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亞于信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亞于信玄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亞于信玄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幸福來敲門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與正在挺進的武田家大軍截然相反是,越后軍正加快速度撤退。

對于上杉謙信而言,在巖摫城城下七日的苦戰,折損了近三千軍力,卻毫無所得,已令越后軍上下士氣受挫。

最后當聞之武田信玄傾全國之兵,火速來救援巖摫城時,上杉謙信要發動總攻時已是慢了一拍。

堅城未下,越后軍若要轉過身來與武田軍決戰無疑是不智的行為,上杉謙信雖在野戰上不懼任何人,但這時候越后軍實在不是出戰時機。

面對武田信玄帶來的足足兩萬甲信精兵,上杉謙信最終選擇了退卻,暫避武田軍的鋒芒。同時上杉謙信還接到忍者眾的稟報,聞之武田信玄出陣吾妻郡,重新殺回上野的消息,北條氏康也從小田原動員出陣,聚集了兩萬五千軍勢,策應武田信玄進攻上野國。

看向巖摫城城下那一片赤紅色的大軍。

上杉謙信心想武田信玄竟調集這么多兵力,這同時也在向天下昭示著,武田家已從川中島合戰之中,徹底恢復了元氣,并更勝之前。

想到這里,上杉謙信不由長嘆一聲,言道:“勝賴之善戰,不亞于信玄!真乃我越后的心腹大患。”

巖摫城天狗丸上,李曉看著城下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旗。

他突然想起電影影子武士里,黑澤明對‘風林火山’的解讀為,軍隊進攻時,先由騎兵疾如風般,發動快攻,再由步兵其徐如林般推進,最后騎兵如火一般橫掃千軍,而信玄本人永遠于后方觀戰指揮,不動如山。

這說法顯然是結合劇情需要,并非實情。

而李曉以前在貼吧里,看到網友自創對風林火山又有如下一種解讀,就是臨陣逃跑,其疾如風;攻城略地,其徐如林;劫掠百姓,侵攻如火;主公有難,不動如山!

這實在令他捧腹大笑。

實際上日本最早使用‘風林火山旗’,是南北朝時南朝大將北畠顯家。

‘風林火山’是取自《孫子兵法》軍爭篇,當時日本所謂的兵學,一度盛行是類似陰陽學般,如占卜,掐指一算,撒豆成兵什么都有,十分的不靠譜。

后來《孫子兵法》,《三略》,《六韜》傳入日本,當時有一批人專門研究,這才大大改進了日本兵家的軍事思想。但是《孫子兵法》一直以漢書形式傳布,只有識得漢文的人才能讀懂。一直到了江戶中期才有日文版流傳。

當時皇室更是將《孫子兵法》作為兵法秘籍,只有皇室及親王等權貴能夠看到,后來兵學家都將之奉為秘藏家傳,不傳諸于外,其世代都是以口授與手抄本流傳。

所以記載《孫子兵法》書籍在戰國時,仍十分稀缺,這也就不奇怪,太閣立志傳時,一本孫子兵法拿在身上,可以獲得統率12的加成了。

據說,《孫子兵法》存于世代作為天皇的陪讀大江氏,后傳到了大儒者,大學頭大江匡房之手,此后又從匡房傳到當時有“天下第一武勇之士”之稱的源義家手中,源義家又傳給自己的弟弟,甲斐武田氏先祖源的新羅三郎,即源義光。

《孫子兵法》進而在甲州武田源氏傳承,武田信玄的正是舉著這面‘孫子四言真如旗’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江戶時期甲州流兵學選取‘風林火山’四字為其精要。

然而大江流兵法并非只此一脈,鐮倉初期輔佐源賴朝,北條氏兩代的大兵法家大江廣元,他的子孫一系,居住于相模國毛利莊,遂以毛利為苗字。

而有戰國第一智將之稱的毛利元就,正是大江廣元的后裔。

“嘿嘿哦!”

正在李曉細想的時候,巖摫城城下傳來一股滔天般聲浪。

只見在‘風林火山’旗和‘諏訪大明神’旗之下,武田信玄的旗本大軍正向巖摫城前進。

見本陣經過,一旁的大軍如分浪般,空出一條通向巖摫城的道來。

武田信玄本人頭戴獅頭鬼面,兜后披著白熊毛的諏訪法性頭兜,乘著名駒‘黑云’徐徐向前。

武田信玄坐在馬上神態從容,雖然表情平和,但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氣概,策馬行過猶如閱兵一般檢閱,兩側的武田大軍。

疾風吹過武田菱的旗指物嘩嘩作響,只見武田信玄不時舉起手,并向兩側的將士點頭致意,而四周武田家將士,回應以山呼海嘯般的聲浪。

只見武田信玄舉起馬鞭,猛然一策胯下的‘黑云’,黑云一聲長鳴,四蹄交踏,猶如風疾電閃一般馳來,其麾下的旗本將領見此也紛紛策馬,緊隨在武田信玄身后。

“嘿嘿哦!”

“嘿嘿哦!”

兩萬武田軍將士則一同將槍尖高舉,高歡呼的聲浪,響徹動天。

武田勝賴,李曉等人在城頭上見到,連忙大開城門。

因為越后軍已退,武田信玄下令于巖摫城召開軍議,各大將,譜代家臣一同進入巖摫城。

“參見父親大人!”

“參見主公!”

武田勝賴率領一干大將在城下迎接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在馬上看了一眼武田勝賴,只見武田勝賴鹿角兜上鹿角折了一半,而一身鎧甲上也有幾處刀槍箭射的缺口,上面血跡未干。

武田信玄于馬上重重一點頭,言道:“很好,辛苦了。”

說完武田信玄跳下馬來,雙手攙起武田勝賴,擲起他的手,言道:“我們一起入城!”

于是武田家各譜代家臣,武田勝賴麾下還有武田信玄旗本軍一起入城,而來援的兩萬武田大軍直接駐扎在巖摫城城下。

眾將士從天狗丸,沿著馬道一直走上本丸,只見城中激戰的痕跡未去。

特別是天狗丸中,可謂尸山血海,兩軍將士的尸體尚不及清理,滿滿當當地累疊在城中。

遍地都是倒插的長槍,折斷的旗指物,卷刃彎折的太刀,沒入尸體一般的弓箭,還有石壁上到處都是鐵炮打出的小彈坑。

武田軍眾將們并非沒有見過血腥的戰斗,但如此慘景還是令這些人紛紛側目,如此慘烈的攻城戰,武田勝賴和他的部下是如何經歷下來的。

可是當他們眼見武田勝賴的將士,一個一個全身掛彩,非死即傷,各自不由長嘆口氣。

正所謂士卒之勇,在乎于將帥之勇。若不是武田勝賴的勇猛堅毅,這巖摫城恐怕早已被攻下了。

面對越后軍一萬七千人大軍的重圍,又有上杉謙信這樣的勇將坐鎮指揮,武田勝賴以少量兵力,支撐了六天,這樣的才能武田家大將中不作第二人之想。

對于武田勝賴的勇猛,在白根山之戰就有傳聞,但卻沒有親眼所見。不過眼下他們親自來巖摫城后,這才確信傳聞非虛。

此刻在武田家眾將眼底,確信了武田勝賴不愧為武田信玄之子,其勇武善戰不亞于其父信玄。

當馬場信房看到自己兒子馬場昌房身上肩膀幾處刀傷時,一時說不出話來。

而馬場昌房伏下頭言道:“父親大人,當初是我任性了。”

馬場信房點點頭言道:“不錯,你在勝賴殿下麾下作得很好,不墮了我馬場家的家名。”

于是武田家眾將,一路從天狗丸,二之丸來到城中本丸。

聚集在本丸天守閣中,由武田信玄親自召開軍議。


上一章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