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軍閥第三十三章 政治任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的老婆是軍閥 >>我的老婆是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政治任務

第三十三章 政治任務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錄事參軍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錄事參軍 | 我的老婆是軍閥 
我的老婆是軍閥第五卷三龍戲珠

“咣當咣當”機車噴著黑煙,拉著二十幾節車廂爬走在山林間。這是廣州到延平的貨車,滿載著貨物,有車床、鋼鐵、布匹等等,現今火車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每小時大概八十多公里,但因為滿載貨物以及線路關系,就算在最平坦的路段上,此趟火車也只能保持每小時五六十公里的速度。

從廣東韶州到延平鐵路將近一千公里,加之沿途停車加煤加水,各站分流貨物乘客,從韶州到延平,大概要走一日時光,盡管在葉昭看來慢如牛車,但在這個年代,其效率不能不說高的嚇人。

韶州到延平鐵路蓉兒是最大股東,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時家百分之三十,其余百分之三十為其他小股東瓜分。

就算時家在最猶豫的時候,這條鐵路也從沒停下過修建進程,到今年年后終于通車。

看著車窗外飛快退后的樹木莊稼,葉昭心里卻殊無歡快之意,要說現今中國之發展,最好的參照物莫過于美利堅,而對美利堅經濟發展的貢獻自然首推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如果說美利堅是個巨人,那鐵路線就是這個巨人的血管,對其崛起提供了最大馬力的支持。

而美利堅鐵路發展是怎么個狀況呢?從火車出現到明年也就是一八六零年,美利堅的鐵路線達到了五萬多公里,實則大多修建在鐵路技術越發成熟的五十年代,也就是現今幾年間,就修建了數萬公里鐵路,而粵翰呢,從最開始修建鐵路到現今三年多了又加之現在鐵路修建技術越發成熟,機械更加有效率,三年多時光才修建了不到兩千公里鐵路。

雖說同舊中國比那簡直是無比輝煌的成就,但自己總不能以舊中國作為參照物,要比自然就同美利堅比卻委實差之遠矣。

再說鋼鐵,美利堅從六十年代鋼鐵年產量兩千噸貝塞麥鋼也就是鋼鐵廠煉就的高質量鋼,三十年后,到本世紀九十年代,產量則達到七百多萬噸超過英國和德國產量的總和。

其發展速度簡直令人驚嘆,要知道這三十年,美利堅可沒有參與一戰二戰,僅僅將其發展歸結于發戰爭財顯然大錯特錯。

到下世紀初,僅卡內基一家鋼鐵公司的鋼鐵產量就超過了英國的產量,而卡內基的名言“能夠生產最低廉鋼鐵的國家將把其他國家踩在腳下”沉甸甸壓在葉昭心頭,葉昭只希望,廣府鋼鐵壟斷也好,怎么都好,最好也能發展為卡耐基鋼鐵那樣的怪物集團。

而未來幾年,美利堅南北內戰卻是廣府銀號資本進入美利堅的絕佳契機,當然不會去投資幫其興建鐵路鐵廠,只是去投機而已,不然就算如同卡耐基一般抓住幾年后美利堅經濟大恐慌將其鋼鐵企業全部收購,但說到底,最后還是幫美國振興鋼鐵業,不起戰事便罷,一旦真同美國有了糾紛,那這些鋼鐵企業人家不會予以征用么?是以趁著其南北內戰以及其后的經濟危機投機搜刮些財富才是正途,要投資,還是要投資在自己本土。因為自己不是商人,不能只考慮經濟利益。

琢磨著,葉昭端起了咖啡,輕輕品了一口。

這節車廂乃是攝政王包用,隨同攝政王一起赴福建巡視的大小官員以及親兵侍衛有近百人,而小福晉與蘇爵爺,則坐在過道左側,葉昭轉頭就能看到她倆正低聲說著什么,葉昭就有些無奈怎么慕兒跟紅娘話還挺多的?

坐在葉昭身側的,則是廣東巡撫柏貴陪同攝政王巡查福建,這對他來說可是一針強心劑,最近幾個月,粵翰官場,都在傳言柏貴已經失去攝政王信任,廣東巡撫位置多半不保,而現今攝政王點名要他陪行,撥亂反正,等幾日后這篇攝政王巡查福建的報道登上《中國時報》,這些沸沸揚揚的傳言想也會煙消云散。

《中國時報》乃是禮房靜默堂所辦,算是南朝官方報紙,以政治性為主,更是各衙門一直到村公所必須訂閱之報紙,而粵贛名流、商人士紳也都趨之若鶩,因為他們也漸漸發現,《中國時報》代表了粵贛政壇的風向標,最新政策的出爐也多半會通過《中國時報》先行吹風,考察各階層反應,同時《中國時報》的八面來風,也是商人士紳們闡述自己觀念上達天聽的極好途徑。

《中國時報》的隨行記者都在車廂最末一席,車廂門處,綠軍裝刺刀軍人站得筆直,幾名記者都是興奮無比,能隨同攝政王出巡,可是極為光榮的政治任務。

柏貴呢,現在只希望攝政王巡視福建的照片登報時,自己能站在王爺身邊露一小臉,那那些針對自己的的小動作可以停矣。

這是葉昭第一次出巡帶了記者,因為葉昭發現,在這個時代,通過報紙來表達自己的意向還是很重要的,比如現在自己巡

視福建農村,在后世可能領導上報紙會被民眾認為作秀,但在這個年代,卻無疑會令農民們歡欣鼓舞,只怕各村公所閱讀這篇報道時農家們激動的熱淚盈眶也是有的,開玩笑呢,幾千年來,哪有皇帝攝政王級別的真龍天子來關心農民的農作物計植?更大張旗鼓宣示天下,今日攝政王算是開了先河。

葉昭也希望這篇文章見報后,各衙門、鄉公所、村公所都能更加關心農家的利益。

而攝政王府吏房開始設立鄉公所村公所,是中國歷史上政府第一次將觸角滲入到了村落,一直以來,中國各代王朝,實則最基層統治為縣,要說從來沒真正統治這個家都不為過,因為在民間真正有話語權的,均是地方士紳,而現在鄉、村基層吏員治安官的設立,使得南朝政府將會強有力的統治這個國家。

至于攜帶柏貴出行,葉昭是希望某些后黨停止倒柏貴運動,柏貴確實才具略顯不足,現今卻是南朝七省政府中最重要之廣東巡撫,自不免被人惦記上他的位子。

其中呼聲最高的自然是袁甲三,原閩浙總督,德高望重,率領大小、官員來投,而南朝不設總督一職,袁甲三被任命為貴州巡撫,顯然后黨中人很多不滿意這樣之安排,現今南朝漸漸強勢,長沙會戰可說一舉奠定了南朝穩如磐石之地位,更有北朝主動乞和,南朝官員民眾算是定了心,真正將南朝視為了自己的國家。

隨之而來的自也是暗潮涌動,權力之爭,幾乎是必然的副產品,發匪天京之變就是前車之鑒,不過現今太平軍一直被壓得喘不上氣,矛盾反而沒有激化。南朝政權穩定,權力之爭怕也要開始了。

想著,葉昭就搖了搖頭,柏貴或許才具不如袁甲三,但卻是公認的攝政王的人,廣東巡撫如此重要的位置,又豈能交給袁甲三?

回頭看了眼小心翼翼坐在自己身邊的柏貴,葉昭笑道:“坐了幾個小時了,累不累?要不要走走?”

柏貴激靈一下,急忙微微躬身:“回王爺話,卑職不累。”

攝政王著便裝之時,一向不喜歡各級官員跪拜,更喜歡與各級官員座談,但越是如此,官員對其愈是敬畏。

現今南朝有七省巡撫,乃是廣東巡撫柏貴、江西巡撫李鴻章、福建巡撫劉登煥、廣西巡撫岑天化、湖南巡撫郭敬之、貴州巡撫袁甲三、云南巡撫勞崇光。

七大巡撫中,袁甲三和勞崇光自是不折不扣之后黨,岑天化算是紅娘嫡系,劉登煥和趙三寶交好,與原廣州知府郭敬之一般,都是攝政王一手提拔,柏貴和李鴻章不必說了,各有各的機緣。

柏貴現今也知道,隨著南朝朝政軍情穩定,攝政王與兩宮太后蜜月期已過,怕要漸漸爆發權力之爭了。

而他的腦門上,自然刻上了攝政王黨的印記,坐得又是七省中為首第一省之寶座,加之當年與洋人打交道很是犯了些錯,前些日子攝政王赴朝鮮時兩宮太后召見,圣母皇太后話里有話的言語,他沒怎么接茬,是以首當其沖被拋上了風口浪尖。

攝政王,又到底是怎么想的?

柏貴平日也常琢磨這個問題,但不管攝政王如何想,緊緊跟著他老人家的腳步就準沒錯,數年時光,柏貴一直身在廣州,攝政王之雄才大略那是看得真真的。

袁甲三之流,見識不明,怕又常在兩宮太后面前嚼舌根子,這才使得兩宮太后漸漸有了別樣心思,現今攝政王回了廣州,看你們還如何蹦踞。

葉昭品著咖啡,淡淡問道:“柏貴啊,勞崇光這人你怎么看”

柏貴心念一動,琢磨了一下,道:“利欲熏心,在南疆極為不得人心,苗民數反,皆因其暴政。”

葉昭微微蹙眉:“他這人面插尚算忠直,真的這般糟糕?”

柏貴嘆了口氣道:“卑職這評價還算客氣的,有些話都不敢說與王爺聽,怕氣壞了王爺。”

葉昭笑著點了點頭,道:“不管怎么說,南歸之臣,我們不能薄了他,免得令北朝思歸之臣心寒,我準備將其與岑天化對調,你覺得如何?”

柏貴聽王爺“我們“二字,精神立時一振,躬身道:“王爺寬宏,只盼他幡然悔悟,不辜負王爺的厚待。”


上一章  |  我的老婆是軍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