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唐風流第一百零三章 有人指責裴行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護唐風流 >>護唐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三章 有人指責裴行儉

第一百零三章 有人指責裴行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護唐風流 
新的一周到來,黃昏會努力更新,懇請書友們大力支持本書下一更會在早上八點半左右

李治用稍顯激動的聲音把裴行儉所報告的情況大概地講完,朝堂上已經是一片嘩然。

這勝利來的太突然,太巨大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包括皇帝、皇后,朝中所有的大臣,當然也包括劉逸。

劉逸怎么也沒想到,裴行儉果然按著他自己所說的那般,輕松地將西突厥的叛亂平定,多名突厥頭領被俘,幾乎沒有什么戰事發生過,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為將者用兵的最高境界。

在捷報傳回來之前,包括皇帝李治,及朝中的大臣們原先都抱著與劉逸差不多的想法,那就是在安西一定會有幾場大戰發生,他們也是為戰事究竟會取得何種結局而擔心,畢竟這次朝廷沒有派大軍出征,能動用的,只有安西境內的萬余人馬。

裴行儉創造了一個神話,完成了常人難以完成的任務,以最小的代價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亂,時間極短,牽涉面不廣,但對安西諸部的威懾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陛下,裴侍郎不負圣望,并未舉大軍進剿,這么快平定了安西境內的叛亂,實是可喜可賀,經此一役,我大唐的天威遠播蔥嶺以西,遠及大食,沒有人再敢逆我大唐之令”吏部侍郎魏玄同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了祝賀,“裴侍郎居功至偉,臣覺得必須給予其重獎”

同僚立下大功,魏玄同也發自內心的高興,何況裴行儉對他這新晉的侍郎,幫助還是挺多的,因此也馬上站出來為裴行儉請功。

“陛下,臣附議”魏玄同說完后,黃門侍郎、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高智周馬上站出來,同意魏玄同所奏,“朝廷并未派出大軍,安西的叛亂卻轉眼間就平息了,裴侍郎還有副使王方翼立下如此大功,必須要給予重賞,以激勵我大唐將士的士氣”

“陛下,臣也附議”另一名列宰相位的張大安也站出來表示同意,“如此大功,一定要給予重獎”

“唔,諸位愛卿言之有理,朕一定會給予裴侍郎和王方翼副使以獎賞的”李治心情很好,撫著胡須樂呵呵地說道。

“陛下,臣有異議”一個不和諧的聲音破壞了殿內歡欣的氣氛。

劉逸看過去,是那個剛剛被解除禁足的明崇儼出來反對了,這家伙站出來表示異議,又有好戲看了,不過劉逸有些不明白,這明崇儼怎么會在這種時候跳出來,發表不合時宜的話,很可能自討沒趣的,腦瓜被驢踢了?

李治也是有些意外,“明愛卿,你有何異議?”

“陛下,裴侍郎作為安撫大食使,其使命即是護送波斯王子泥洹師回到波斯即王位的,如今使團剛到安西,離波斯境內還有千里之遙,裴侍郎卻將波斯王子一行扔在了安西境內,沒有繼續護送,這是非常重大的失職行為,臣覺得,裴侍郎雖然平定西突厥的叛亂有大功,但此失職行為也需要給予懲誡”明崇儼說的理直氣壯。

“陛下,臣附議”右衛將軍武三思也站出來,支持明崇儼的決定,“裴侍郎未按圣命行事,接著波斯王子歸國,功過不能相抵,如此公然抗旨的行為,應該給予重責”

這兩位深受天后武則天寵信的大臣此言一出,殿內的其他諸臣都很是意外,搞不明白這兩人為何會在此時站出來,和皇帝唱反調。

劉逸已經從這兩人的言辭中嗅出了另外一些味兒。

李治臉上露出不悅的神態,冷著臉坐回了御座上,裴行儉這樣做,正是他的授意,如今竟然有人以此來彈劾裴行儉,如何不讓他惱怒。

可惜劉逸背著身站著,不然就可以看到李治這樣不一般的神色,還有武則天在輕聲地喚著李治,準備說什么事兒。

“陛下,臣反對”魏玄同馬上站出來,反駁道,“皇上派使團護送泥洹師歸去,只是怕安西境內的叛亂威脅到泥洹師的安全,如今安西叛亂已經平定,我大唐兵威震天下,還有誰敢再與我大唐為敵?泥洹師率皇上配備給他的那千余名護衛,一定能平安抵達波斯的…還有,泥洹師雖然是波斯王子,但他還是我大唐左武衛將軍,其歸去之時,皇上并未下旨免去其左武衛將軍職,若有人敢對其不利,那就是對我大唐赤裸裸的挑戰,我大唐輕松平定西突厥的叛亂,兵威正勝,何人敢為難他們?臣覺得,這正是裴侍郎沒有繼續護送其西去的原因”

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甚至出乎武則天的意外,已經變得面無表情的李治阻止了眾臣準備繼續為這事進行的辯論,“讓泥洹師自行歸去,此是朕給裴侍郎的旨意,眾卿不必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什么,裴侍郎沒有任何罪責”

皇帝都如此說了,眾臣自是不敢再說什么,剛剛站出來表示要懲誡裴行儉的明崇儼和武三思卻感覺到了一絲絲的不安。

朝堂上安靜下來后,李治臉色也稍稍的好轉,露出了一些微笑,宣布了另外一份詔命,今年冬至有事于嵩山。

“陛下,安西叛亂如此快平息,我大唐聲威遠播蔥嶺,陛下封禪嵩山,自是最恰當不過了”站出來指責裴行儉違圣命的明崇儼,像是變了個人似的,馬上站出來表示支持皇帝封禪的決議。

面對皇帝李治提出準備在冬至封禪嵩山的決議,朝堂上的眾臣們沒有反對的,自有禮部的官員站出來,領旨去做準備了。

劉逸卻是有些郁悶,李治準備封禪嵩山,這愛顯擺的事他阻止不了,但他也知道,皇帝與皇后準備年內都呆在洛陽,不會回長安了。

嵩山離洛陽近,李治和武則天想去嵩山封禪,年內肯定不會回長安了,最快也要在冬至過后,封禪結束后才會回長安。

雖然說洛陽有宅子,劉逸不要為住處擔憂,在洛陽還曾與上官婉兒有這樣一段情事的發生,不過劉逸還是喜歡大唐的京師長安,喜歡磅礴大氣的大明宮,喜歡長安的一切。還有一個,再過一段時間,父親的周年祭日就要到了,作為兒子的,無論如何都要回長安祭祀的,圣駕不回長安,只有他自己請假回長安拜祭父親了。

拜祭完了,還要再回洛陽來,這來回近二千里的路程,還是有點累人的。

只是這一切,劉逸都沒法改變,在朝會結束后,他也帶著郁悶的心情,準備回衛所。

在劉逸還未離開仙居殿時,殿內一名宦官匆匆跑了出來,說天后娘娘傳他進殿去…


上一章  |  護唐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