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兵主二十七章 商行運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兵主 >>三國兵主最新章節列表 >> 二十七章 商行運作

二十七章 商行運作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玄黃復興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玄黃復興 | 三國兵主 
蔡府,蔡琰小心翼翼的捧著手中那張紙,像孩子一樣呵護著,臉上閃過一抹柔柔的紅暈。

“我就知道,子鴻哥哥不會忘記人家的...”

此時,蔡邕走了過來,趁蔡琰一不留神,拿過她手中那張紙,一看之下,眼前一亮,不由己的念了出來: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好詩!”(那時還沒有詞)

蔡邕情不自禁贊道。

“爹爹...”

蔡琰一把搶過紙張,羞惱之下轉身跑了。

原來齊周、田疇二人金鑾殿上面圣之后,便去了趟蔡府,主要是劉淵讓他們交予蔡琰一封情書,另外就是代劉淵向蔡邕問好。

而此時,齊、田二人正與劉一在英雄樓密室之中。

“劉先生,主公讓我轉交給先生一封書信。”田疇從懷里拿出一封密封完好的書信交給劉一,心中卻有些疑慮。這劉一乃是華夏商行的掌舵人,主公怎么會認識他?田疇思來想去,只道主公要與華夏商行合作,也便將疑惑壓在了心底。

劉一拆開信件,細細觀看,一刻之后,才好生收起,對田疇道:“田大人且告知太守大人,他的要求吾已知之,定會照辦,只管放心便是。”

原來,劉淵信上所言,其一,乃是叫劉一將華夏、中原二商行總部暗中轉移到漁陽,洛陽只留個空殼子,以掩人耳目。

其二,大力收購各種民用、軍用物資,并悄悄轉移到漁陽。

其三,大價錢聘請各類匠師,送至漁陽。

其四,暗中廣收流民,遣至漁陽。

按照劉淵的想法,漁陽從今往后便是他的大本營,應當盡力提升其戰爭潛力。

首先便是人口。人口越多,兵源越廣,戰爭潛力就越深厚。人口越多,經濟潛力就越深,發展起來才快。那么人口從何而來?第一,劉淵在漁陽政令中就有鼓勵生育、獎勵生育的政策。但這不夠,遠遠不夠。漁陽地處北疆,人口本就不多,基數太小,便是十年二十年,政策再寬松,也難以達到冀州、青州、徐州等地的人口密度。

不過人口自然增長太慢,不代表漁陽總人數就不能提升。大漢天災連連,政府腐敗,到處都是貧苦流民。只要得到了他們,漁陽騰飛也就指日可待。

其二便是資源,尤其的糧草。漁陽如今剛剛度過危機,正處在將要發展的關鍵階段,各類物資奇缺。劉淵要招收流民,就需要糧草將其養活,一直到他們真正安居,能夠自己生產為止。若是五萬十萬,倒還勉強能支撐下去,但若是數十萬,百十萬,那消耗的糧草簡直是天文數字!所以,劉淵才讓兩大商行竭盡全力收購糧草。

其三,人才。不論修筑城池,修建馳道,開挖水利設施,鍛造農用設備、軍器鎧甲,都離不開這類專業的技術人才。不過這類人才在大漢地位很低,招收起來還算容易。

最讓劉淵為難的,還算有學問,懂知識的士子。這些人多屬眼高手低之輩,讓他們去漁陽這種苦寒之地,簡直比殺了他們還要難過。但漁陽最缺的,也是他們。劉淵想要辦學,開啟民智,卻苦于沒有教導的先生,而不得不延遲這個計劃。

齊周、田疇二人連續幾天,花了大量錢財、禮物,拜訪了閹人張讓,大將軍何進等等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之后,便也辭了劉一等人,直奔潁川而去。

為何要去潁川?原來劉淵交代二人,一則接了全村人去漁陽定居;二則是為了優良麥種。

當初劉淵花幾年時間,千辛萬苦雜交出比較優秀的麥種,產量比這個時代最好的麥種要高出幾倍。只要這種麥種用在漁陽,劉淵相信,不出幾年,整個漁陽的糧草儲備,定然位居大漢第一!

二人領著兩千步卒,一路疾走,不過幾天功夫,就到了潁川。又在山間野地搜尋了兩三天,才發現了劉淵那隱世避禍的世外山村。

“你們是什么人!怎會跑到咱村來?”

村子里的少年們這時正在村外野地操練武藝,突然發現了這支不速之客,忙跑回村子,拉上吊橋,關了大門。此時,正站在數丈高的水泥墻上,手執弓箭兵刃,質問齊周、田疇二人。

齊周身著盔甲,上前幾步,拱了拱手,問道:“這里可是劉淵劉子鴻的家鄉?”

“淵哥?”那少年眼神一緊,道:“你們到底是誰,怎會知道淵哥?”

齊周一聽此言,便知道找對地方了,忙向能言善辯的田疇使了個眼色。

田疇呵呵一笑,望城墻上少年,道:“吾等乃是漁陽太守大人麾下將士,特來此地有要事要辦。”

“漁陽?”城墻上少年背后走出一位老者,那老者疑惑道:“漁陽地處北疆,便是辦事,又怎生跑咱村子里來了?”

“敢問老先生何人?”

“吾乃本村村正,姓王。”

“原來是王老爺子!”田疇躬身一禮,道:“王老爺子有所不知,吾家漁陽太守姓劉名淵,字子鴻,晚輩正是奉了主公之命,才來到此處。”

“你說什么?”王老爺子生怕聽錯了,他伸出手自掏了掏耳朵道:“你說劉家小子是漁陽太守?我老人家沒聽錯吧?”

“老人家沒聽錯,吾家主公正是劉淵。否則吾等又怎能找到這里來?”

“你有甚證據?”老爺子也是謹慎的人,自然不會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請看,”田疇從懷中掏出一卷竹簡,道:“可請老夫人前來辨認。”

正此時,劉母也到了城墻上,老遠便見那青年手中竹簡,心中就有些相信了。

“將竹簡吊上來。”說話間,城墻上吊下一只竹籃,田疇走上前,將竹簡放在了籃子里。

劉母從籃子里拿出竹簡,翻開一看,知道確為真貨,這才相信田楷,道:“既如此,你二人可進村來,其他人不行。”

待齊周、田疇二人進了村,放眼一望,整個村子的景象差點讓他們以為伸出夢幻之中!

整整齊齊的紅磚瓦房,青石鋪就的寬闊大道,那情景,根本就從來沒見過,甚至想都沒想過。在村外,二人見了三丈高的城墻時,心中便在驚嘆——誰會料到這樣的山旮旯里,會有這樣的堡壘存在?但進了村子之后,才發現,那不過冰山一角罷了。

村子里多為老人、少年和婦人,但是其繁榮平和,比那洛陽都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村正家。

“田疇、齊周,拜見老夫人。”二人首先拜了劉母,這才說出此次前來的真意。

“你是說,淵兒要將整村人都遷移去漁陽?”劉母眉頭皺了皺,心下不愿。這里乃是她的家鄉,漢人歷來戀家,尤其不愿遷移,更可況這里生活平穩,猶如世外桃源?!

“是的,老夫人。”田疇道:“來之前,主公曾交代,說漁陽事物繁忙,短時間內根本沒有機會回家探望老夫人和父老鄉親,心下想念之余,便起了遷移的心思,望老夫人明察。”

“嗯,”王老爺子點頭道:“劉家媳婦,這后生所言不差。漁陽距潁川不止幾千里,劉小子又身擔重任,無法分身乃是正理。”

“要不這樣...”

經過激烈討論,最后終于決定,少年全數遷往漁陽,至于老人和婦女,覺得故土難離,竟沒有一人愿意前往漁陽。

便是劉母,心中再想兒子,卻也不愿長途跋涉,永離故土。

最后,齊田二人從村中帶走了百余少年,百輛大車。

大車中,有一半是優質麥種,另一半乃是半年時間積攢下來的兵器。

話說劉一得了劉淵書信,當天夜里就召集了十二個兄弟,將劉淵的意思傳達了下去。

劉十五,劉淵明面上的附屬勢力,中原商行的負責人,道:“一哥,這事兒還得分工來辦!”

“明面上的事兒就以中原商行的名義來做,暗地里的事兒還得一哥負責。”

“這是當然,”劉一道:“糧草物資我負責八成,你負責兩成;人才招收你來負責;流民由我來負責。”

“好,就這樣!”其余幾人俱都點頭稱是。接著密室中燈光一滅,十幾條人影一閃,全數消失不見了。

幾天后,中原商行便放出了風聲,其一,漁陽郡征辟學子,愿者俱收;其二,招收身懷各種特長的人——不論身份,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便是筑路、種田,也收!

消息傳出之后,在洛陽造成了強烈的反響,并以極快的速度以洛陽為中心,傳遍了司隸,以及緊挨的各州。許多有一技之長的貧民都爭相涌進了洛陽,為的,是吃那一口官家飯。

至于士子學者,十天半月過去了,竟沒有一人前往報名。

劉一等人雖然早就有了猜測,但此時也仍然止不住的嘆息。幸而劉淵沒有硬性規定人數,否則他們十幾人恐怕也只有學學劉淵,到處去綁架了。

一月后,兩大商行傾盡財力,明里暗里共購得糧草五十萬石,各類工匠數千,流民十數萬,俱都分批運送進了漁陽。另外,還有儒生十來人——俱都是寒門子弟,因心中那點正義,同時感念中原商行印刷之功,才毅然選擇了漁陽。

同時,兩大商行的主體,基本已經向漁陽轉移。

接著,中原商行得知劉淵與甄家的合作,并取得了聯系,在各個商業領域達成了共識。


上一章  |  三國兵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