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心記第016章 風云突變雷霆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迷心記 >>迷心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6章 風云突變雷霆起

第016章 風云突變雷霆起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當木當澤  分類: 古代言情 | 當木當澤 | 迷心記 
至九月二十,風云突變。阮氏首腦人物,官拜大司馬的阮丹青,于九月十九日夜里突然暴斃于家中。當日阮丹青下朝之后,與其親黨四五,于京城翠英堂飲酒。至夜酩酊而歸,倒頭便酣聲大作,但至早便已經陳尸于床!

此事讓其家族一下大亂,其長子阮星輝正是虎騎營左將軍,接喪便急赴京師。次子阮星誠為央集令右丞。因長兄不在,代為執掌家務。皇上得聞,九月二十當天便將與之一同飲酒的數人皆數拘扣待詢,將翠英堂上下抓個干凈。同時恩令阮星輝,阮星誠二人暫不需理官務,專心理喪,助京都衙門并宣律院徹查阮丹青暴死一事。著宗堂令攜同料理,九月二十六,追封阮丹青為清平王,以王爵之禮入殮大喪。

而同時,皇上并未因其喪繼續壓制廢后之事,緊接便再議廢后之事。阮星華喪父大慟,但她是當朝太后,又不能親自料理其父喪事,不能親自追查其父死因,不可不謂悲矣。

星華不但傷痛不已,更因皇上廢后之議步步緊逼,亂了陣腳,無心再管中宮之事。但是,她有一個條件,皇上需得遵從。中宮無出,便是廢后首條之錯。所以再立皇后,必需得母憑子貴。

這種退守之策緋心明白,就是阻攔她上位。太后阮星華是完全中了皇上的計!

皇上自然欣然而允,隨后便以無子以及無掌之能為由,廢除中宮。安妃這個稱謂是內廷復議而得,三妃之中并無“安”這個稱號。

十月初六,皇上如期前往東郊,召北海王同隨,由東臨王暫領大司馬一職。以阮星誠需理喪為由,著林孝暫領央集令右丞。令原虎騎營副將陳克守繼補阮星輝左將軍一職,其他涉案一些大員,也因暫被扣禁,不能理務,皆由其下屬直接暫代管理。朝中并未因大司馬暴亡而混亂,反倒是各司其職,一片清平。

一見這步步穩妥之景,緋心就明白。皇上如此雷厲風行,其實早有安排,就是一步步的鏟除異己。東臨王是皇上親兄,先帝淑妃共育有三子,長子便是現在的東臨王楚凈河,當時叫楚云河,后宣平帝繼位,避皇帝諱,所有皇子去中間云子,再由皇上賜一“凈”字。次子楚凈壤,現在是北海王。幺子便是楚云曦,現在的宣平帝。

當時中宮阮星華無子,便從淑妃三子之中挑選云曦為嫡子,加以栽培。先帝崩后,云曦可以登上帝位,這兩個兄弟可謂為他立下汗馬功勞。只是太后垂簾之時,大封功臣,卻偏將云曦這兩個嫡親兄弟架空。只領爵而受高奉,卻無職位權力。

而此時阮丹青暴斃,東臨王正好繼上。他十三歲隨先帝征戰北地,有領兵調將之材。又是皇上親兄,自然當仁不上。

皇上起行之后,外廷便行風雷之事。連日來彈劾阮氏一黨的折子日益增多,有證有據,條條款款皆明。這些事,緋心皆是從一些事外的太監那里得知的。

其實這不過是一場皇室與外戚之間的陰謀。今天的突變,其實并不是突然。而是一點點積累而成。或者從皇上還未開始親政的時候已經開始了,他逐年安插了很多密探在阮氏一黨的身邊,逐漸搜羅其霸權,獨綱,專橫,或者還有貪污謀私等證據。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當中會耗費的大量時間,金錢以及人力。更多的,是要有耐心。

當云曦親政之后,知道阮家權勢滔天,天下識阮不識楚。其盤根錯節,同枝甚多,牽連極廣。如果盲目扔出證據,不但辦不了阮丹青,反倒擒虎不成被虎咬。所以他一方面從后妃之中挑選可用外家,一方面從外野開始密羅人才親信。先是將后宮之中,太后一手挑選的一后三妃去之其三,斷其臂膀。然后便借大選之際,提拔一些等階低但是他可用之人。而這些人,想必也經過他層層篩選。先收納其女其妹,復而便有因可升其父其兄。但皆很是小心,不給高位,不給重職。想來,都是只用在探密監管。而決策,最終是要他來做主。

怪不得他要想法設法從外臣那里拿錢,要想不動聲色,不露痕跡,內務再豐,他也不愿意讓人從此而找尋蛛絲。想來這些年,一直閑賦,卻有高爵在身的東臨,北海二王,也為他暗自出了不少的力。

依此循來,那阮丹青的暴斃,肯定跟云曦有莫大的關系。擒賊先擒王,與其拿出罪證強行治阮丹青。不如讓他神不知鬼不覺的暴死,從而亂其根族。再將其他親黨一一因罪論處。而這樣做,同時也讓太后徹底亂了陣腳。太后是見過大風大浪的,縱是親父橫死,也必能壓制得住情感,冷靜處事。但因阮丹青是阮氏首腦,這里面不僅僅牽涉親情,更多的是對整個集團的沖擊。如此措手不及,必然會亂陣角腳。皇上為了讓她亂上加亂,根本不給她喘息的時間。強議廢除中宮之事,內外夾攻!

寵貴妃,廢皇后,將太后提拔的人的或是拉攏,或是除盡,讓太后的紛亂盲目漸漸提升到頂點。就像熬鷹一樣,一點點的擊潰她的心理防線。等于讓她自后宮歸隱,再不能為其族添任何羽翼。而皇上答應他,母憑子貴,無子不入中宮。更是等于推她最后一把,讓她垂死掙扎,最終步入深淵!當然,這是極為重要的一步,也是不能有半點猶豫心軟的一步!

現在有孕在身的,一個是寧華夫人,阮氏一系在后宮中的最后余存。一個是昭華夫人林雪清,新生的外戚一族。貴妃雖然得寵,但一直無出,況且家世難提,所以暫時不足為患。

雖然寧華有孕在先,但誰知是男是女?若是昭華一舉得男,而寧華只產公主,林家便一飛沖天。其女在內為后,其父兄在朝當權。所以唯一的機會,就是趁皇上圍獵之時,除掉那個尚在腹中的孩子。而皇上早已經步查先機,以子為祭。推著她,讓她不覺之間,非走這條路不可,從而讓太后再無翻身可能!

換言之,皇上也根本不希望昭華夫人產子,他根本不想讓林孝借女囂張。同樣的,他也不希望寧華夫人借子上位。所以,這是他一石二鳥之計。選在他出圍之前殺了阮丹青,就是讓阮氏亂。在他出圍之中上彈劾之奏,就是讓他們亂上加亂。廢后之前大力提拔貴妃,加儀加寵,就是要太后不得不出手。畢竟,謀害龍裔是最蠢的女人才會做的事。沒必要冒著這么大的風險去賭一個未知是男是女的孩子。太后不蠢,但是人都會亂。大亂之后,就會喪失理智。

緋心知道,太后一定不會來找她做這件事了。以往或者會,但現在絕對不會。在太后的眼里,她現在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言聽計從,以太后馬首是瞻的緋心了。

其實想通這些之后,緋心突然感激皇上。若不是他擺這么大的一個圈子,或者她很難從中自保。太后肯定會把罪名扣在她的頭上。但現在不會了,因凡事總有個動機。而現在的緋心,完全沒有動機。除非太后夠狠,在除了昭華夫人腹中的胎兒之后,再把寧華夫人的肚子也搞下去。這樣的話,緋心的動機就明顯了。但她明白,太后絕不會。

而她這些天也打聽到另外一件事,就是林孝有個弟弟是為皇家采玉的,怪不得送她的玉如此精良,根本不輸大內。她也突然明白了,為什么皇上偏管他要錢。他領皇家的錢辦事,個中也收斂了不少。皇上一直睜只眼閉只眼,現在管他張口,他只敢給多,不敢給少。況且到時張口的,不是皇上,而是在宮中保他林家富貴根苗的貴妃!

所以這些天,緋心對內務之事基本上也是不聞不問。送到她面前了,她掃一眼,沒有不應的。她依舊日日給太后請安,但都不咸不淡,說一些無關大雅之事。她現在也是小卒子一名,過了河,只能前進不能后退。這場大亂之后,皇權必終會集中于皇族之中,當然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一個就是大司馬死因,朝中一品大員,怎能如此不明不白,估計這他早就安排好了。還有就是,逐步將朝臣更新換代。要挖這棵大樹,又不希望它倒下來砸到人,當然更需要小心謹慎。

不過這些事她都不擔心,她所擔心的就是自己。雖然她很感激皇上沒把她牽扯進謀害龍裔之中去。但她畢竟知道的太多了,難保一個慘淡收場。最聽話的莫過死人,他的手段緋心已經見識過了,皇上可以把她捧上天,也能讓她摔下地,這些緋心早就明白。

她想了許久,實在不知道最后該如何自保,到時管外臣索要巨款,已經是一個大罪。本朝的一個央集令右丞,官拜二品,年俸一千三百兩,祿粟各類總記兩千石,祿帛共計三十匹。本朝年豐,米價大跌,絹絲豐富。所以皆折成現銀子,共計約兩千多兩。這是朝中二品大員的收入,而緋心這次一張口,等于要了二品官一百年的俸。而至本朝最低階的行田長,九品官員,年俸不過十二兩。當然,官員的實際收入,這些數據并不能說明情況。但單此一列,已經足夠驚駭!

況且緋心知道,對于皇上。用對太后那招是不管用的,言聽計從他一樣不會買賬。若是他有心讓她背黑鍋,便是她再能提前知曉利害,她也只能背而已!

繡靈覺得她越發心事重重了,現在她表面寵極一時。后宮之中,皆對她趨之若鶩,每日宮中所奉之禮堆積如山。而那些奴才連賞都不敢要,再不如往常那般沒錢就翻白眼。但緋心卻因此越發懶怠,后宮之事不過應景。嬪妃設宴也一概不去,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讓奴才們更加小心翼翼,生怕她一個不快,根本不消她動手已經萬人捶。

入宮三年多,已經越來越偏移了當初軌道。緋心甚至想到自己的死法!唯今她只是想,若是皇上要處置她的時候,能秘而不宣,還給她一個名聲,不牽涉其族,已經就是大恩了。

十一月初三,昭華夫人小產的消息傳遍了后宮,是一個已經成形的男胎!緋心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里一震,盡管她早知道是這個結局。同樣的,身為一個女人,她也明白昭華夫人此時該是如何之痛?女人通常會為了孩子而喪失理智,更何況,一個后宮的女人。孩子對她來說,是她榮辱與共的希望,是她日后漫漫寂寞歲月的唯一慰籍。但這個孩子,于宮闈之中,同樣也是極端的脆弱。想謀殺一個腹中的胎兒,在宮里太容易了。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宮中最有權勢的女人――太后!

太后不動聲色的處理了照顧昭華夫人的兩位御醫,以最快的速度將經手宮人一一處置。然后給緋心扣上一個管理不善的罪名,緋心知道,這是太后所能給緋心的最大的罪名了。然后宗堂令介入此事開始審察,但證據全無,只能一邊通知皇上,一邊壓案待皇上決策。


上一章  |  迷心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