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兵主一百六十六章 投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兵主 >>三國兵主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六十六章 投降

一百六十六章 投降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玄黃復興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玄黃復興 | 三國兵主 
正文


不論事情如何發展,人心有何變化,時間總是在另一條平行線上自顧自緩緩流逝。()

三日,轉瞬即過。

劉淵看了看手中的紙簽,嘿嘿一笑,輕輕將其捏成粉末,大步走出了帳門。

虎牢關內,議事廳中。

徐榮部將十數人在左,呂布及其麾下數人在右,分兩個陣營相對而坐。

相較于徐榮及其部將的慘淡茫然,呂布麾下諸人卻滿面紅光,甚是chūn風得意。

“徐將軍,你考慮好了嗎?”呂布一改往日的狂傲輕浮,而今則一臉的淡然。

“時候,到了。”

徐榮抬眼看了看從大門外射進來的陽光,看著呂布,心中萬分復雜。

當日劉淵身神威凜凜的模樣,如今還歷歷在目。劉淵轉身離開時的那句話,至今還振聾發聵

董卓死了

太師死了

主心骨沒了

著如何了得?徐榮不能自已

聽到太師被誅的那一瞬間,徐榮感覺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和著劉淵那天神一般高大的身影,壓得他喘不過起來

洛陽沒了,董卓伏誅,就像劉淵所說的那樣,他們這十數萬大軍已成無根之萍,而且是臭名昭著,天下人共唾棄的無根之萍。放眼世界,天下之大,哪里又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難道真的就只有投降這一條路可走嗎?

部將們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有一半人贊同投誠。剩下的一半中,有一部分人拿不定主意,另一部分則死咬著十數萬大軍,說即便落草為寇,也不愿棄械投降。

對此,冷靜下來的徐榮十分頭疼,也拿不定注意。他不是沒有想過施展計謀以金蟬脫殼之計放棄虎牢關,率軍遁走,然則那呂布卻無時無刻不監視著他,讓他無從施為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先誅殺了呂布,再做打算,然則呂布不僅武藝蓋世,而且異常機敏,麾下還有近萬人的軍馬,急切間哪里又拿得下?他徐榮可沒有劉淵那般厲害

就在思緒的掙扎徘徊中,三天一晃而過。

時間為何過得那樣快呢?

“將軍,咱撤吧”

有人道:“咱撤回西涼,重頭來過”

“是啊,太師雖死,洛陽雖陷,但我等手握十數萬大軍,逃撤回西涼,也不難啊”

有人跟著附和。

“哼哪兒那么容易”反對的人也不少:“漁陽王既然誅殺了太師,占領了洛陽,又明言給出三天時間讓我等投降,必然有萬全的準備再說了,馬騰韓遂二人也是諸侯聯軍的一部,如今占據長安一帶,斷了我等歸路即便我等會合了其他殘軍,沖出一條血路回了西涼又能怎樣?太師在日,西涼自然以太師為尊,但太師不在了,西涼就是馬家與韓遂的天下。我等回到西涼早晚也要被其趕盡殺絕不如現在就投誠漁陽王,主動一點,好搏個前程”

諸人聞言,大多數都點頭贊同,便是徐榮也微不可察的頷首不止。

“不錯”呂布見時機已成,立馬站起身來,喝到:“如今形勢糜爛,前有四十萬關東聯軍,后有西涼馬騰韓遂,我等便是生了翅膀,也chā翅難飛,不若早早做了決斷,投了漁陽王漁陽王雄才大略,又是皇室宗親,手握百萬大軍雄踞北方,只要我等投了王爺,安全方面是自不用提再說了,漁陽王唯才是用,我等只要有傍身的本事,就不怕被埋沒”

呂布這話擲地有聲,充滿了yòu惑。許多人都蠢蠢玉動起來。

徐榮也在思索呂布話中的利弊,整個大廳中,陷入了沉寂。

“報”

這時候,竟有兵卒來報:“關后十里外出現一支人數約為五萬人的騎兵,看那模樣是幽州軍,請將軍定奪”

“什么?”

徐榮呼的站了起來,臉上滿是驚色

“幽州軍?”

諸將嘩然。

“唉,還是來了”徐榮頹然坐了下去,道:“漁陽王奪取洛陽,大軍必從孟津登陸,我原本以為那支軍隊當時清剿李傕郭汜等部去了,沒料到這么快就過來了”

“投誠吧”

這一則消息,成了壓垮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完全熄滅了徐榮心中的僥幸之心。

徐榮長嘆一聲,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著裝,面無表情:“走吧”

一眾武將或是面露喜色,或是患得患失,跟著徐榮望虎牢關城門走去。

虎牢關外,諸侯聯軍業已擺開陣勢,金鼓齊鳴,旌旗飄揚。

劉淵等一眾諸侯武將從軍陣中走出,在陣前一字排開,直直的盯著那八丈高的險峻關隘,是各有所思。

忽然間

“看城頭大旗降下了”

聞言,諸人抬頭一看,卻不正是那徐字大旗在緩緩降下

緊接著,關門緩緩打開,徐榮帶著麾下一眾武將,協同呂布赤手空拳重中緩緩走出。

“走吧。”

劉淵淡然道,一勒韁繩,率先帶頭迎了上去。

“罪將徐榮,攜麾下部將,拜見漁陽王,拜見各位大人”

徐榮緩緩跪下,匍匐拜倒。

“末將呂布,拜見主公”

“拜見主公”

呂布及其麾下健將也立馬拜倒在地。

見此,劉淵身側的諸侯眼中俱都閃過yàn羨、嫉妒的色彩。如此強大的武將,又到了劉淵的懷抱,怎能不讓人心生羨慕與警惕和嫉妒?

“且起身”劉淵先讓呂布等人起身,轉臉對徐榮等人道:“徐將軍明理曉事,而今棄暗投明,可喜可賀,且起身,先助本王收攏降卒。”

“罪將領命”

徐榮站起身,當先帶頭,領著劉淵等人進了虎牢關。

雖然大部分諸侯心中有些忐忑,生怕徐榮詐降,將諸人引入關中一網打盡,但看劉淵面色淡然毫不在意的模樣,也就按下心來,雖劉淵走了進去。

虎牢關中,議事廳。

解決好一切問題之后,劉淵召集諸侯,在此議事。

大廳中,劉淵坐主位,麴義、呂布、徐榮等份屬劉淵帳下的十余武將坐在右首。左首坐著以袁紹曹操為首的十六路諸侯。

“諸位,今日虎牢關和平拿下,也預示著以董賊為首的篡國集團冰消瓦解。我大漢又將重歸清平。”劉淵舉起酒杯,笑道:“干了這杯,為諸位的忠心,為諸位的勞苦”

“謝王爺”

諸人不論愿是不愿,不論心中如何想法,也俱都舉起酒杯,遙遙一碰,一飲而盡。

正此時,門外走進一將,這人嚴肅著一張臉,目不斜視,大步走上前,向劉淵拱手一拜,道:“末將高順,拜見主公”

“若何?”

劉淵放下酒杯,問道。

“啟稟主公,末將已從十五萬西涼軍中挑選出三萬精銳歸于帳下,其余人等盡皆繳械,來日遣送幽州,卸甲屯田戌守邊疆...”

高順板著臉,一絲不茍。

聽著高順的話,諸侯臉上盡皆露出可惜與不可思議的神色。

可惜的是,這鎮守虎牢關的十五萬西涼軍可都是經歷過血與火的精銳,沒想到這劉淵竟把大部分都遣散卸甲,端的是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不過諸侯們轉念一想,卻又忍不住不可思議寒顫連連。

精銳之中五選一,難道那幽州正規軍中都是這般強大的戰士?要知道,劉淵麾下正規軍有六十萬啊

六十萬這樣的軍隊,在那沙場之上,所向披靡,誰人能擋?

原本收攏降卒,挑選精銳的事,不應該如此廣之于眾。但劉淵仍舊這樣安排了。

其中原因有二,

其一,幽州軍的強大,有很大一部分早就暴露出來,當然,除了陌刀重甲兵與機械攻城部隊和水師。

其二,是為震懾。幽州軍能將北疆諸胡諸國收拾的服服帖帖,甚至將其版圖都納入了囊中,其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但這畢竟是口中相傳,是概念中的強大,很少有人親眼目睹。如此這番作為,只為讓諸侯更加明了幽州之強,使得他們更加懼怕劉淵罷了。

高順稟報完畢,便規規矩矩落座,也不與身旁諸人說話,只目不斜視,十分鄭重。

不了解他的人還以為這人裝逼,但呂布這些與高順有過交往的人都知道,高順歷來都是一個嚴謹非常的人,尤其在這種場面上,更是滴酒不沾,油鹽不進。

“嗯”劉淵點點頭,轉而對諸侯道:“各位對本王如此安排降卒有無意見?”

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搖頭否認。

雖然心中把劉淵罵了個狗血淋頭,但誰又敢表露出來?難道說你漁陽王是個敗家子兒,到手的好處平白扔進水里打了水漂,還不如給我等云云?

“既然諸位沒有其他意見,那么也就是說虎牢之事已了”

劉淵說到此,眼睛忽然一瞇,一股子銳利的目光利劍一樣掃射出來。諸侯頓時一驚,俱都眼珠子亂轉起來。

“諸位可曾記得本王于汜水關和諸位的約定?”

“約定?”袁術硬著頭皮道:“哪有什么約定?”

“呵呵呵呵...”劉淵看著袁術,就像在看一個小丑:“袁公路,本王似乎記得,這約定還是你袁術提出來的吧?是誰說虎牢關賊軍尚在,義兵不可遣散的?是誰又答應本王虎牢關拿下之后,便即遣散義兵?”

袁術的臉青白不定,吃了蒼蠅一般。

“可是..可是...”袁術眼睛轉個不停,忽然間神色一震,道:“漁陽王明鑒,雖然董卓已死,虎牢關業已拿下,但潼關、武關等地尚有大部分西涼軍馬,這些義兵正好還有用處”

“哼”劉淵聞言,一巴掌拍在案桌上,將所有諸侯心中的僥幸完全拍散,只聽他喝到:“潼關武關等地的賊軍,自有本王料理本王身為朝廷征北將軍,領兵平叛乃是理所當然爾等地方官員的職責是保境安民,這平叛事宜,哪里輪得到爾等chā手?前番境況糜爛,尚且情有可原,而今情勢大好,爾等再要抓著兵權不放,難道有不臣之心?”

這話一出口,頓時滿堂啞然無聲。

“哼,既然諸位無話可說,那么本王現在宣布,三日之內,遣散義兵,不得有誤若有反抗者,以叛國罪論處”

說完,劉淵理也不理在做諸侯,帶著麾下一眾武將當即灑然而去。

廳中,沉寂良久。

“這...這該如何是好?”

濟北相鮑信吶吶道。

“哼哼...”袁術冷笑連連,道:“劉子鴻手握重兵,官居高位,以勢壓人,我等唯有聯合起來,共同反抗才是正理”

袁術說完,正要得意,卻見諸侯看著他俱都是白癡一樣的目光,不由羞得面紅耳赤。

“劉子鴻言之有理,‘義兵’如今毫無用處,還平白消耗了糧草,遣散了也是好事。”袁紹臉色平靜,仿佛并不在意一般。

“我家主公所言不錯。”許攸呵呵笑著站起來,道:“義兵嘛,自然無用,可以解散。不過我家主公帶來的軍馬大部分都是家兵...呵呵呵呵....”

諸侯聞言,恍然大悟。

對呀,劉淵要求解散的是義兵,家兵啊城衛軍一類的,就不用遣散了吧?

諸侯眼目閃爍,都在設立名目,為麾下的軍隊安chā一個名正言順的番號。那樣劉淵就不會再有話說了。然后從中挑選出一些老弱病殘,做做樣子,這樣也給了劉淵面子,又保全了自己的力量,一舉兩得

劉淵房中,麴義、高順、呂布三人坐在堂下。

“些個諸侯會乖乖的解散軍隊嗎?”

麴義皺著眉,仿若自語。

“不會”高順面無表情,卻口氣斷然。

“不錯,”呂布也道:“軍隊是他們的根本,哪里會因為主公一句話就解散了事?”

“你們說的都不錯”劉淵揉了揉眉心,嘆道:“剛才的作為,也只不過嚇嚇他們罷了。本王也沒期待著他們會聽話遣散軍隊。如果本王預料不錯的話,這些人會給他們麾下的大軍按chā上各種正規番號,讓本王無話可說。然后再挑選出老弱病殘遣散,做做面子功夫,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朝廷的中樞已經糜爛,如果不解決中樞問題,便是將這四十萬人,將這十六路諸侯盡皆殺死在此,也會出現第二個四十萬,第二個十六路諸侯啊”

“唉...”劉淵站起身,仰望著屋頂,嘆道:“天子不正,國家毀敗啊”


上一章  |  三國兵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