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4365章 京城里的“人情”茶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65章 京城里的“人情”茶樓

第4365章 京城里的“人情”茶樓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四部逆天的瘋狂

能不說金錢的魔力實在巨大。自廣南將版權法涵蓋上,廣南的奇思妙想像井噴一樣噴涌而出,而隨著趙興的勢力范圍涵蓋了大宋最富裕的東南地區,巨大的市場讓宋人的創造力勃發。現在,每一天都有上萬人去南洋專利局申請自己的版權,以至于南洋專利局不得不一再擴大,成了趙興屬下部門最龐大的機構。

趙興提出后裝火炮的設想后,匠師們被巨大的利益驅使,各自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上千名匠師湊在一起,一研究,立刻篩選出最佳組合。

這些匠師們知道自己手中的武器市場龐大,他們隱隱覺得這種新武器的發明可能改變一個世界,迫不及待的他們剛拿出研究結果,只是試射了兩發炮彈,就急著拉上樣品,帶上設計稿,樂顛顛的跑到杭州申請專利。

這些人剛剛到杭州,專利局的官員還沒有驗證他們的設計,就又被趙興拉到了義烏……

炸藥這個玩意向來是危險品,經過多年研究,趙興從西域挖來的兩名火藥匠師黃氏兄弟已經在火藥事故中受傷,如今兩兄弟中只剩下了重傷未死的黃二。但火藥市場巨大的利潤,依然讓后繼者絡繹不絕。

據說,新炮在.研究過程中發生了多次炸膛事件,已有多名匠師在事故中遇難。這種未經實戰測試的火炮弄不好就是一個自殺工具,趙興屬下的炮兵都不愿接觸,只有幾個研究的匠師是賊大膽,他們巴不得盡快測試完畢,而后定型、裝備全軍。

得到趙興的許了,這幾.名匠師興沖沖的拽上來小炮,這種小鋼炮是行軍炮,它口徑并不大。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它的炮管也并不堅固,匠師們在山頭興高采烈的架設大炮,趙興一抬腳,邊向后山跑,邊沖自己的孩子使眼色。

楊時也不是.傻子,看到趙興帶著自己的孩子躲得遠遠的,他也抬腳就溜,等到現場清空,一名匠師傻傻的拿著一枚引信,跑到趙興跟前樂呵呵的詢問:“太尉,我們研究了幾種引信,一種是延時引信,一種是觸發引信,太尉大人喜歡哪種?我們就先試驗它。”

趙.興一擺手:“拿遠點……兩種引信都行,隨便你,記住,炮彈不要打到人群,要讓他們體會到爆炸的威力就行。”

匠師拿.著兩枚引信,一轉身興沖沖的向山上跑,趙興在后面扯著嗓子提醒:“小心,拿穩點,別掉在地下了。”

山上在擺弄火炮,.山坡上,兩千余龍騎兵靜靜佇立,久經訓練的戰馬沒有發出一絲響聲,它們都安靜的垂著頭,等待主人的命令。

隨著趙興一聲令下。士兵們從.身上取出一塊頭巾。蒙住了馬地眼睛。塞住了馬地耳朵。戰馬不安地噴著響鼻。騎手們耐心地撫摸馬脖。安慰著戰馬。等到趙興這里一切準備妥當。山上舉起了信號旗。趙興這里舉起回應。

不一會兒。兩邊地山口響起了嘹亮地軍號聲。趙興這里吹號回應。隨即傳令官將手中地軍旗一揮。山頂上匠師一拽炮繩。轟隆。炮響了。

這炮聲在趙興看來并不大。然而。在宋代地中國。它地爆炸聲活像一個超級大炮仗。最多聽過人嗓子喊聲地村民們很不適應。但讓他們更不適應地是炮彈觸地后地爆炸聲。這聲爆炸震天動地。整個山梁都似乎抖了一抖。炮彈落地處騰起一朵大號地蘑菇云——這種蘑菇云在宋人看來。簡直達到了極處。

這枚炮彈是用兩種火藥制成地。限于炮管技術。火炮地發射藥依然采用了黑火藥。但彈頭里裝地是威力更大地硝化棉。觸發使引信撞地后。引燃彈頭里地硝化棉。它發出地爆炸騰起十數米高地火云。彈坑深達一米。

“成功了”。山梁山地幾個匠師相抱著歡呼。他們光顧高興去了。忘了打下一炮。趙興已經等不及了。他一揮手。吹號員吹起軍號。士兵們催動戰馬。小步走向坡頂。

“吹軍號。亮軍旗。鳴槍示警!”

士兵們按照趙興的指示,一起沖天放置手銃,而后約束著戰馬,小步走下山梁,向械斗現場逼過去。

與此同時,山坡口兩端也各自出現一隊士兵,他們人人手持雙槍,兵兵乓乓的沖天上放了一通槍,而后齊聲吶喊:“太尉有令,放下武器,棄械投降!”

山頂上才一亮開軍旗,械斗現場已經一片喧鬧,隱約可以聽到幾個年輕人在叫嚷:“爺呀,怎么把杭州那頭老虎惹來了,誰干的,誰把他調來的,我們這塊地方不是不歸他管嗎?”

“惹不得也!”義烏方面,幾名年長者叫一聲苦,而后吩咐族人與弟子:“快把武器放下,這人惹不得,好在他講理,都扔下武器,我們跟他講理。”

稍占上風的義烏人潮水般退開,對面的械斗者也悄然退去,但他們并沒有放下武器,雙方隔著老遠對峙。

龍騎兵穿過械斗現

們小心控制馬匹,防止戰馬踏到傷者或者死者,等騎現場分隔開,趙興揮手示意醫務兵救治傷者,并開始辨認遇難者遺體。

騎兵這一友好的舉動緩和雙方的對他們的敵意,趙興招手下令:“兩邊的人,各自出來幾個領頭的人,過來辨認尸體,識別傷員。”

這要求令械斗雙方無法拒絕,但他們沒想到,交出了這幾個幫首后,等于他們交出了人質。

為了防止械斗繼續進行,這些辨認者禁止踏入械斗場,他們都跪在趙興馬前,醫護兵每抬來一個傷者,或者陣亡者的遺體,就由他們現場辨認,誰的人放在誰那一側,壁壘分明。而傷者也由醫護兵進行包扎好傷口,分列兩邊。

趙興看到現場救護工作已經進行了差不多,他一點雙方的代表,用不容拒絕的口氣下令:“叫你們雙方的族長來回話。”

這是要詢問械.斗原因,處理械斗糾紛。械斗雙方精神一振,立刻派一個代表回自己那一側,不僅招來了族長,還帶了幾名伶牙俐齒的人,準備現場辯論一番。

趙興卻沒有心思聽他們.的解釋,這種宗族械斗一旦結下死仇,雙方都聽不進去道理,而且雙方各自有各自的一套道理,沒有旁的道理可講,他下令:“沒聽到我的命令嗎,放下武器,各自回家。你們幾個族長跟我回衙門,再做理論……嗯,雙方的傷員可以到醫護兵那里包扎傷口,若有繼續醫治的必要,還需留下姓名,以便醫官繼續送藥。”

械斗雙方無.法拒絕,他們只好派出人手,命令雙方放下武器,各自回家。那些傷者有的求醫官進行了救治,還留下名姓希望醫官繼續上門診治,還有些人根本不屑找醫官,自己草草包扎一番,各自回家。

堵.住兩邊山口的士兵看到沒有武器的村民,他們敞開道路放行,等村民們逐漸散去,趙興才記起打量剛才炮彈的彈著點——這一炮從趙興這一側山頂開炮,打到了對面山頂,巨大的爆炸削去了一葉山梁,讓對面山頂憑空矮了一層。

幸好這.是土山,沒有崩塌的巖石,否則大塊滑落的巖石會造成更大的傷亡。

趙興正打量間,對.面的匠師興沖沖的跑了下來,眼巴巴的問:“太尉,我們已經把巖石引信裝上彈頭,已經填裝到大炮里,這一炮什么時候打?”

趙興驚出一聲冷汗:“混蛋,.你是說我一直處在炮口之下,萬一你們的操炮手手一發癢,一拽炮繩,那我豈不……”

“絕不發嗲,絕不發嗲”,趕過來請示的匠師拍著胸膛保證,而后他又補充說:“大人,這火藥研究頻發事故,我們已經制定了嚴格的操作手冊,火炮裝填后,沒有命令不準摸炮繩,還需要離開火炮一丈遠。”

在匠師的千般懇求下,趙興撤走現場的所有人后,允許那匠師再打一炮……可惜這一炮并沒有成功,炮彈出膛后,倒是打中了目標,但炮彈卻遲遲不爆炸,眼巴巴的等到日落時分的趙興打了個哈欠,無奈的下令:“誰拉的繩,誰擦屁股。那枚啞炮必須取出來,拿回去研究一下為什么失敗。”

匠師們苦著臉,畏畏縮縮的回答:“太尉,我們試驗的那發炮彈成功了,絕無問題,這枚怎么失敗的呢,不如我們用一個炸藥包把它引爆,要拆除炮彈,實在太危險,稍一震動,誰知道會發生什么事。”

趙興催促:“既然有了解決辦法,那就快點動手,這山谷是人來人往的大道,炮彈放在那里太危險,必須趕快處理。”

趙興說完話,轉身領著孩子退回義烏縣,一邊走,還一邊跟孩子耐心交代:“孩子,以后這種事可千萬別自己干——專業的事情,讓專業人士去干,我們只需要知道結果就行。這結果就是:我們的開發炮彈成功了,至于巖石炮彈,誰管它。”

京城汴梁,趙風入城后就住在父親在京城買的住宅,馬夢得陪著他東逛西逛,四處巡視,他留戀在這座世界第一城市中,陶醉在大宋的風光里,以至于忘了回家。

趙風入城時引起的喧囂已經平息,在這個二百萬人口的城市里,沒有人認識他是誰,不像在杭州,他走上街頭就有人認出他來,隨便買什么都有人賠著小心,低價優惠。趙風在這座城市里享受著平民的樂趣,感覺到心情特別舒暢,禁不住對陪伴的馬曦感慨道:“嫡父常說市井生活格外美,我如今才領悟到父親所說的,這就是平常,平常人的平常心。”

馬曦也感慨:“可是,你注定享受不到平常人的生活了。

當年朝廷要恩蔭里,但代價是要求你上京,可你父親不許,我猜他現在也不會允許你留在京城。”

趙風嘆了口氣:“有時候,我真羨慕幾個弟弟,趙山趙海各自有了自己的領地,可以隨心所欲,而趙云什么責任都不擔,只知道游山玩水,我

哪一天,我也能遠赴海外,找一個誰都不認識的地方常人的生活。”

馬曦搖頭嘆息,他們身后的馬夢得一拍趙風的肩膀,提醒:“世侄,你在京城也清閑不得,瞧,對面樓上那人在招手。”

趙風皺了皺眉頭,又恢復那副木訥的樣子,憨憨的問:“此何人也?”

馬夢得回答:“當朝太宰鄭居中,字達夫,開封府人,王珪之婿。舉進士后以巴結蔡京的重用,因其人乃貴妃之從兄弟,先歷任起居舍人、給事中、翰林學士等要職,現居太宰之位。”

宋代官職比較麻煩,宋代的“太宰”跟古代的三宮并不完全一致,它是處理皇帝內外事宜的官職,雖然榮耀,但卻相當于皇帝的大管家,在朝中話語權雖然重要,但還要受中正約束。

這個官職一般.都是由皇親擔任,它之所以在朝廷中有一定的份額,是因為皇帝的需要,皇帝有時候把自己不好意思出口的話通過太宰之口,在朝堂上說出來,所以他也相當于皇帝的傳聲筒,是一個極其心腹才能擔任的官……但經過這場朝堂斗爭,皇帝已幾乎成為傀儡,所以鄭居中也沒人重視。

鄭居中在對面一處茶館.的二樓,正沖路上行走的三人拼命招手,他所在的是一處人情茶館,這茶館裝飾的很樸素,但這種樸素是相對的,在崇尚奢華的宋代,所謂的樸素,能樸素到哪里去。

因為趙興帶.來的那場建筑革命,大宋京城的模樣也在悄悄改變,這種改變不是說建筑形式變了,而是建筑材料的改變。原先多用木料建成的亭臺樓閣,現在使用防火、堅固的石料,再用混凝土構筑……

這.座人情茶館就是一座混凝土建筑,它上下有三層,鄭居中就在二樓的一扇窗戶邊,探出半個身子招呼馬夢得。

大宋的.建筑材料變了,窗戶也變了,原先窗戶是紙糊的,這就是俗語說的“捅破窗戶紙”。

而玻璃只是少數人的奢侈消費品,富貴人家用來假冒水晶、玉器,做成器皿供炫耀,但環慶被趙興大力投資后,便成了大宋的玻璃中心,使得玻璃價格速降,以至于平民百姓也消費的起,于是,窗戶玻璃流行起來。

這時代的玻璃還做.不到清澈透明,也做不到平板一塊,大的足夠做成落地大窗。此時的大多數玻璃都是小碎片,但到了擅于創造的宋人手里馬上不同了,他們將這些窗戶做成方格網柵,玻璃鑲嵌在窗格當中,五顏六色的,甚是好看。

這座人情茶館的窗玻璃盡量選.用顏色接近的玻璃在鑲嵌,如此一來,與周圍五彩斑斕的窗戶相比,稍稍選的肅靜。然而,這才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奢華,因為想在成千上萬塊玻璃當中選擇顏色接近的玻璃,花的功夫與金錢反而比五彩斑斕的玻璃更大。

趙風望了一眼拼命招手的鄭居中,吶吶的說:“似乎在叫伯父,我就不湊熱鬧了,伯父自去,我和馬兄弟繼續逛街……奇怪,這座人情茶館怎么有父親的味道,似乎唯有父親才喜歡素白透明的玻璃。”

馬夢得一把拽住趙風:“世侄,先別慌走,剛才鄭居中招呼我的時候,指了指你的背影,那是叫我與你同去,這廝從來是個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家伙,沒事他不會來找我。”

趙風正在猶豫,茶樓里跑出一名女娘,她招手向這三人招呼:“客官,樓上的客人有情,這客人包下了整座三樓,從今天早晨就開始相候,客官還是見一見吧。”

趙風目光一閃,瞥見那名女娘尾指上戴的一枚戒指,他馬上點了點頭,抬起手來,向對方亮了一下戒指,默默的隨馬夢得登樓。一邊走,馬曦一邊嘀咕:“這茶樓,這女娘,果然有你父親的味道,趙小弟,尾指上戴戒指,這不是你父親的習慣嗎?我聽說你父親對跟他有一夕之歡的女娘,都贈送一枚尾指戒,有這事吧?”

趙風嘟囓:“哪有這事,聽他胡說。只不過我家胡娘喜歡亂戴戒指,弄得家中女仆也喜歡上了戒指,結果這物事就流行開來……你聽人胡說。”

趙風嘴里否認,實際上他也知道這女娘果然與父親有關系,她是父親安排在京城里的密諜系統,那枚戒指是自己人的識別戒,為了隱秘起見,這枚戒指一般不向人展示,只有肯定對方是自己人,才會拿出來讓對方看一下。

這名女娘一定是認出他來了,才戴上戒指過來。而剛才那女娘的表現也證明了趙風的猜測——人情茶館,本該為客人的行蹤保密,這女娘一上來就提醒趙風,說鄭居中從早晨起就包下了整個三樓,這說明鄭居中這次相邀不是偶遇。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