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國武士他山之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最新章節列表 >> 他山之玉

他山之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幸福來敲門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以下是倚山觀河書友,對本書提出的觀點,不甚感激。

首先聲明,本人對日本戰國史了解膚淺,查閱的資料主要是百度百科,維基,天涯煮酒。如果有這方面的達人望不吝賜教,本文權作

拋磚引玉。在此感謝Ash乳m同學,關北群山同學的發言,并向土佐之夢的作者致敬。當然也感謝光榮公司,盡管我只玩……

一、莽蒼群山的機遇和挑戰——論武田家的地理環境

二、遙遠的海——拓展商貿的困局

三、天地人——以農興國的具體分析

四、馬踏六十六國——展望遠景

前言:

本文的核心是通過發展農業技術,為主角勢力日后的征伐提供充分的物資保障,建立一套能長期維持甲斐軍團高效運作的體系。該體

系更傾向于中國秦朝式的“力耕力戰”,發展農業的目的是解放人口,為建立職業軍隊提供物質上的保障。

本文立論的前提如下:

1.當前大約為永祿五年——永祿六年(1562——1563),第五次川中島發生在1564年,義信謀反在1565年,駿河攻略在1571年,三

方原是1573年,如果蝴蝶效應不甚強烈,主角將長期在武田家效力。主角的立場應該是“輔佐統一”,而非鳩占鵲巢。

2.武田家在這一時期不會有爆炸式的領土擴張,北條,上杉,織田,德川等大名的控制范圍沒有太大的變化,駿河的攻略基本尊重

史實,意味著武田家將在6871年間面對德川上杉北條的“武田包圍網”。

3.沒有“閃電戰”外掛,三個月滅今川,半年平北條這樣的劇情必須有驚人的主角外掛支持,這意味著武田家必須要做和周邊列強

長期抗戰的思想準備。全書的時間跨度至少十五二十年。(不知道我們能否看到伊達獨眼龍pk真田小龍蝦的精彩場面)

一、莽蒼群山的機遇和挑戰——背景分析

武田信玄所控制的甲信地方屬于今日的山梨、長野二縣,兩縣的特點是地處內陸,多山,水利資源豐富,有金礦但產能潛力已基本挖

掘殆盡,處于衰退中。山中物產較豐富但基本屬于原料產品。深加工潛力不大。

連綿的山區將甲信割裂,一方面導致甲信地區的農業“大分散、小集中”,另一方面也導致地方強大的獨立傾向,甲信國人眾多如牛

毛,信虎,信玄兩代經營才算基本控制,但不能與中國的地方控制力相提并論。武田的家臣團同時也是地方國人的負責人,長窱慘案

的一個重要后果就是隨著重臣的身亡,武田家對地方的控制力也開始崩潰。

封建社會的兩大資源是鹽和鐵,甲信一帶鐵礦的形勢不清,但缺鹽的確是一個大問題。在三國破盟的“武田包圍網”時期,由于食鹽

的供應被切斷,武田家陷入窘境,從而給了上杉姐一個揚名兼發財的機會,主角方如何克服這一考驗值得期待。

日本的戰國時期物質資源相當匱乏,可以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依舊是小農經濟占據支配地位,商業因素可以引進并生根發芽,但不會

產生如同明治維新式的跨越式發展。所以,近代式的思維應適當調整,概而言之,與其說“發家致富”不如“足兵足食”

二、遙遠的海——拓展商貿的困局

大多數穿越眾在建設國家時會考慮通過發展貿易來實現日進斗金,不過本文作者認為這一思路在武田家勝利上洛之前難以有效實施。

要通過商業活動獲得利潤,需要考慮如下因素:1.產品本身的商業價值,2.目標市場的開發前景,3.商品流通的順利進行。

首先就產品價值而言,甲信地區以山貨為主,包括蔬菜水果,淡水魚,等等(如果懂日文的話可以上維基乃至日本的官方網站查詢有

關的史料)。可以想見,這些是沒辦法賣出高價的。缺少特別有影響力的產品,使得“武田制造”缺乏競爭性。

其次是目標市場的問題。日本在戰國時期主要的經濟中心在以京都為中心的近畿地帶,其他地方也有所發展但仍相形見絀。最發達的

商人集團也位于該地,當然九州和西國地區在海外貿易上有著先天的優勢。尾張美濃同樣是農業發達的平原地區,織田家能夠成就霸

業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尾張的糧田和近畿的財富。關東一帶的開發相對較晚,德川在被猴子移封到江戶時抱怨這里是窮鄉僻壤,雖有失

偏頗但仍從側面表明關東的發展相對滯后。畢竟關東出武將,關西出商人……至于山溝溝里的甲信就只有淚流滿面了。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商品流通的問題,如前文所述,甲信地方缺少適當的商業氛圍,關東地區發展尚需時日,只有近畿地區才有發

達的商業圈,但通往近畿地方的道路被織田——德川聯盟控制,盡管武田和織田在信長包圍網前沒有重大沖突,這是建立在武田沒有

動織田家的奶酪的前提上的,一旦織田家感覺到威脅,近畿的商路會被輕松切斷。概而言之,在武田完成駿府攻略前,要通過商貿賺

錢幾乎不可能,在獲得海岸及水軍后,要開辟商路并獲利也不容易。

如上可以看出,在中前期武田家要通過外貿獲利難度極大,要維持武田軍團的物資基礎,主角方基本上要靠自己。

三、天地人——以農興國的具體分析

要實現戰國稱霸的夢想就要有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楚漢相爭,劉邦首功歸蕭何,可見一個能穩定輸出資源的大后方何其重要。

主角方需要的是能用最少的農業人口供養一支穩定的軍隊,武田二十四將絕對可以成為戰國最有力的軍官團,當武田家成功完成兵農

分離,武田家將克服爆發力有余而持久性不足的問題。下文將從“天、地、人”三方面詳細敘述作者的構想。

1、天時——農業興國的前提保障

所謂天時,就是一項政策的順利實施必須順應時代背景。如果政策和客觀規律脫鉤,那么其失敗將是必然的結果。歸根結底,無利不

起早,只有形成一個有力的利益集團,才能為實現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玄公以重視農業聞名,時至今日依舊有以其命名的水利設施古跡。武田的家臣團也是國人的領主,其收入和其領地的農業產值直接

掛鉤,可以想見,如果能夠通過推行政策振興農業,那么其實打實的利益(填飽肚子)將是最好的粘合劑。在最大程度上團結甲斐眾

、外樣大名及國人,才是武田家蓬勃發展的關鍵。

信玄公一向以攻代守,甲信地區在這一時期未遭兵火。一方面武田軍的戰斗力相當有名,另一方面也和甲信的貧瘠有關。所以“國際

形勢”對內政開展是相對有利的。

就國內形勢而言,武田家多年的經營已經基本穩定了內部的形勢,而在第五次川中島合戰和駿府攻略直接有數年相對平靜的時期,這

就為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環境,即使作者更改歷史打上幾仗,在大環境不改變的前提下甲信地區依然可以認為是相當穩定的。

2、地利——發展農業的具體舉措

甲信多山多水,尤其是信濃地區,有日本最豐富的水利資源,在這種情況下,開發梯田是自然的選擇。

盡管梯田的產能肯定不能和平地相比,但總勝過無所作為,梯田在蓄水保土方面大有作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梯田的傳統,而且梯田

可以蓄水保土,適宜種植水稻,對以大米為主食的日本而言無疑是良方。

梯田的缺點主要是形狀較支離破碎,不利于大規模農業生產,這也是現今梯田規模萎縮的原因,另外就是灌溉困難制約發展。

不過對甲斐武田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首先梯田不利大規模生產是針對現代機械化操作而言的,在戰國時代這個問題可忽略。而且武

田家所在的甲信地區是日本水資源最豐富的長野,山梨兩縣,灌溉的難度不會特別大,(如果必要的話可以查一下資料,我在維基上

得到的資料是唐宋時期水車就已傳入日本,性能不明)

然后就是金手指——如果能開的話,我會選擇早日引進番薯、土豆、玉米等山區作物,由于其生長適應性強,產量高,尤其是番薯不

需水稻那樣大量人力照料,使其成為理想的糧食來源。正是這些作物支持起中國明清以降的人口膨脹,將其引入甲斐將極大改善武田

家的形勢。不過目前這些作物還在菲律賓(1580年番薯才進入中國廣東,1593年進入福建并大力推廣),據說西班牙人嚴厲控制番薯

的出口,福建商人是將番薯藤混入麻繩中蒙混過關,(缺乏史料,只是一則傳說),能否找到引進的機會就看安排了。

還有就是經濟作物,如我在另一個帖子中所言,駿府地區是著名的產茶地,南北朝時期就已有相關記載,今天那里依然是日本最大的

茶葉產區。不過這資源可以留到以后完成駿府攻略,獲得海港和水軍之后再考慮開發。

3、人和——力耕為力戰

“一切為了前線”,大力發展農業的目的還是為了武田家能夠毫無顧慮的在戰場上馳騁。增加糧食產量,可以養活龐大的軍隊,同時

解放困在田地上的人口,實現兵農分離。構建一支職業軍隊是勝利的必要條件。

同時,制度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土地丈量,收成調配等行動可以將本地的豪族更緊密的團結在武田的旗幟之下,對提升國人的凝聚

力無疑大有助益。

四、馬踏六十六國——展望遠景

如上所述,武田家所處的環境注定了其以農為本的基本思路,當然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政策自然將有所變更。攻略上杉家可以得到佐

渡的金山,攻略駿府可以得到水軍和海港,本愿寺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盟友,長島,加賀,石山都是要地,也可以成為水軍的據點。當

武田獲得近畿的控制權之后,統一天下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上一章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