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唐風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拒婚并斥責文成公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護唐風流 >>護唐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拒婚并斥責文成公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拒婚并斥責文成公主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護唐風流 

八更了,求訂閱

求一切支持——

宣政殿,朝會日。

群臣已經到齊,殿內滿滿當當都是文武大臣們站著,今日的朝會有很多重要的事要朝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關于這次出征的事項,還有吐蕃人請婚的事如何回復。

抱病的李治親自主持朝會,武則天依然坐在簾后。

劉逸也在殿內,行他千牛衛中郎將的值守之責。

原本將要出征的劉逸是不需要再參加朝會時候的迎駕及殿內值守的任務了,他可以請命去做出征前的準備了,只是劉逸知道今日要議如何回復吐蕃使團請求和親的事,甚至有可能會討論對吐蕃的策略,劉逸很想聽聽,因此也就向將軍張仁愿請命來迎駕和參加殿內值守,算作執行出征前最后一次值守任務,張仁愿也同意了劉逸之請,讓他負責今天朝會的迎駕事宜。

朝會開始前,先是討論了一番最重要的大軍出征的事宜,有可能是李治、武則天與裴行儉之間還沒有最終商議確定好出征的事宜,這件天大的事并沒有過多的討論,出兵的細節,還有其他領兵將領如何安排都沒議,只有各部尚書對此次出征準備情況的匯報。

李治也是令其他各部了的主官當殿報告了各項事務的準備情況,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等都上來當殿陳述糧草物資、軍械、車馬、兵員、將領調配等方面的準備情況。

官員們的辦事效率還是挺高的,這一段并不太長的時間準備下來,各項方面都差不多準備到位,余事也是井井有條地進行中,只待朝廷詔令下達,大軍即可出征,各種物資也都可以隨軍運送及后續加送過去。

皇帝李治也是令裴行儉全力做好出征前的所有準備,再過些日子,朝廷將會有出征的詔命下達。

出征的各事項由各官員匯報完畢,接下來要議關于吐蕃使團來請婚的事。

“各位愛卿,前些日子吐蕃使團來朝,報告了其贊普的喪事,”李治說著站起了身,從御座上走了下來,這才繼續說道,“論塞調傍還奉先皇時候嫁過去的宗室女文成之命,來向朕請婚,并指定要太平公主下嫁,朕當日已經將這事與眾卿說了。這些日子,吐蕃使團正使論塞調傍多次來請命準備回邏些,今日朕也是想再問問諸位愛卿,對使團的請婚要求,我們要如何抉擇?”

今日說起這事,同情吐蕃使團剛來朝時候,李治讓眾臣們朝議,情況已經完全的不一樣了。

吐蕃使團剛來時候,氣焰囂張,口氣狂傲,以武力相威脅,當著大唐皇帝及眾臣的面要求皇帝同意將太平公主下嫁給吐蕃新任贊普,這大唐君臣們甚是憤怒,但礙著大國的禮儀與面子,還是忍著,一些人還真的怕吐蕃大軍寇邊,有些忌憚。在吐蕃使團離殿后,李治問詢諸臣,反對和親的大臣并不多,有很多人是建議皇帝許婚。

上一年我大軍慘敗于吐蕃,青海之地盡被吐蕃占去,吐蕃大臣論欽陵還屯兵十多萬于青海一帶,隨時可以攻擊我鄯州、鄯州、涼州、姚州一帶,許多人覺得,若是能用一名公主下嫁,換了和平,那也何嘗不可。

一個女子抵十萬雄兵,這是很劃算的事,特別是朝中的文臣,主張許婚的幾人都是文臣,反對的多是武將,只是在朝的武將人數不多,職位又沒有文臣高,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許多大臣沒有站出來支持和親只是惱于吐蕃人的狂妄,并不是反對和親的。

而現在,吐蕃人的銳氣盡被折去,千牛衛檢校中郎將劉逸以一人之力,擊敗兩名吐蕃武士,一名還是吐蕃的第一武士,據事后所知,這兩名被擊敗的吐蕃武士是當場就被劉逸擊斃的,劉逸的身手讓人吃驚,但劉逸這樣狠毒的手段卻沒有多少人感覺到奇怪。劉逸的父親劉審禮正是死于吐蕃人之手,今次與吐蕃武士比武,事前還規定可以博生死的,劉逸利用自己非常凌厲的手段將吐蕃武士擊斃,那誰也沒話說。

兩場比武讓吐蕃使團顏面失盡,還折損了兩名勇武之士,在隨后進行的馬球比賽中,也沒有讓吐蕃人有掙回臉面的時候,我大唐皇家馬球隊以絕對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也據回報,一名吐蕃球員在比賽時候被我方隊員擊出的球擊傷,回到館舍不久后身死。

吐蕃使團原本想通過比武,還有馬球比賽來進一步壓服大唐,讓大唐失去面子,懾于吐蕃人的威嚇,同意許婚,并賜以厚禮。哪知道偷雞不著蝕把米,吐蕃第一武士扎布竟然不堪一擊,只幾招功夫就敗于大唐武士之下,當場被擰斷脖子,馬球比賽也是慘敗,這讓論塞調傍底氣盡失,在再次求見皇帝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問詢請婚事宜時候,已經完全沒有了剛剛來長安入朝請見時候那般的傲氣,被李治那挑釁與蔑視的眼光所迫,論塞調傍竟然感到莫名的恐懼。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實力是第一位的,有實力,說話口氣才會硬起來,吐蕃使者論塞調傍在剛剛抵達長安時候,就是攜著青海之戰那巨大的勝利的威勢。大唐軍隊沒有能力擊退青海的吐蕃大軍,而吐蕃大軍隨時可以攻擊大唐的邊州,憑著這一點,他就有底氣狂妄,但在比武和馬球賽上遭受挫敗后,這點底氣已經基本沒有了。

大唐武士在比武及馬球比賽時候表現出來的剽悍和勇猛,讓論塞調傍這個在戰場上征戰了多年,手中沾著無數人鮮血的戰將都有些心生寒意,特別是那名幾招就將扎布擊敗,擰斷他脖子的大唐少年武士。這是還是上一年兵敗被俘,不愿降服的大唐工部尚書劉審禮的兒子,這是一名對吐蕃有些刻骨仇恨的人,論塞調傍都有種感覺,再過幾年,這名少年將軍會率大軍與吐蕃軍隊來作戰。

吐蕃使團來長安已經多天了,朝廷沒有給予一個明確的答復,而且他們所居的鴻臚寺館舍周圍,經常有一些可疑的人在游蕩,使團成員出門上街,都有人跟蹤的跡象,這讓論塞調傍非常的驚懼,他想盡快地回到青海去,將他們到長安后打探到的消息回報給論欽陵,并復命,因此想盡快得到大唐皇帝是否許婚的答復,早上啟程回國,為此論塞調傍也數次進宮請見大唐皇帝與皇后,但沒有一個明確的答復。

吐蕃使團催得緊,李治也即在朝會上再將此事拿來朝議。

第一個站出來回復李治所問的正是將要出征的新晉禮部尚書、檢校右衛大將軍裴行儉,裴行儉用非常堅定的語氣說道:“陛下,臣還是如先前一樣認為,千萬不能許婚”

裴行儉上前,走到殿下,側站著,看了看殿內那些都盯著他看的同僚們,再轉身御座方向,提高聲音奏道:“陛下,這次吐蕃使團帶來了大批的武士,在朝堂上公然向我大唐武士挑戰,想挫我大唐武士的威風,如今卻敗于我大唐武士手下,如此一點正是說明,我大唐勇武者遠比吐蕃人要多得多,我大唐有千千萬萬的勇武之士,各項制造水平又遠比吐蕃先進,戰爭動員能力也不比他們差,我們何需畏懼吐蕃人的威脅?和親雖然能換來暫時的和平,但這短暫的和平之下隱藏的是危機,這是假面和平,幾年或者十幾年后,這份假面的和平可能就被撕破了…”

裴行儉用憤怒的語氣,高亢的話語講道:“先皇嫁文成公主于吐蕃贊普棄宗弄贊,自那以后,吐蕃與我大唐相安無事了十多年,但其國力卻因為我朝先進的技術傳入而大增,那些年吐蕃人只是蟄伏待動,也是在這些年,吐蕃已經不安分了,他們率大軍攻擊歸附我大唐居于青海一帶的吐谷渾,直至將吐谷渾滅亡,青海一帶良好的牧馬地盡喪吐蕃之手,吐蕃人的虎狠之心,昭然若揭,他們從來就沒有想與我大唐和平相處…”

“如今文成公主竟然派其使者,來朝要脅,迫皇上許婚,這樣一個我漢室嫁出去的女人,竟然為虎作脹,助吐蕃對付我大唐,據臣所知,文成公主此去吐蕃二三十年間,為吐蕃的強盛做了很多的貢獻,正是她所作的貢獻,使得吐蕃國力軍力大增,再轉爾與我大唐對抗,而文成公主卻沒利用其在吐蕃國內巨大的影響力,阻止戰爭,反而為吐蕃軍隊的征戰出謀劃策,臣覺得在朝的所有同僚不希望再出現一個與我大唐為敵的,我大唐嫁出去的公主…”

裴行儉頓了頓,再提高聲調說道:“當年松州之戰,棄宗弄贊二十余萬大軍,被牛進達將軍所率的五千人馬擊敗,可以見當初他們軍隊的戰力有多弱,而如今,我朝經大非川及青海幾次大的兵敗,吐蕃軍力強盛程度可見一斑。公主下嫁,定有許多陪嫁之物,若吐蕃通過這些陪嫁之物再從我大唐獲取更多的制造工藝,其國力還會大增…因此臣反對和親,我大唐邊關的安寧不是靠和親,不是靠女人的身體換來的,而是要我們大唐的勇武之士去捍衛的,臣身為武將,若看到陛下和娘娘要以自己的女兒下嫁吐蕃那蠻荒之地,以我漢家女子的一生屈辱來換取暫時的和平,那臣等將羞愧至死…”

裴行儉此話一出,朝堂上一片愕然,裴行儉竟然敢如此指責先皇許嫁文成公主的事?不過這事還真的都是事實,此次論塞調傍來朝是受文成公主指派,而這么多年下來,吐蕃與我大唐兵戎相見多次,也沒見其阻止,很多人驚異中,也開始沉思起來,琢磨起裴行儉所說的話來。

面對眾臣站立的劉逸心內大喊快哉,許多是他和裴行儉所講的原話,裴行儉原封不動地在朝堂上講了出來,這樣的話從裴行儉口中講出來,份量自是不一般,當日自己在再李治與武則天講了這些話后,馬上到裴行儉處,將相似的話再講了一遍,但口氣卻完全不一樣,角度也有差別,劉逸的一番話深得裴行儉的贊同,也就有了在朝常上的這番表述。

“陛下,臣附議,”原先就保留意見的中書令李義琰在裴行儉說完后馬上站出來支持,“裴尚書說在甚是在理,我大唐邊關的安寧不是夠女人去換取的,臣雖然不是武將,但臣也是男兒,我大唐邊關的安寧是靠我們數萬萬大唐勇武的男兒去捍衛的”

接著劉仁軌、薛元超等重量級的大臣也都站出來支持裴行儉的奏議,原先支持和親的那些人,包括戶部尚書崔知悌、黃門侍郎裴炎都沒站出來表示意見,朝堂上出現少有的一面倒情況。

“好”已經從劉逸口中聽說過類似觀點的李治對裴行儉剛才那有點尖銳的觀點并沒什么意外,見眾臣都反對和親,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氣,他與武則天商量后,已經決定不同意和親了,眾臣也是如此,那自是取好了,也即馬上說道:“眾臣既然都是反對和親,那朕也決定,拒絕吐蕃文成公主請婚的要求,并誡訓以后的子孫,不得以下嫁女子來換取和平”

李治馬上宣布,待年后天氣轉暖了,將以左衛郎將宋令文為使者,去吐蕃參加贊普的葬禮,并傳一份詔令給文成公主。

李治所傳的這份詔命中歷數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后所做出對大唐不利的事,要她好好反省,已經有千千萬萬大唐子民,被強大起來的吐蕃人取去了生命,這其中有她的一份罪孽。

李治也馬上將吐蕃使團主要成員宣進殿,對他們宣布了拒絕請婚的決議。

論塞調傍已經料到了皇帝會如此答復,也沒什么意外,心里雖然很是惱怒,也不敢當殿發出來,他這次是發現了當日那名勇武的大唐武士也在殿內當值了,說不定自己在朝堂上失禮,這名武士會以維護朝堂秩序的借口,奉命將他逐出朝堂的。

論塞調傍也馬上向大唐皇帝提出歸去的請求,他現在最想的就是盡快離開長安,回到青海,將情況向率軍駐扎在青海的論欽陵匯報。

但大唐皇帝的答復讓論塞調傍非常的意外,也是感到了深深的恐懼。

李治以平淡的口氣說道:“如今已經是寒冬時節,青海一帶,吐蕃高原上冰天雪地,極不適宜行進,為了吐蕃使團的安全,朕要求你們在來年春后,天氣轉暖了,再返回邏些,以免出現不測…”


上一章  |  護唐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