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唐風流第九章 驚天消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護唐風流 >>護唐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章 驚天消息

第九章 驚天消息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護唐風流 
儀鳳三年八月十二日,從青海前線傳來一份緊急軍報:我洮河道的大軍在青海遭到重創,前軍被吐蕃人包圍,三萬余人幾乎全軍覆沒,兩萬人被殲,近萬人被俘,只有不到一千人逃回,主將劉審禮、副將王孝杰重傷被吐蕃人俘虜。

這是由鄯州刺史送來的緊急軍情呈報,以六百里加急送到長安,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在收到軍報后異常震驚,立即緊急召集群臣商議情況。

極少在朝會上發怒的李治,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鐵青著臉,在御座前踱來踱去,連坐在簾子后面的武則天低聲的呼喊都不理。

這些年李治一向對武則天言聽計從,凡事基本都任武則天決定,從來沒有發生過武則天喚他不理的場面發生過,李治這般情景,讓武則天也不禁感到愕然,也明白皇帝今日的怒氣不是平常時候可以比的。

待所召的眾臣們都到齊后,李治怒瞪著眼,看著殿下的朝臣們,揮著手中的軍報,大聲地吼道:“洮河道行軍部下所轄的大軍,在青海附近與吐蕃大論論欽陵所領的吐蕃大軍遭遇,前軍總管劉審禮所率的三萬大軍被吐蕃軍隊包圍,全軍盡沒,劉審禮和其副將王孝杰被俘…”

一些不知情的大臣在剛進殿時候,看到皇帝這副樣子,知道有大事發生了,但又不敢相互間打探詢問,待皇帝怒吼著說完,他們這才知道,我出征吐蕃的大軍遭到慘敗。

許多朝中重臣們都知道,皇帝這副暴怒的樣子還有一次出現過,那就是咸亨元年薛仁貴兵敗大非川,近十萬將士幾乎全軍覆沒的時候。皇帝在收到消息后,也是當著朝臣的面暴怒,甚至御案上一塊珍貴的玉板都摔碎在殿上,把許多朝臣嚇壞了,今日的情景與當時非常相象。

大非川兵敗后,率軍出征吐蕃的主將薛仁貴、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回朝后被當堂重責,一些人建議要將他們處死,以儆效尤,后來還是皇帝李治在皇后武則天的勸慰下,也念幾人在前些年立下的大功,網開一面,免死除名,貶為庶人,流放至嶺南一帶。

這次又發生了類似的事,對手還是吐蕃,同樣是慘敗,要命的是幾名領兵將領都被對方俘虜,其中包括堂堂大唐正三品的工部尚書、左衛大將軍,這比當年大非川兵敗帶來的恥辱更甚。

這些年朝廷針對吐蕃的不斷侵襲做出了不少的應對措施,面對吐蕃方向的城池都進行了加固,并布置了重兵,以防備吐蕃人的攻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與吐蕃互成絞著之勢,而且隨著大唐國力的逐漸增長,優勢還慢慢地向大唐方向偏移,一些朝中重臣們也數次建議朝廷對吐蕃再次用重兵。

龍朔年間,吐蕃攻擊青海,歸附大唐的吐谷渾不支,原本留在青海附近的吐谷渾王慕容諾曷缽和其妻弘化公主逃奔涼州,他們在以后的幾年間多次向皇帝李治請求出兵助他們復國,許多朝臣們也是建議皇帝出兵,奪回青海一帶,以使得我大唐與吐蕃間有個緩沖帶,并可以青海附近放牧戰馬。

大非川兵敗過去已經八年之久,因兵敗帶來的陰影也逐漸消散,自覺到大唐國力比當年更加的強大,皇帝李治與皇后武則天最終也是同意了出兵攻擊青海一帶的吐蕃人。

這次大唐也是打著為吐谷渾復國的旗號,出動大軍十八萬,就是想一舉將盤居在青海一帶的吐蕃大軍盡數殲滅。前面一段時間不斷有捷報傳來,雖然說戰事規模都小,殲滅的吐蕃人數不多,但這些捷報讓皇帝與皇后,還有朝臣們很是欣喜,想著這次終于可以重創吐蕃人。但沒想到,我大軍在取得了幾場小規模的戰役后,又遭到敗績,就如當年大非川兵敗如出一轍,這樣的情況是包括皇帝、主政的皇后,還有朝中的大臣們所不能容忍的。

誰都知道大軍兵敗,皇帝盛怒之下,領兵的將領肯定會受到重處,只是這次還會與上次一樣的處置方式嗎?

許多人都在為前方的主帥李敬玄,還有被俘的劉審禮和王孝杰得人擔心起來,主帥李敬玄受到處罰,那是一定的,兵敗被俘的劉審禮和王孝杰,朝廷也是肯定會降罪的,只是這兩將已經被當作俘虜被關在吐蕃軍營中,能不能回來還不知道,皇帝的處置會以何種形式下達,也沒有人清楚。

但即使這兩將回不來,他們的家人也一定會受到牽連的,更不要說萬一劉審禮和王孝杰投降了吐蕃人,那樣的話他們留在長安的家人,境遇將會非常的慘,一些與劉審禮相熟的人在心里捏了把汗,替劉審禮和他的家人擔憂起來。

“你們說,我們要如何做出應對?”李治繼續大吼。可能是急怒攻心,李治吼完后接著是一連串的咳嗽,朝臣們更是膽戰心驚。

待皇帝的咳嗽稍稍止住后,尚書右仆射戴至德出列奏道:“陛下,青海戰事我軍大敗,必須先穩好軍心,并做出必要的手段,防止吐蕃人的繼續攻擊。臣覺得如今應該派人與吐蕃人接觸,談判議和,以給我軍爭取喘息機會,待軍心穩定后,再作另外打算”

“陛下,我軍慘敗,軍心一定不穩,必須要嚴令前方主將,據城死守,不給吐蕃人可趁之機,”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薛元超也出列奏道,“再,臣覺得,因嚴懲兵敗的將領!”

“陛下,臣附議!我大軍兵敗,前方領軍將領有不可饒恕的罪行,臣也覺得,因給予打了敗仗的領兵將領以重責,以儆效尤正是因為以往對打了敗仗的將領,沒有對其做出相應的處罰,才導致這些年我大唐軍隊的敗績越來越多…”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出列奏道,“為防止吐蕃人的繼續攻擊,應該令涼州、鄯州、蘭州、河州、廓州、洮州、疊州一帶的大軍策應支援,以牽制吐蕃人!”

“諸位愛卿言之有理”李治皺著眉,已經坐回到御座上,在聽了眾臣的奏議后,也即說:“前方的情況要穩定,敗軍之將,朕一定要給予他們重責…”

1.大明宮曾改名蓬萊宮、含元宮,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才恢復了大明宮名稱,不過書中為了方便,都以大明宮稱之。

2.武則天名中的“則天”應該是其當了皇帝后的封號,不過約定成俗,后世如此稱之,書中也以此為其名號


上一章  |  護唐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