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生活顧問第九十五章 舉家赴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阿昧>> 北宋生活顧問 >>北宋生活顧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舉家赴京

第九十五章 舉家赴京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阿昧  分類: 歷史時空 | 阿昧 | 北宋生活顧問 

張仲微嘴里答著“真是應付不來”,動作卻愈,一番過后,真叫“應付不來的”,卻反倒是林依。

二人頭一日運動過度,二天起的就有些晚,待到他們出房門去時,地壩里已停了一輛小車,由頭毛驢拉著,旁邊還站著名車夫。張仲微奇怪問林依:“娘子,你雇了車?”

林依搖頭,道:“不是我雇的,且去問爹娘。”

兩人來到堂屋,楊氏正與張棟哭笑不得:“弟妹好容易大方一回,卻沒大方到點子上,如今我又不好拂卻她好意,如何是好?”

原來今天早上,方氏送了地壩里的那輛車過來,叫楊氏把行李物品裝了,過兩日兩房人一齊出發,但此行人員眾多,若是坐車,浩浩蕩蕩一路,慢且不說,沿途住店開銷極大,叫人承受不了。

楊氏連連點頭:“可不是,真不知二夫人怎么想的。”

幾人正在疑惑方氏想法,隔壁就傳來了吵鬧聲,青苗與流霞兩個跑到院門口聽了一時,明白了詳細,原來除了方氏,人人都不愿坐車,于是與她爭吵,方氏卻稱她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非要坐個大車,沿路炫耀炫耀。

堂屋里各人聽得這回報,神色各異,張棟與楊氏聽說方氏稱的是“兩個兒子”,臉色都沉下來,張仲微則是十分尷尬,林依卻只聽到“大車”一詞,再瞧一瞧院中的小毛驢,就忍不住笑了。

楊氏大概是惱火方氏言論,吩咐流霞道:“將車與二夫人還回去,咱們不同他們一道走陸路。”

張仲微夾在中間極難做人,生怕兩房人起爭執,連忙道:“我去,我去。”他到院中,叫上車夫,帶著毛驢車來到隔壁,勸方氏道:“坐船極省心的,又舒服,沿途風光又好,上回我與大哥進京、回鄉,都沒走水路,至今后悔呢。”

方氏見他把毛驢車都帶了車,惱道:“是不是大夫人教你過來講這話的?”

張仲微連稱不是,但到底心虛,就不知接下來該怎么說。李舒也想坐船,就把張伯臨撞了撞,示意他去幫忙。張伯臨左右看看,靈機一動,自奶娘手中接過張浚明,先教他喊祖母,再與方氏道:“娘,咱們大人坐車無妨,浚明卻還小,顛著了怎辦?”

方氏不情愿,但被張浚明奶聲奶氣的幾塊祖母一叫,心就軟了,道:“我是瞧在孫兒份上。”

她這一同意,周圍人等全舒了口氣,張浚明是功臣,由張伯臨親自抱著出去玩耍,張仲微則歡歡喜喜回去報信。

李舒走到門外,命人取來幾個錢做辛苦費,先將毛驢車夫打發了,再朝隔壁舊屋去尋楊氏與林依。

楊氏與林依還在堂屋,聽完張仲微回報,正商議水陸具體如何行走。李舒站在門口看了幾眼,同楊氏雖在,林依也是坐著的,很是羨慕,她在方氏跟前,可從來是要站著立規矩的。

林依瞧見她來,忙起身萬福,李舒還禮,又上前與楊氏行禮,問道:“我正要使人去江邊碼頭訂船,因此過來問問,若你們也是要訂,就一趟辦全了。”

楊氏忙道:“自然是要訂的,勞煩你幫忙。”又稱贊她道:“你真是能干又孝順,二夫人好福氣。”

李舒謙遜了幾句,又問她們對船只大小規格有無要求,楊氏與林依都笑道:“不漏水便得。”

李舒自己是想租頭等船的,心道若二房坐著頭等船,而大房卻是最末等,難免引人閑話,因此便道:“我欲訂一條頭等大船,但那船舶卻是太大,我們一家根本住不了那許多間,不如大夫人與我們同租?”

楊氏手中無錢,便只問林依意見,林依問過李舒價錢,覺得還承受得起,便道:“那就托大嫂鴻福,咱們也坐一回頭等船,見見世面。”

李舒玩笑道:“你們自己出錢,怎能說是托我的福。”又提議道:“我看你們下人不多,不如就與我家的擠一擠,免得多出錢?”

楊氏與林依齊齊點頭,道:“很好,就是這樣。”

李舒與她們商議完畢,回到家中,喚了下來吩咐:“頭等船一艘,三等船兩艘。”張伯臨在旁逗弄張浚明,聽得頭等船只有一艘,便問:“伯父一家與咱們同乘?”李舒點頭道:“他們本想乘坐三等船,但我覺著不妥,便勸了他們也坐頭等船。”

張伯臨大贊她辦事妥當,道:“極該如此,咱們本就是一家人。”

李舒聽得贊揚,故意道:“我是存了私心,你不曉得?”

張伯臨奇道:“這能有甚么私心?”

李舒瞟了他一眼,道:“人多艙少,你那兩個通房,可是住不下了,只能委屈她們去住三等船。

張伯臨想摟她,又礙著孩子在懷里,好笑道:“你吃青蓮的醋也就罷了,怎連錦書的也吃起來,她可是你把她給我,我才收了的,你未開口前,我可曾朝她多看過兩眼?”

李舒嗔道:“你還好意思講,我特特叫錦書去看著你,結果還是叫你多帶了個人回來。”

張伯臨笑道:“也是你李家丫頭,當是另一個陪嫁好了。”

真是知妻莫若夫,李舒也是這般想的,因此才爽爽下了青蓮,于是笑看他一眼,接過孩子來逗。張伯臨未娶李舒前,總想著她是官宦小娘子,難以侍候,但如今卻越來越覺得她比尋常村婦好上許多,主動送他通房,待庶出兒子又好,還會時不時吃上幾口小醋,添上幾分情趣。他看著李舒,越看越愛,便借口孩子餓了,將張浚明送出去遞與奶娘,轉身進屋栓門摟李舒,不知做了些甚么事體。

因楊氏不愿張仲微在船上與方氏住得太近,林依便依命到新屋,來尋李舒。不料甄嬸卻守在屋前地壩不許她進去,只道大少夫人頭疼,正在歇息。林依沒多想,轉身便走,不料卻聽見屋內傳來張伯臨低喘的聲兒,她如今也是“過來人”,立時猜到屋里在做甚么,心里一驚,連忙加快腳步,奔回家去。

張仲微正在收拾物事,見她滿臉通紅跑進來,忙去摸她額頭,問道:“臉怎么這樣紅,是不是病了?”

林依將頭埋到他懷里,悶笑道:“你們真不愧是兄弟,行事作派,樣。”

張仲微不解,忙問緣故。林依湊到他耳邊將方才的事講了,笑道:“甄嬸真是個忠心的,還曉得替他們守著。”

張仲微也是笑個不停,笑著笑著,就將林依抱了,道:“咱們也來。”

林依慌忙掙扎,道:“要死,他們大白天的那樣兒,就被我曉得了,若換作咱們,也不知會被誰聽了去。”

張仲微將她放到床上,跑去推窗,瞧了兩眼,道:“外面并沒得人。”

林依堅決不從,爬起來將衣衫理好,走去柜門大開的立柜前,問道:“行李不是已打點好了,你還在柜子里翻甚么?”

張仲微渾身燥熱,正難受,無精打采道:“尋個盒子。”

林依四處瞧瞧,見架子上有半盆涼水,便拿了塊巾子浸了,遞與他擦臉,問道:“甚么樣的盒子?”

張仲微接了濕巾子,朝臉上胡亂抹了抹,抱怨道:“你這樣就打發我。”

林依白了他一眼,接著問:“是不是一只紅漆雕花的大盒子?”

張仲微重起了些精神,忙問:“你見過,在哪里?”

林依打開衣箱,取出一只盒子,擱到床邊,張仲微連忙掀蓋兒來瞧,見滿滿一盒還在,才松了口氣。林依怕他又亂來,離他遠遠兒的站了,問道:“這許多絡子,哪里來的,相好送的?”

張仲微笑了:“可不就是相好送的,那相好手雖巧,忘性卻大,自個兒打的絡子,都能不記得?”

林依驚訝道:“我打的?我是給過你絡子,但那不是都賣了么,錢也把我了。”說完跑去取賬本,翻到一頁,捧來與張仲微瞧,道:“你看,我記得清清楚楚。”

張仲微不好意思笑了:“說起來我還欠哥哥五百文錢呢,也不知他算不算利息。”

啊?林依愣住,原來那些絡子,他全沒賣,而她拿到的錢,乃是他向張伯臨借的。

張仲微見她呆住,便趁她不注意,朝她身旁湊,一面小心翼翼挪步子,一面講話分散她注意力:“我才不想滿大街的人都使我媳婦打的絡子,只能我一人用。”

林依記起前塵往事,再看那一盒絡子,感動得一塌糊涂,待得淚眼朦朧抬起頭時,發現本在床頭坐著的人,已悄悄湊到她身旁,一只手正不懷好意地朝她腰間探,她情緒正足,就沒推開,又哭又笑地捶了張仲微的胸,道:“甚么只能你一人用,我看你就是為了等到今日,借著絡子叫我感動,好趁機干壞事。”

男人與女人有差別,事情他會做,但自個兒卻真不怎么有感覺,因此林依淚流滿面,感動莫名之時,他只忙著做那人間最美妙的運動,氣得林依又抓又咬,恨是折騰了他一番。

兩日后,李舒所訂的船只準備妥當,已在碼頭候著,她那兩房下人齊齊動手搬行李,順便把張家大房為數不多的箱籠也搬了,引得大房一家人感激不已。楊氏叫來田氏,與她細細叮囑,又叫新買的那名小丫頭盡心服侍,田氏聽完囑咐,抹著淚將他們一行送上了車,奔赴去碼頭。

江邊碼頭,停了一大兩小三只船,中間那條是頭等船,住著張家兩房的主人家。一前一后兩只三等船,頭一艘住的是男家丁,押后的是女仆。方氏見色色都打點妥當,叫她插不上手,就有些不高興,但轉念一想全是李舒出的錢,就又高興起來,歡歡喜喜登船。

頭等船的船艙共有六間,大房占了兩間,張梁夫妻與張伯臨小兩口占了兩間,奶娘帶著張浚明占了一間,因此還有一間空了出來。人人都有這心理,想著既是出了錢,就不好空著,于是兩房人聚到船頭,一面看風景,一面商量如何處置那間空房。

楊氏道:“我們家就剩兩個丫頭,住后頭那艘船很好,那間房你們看著辦罷。”

楊氏雖然自己愛算計李舒的錢,卻不喜別人占便宜,心想租金是按各自所占的房間數目來算的,若二房多占一間,就要多出一間的錢,于是忙道:“咱們也無人要住,還是讓與大嫂。”

楊氏為難道:“我們實在用不上。”

幾名貼身丫頭雖夜晚宿在三等船,但白日里還是在頭等船侍候,方氏一扭頭,就瞧見了流霞,便道:“怎么用不上,我看就與她住,很好。”

她知道節省租金,流霞也曉得,忙道:“多謝二夫人關愛,但我這人有個毛病,晚上住在大船上睡不著,還請二夫人體諒則個。”

這是甚么怪毛病,方氏一愣,但因大房還有名丫頭,就不與她爭辯,只把青苗一指:“那就她留下,正好張仲微還沒得通房。”

林依眼里立時就冒出火光來,忙低頭掩了,暗地里將張仲微狠掐一把,心道,你要敢答應,我就立時將你推下江去叫你游著去東京。

張仲微冷不丁吃痛,哎喲了一聲,方氏連忙關切問道:“怎地了?”

張仲微反應過來是林依掐的,忙搖頭道:“無事。”

方氏卻非認定他有事,走去推青苗道:“還不趕緊扶二少爺去房里歇著。”

青苗隱約聽村里多舌的媳婦子講過,說正室夫人帶到夫家的陪嫁丫頭,多半是要供姑父享用的,青苗當時還問了為甚么,那媳婦子就笑道:“反正是他家的人了,不用白不用。”青苗是與冬麥、如玉一起進張家的,另外兩個成了通房,卻都過得不如她,因此她自己心里是極不愿意的,但卻不知林依態度,因此不敢貿然反駁方氏的話,只拿眼瞧林依。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北宋生活顧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