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遙侯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二爺也缺人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逍遙侯 >>大唐逍遙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二爺也缺人才

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二爺也缺人才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23日  作者:清明鋤禾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清明鋤禾 | 大唐逍遙侯 


身為大唐的扛把子,李二爺最近也挺忙的,他倒不是要召開什么會議,做個報告什么的,這年頭貌似也沒有哪個人有資格聽取他的報告。不過作為皇帝,為了體現上天派給自己的責任,李二爺每年年底還是要給老天爺做個匯報的,這一陣子他就是在忙這個。李二爺的子孫們很好的延續了這個習慣,在年底挑個風和日麗的天,走出長安南大門,合祭天地。后來的杜甫老爺子還專門寫過《三大禮賦》來捧李隆基老小子的腳后跟,被捧的感覺十分爽,李隆基捎帶著見見了杜老爺子,順手賞了個兵曹參軍的職務。兵曹參軍居八品,屬六曹之一,掌管軍防、驛傳、依仗等,按后世的話來說,杜老爺子當上了郵政局局長,順帶著管管儀仗隊。本來想著干點實事的杜老爺子接下來就蒙圈了,李隆基老小子光想著享受,接連吃敗仗,自己兒媳婦兼老婆的干兒子造反了……于是世上多了一首“家《無〈錯《書抵萬金”的詩句流傳千古……

李二爺不知道自己有這么一個重孫糟蹋了大唐的萬里江山,假如他能后預知,不知道他會掐死武媚娘呢?還是憋死李治呢?這墻角挖的太刁鉆了,“臟唐”的稱謂也非空穴來風……

無知者最幸福,此時的李二爺正坐在龍椅上聽取長孫無忌和魏征的匯報,聽完后哈哈大笑:“這個歸唐有意思,硬生生的從這些大家族嘴里摳出了一大塊肥肉。”

“說到底晉歸唐還是借了陛下的勢,如果沒有陛下及時的賞賜,事情不會這么順利。”長孫無忌將自己所看的匯報給李二爺。還捎帶著把晉宇的善意傳遞了過來:“晉歸唐本來有心多拍六萬斤玉手,接了封賞后。他跟老臣說要把這六萬斤玉手獻給朝廷,由朝廷來分派。也算盡自己一份心。”

“這小子還挺識趣。”李二爺滿意的撫續點頭,朝一旁冷臉的魏征道:“難為魏愛卿了,被歸唐這臭小子拉著做了一回見證人。”

“微臣不敢。”魏征回禮道:“這樣的見證人微臣甘之如飴,微臣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只愿我大唐多出幾個晉歸唐這樣的人才。”

“哦?他做買賣有辱斯文不說,還做成人才了?”

“回稟陛下,玉薯的產量已眾所周知,無論是誰買了去,終歸是要百姓去種植的。收租比例是既定的,一年辛苦之后,百姓手里總歸會多些余糧,能多養活幾口人。若人人皆有晉歸唐之才,我大唐必將國富民安、四夷來王、天下歸心。”魏征一本正經的解釋道。晉宇雖然菜做的好,但他真心不認可晉宇做買賣的做法,但他旁觀了晉宇拍賣的整個過程,簽訂的合同自己手里也有一份,回家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這里面大有文章,不僅能帶動就業,還能增加百姓的收入,要說吃虧。可能就只有被切斷糧食來源后的高句麗了。

“愛卿言之有理。”李二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自古重農抑商,但仍舊避免不了地位高的農為地位低的商打工。上次高明興致沖沖的給自己遞上來的計劃書其實很不錯。能促進農業的發展,但現在還沒有實行的環境。怎么樣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李二爺很頭疼,晉歸唐想了秒法子來坑高句麗。那他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呢?

李二爺一直非常好奇什么樣子的老師才能教出晉歸唐這樣的學生,李道宗奉命暗訪沿著晉宇來唐的路線去找他那所謂的一族,前幾天終于來了奏折,洋洋灑灑說了過程有多艱難,最后的結果只有三字——沒找到!

李道宗派出的人馬一路找到樓蘭、庫爾勒,甚至有人到了阿克蘇、喀什,找了無數的商人、當地牧民,詢問是否知道大漠里曾經有那么一塊綠洲,是否見過有從大漠里歸來的,著裝很奇怪的人。被詢問的人均是一臉看神經病的表情,很明確的告訴他:大漠里什么都沒有,曾有人進去過,基本上都渴死在路上了,沒見過有人出來。

李道宗待各路人馬歸來后,綜合各路給出的如出一轍的答案,越發感覺晉宇猶如被一團迷霧所包圍,自己看不清楚,只不過晉宇是確實存在的,而且跟自己交情還不錯。李道宗告訴自己,雖然沒有找到,但自己盡力了,遂給自己的堂哥發了個八百里加急的快遞匯報了結果。

李二爺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攻城無數,手底下也是見過血的,自然不擔心帶著一妻一仆的晉宇能翻出多大的浪花。人人都有私心,李二爺也不例外,他想找到晉宇的老師收于己用,順帶著教教自己的孩子們,讓他們成為晉宇一樣優秀的人才……

看李二爺走神,長孫無忌猶如老僧入定,裝啥也知道,也神游太空去了,魏征就沒那么好說話了。魏征一直以來就是大唐的一朵奇葩的存在,性格耿直,敢于直諫,一輩子送給李二爺的諫諍就有“數十萬言”,那可是文言文啊,翻譯成白話文大概有幾個兩三百萬的樣子,估計平時除了吃飯睡覺上朝,就是琢摸著怎么抓李二爺的痛腳了。現在李二爺當魏征的面走神,魏征當仁不讓的出言要諫:“陛下……”

“哦,魏愛卿,朕且問你件事。”李二爺被魏征從沉思中拽出來,想來了解魏征秉性的李二爺立馬打斷魏征,問道:“愛卿覺得應該如何選拔人才?”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要先了解他的才能,泛泛之輩不可取,否則誤人誤己,只有有真正才能的人才能選撥為官。”魏征稍微一想,就回奏道:“再者要考核他的品德,品德不得以服眾者不可取,還要考察他的愛好,上有所好,下必從之,有不良嗜好者不可取。”

“愛卿所言甚慰朕心!”李二爺面上大喜,傳令張公公道:“傳旨:賜魏愛卿帛百段。”然后不待魏征再搞什么諍言,就開口趕人:“朕乏了,兩位愛卿若無事就下去吧。”

剛得了賞賜的魏征也不好再發作,見好就收才是生存之道。

李二爺的這種做法被李承乾學了個十成,有史書記載,李承乾游玩作樂被老師抓住時,不待老師開口批評,就先開口認錯,搞的老師也不好再開口訓斥。看來這是有榜樣在前,接近老百姓說的那句“上梁不正下梁歪”。

李二爺不知道自己做了一個很差的榜樣,打發了長孫無忌和魏征,他思維又開始發散了。作為一國之君,李二爺當然知道現在自己的短板在哪,上位名不正言不順,現在朝中的大臣不僅有老爹留下的,更有前朝的遺老遺少,若是不用吧,就會讓別人說自己不容人、不如自己的老爹,只能將就著用,用吧,又給自己添堵不少。這幾年確實不夠風調雨順,自己也兢兢業業、謙虛納諫,好歹挽回了點名聲,可這樣搞的自己很累,誰愿意天天被手下頂撞?一國之君做的這么憋屈的沒幾個吧?

魏征剛才所說的,李二爺能看到還有以前九品中正制的影子,說白了就是世家門閥的影響力。李二爺不想看世家門閥繼續做大,可又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若真的將是家門閥的人都踢出朝堂,誰還能替自己辦事呢?除了自己的秦王系真正能為自己辦點事,其他大臣身后哪個沒有些門閥的影子?前陣子張蘊古的事情李二爺已經有些后悔了,這么多年,能把自己拍的那么舒服的還真沒幾個,再說張蘊古這孩子除了拍的到位,沒有門閥的背景,也是個肯下力學習的主,這點非常好,但現在人也殺了,以后要怎么做才能改變這種狀態呢?

李二爺很苦惱,說到底還是缺少得心應手的人才,還是先去找親愛的長孫皇后逗孩子玩吧,權當散散心了。

長孫皇后被推崇為千古一后,后世皇后的典范,名聲猶在李二爺之上,并非僅僅因為她賢惠,更是因為她會做人!

長孫皇后是一位很好的聽眾,待李二爺將心事說完后,立馬給李二爺出了個主意——寫個詔書吧。于是貞觀五年最后一道詔書,也是貞觀年間很有分量的一道詔書就刊召天下了。詔書的大致意思就是,長安的法院上奏死刑名單,雖然我李二說過要再三推辭后才能批準,但一天之內三次,我都沒時間去看就準了,這樣的再三推辭有啥用?即便是我后悔了,也來不及了,以后法院上奏死刑名單,最好兩天內上奏五次才行,其他省的因為路途遙遠就按三次算吧。批了死刑,我李二心情也不好,為這些人心痛,午門斬首的那天食堂就不要上肉菜和酒了,我喝不下,吃不香。

此詔書一發就為李二爺搏得了一片贊譽,延綿后世一千五百多年仍有人在稱贊。李二爺一看,樂了,看來觀音婢說的對,這幫大臣也擔心他們被自己一怒之下給殺了,兩天五復奏能爭取些時間不是?既能起到震懾作用,說不定還能招攬到人才呢!

心情大好的李二爺大手一揮:洗澡、打獵去!(未完待續……)

ps:今天聽聞三癡道長病重,心情沉重,愿吉人自有天相,祝早日康復!各位書友平時也該注意鍛煉,一年一次體檢,保證身體健康,身體是本錢,要吝嗇,不能大手大腳的花。


上一章  |  大唐逍遙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