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第兩百零四章 正信版‘隆中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零四章 正信版‘隆中對’

第兩百零四章 正信版‘隆中對’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幸福來敲門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在日本天武天皇之前的時代,北陸地方曾有個古“越“國。

平安時代的歌人藤原實方曾有一首連歌,欲渡越國地,又恐大雪臨。

越地在當時人看來,是個雪國。

后來古越國,在大化改新的時候,被分為越前,越中,越后三國,之后再次分出了能登,加賀,佐渡三國。

而古越國加上,若狹國,就是今日日本五畿七道之中的北陸道。

城生城,天守閣中。

李曉聽著本多正信將此次代表李曉方,與本愿寺勝興寺結成同盟一事,一一詳細道來。

隨著本多正信的敘述,李曉越聽越是滿意,不住領首點頭。

本多正信敘述完畢之后,李曉哈哈一笑,言道:“辛苦你了,正信,此次若非是你斡旋,我難以與勝興寺達成同盟。””

本多正信聽后“喔”地一聲,言道:“總算幸不辱命,實托主公在領內處置此事手腕,玄理大師,若非眼見本城領內,各勢力都已降伏,是否答應同盟,還是未知之事。”。

李曉嗯地一聲,言道:“正信,你說的不錯,越中就像一個張桌子,只有有勢力的人,才能上得來臺面,與他本愿寺分享桌子上的食物,若是本家沒有一點手腕,就已被本愿寺吞并了,何來同盟之說。”。

李曉見本多正信面露不解之色,隨即會意,日本人都是分餐制,不像中國人一大桌子吃飯,所以李曉話中的意思,難怪他不甚理解。

本多正信言道:“不過”本愿寺的意思,是讓主公替他抵御越后之上杉家,這點若一個處置不當,主公很可能會成為上杉家的目標。””

“使得,所以我就更應該謹慎行事。不過。””

李曉吐了一口氣,站起身來,推開天守閣的窗格”朝城下的神通,望去,此刻夕陽西下將神通,的江面,映襯得波光粼粼。

李曉指著這片江面,將方才未說完的話,接下來言道:“不過與本愿寺同盟”也就意味我暫時在越中站穩了腳跟,眼下這片江面和土地,現在終于為我所有。””

李曉說的不錯”解除了本愿寺的威脅后,至此此刻,他才算剛剛成為武田家真正的兩萬石家老。

否則武田信玄的安堵文書有什么用,本愿寺不買你的賬,李曉根本坐不穩城生城的位置。

本多正信以一種頗為拜服的口氣,言道:“主公”以一人之力,牢人之身,出仕武田家不過三年,就成為武田家知行兩萬石的家老,此點實非非常人可以辦到。”。

李曉笑了笑”本多正信并非虛言,比起三英杰來,織田信長繼任家督時,有他老爹留下的半個尾張國”木下藤吉郎以布衣之身,出仕織田整整五年,才獲得了武士身份,而德,家康雖然自小顛沛流離”但是出道的時,就有原松平家家臣那一幫猛人的侍奉。

不過取得大名城主之位”對于李曉而言,只是篡取權力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而并非是終點。

李曉轉過身來,看見本多正信正看著自己,似乎在尋思之間,有什么話說。

本多正信沉思了一會,問道:“主公,現今已經是武田家家老了,敢問主公,下一步準備如何?”。

李曉沒有半點猶豫,言道:“當然是進取越中了,擴大領地了。”。

“那之后呢?。”本多正信問道,“僅僅是攻伐越中嗎?主公可了解越中之局勢嗎?以及整個北陸之局勢嗎?”。

哦?李曉看本多正信似有一肚子話要說,準備長篇直言的樣子。

確實現在李曉要以城生城作為立足越中的根基,向越中進軍,首先就要了解當地之局勢。

按照他以往勸諫武田勝賴的說法,就是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

李曉重新坐下,十分誠摯地向本多正信問道:“正信,你有什么要教我的?”。

本多正信忙言道:“不敢,臣下只有幾番建議,想向主公進諫。”。

“請直言無妨。”。

本多正信見李曉一副虛心納諫的樣子,點了點頭,他首先先分析了,越中所在整個北陸道的大致的形勢。

本多正信伸出雙手,做了化的手勢,言道:“北陸道一共七國,雖頻臨沿海,但因氣候寒冷,所以交通不便,這點比不上東海道,不過但比較貧瘠且又難行的中山道而言,取得北陸道對我武田家上洛而言,實在有莫大的臂助。”。

對本多正信的話,李曉點了點頭,上洛是武田信玄第一宏愿,對武田家制霸天下而言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東至關西,有三條道可以上洛,東海道有德,織田這樣的強藩鎮守,杯具的今,義元哥,就是慘死在這一路線的。

山道難行,不適合大規模部隊出擊,當年武田信玄上洛,主力走東海道,而中山道只讓秋山信友率五千人做出偏軍,分散織田家注意力。

本多正信接著叫道:“北陸道七國之中,依據距離近畿之遠近,依次為若狹國,越前國,加賀國,越中國,越后國,而能登國位于越中北方。”。

接著本多正信依次分析,北陸道諸國現在的處境。

在若狹國,其守護大名武田義統,若狹武田是安蕓武田的分支,與甲斐武田家都是同宗,現在若狹武田已陷入內亂,漸漸被朝倉家侵駐,成為他的傀儡。

越前國,是朝倉家原屬于三管領斯波家地頭,后從斯波家,成為戰國大名,之后與加賀一向宗歷經數戰斗,現在兩家都將彼此視為頭號大敵。

加賀國,自蓮如上人來北陸吉崎御坊布道后,加賀國人聯合一向宗勢力,推翻守護大名富堅氏之后。

現在已成為一向宗北陸的大本營,本愿寺以此為根據地,向越中,能登,飛嬰滲透。

越中國之上的能登國,現在是原三管領畫山家把持,不過至山家實權現在大致已被架空,為國內目山七人眾所把持。

至于佐渡國,國小地瘠,對整個北陸而言,影響力太小。

越后則是在上杉謙信的麾下。

大致講述一遍之后,本多正信言道:“主公現在所要謀取的越中國,臨接著能登,加賀,越后三國。””

“能登之包山家,雖說是越中兩大守護代神保氏,椎名氏的原主家,不過陷于國內之亂,對越中的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現在對越中國內影響最大的勢力,莫過于加賀之本愿寺,越后之上杉家。””

頓了頓本多正信言道:“主公現在要攻取越中,所必須的外交策略就是西聯本愿寺,東拒上杉家。””

李曉聽本多正信大致說了一通,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

打個比方而言,其中本多正信讓李曉現在采取的策略,就和三國演義中隆中對時,諸葛亮勸劉備實行的對策差不多。

首先開場白。

李曉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曉愚魯而賜教。

本多正信笑曰:“愿聞主公之志。”。

接下來,兩者開始扯皮。

在李曉的理解來,目前而言城生城,就是當初劉備盤踞的新野,李曉現在兵不過幾百,將不過島,師岡數人,與本愿寺,上杉家兩家相較,他們對于現在李曉而言,都是龐大大物。

本愿寺,上杉家之中。

上杉家勢力最強,又有日本天皇的綸旨,等于挾天子之名,可討伐不義之臣,因此上杉家可比作三國曹魏。

對于李曉而言,面對擁有精兵強將,又有著軍神稱呼的上杉謙信,他所采用的策略用諸葛亮對劉備的話來說,是“此誠不可與爭鋒也”

而本愿寺呢,概括說來,進攻力奇差無比,防御力卻很強。

舉兩個例子,九龍,之戰,一向宗攻入越前,被朝倉宗滴以一萬五千人大破三十萬。

防御戰,石山本愿寺織田信長打了十年打不下,攻打長島本愿寺,織田家損兵折將,攻打打北陸,柴田勝家,前田利長兩人先后聯手殺了幾十年殺不完。

所以在此點上將本愿寺比作歷史上孫吳,也不算是失當。

因此李曉對本愿寺的策略,用諸葛半仙的話來說,“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而李曉要想擴充實力,進取越中,只能拿神保家,椎名家來動手。

現在越中對于李曉而言就是荊州,地處北陸道要道,土地肥汰,富饒,同越后一樣,石高同為四十萬。

而越中兩大守護代,神保長職,椎名康都并非名主,雖表面降伏在上杉家的旗下,但實際上又是兩個性的戰國大名,而且彼此在暗中相互攻伐,這就在本多正信眼底等同劉表,韓玄之流。

攻取越中一國以后,對李曉而言可謂,等于是實現了從城主級大名,向國主級大名一個級別上飛的跨越。

實際上攻取越中之后,還有更進一步發展。

接下來,李曉可以現組建一支水軍,去取海上的佐渡國。

佐渡國雖然貧瘠,懸于海外,但卻有佐渡金山,這對于野心家而言,等同于進取天下的“王霸之資”。

在攻取佐渡的同時,李曉也可以進軍能登,將現在主臣不明的至山家攻取,如此一來加上佐渡國。

如果李曉能實現這一目標,將領有飛單,越中,能登,佐渡四國,成為真正的李曉百萬石。


上一章  |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