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晉
九阿哥屁股還沒坐穩。便問老十,康熙是否準許他攜帶家眷。
當聽說弘暄得留下后,九阿哥立即跳了起來,氣憤填膺的告訴老十,絕不能將弘暄獨自留在京里,誰知道上書房的那幫臭小子到時候會怎么欺負弘暄。
雖然九阿哥巧舌如簧,雖然九阿哥口若懸河,雖然九阿哥舌如利劍,雖然九阿哥舌燦蓮花,但老十只好奇的盯著九阿哥的三寸不爛之舌,依舊巍然不動。
九阿哥直說得口干舌燥,嗓子冒煙,老十依然態度很好的陪著笑,最后九阿哥都讓自己給氣得兩眼噴火了,老十還是笑瞇瞇的殷勤勸九阿哥多喝點茶。
九阿哥說了兩個時辰,無功而返,回府就鉆進書房,檢討自己的口才。
十四則在康熙處碰了個硬釘子,郁郁的回到阿哥所,琢磨著該如何調整語氣才能更好的真情流露。
只有其木格,雖然嘴笨得要死。還喜歡亂用典章,但還沒等她開始抹淚,剛放學回家的弘暄就大聲嚷嚷了起來,“我現在就進宮找皇瑪法去,我也要去呂宋,不能落下我!”
在其木格的再三勸說下,弘暄才同意暫緩一日,明天再找康熙討要說法。
于是,第二日,弘暄便丟下還在喝米粥的老十,咚咚的登上馬車,提前朝紫禁城趕去。
老十癟癟嘴,慢條斯理的夾起一根油條,咬了一口,才罵道:“蠢材,早進宮有個屁用,散朝前,他連皇阿瑪的影子都見不著,等著在屋檐下喝西北風吧!”
其木格擔心的埋怨道:“那你剛才怎么不攔著?弘暄飯也沒吃兩口。”
老十喝了口粥,不在意道:“讓他自個兒去琢磨吧,如果他留在京里,自己不多動動腦筋,要哭的時候那可就多了去了。”
其木格嘆氣道:“他還是孩子呢。”
見老十又要細說自己祖宗的光輝歷史,其木格忙打斷道:“行了,行了,你八歲的時候說不定還沒弘暄能干呢!”
老十嘖嘖兩聲,道:“爺自打學會跑。就知道躲皇阿瑪了,要象弘暄那么蠢,哈,爺就不用住阿哥所了,直接在佛堂安家就是!”
其木格無語,半響才道:“爺,你說皇阿瑪會準嗎?”
老十搖搖頭,“說不準…”
憂心忡忡的其木格更郁悶了,覺得說什么都不對,便閉緊了嘴巴,直等老十用完早餐,將老十送到二門處時,才說道:“爺,散朝后,你還是進宮去守著吧一弘暄鬧出什么漏子,你也好及時補救一二。”
老十點點頭,“知道,你也別太累著了,安安還要養傷,府里的事務慢慢交代就好。別太著急。”
老十不心急,弘暄也靜下心來,在上書房里呆坐著。
一進宮門,弘暄就直奔乾清宮而去,還沒走到乾清宮,弘暄便想起自己此時面圣的時機很不合事宜,便半途折回,到上書房等康熙下朝。
弘暄倒不怕闖宮,但如果一上來就給康熙添堵,那也太蠢了,弘暄自然不認為自己是蠢蛋,便強捺著性子跑到空無一人的上書房,對著空桌子將自己昨夜想好的理由又好好的溫習了一遍。
等康熙散朝后,上書房的課正講的歡,雖然弘暄坐在里面心猿意馬,但還是強忍著沒去乾清宮,按弘暄的想法,得給康熙留出時間處理政務。
中途好幾次弘暄都想逃課去找康熙交換意見,但都被理智拉了回去,也許還是正常放學后去找康熙說情比較有利。
可是,上書房的師傅今天又非常討人厭的拖課了,急得弘暄恨不得拿漿糊將師傅的嘴粘起來,可若現在退場,那一整天的隱忍豈不是白費?因此,弘暄便再次咬牙忍了起來。
而老十與一幫兄弟在乾清宮聽康熙訓完話后,就找來小太監問了問,知道弘暄還沒來乾清宮報道,便又繞道去了趟他最不喜歡的上書房,瞧見弘暄磨皮擦癢的坐在里面。便聳聳肩,轉身獨自出了宮。
今兒九阿哥也來上了朝,在乾清宮挨罵的時候,九阿哥也未能幸免,但老十身邊卻沒了九阿哥作陪,并不是老十躲九阿哥,而是九阿哥舍棄了老十。
出了乾清宮后,九阿哥便拉著十四不知跑到哪兒去了。
十四還未放棄,借口要在兵部處理個芝麻大的破事,將行程再次拖延了一天,試圖做最后的努力。
九阿哥和十四不知躲在紫禁城的哪個角落里商議了半天,等他們擬定和修改好章程后,剛踏進乾清宮,還沒來得及給康熙請安,弘暄也終于跑進了乾清宮大門。
“孫兒給皇瑪法請安,皇瑪法吉祥。”弘暄一進門就搶鏡頭。
九阿哥和十四也趕緊跪下道:“皇阿瑪吉祥。”
康熙嗯了聲,道:“都起吧。”
等弘暄給九阿哥和十四見完禮后,康熙才對弘暄說道:“今兒可專心聽課了?好好做功課,呆會兒朕要考考你。”
九阿哥和十四便等著弘暄退場,給他們騰出空間好說正事。
哪知弘暄卻道:“皇瑪法,孫兒今天沒聽進去先生講什么,腦子里全在想呂宋呢,皇瑪法。孫兒想和阿瑪一起去呂宋,請皇瑪法恩準。”
九阿哥和十四對看一眼,心中暗喜,皆偷偷的瞄了眼康熙的臉色。
康熙似乎早料到弘暄會有此說,嗯了聲后,淡淡的說道:“你若去了呂宋,功課怎么辦?”
弘暄胸有成竹的說道:“可以叫阿瑪請個好先生,再說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孫兒愿意出門去長長見識。”
康熙不置可否。道:“外面的先生哪有上書房的師傅博學?你還是在京里好好用功,等你大些了,再出京歷練不遲。”
弘暄若這么容易被打發,不光老十,就是九阿哥也要找個地縫鉆進去。
因此,康熙不出所料的便聽到弘暄繼續爭取道:“皇瑪法,阿瑪在呂宋,可額娘帶著妹妹和弟弟住在前山寨呢,我是大阿哥,得幫阿瑪護著一家老”
康熙笑了笑,道:“安安的腿傷得養個大半年,再等你額娘她們拖兒帶口的趕到前山寨,一年也就過去了,她們在前山寨也就只能住個一年半載的,出不了什么紕漏。”康熙說到此,還不忘在心里再次鄙視一把老十,只想著讓老婆暖炕,卻不憐惜一家大小在路上奔波,這到底是在心疼人,還是在折騰人啊?
可弘暄聽了,卻有些著急,語速很快的說道:“皇瑪法,我想去呂宋好好瞧瞧,做到知己知彼,以后才能將呂宋打下來獻給皇瑪法,還請皇瑪法恩準。”
康熙臉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皇瑪法答應你,等你成人了,就叫你出京歷練去。到時候讓你去北邊走一遭,你就會知道,除了呂宋,天下還有其他沃土,眼下你還是在京里好生讀書,免得書到用時方恨少。”
弘暄執著的說道:“皇瑪法,我就喜歡呂宋,我喜歡海。”
康熙也不惱,道:“等你大了。若還喜歡呂宋,朕也依你。但現在你還小,就算去了呂宋,也沒什么用,白白浪費了時間。”
弘暄頭一抬,胸脯一挺,“皇瑪法8歲就登基,卻能平三藩,將天下治理的國泰民安,雖然知道與皇瑪法比是大不敬,但孫兒身上流著皇瑪法的血,不想讓后人說一代不如一代,孫兒要讓世人知道,我愛新覺羅家一代更比一代強!”
九阿哥和十四看著弘暄,心想,好家伙,就阿瑪也不敢這么狂妄啊!
見康熙不說話,弘暄又補充道:“想來皇瑪法也不愿后人感嘆,說皇瑪法英明一世,子孫卻個個草包。”
康熙道:“記著回去將這話給你阿瑪再說一遍。”
九阿哥摸了摸額頭,看來康熙心情還不錯,還不忘打擊老十。
弘暄見康熙跑了題,忙提醒道:“皇瑪法,那呂宋…”
康熙道:“這事就不要再多說了,朕叫人在阿哥所收拾出間院子,你身邊的嬤嬤也都帶進宮來,不用擔心不習慣。”康熙的聲音中透著一絲嚴肅。
弘暄瞪圓了眼睛,看著康熙,鼓著嘴不說話。
九阿哥在心中悄悄說道:“哭啊,鬧啊,躺在地上撒潑啊…”
十四也在暗暗祈禱:“快吼啊,跳啊,罵人啊…”
弘暄還是板著小臉,氣鼓鼓的看著康熙,沒出聲。
九阿哥有些急了,心想這倒霉孩子,怎么他阿瑪的脾氣一點也沒學到啊!
十四悄悄捅了捅弘暄,提醒他,講道理沒用,胡攪蠻纏吧。
康熙也靜靜的等著。
熟料弘暄醞釀了半天,卻委屈的說道:“皇瑪法,就我一人留在京里,我會想阿瑪和額娘他們的,我還要教弟弟們射箭呢。”
九阿哥氣得閉上了眼睛,這是老十的種嗎?
十四則想,這孩子該不會是抱來的吧?
康熙卻慈祥的問道:“你出了京,就不想皇瑪法了?”
弘暄抬頭看著康熙,小聲道:“我也想皇瑪法,可…”
康熙不等弘暄發表完意見,便道:“你天天都陪著你阿瑪額娘,陪皇瑪法兩年都不愿意嗎?”
弘暄想了想道:“皇瑪法是皇帝,我陪多了,怕闖禍。”
九阿哥和十四無語。
康熙則道:“你在府里禍也沒少闖。”
弘暄道:“那怎么一樣,皇瑪法要被我氣出個好歹來,我可是千古罪人了,我不當千古罪人,我還是去氣阿瑪吧。”
康熙莞爾,覺得弘暄還真不枉自己疼一場,道:“過兩年再氣你阿瑪吧,讓他也喘口氣,好了,這事別再議了,趕緊去做功課吧。”
見弘暄還是不動,康熙幽幽道:“怎么,不愿意陪皇瑪法?”
弘暄慢慢搖搖頭,想了想道:“那到時候我去呂宋接阿瑪回京?”
康熙點點頭,“準了。”
弘暄笑了笑,道:“謝皇瑪法,我要在呂宋呆兩月。”
康熙點點頭,見弘暄還沒退下的意思,便笑道:“你再不去做功課,朕就改主意了…”
弘暄笑道:“皇瑪法若改主意讓我現在就去呂宋也不錯,呵呵…”
話雖如此,弘暄還是忙跑進了暖閣,動若脫兔。
弘暄退下后,康熙方扭頭看向九阿哥和十四,問道:“什么事?”嘴角還帶著一絲笑意。
九阿哥和十四對看一眼,見大勢已去,都有些沮喪,可若就這么放棄,又有些不甘心。
于是,九阿哥便硬著頭皮道:“皇阿瑪,既然弘暄舍不得十弟和十弟妹,不如讓十四弟接過這個差事吧?”
康熙一下冷了臉:“蒙古藥材的事,你怎么還沒上折子?朕告訴你,若安撫不好那些蒙古王公,你就給朕到蒙古呆著去!”
九阿哥啞然,怏怏的退了一步。
十四忙又道:“皇阿瑪,弘暄小小年紀就想著搶呂宋了,肯定是十哥天天在他面前念叨,兒子擔心,十哥去了呂宋一與洋人動起手來,朝廷救之不及。”
康熙冷冷道:“叫你去西山練兵,你都能拖上兩日,叫朕怎么相信你?弘暄怎么了?這叫人小志氣大!瞧你那點出息,明兒你若還在京里呆著,西山你就不必去了。”
十四也被堵得說不出話來…
當夜,聽了弘暄的匯報,其木格恨鐵不成鋼的說道:“你就這么被你皇瑪法打發了?”
老十則坐著不啃聲。
弘暄小聲道:“我哪想到皇瑪法會問我想不想他啊?難道我說不想啊?就是真不想,也不能說實話啊,何況我肯定也會想的。”
其木格無語,“你皇瑪法有多少孫兒,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弘暄翹著嘴道:“阿瑪,要不你再去跟皇瑪法說說?”
老十忙道:“行了,就這樣吧,到時候你來呂宋接我們就是。”
弘暄耷拉著腦袋:“我去給妹妹說一聲,她肯定很失望。”
走到門口,弘暄還不忘自言自語道:“唉,早知道這樣,才不想著以情動人呢。”
弘暄走后,老十見其木格很是沮喪,便安慰道:“別擔心,弘暄今兒沒在乾清宮鬧起來,說明他還有點心眼,沒蠢到家,放心吧,在京里他吃不了虧。”
其木格悶聲道:“你來評評理,皇阿瑪那么多孫子,怎么偏偏要稀罕弘暄啊?”
其木格心里將四阿哥也埋怨上了,干嘛不早生弘歷啊!
老十嘆了口氣,“還好,皇阿瑪準了他來呂宋接咱們,咱們就知足吧。”
事到如今,除了知足,還能怎的?
其木格重重的嘆了口氣,道:“爺,等安安的腿無大礙了,我就起程,你在那邊萬事小心。”
老十摟過其木格,柔聲道:“知道…”
乾清宮內,康熙看著弘暄的作業,喃喃道:“能耐住性子,倒是好事…”
請大家繼續多多支持,多和粉紅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