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外慧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來轉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繡外慧中 >>繡外慧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來轉機

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來轉機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藍惜月  分類: 古代言情 | 藍惜月 | 繡外慧中 

這一年的春節,雖然衢州城里城外戒備森嚴。軍中健兒絲毫不敢因過年而有所懈怠,只要不下雨,哪怕雪驟風狂,照樣卯時敲響戰鼓。連身為太子的趙佑熙,都不曾缺席過一場晨練,就怕梁軍會借著惡劣天氣發動攻勢,讓本就不適應嚴寒的趙軍措手不及。

緊張了一個冬天,沒曾想,梁軍年前年后都沒有動靜,眼看著二月過完了,城外冰河解凍,河邊柳樹抽芽,三軍鼎立之地,竟奇跡般地一片寧謐。農人們開始犁地播種,家里的女人也恢復了聚在河邊洗衣兼八卦的習氣。

三月初的某日,天清氣爽,陽光普照,因故起遲了的太子妃見太子殿下連日辛苦,卷起繁復華貴的衣袖,親自下廚,準備做幾道小菜表表做妻子的慰勞體貼之心。卻見夫婿閃著亮晶晶的眼睛跑進廚房拉人。其時太子妃正細細切著蘿卜絲,想做個素什錦,見狀只好放下菜刀,隨他一起來到屋外。

剛出門,趙佑熙就眉飛色舞地告訴她:“你知道嗎?西北軍昨晚悄悄撤走了!”

“撤去哪里?”俞宛秋楞了一下,這消息太讓人望外了,都有點不敢相信是真的。

趙佑熙道:“自然是撤回西北。”

俞宛秋回過味,也激動起來:“這么說,你父皇的策反計成功了?”

“什么策反計”,趙佑熙笑著橫了她一眼:“梁國早就分崩離析,年初東邊又有兩個小國稱帝,陳致遠也不過順勢而為。比起那些小諸侯國,他的實力可強多了,別人都反了,他為什么還要守著那個爛攤子?”

俞宛秋一攤手:“還是策反呀,據說你父皇派去了不少人游說,從西北軍開拔到這里就開始了,如今總算把人哄走了。陳致遠這么一走,是不是就會稱帝?”

趙佑熙想也沒想就點頭:“多半會。”

兩個人走到二門,老遠就聽到院門外傳來吵嚷聲,謝長安過來稟報:“陸大將軍帶著一伙人過來了。”

陸滿倉那大嗓門,興奮的話語中不時夾雜著爽朗的笑聲,感染到這種快樂的氣氛,俞宛秋也沒回避,再說她也算是有“軍職”的人。遂隨著趙佑熙一起走到門口,陸滿倉笑得兩只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摩拳擦掌地喊著:“娘的。西北軍撤走了,等于打開了北方的通道,上京皇城里那狗屁皇帝只怕又要躲到佛龕里發抖了,殿下,我們幾時出兵?”

接下來,有不少人問出了同樣的問題,聽他們的口氣,失去西北軍支持的梁國已經成了一塊擱在砧板上的肥肉,誰先攻進上京誰先拿走,去遲了,就搶不到肉,只能喝些剩湯了。

七嘴八舌中,就連一向老成持重,不輕易發表意見的牟翊都說:“是要早些擬出計劃,早些出兵,靖國只怕已經在蠢蠢欲動了。”

才說到這兒,就聽外面來報,靖國使者到了。

趙佑熙帶著人到前面去接見使者,俞宛秋回到后院,心里有些莫名的煩躁。上次梁瑾瑜帶著何若歆雪夜到訪時,走之前給她的那個眼神讓她記憶猶新。如果她沒領會錯的話,是不是可以解讀為“勢在必得”?

幸虧當時趙佑熙沒注意到,要不然,惹惱了他,還不知道怎么收場。那家伙脾氣來了,是不怕當眾給人難堪的,即使對方是靖帝也一樣。兩國盟約若因為她的緣故而破裂,即使沒人說她是禍水是妖孽,自己也會內疚不安。兩國結盟,造福的是幾十萬大軍,是兩國的百姓,干系太大,即使她心中不豫,那天也沒表現出什么任何異常,事后更不曾說什么。

當然,也沒什么好怕的就是了,就算梁瑾瑜有些什么不堪的念頭,彼此的身份擺在那里,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腦子里想著這些,不覺站在書桌旁出神,茗香端著一杯茶過來,俞宛秋順手接著,卻沒喝,嘴里喃喃嘀咕了一句:“以后別再陰魂不散……”

一個聲音忽地從背后響起:“誰陰魂不散?”

俞宛秋一驚,盞中開水蕩出,饒是身后之人眼明手快,還是濺到了手上,燙出一片艷紅。

一屋子服侍的下人眼看男主人回來了,本來準備悄悄退下的。現在出了突發狀況,個個手忙腳亂起來。先拿來一條浸過冷水的帕子覆上,再找來消炎去腫的綠藥膏,因為衣袖濕了一些,很快干凈衣服也拿來了。趙佑熙早就幫著把濕衣脫下,用自己的斗篷裹住,摟在懷里暖著,當著一屋子的人,倒叫俞宛秋不好意思起來,推著他說:“屋里有熏籠,又不冷,少件衣服沒什么的。”

“別動”,他在她耳邊呼著熱氣,手臂加重了力道,抱得她緊緊的,過了好一會兒才說:“明早就要出兵了。西北軍雖然撤走了,梁帝可能也防著這一手的,這幾個月以來,不斷地招募新兵,加強各州的地方守備,好些府城本就修得易守難攻,這次出兵,不到攻下上京不會停下來。還不知道要多久。”

俞宛秋忙道:“我連堯兒都送走了,本來就打算陪著你一路攻到上京的。不讓梁國成為歷史名詞,咱們誓不回返!”

趙佑熙卻說:“攻下了上京,也不會回去。”

俞宛秋很快明白過來:“你的意思是,要定都上京?”

趙佑熙低頭朝她臉上看了看:“你不喜歡嗎?其實我也不喜歡,我們南都多好,溫暖濕潤,水秀山明,上京又干又冷,只是父皇……”

聽他語意猶疑,俞宛秋接過話頭說:“父皇希望遷都上京對不對?”

趙佑熙“嗯”了一聲。俞宛秋道:“父皇有父皇的道理,人都是有心理定勢的,梁定都上京百余年,上京作為帝國都城在國人心中具有特殊意義,代表了皇權正統。”

趙佑熙補充說:“上京對我們趙國的初祖,同樣具有特殊意義。”

“是的”,俞宛秋輕聲謂嘆。想到那個被自己生父和繼母趕出上京,被迫改姓,被迫放棄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帶著他族靈位遠徙南國的梁興邦,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是不是回歸自己本族,奪回上京皇宮中那個原屬于他的寶座?

兩人靜默了一會兒,趙佑熙怕妻子不開心,笑著勸慰:“也沒什么,等攻下上京,我們就把父皇和堯兒接回來,讓他們在上京坐鎮,把南都當成陪都,我們倆就繼續住在南邊好了。”

“真的呀?”俞宛秋語帶驚喜:“那我們春夏住在南都,秋冬就到靖蘭城去,我可是一直念著紅豆院呢。”

那是堯兒的出身地,只可惜堯兒作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沒辦法陪著娘親住在那里度過穿著肚兜短褲嬉水玩泥的童年,就像靖蘭城中每個普通百姓家中的孩子一樣。

隨著時光流逝,她已經逐漸接受了和孩子分離的事實。偶爾,也會有那樣的沖動,拋下這邊的一切,跑回南都去,陪著孩子長大。可臨到頭,又硬不下心腸,邁不開腳步。

那孩子,還記得他的娘長什么樣子么?(,!)


上一章  |  繡外慧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