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夜話正文
(二更)
(二更送上)
黛玉沉聲問道:“什么心愿......”
人不怕說錯話,就怕太貪心,將自己拋在末路上。\
沛嵐不敢貪心,她只有個小小的心愿,這個心愿堵得自己難受,每次香卉她們休沐的時候都會去外面逛逛,自己總是推脫,她不敢出門,她怕自己被外面的人認出來,她更怕見到自己的親人,看到她們落魄的生活著。
沛嵐一雙亮眸水汪汪的憐人,別說男人們動心,就連黛玉也不忍再苛責,于是放緩了音調:“你且講來,若我有能力幫你達成心愿,我自然不會推脫。”
“姑娘知道我的身世,我一輩子最牽掛的人就是我娘,我娘去的早,每年還有仆人帶我去給娘親上個香,可現在......”沛嵐重重的往地上磕了幾個響頭,懇求道:“我只求姑娘準我去云臺庵給娘點一盞長明燈,我娘曾經是福緣師太的記名弟子,這一年來我也攢了不少的銀子,姑娘......”
原來是這個,不知怎么的,黛玉聽沛嵐的話就想起自己的母親,索ìng問道:“這個云臺庵的香火可好?”
沛嵐聽姑娘沒有立即回絕,心中稍定,“因為離京城有段距離,所以香火比不得法華寺旺盛,不過福緣師太的醫術很高明,遠近相親們都愿意到庵里去診治,勉強維持生計罷了。我娘在世的時候曾和師太學過一點針灸之術,有師徒之情,加上,加上我的銀子少,所以還是去云臺庵比較好。
黛玉沉吟道:“你先起來,”一指小杌子,“坐吧,我有話問你。”
沛嵐將小杌子挪到黛玉跟前,虛坐了。
“你知道嫁給六安是什么意思嗎?”黛玉沒頭沒尾的先問了這么一句,沛嵐拿不準黛玉的心思,小心翼翼的回道:“六安是大爺的心腹,嫁給他,將來也能成為管家娘子?”
黛玉樂了,這丫頭還真是實在:“那你愿意當管家娘子嗎?”
沛嵐忙擺手:“我只想跟在姑娘身邊,給姑娘做衣裳。雁蓉姐姐說,我的手藝已經很好了。”
“這么說,你心底是不愿意嫁給六安的?”
沛嵐垂了頭:“我愿意”
黛玉長嘆道:“違心的話還是不要說,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也不會有人勉強你沛嵐,我讓香卉去探你的話,而不是明明白白的問你,就是怕你多心,礙于林家是你的主家才會不甘愿的答應。婚姻大事,草率不得。”
沛嵐知道黛玉會錯意,忙道:“姑娘,我是真的愿意嫁給六安。雖然不知道六安為什么會相中我,可他在咱們林府里的口碑是好的,這樣的人值得托付終身。我知道姑娘是擔心我心氣兒高,不愿意嫁個小廝,其實這正合沛嵐的心意,能長長久久得林家的照拂,這就是沛嵐的福分”
黛玉知道,沛嵐是被嚇怕了,當日那個披頭散發的女孩兒有膽識作出攔車的決定,叫自己置死地而后生,今天,她做的這個決定未必就是錯的。黛玉與沛嵐說道:“我明日叫六安來問話,看他是怎么答的,要是他以貌取人,我不會叫你嫁過去,要他真是實心實意,我也像對香萱似的,將你風風光光的嫁過門兒。”
沛嵐歡喜的去了。
第二日見了六安,林致遠、黛玉審問了好久,沛嵐依著黛玉的意思藏在八扇屏后面側耳聽。
除了這三個,沒人知道當日六安是怎么答的,反正沛嵐是半羞臊,半喜悅的開始準備嫁妝。
林府一時間要有兩位丫鬟出嫁,香萱輩分高,幾乎人人都去恭賀,沛嵐嫁的好,送禮的人也不少。林致遠覺得六安也算是經事的人,該有個正經身份,便免去了他小廝的差事,提拔做了三等管事,專門跟在他身邊負責出行事宜。
黛玉命人叫了東街金鋪子的掌柜,按照兩個丫鬟的人品相貌,選了兩套金光燦燦的首飾。這買賣人也精明,一聽不過給丫鬟們做嫁妝,便越發賣力的吹捧黛玉這樣的小姐出手闊綽,對下人們慈悲。,盼望著將來林家大丫鬟們成親都到她那兒定首飾。
掌柜的是個女人,家庭作坊,男人在里面鍛造,自己就出門各府串,都是小門小戶,一年定做的首飾也不多,還都斤斤計較,哪像是林府?丫鬟成親都這樣的體面。掌柜的將準備好的畫冊一翻出來,別說兩位新嫁娘,就連見多識廣的黛玉都有些喜歡。她選了一套五件式的石榴首飾送給香萱,一套荷uā首飾給沛嵐。一個意味著多子多孫,一個是希望百年好合。
兩套首飾將近一百兩,看的小丫鬟們眼紅的不得了。
碧蝶就笑罵,她們肯用心伺候,將來姑娘不會虧待的。
碧蝶的話又叫許多人都轉變了心思,原先那些不想跟著黛玉去幽州受苦的小姑娘們開始托人找關系,就希望能將自己塞進西行的車隊里。
黛玉翻了書,又請教了曹先生,知道幽州生活艱苦,衣裳不能少帶,珍貴的成品y材更是一樣不落,只將從蘇州運回來的古董玩器做了簡單的規整,這些是不帶的。榮澤知道要搬家,很舍不得自己的大白鵝,可路上又不能帶著,只好含著眼淚兒將一只只心愛的寵物裝進籠子送給玨哥兒。
這倆孩子最要好,玨哥兒也不白拿,回贈的禮物是他爹新送的一把桃木小劍,很適合這么大的孩子練武。
三日的功夫,一切準備就緒,林府專等皇上的圣旨。
那些王爺、郡王們知道皇上要選公主和親,一個個將自家的寶貝女兒捂的嚴嚴實實,不但牽連到皇室,連京城里有些名聲的閨秀們也開始戰戰兢兢。
誰知道皇上抗不抗得住老王爺們的耍賴撒潑,若皇上覺得不從皇室里挑人,而是從外面......那這些門第煊赫姑娘們可就危險了。
一時間人心惶惶,本該在此時舉辦的詩會紛紛散場,沒人敢“頂風作案”,生怕被皇上逮個現行,像探uā郎姚承允似的,因為寫了首詩,好久都翻不了身,那才叫自作自受呢
萬人將目光聚集在金鑾殿上。
可皇上真將圣旨頒布下來,大家都很詫異......這個奉命和親的人,竟然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