旗本直轄軍外,另下轄五大軍團。

分別是東山道方面軍,軍團長織田信忠(后替為瀧川一益);北陸道方面軍,軍團長柴田勝家;山陽道方面軍,軍團長羽柴秀吉;山陰(和諧)道方面軍,軍團長明智光秀;南海道方面軍,軍團長丹羽長秀;東海道方面軍,軍團長德川家康。

這五大方面軍,除了德川家康外,其余四人都是織田信長一手提拔上來的譜代重臣,可以委以重任,獨擔一面。

每個方面軍都是一名譜代重臣,寄騎以有力配下,加上當地國人眾的形式,組成合成軍團向四面進攻,而織田信長居中調度作為策應。

而武田信玄一方對越后的攻勢,也是如此。

武田信玄坐鎮躑躅崎館,巍然不動,而命馬場信房,高板昌信,內藤昌豐三名譜代重臣,以配下家臣加國人眾的形式分別攻略。

這樣使得每個方面軍由一人單獨負責,完成獨立作戰能力,并形成極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比起以往大名出戰,由手下眾多平級的豪族,國人眾組成的‘多國部隊’,戰力強了不知多少。

每一個方面軍都是一個箭頭,如此武田信玄就如同舉起一把大大的三叉戟,橫橫戳向越后這條大龍。

軍議落幕,這場軍議影響了未來整個武田家戰略走向,武田家眾將懷著不同的心情,走出天守閣。

待眾將走出后,最后武田信玄將武田勝賴,李曉兩人單獨留下。

武田信玄眼睛掃過這兩人,突然將一封信丟到兩人面前,板下臉言道:“這是怎么回事?”

李曉看了一眼,這封信正是當初,他交給吾妻忍頭目橫谷幸忠的。


上一章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