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4350章 貌似閑事過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50章 貌似閑事過多

第4350章 貌似閑事過多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與宗澤爭吵的是馬屁精毛滂,兩人一邊爭論,一邊進入門中,宗澤一見趙興,怒氣沖沖的拱手:“太尉,我的衙役打了杭州造作局,童貫那廝征用民間物料制造御用品,竟敢不付錢,那個閹人,竟敢扣押我的衙役,我聽說那些衙役正在遭受酷刑,請太尉大人做主。(7星閣)”

毛滂討好的笑著,插話說:“相公,童大閣也是為陛下做事,不管怎么說,杭州不該毆打造作局的差役,相公說是不是?”

宗澤一瞪眼睛:“毛澤民,你是誰的人,怎么向著那閹人說話,你這還叫澤民

在毛滂看來,宗澤這句話不是責罵,因為詢問他是誰的人,則意味著宗澤已經把他看做是一黨人員。如今,南黨聯絡關黨、洛黨,在南洋事務局一家獨大,被人認為是南黨人員,這在南洋事務局是升官捷徑。所以毛滂馬上解釋:“宗大人息怒,我這不是向著童大閣說話,童大閣是趙相公好友,咱打狗不能不顧及主人的面子,是吧?”

趙興擺手制止兩人的爭吵:“宗知州,你去告訴童大閣,就說杭州造作局只是一個制造部門,按朝廷體制,他沒有權力擁有衙役,沒有征繳民間物料的權力,所需物料,讓他登記造冊,轉送杭州衙門,由州衙支應。”

宗澤一跺腳:“如此,那還不是一個無底洞。我們花多少才能貼補他。”

萬俟詠伸出一個指頭,悄悄提醒:“預決算權!”

宗澤恍然大悟:“也是。我怎么沒想到,我們有預決算權,支應杭州造作局地款項,可以從上交的賦稅里扣除,他要地越多。我們扣的越多。朝廷收到不到足額的賦稅,自然會詢問他——好辦法。”

毛滂也訕笑的說:“無聲無息之間,減去童大閣的臂膀,沒有了民間征斂權,童大閣能翻出什么浪來,相公好手段。”

趙興被毛滂地馬匹拍的很舒服。他瞇起眼睛盯著毛滂,問:“你來了,秦少游也來了嗎?你倆不辦公務,整天宴游,我收到很多彈劾的章程,今后你倆也該小心點。”

彈劾,毛滂無所謂。因為討好了秦少游,也就等于討好了趙興,有趙興撐腰,南洋事務局他可以橫著走。誰怕誰。更況且,他認為現在與秦觀聯手做的事情。必將在青史上留下重重一筆。

毛滂地猜測是對地。他與秦觀因為編撰戲劇。被稱為“中國戲劇之祖”——以前在他二人之前不是沒有戲劇。但他二人編撰《西廂記》。則開創了文人士子進入這一行業地先例。

毛滂無所謂地輕笑著。細聲細氣地回答:“我倆雖然風花雪月地日子多了點。可州中事務不是也沒落下嗎。嘻嘻。大人可用這話去回擊那些彈劾地人。”

毛滂夠無恥地。

趙興事先知道秦觀就是一個純粹地、多愁善感地詩人。讓他處理具體地公務。那是讓廚子去思考相對論。根本是難為人。所以秦觀上任后。他選派自己最優秀地學生。調集了精兵強將去幫助秦觀處理公務。如今。越州地公務基本與這兩人無關。這兩名官員已經成了專業游玩人士。也就是現在所說地“有閑階級”。但現在。毛滂卻把州里地公務出色。完全攬到自己頭上。厚顏無恥地據為己功。

宗澤知道底細。但趙興袒護秦少游。這是每個大宋人都知道地。礙于秦少游地存在。他不好批評。只好橫了毛滂一眼。不滿地抱怨:“我聽說秦少游跟你來杭州了。你倆好好地越州不待。待在杭州地日子比越州還長。這像什么話。我這個代理州官每天忙地腳不沾地。你兩個卻每天游玩。澤民。收斂一點。別讓太尉為難。”

毛滂輕笑著。輕搖小扇。瀟灑地回答:“那是你不會干活……相公。我們是坐船來地。少游兄在碼頭上見到了京娘。他跟著京娘去了。下官正在彷徨。恰好遇到了宗知州。便順路來了。我聽說宗知州地衙役被杭州造作局扣

趙興馬上接嘴:“澤民,你替我跑一趟,帶幾個家丁去,拿我的名帖去找童大閣,把我的意思告訴他,而后再告訴他:今晚我青瓦臺上演《西廂記》,換了新角,請他來喝茶,至于杭州的衙役,多數是我的子侄,請他放了。另外,杭州造作局的三班衙役,請他解散了……

宗知州與童大閣不對眼,兩人一見不免沖突起來,你去找童大閣,態度不軟不硬,只要童貫那廝答應了,我的目的就達到了,何必弄的那么激烈。㈦星閣。”

“包在我身上,包在我身上!”毛滂一疊聲的答應著,他端詳趙興這座屋子,又將目光停留在腳下,一疊聲的夸獎:“太尉,你這間屋子可真夠品位,我常聽說相公生活豪奢,與蔡京那廝有得一比。但這間屋子布設簡樸,處處透露出書卷氣,真令人仰慕。”

萬俟詠偷笑著,起身告辭:“太尉,我先去忙了!”

宗澤脆罵:“馬屁精,你知道什么,這里頭哪件東西便宜了,這間辦公桌乃是越南紅木制作,桌面刷的漆就刷了十余層,光可見人。還有這地毯,這么大的猩紅的波斯地毯,一踩上去陷至腳踝,滿大宋只有兩張,另一張鋪在皇宮里。

這椅子……這些書籍,這些書畫,哪一個不是名家所為……”

“顏色!”趙興截斷了宗澤的嘮叨:“這間房子之所以看的素雅,是因為滿房子只有兩個顏色:丹青。紅色桌椅。紅色地地毯,書架。整個房子的色彩以紅色為主,剩下地就是青色點綴,青色在燭臺,青色的地球儀……因為顏色不雜,所以整間房子顯得素雅。”

毛滂也是書畫愛好者。聽了這話,立刻陷入沉思,他在仿佛之中接過趙興遞上來的名帖,跟著趙興的家丁走出門外,等他出門后,宗澤怒氣沖沖的繼續說:“童貫那閹人地事解決了。我還擔心蘇州應奉局,我聽說為了搜尋出奇制勝的花石,各地官吏如狼似虎,不論高山深谷急流險灘,還是深宅大院草門棚戶,只要有一石一木稍堪玩味,便有官吏健卒直入其地。做上皇家記號,這玩意兒就成了御前之物,主人必須妥善保護;少有不慎,就將被以大不敬的罪名治之。

等到發運時。一般都要拆墻毀屋,恭恭敬敬地將這東西請出去。戶主為了消災免難。避免衙役們給他們套上大不敬的罪民,為此傾家蕩產者不計其數。

大人。蘇州應奉局現在尚沒有折騰出蘇州,但杭州海商豪富天下皆聞。我擔心那些衙役們早晚把手伸過界,怎么辦?太尉需早作打算。”

趙興冷笑著:“我已經預先警告過朱,你放心,我南洋事務局不比別的地方,我們轄下各地都遍布唐術館,鄉勇、預備役健全,你可以秘密叮囑屬下衙役,一旦有別州衙役撈過界,就讓他們調集鄉勇,以及唐術館的拳勇,告訴他們,我地方針就四個字:死無對證。給他們套上匪徒的名字,死無對證下,看誰敢入南洋事務局地界撒野。”

宗澤搖頭:“若是蘇州應奉局直接投帖當地衙門,難道讓當地衙門不管不顧?”

趙興笑了:“如果那樣,就把事情搞成我與朱之間的爭寵——依舊把投帖的蘇州應奉局吏員打出去,告訴他們,南洋事務局發現奇花奇石,要向皇帝奉獻,該由我這個南洋事務局主官來奉獻,他搶奪我地界上的花木奇石去奉獻,那是搶了我的功勞。休怪我翻臉不認人。”

宗澤憐憫的看了趙興一眼,拱了拱手:“如此,委屈太尉了。”

宗澤告辭走后,書房地一座書架后轉出來趙興的愛女趙婕,她手里拿了一本書,眼睛盯溜溜看著宗澤的背影,咬著手指納悶的詢問:“爹爹,怎么你現在升任相公了,這人還口口聲聲稱你為太尉?”

“爹爹”、“媽媽”、“老婆”、“老公”等現代稱謂已出現在宋代,但這些都是非正式稱呼。對父母地正式稱呼為“嫡父”、“娘娘”。趙婕向來在趙興面前受寵,別人不能進入的書房她都能進來玩耍。剛才她就躲在書架后,借看書偷聽這里地談話。

這丫頭對父親的稱呼從來不正式,趙興也從不在意。他笑這摸摸丫頭地腦袋,解釋說:“他稱呼我為太尉,實際上是一種暗示,暗示他追隨我很久了,是我在太尉時期的舊人,所以,這不是怠慢……孩子,官場稱呼地花樣太多,每一種稱呼都代表一種關系,你以后慢慢學吧。”

“好復雜!”趙婕晃了晃腦袋回答。

趙婕翻了幾頁書,猛然合上書本,瞪著眼睛詢問:“爹爹,我記得萬俟叔叔還要匯報那些戰利品的歸屬,你原先與萬俟叔叔商定,只給朝廷上交五億貫,現在,你用那頂王冠糊弄朝廷,又虛報戰利品價值,恰好只給了朝廷五億貫。萬俟叔叔應該跟你說一說,剩下的錢儲存在哪里,該怎么花用,可他怎么沒說就走了?”

趙興笑了:“傻女子,你怎么知道他沒說,他嘮嘮叨叨匯報支出,就等著我提起那筆款項,但這筆款豈是能輕易說的,我不說,他領會了這個意思,所以他起身告辭,末了也不談那筆錢的處置。”

趙婕眨動著大眼睛,問:“爹爹,我不明白就在這點,咱家還缺錢嗎,冒著彌天大罪,瞞下這筆巨款,又有何用?依咱家現在的錢財,便是十世也花用不完,怎么爹爹還貪圖那筆戰利品?”

趙興哈哈笑著,他**著趙婕的腦袋,笑著解釋:“這筆款項的來歷,宗澤知道。王明叟知道,但他們都是正直地人。憑什么這些正直的人在這筆巨款面前都保持了沉默,因為他們知道我瞞下這筆錢地用意。

蔡京鼓動當今,說唯王不會,他們視國家錢財如糞土,短短的幾年間將國家百余年的儲備都花空了。現在全靠我東征西討搶來的錢維持奢侈的生活,但朝廷不能不留下應急地錢,如今朝廷各地分贓庫都空了,常平倉也空了,萬一此后國家再有個不測事件,我們拿什么去應急。只能指望我截留的這筆錢了。

我的戰利品原本就存在兩本賬。一本賬是阿拉伯的估價,一本賬則是京師估價。這些財富都是將士們百戰幸苦換回來的,拿去填那個無底洞也是填,但用京師估價截留一部分,填充我南洋事務局轄下各州縣的分贓庫,這也是填,后者于國有利。

更況且我已經向朝廷申報。打算預留部分款項作為財政應急資金,所以,即使事情鬧大發了,那些官員也有開脫自己地余地。譬如賬簿都是我們做的,他們這些官員并不知情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正直的官員自然敢協同一致,與我一起保護這個秘密。所以萬俟詠不說,其他的人知道。但他們也不說。

因為有這筆錢的存在,所以宗澤心里有底,他才花錢**。也因為有這筆錢的存在,王明叟見到沿海百姓減除一年的賦稅,他卻故意不吭氣。

這筆錢是一個光明正大地秘密,丫頭,你以后不要跟人談起這個,但心里要知道:借助這次出征,我南洋事務局已經預存了十年的財賦收入,有了這筆錢做后盾,我們可以大力發展沿海地區的生產與經濟。而凡是知道這筆錢存在的南洋事務局官員,至少在十年之內,不會生出離開現任,轉遷他地地念頭。這將是我們穩定人心的利器。”

趙婕還想就這個問題討論下去,趙興已經疼愛地拉起她的手,說:“你這丫頭,將來無論怎樣都當不上官,怎么對政務反而顯得比幾個兄弟還熱心?好了,我領你去聽戲去。”

順著城堡盤旋地樓梯,趙興拉著趙婕的手來到樓頂平臺,樓頂平臺正在上演新編地《西廂記》,這曲戲劇是趙興府上的保留節目,宋朝女子娛樂項目并不多,官太太們整天要操勞家務,娛樂項目更是貧乏,所以新編《西廂記》的推出,讓她們貧乏的生活多了些娛樂。久而久之,這些官太太們不僅能將戲里的唱腔一板一眼的演唱下來,還能親自粉墨登場,唱上兩句。

新編《西廂記》是秦觀與毛滂兩位才子聯手做的,里面的詩詞華麗而纏綿,讓大膽追求愛情的宋代婦女為之欽慕不已,使她們在現實生活之外找到了心靈慰藉,而這出戲的成功也深深打上了趙興的烙印。

趙興做事喜歡制定嚴密的規則,新編的戲劇中,演員們如何化妝,各角色穿什么服裝,甚至連眉毛如何描,眼圈如何畫,都有了規定,正是這種標準化,使得戲劇這個娛樂項目在宋代多種娛樂形式中脫穎而出,漸漸的超越其他娛樂,成為杭州娛樂首選。連一些官員也喜歡沒事來這里露了臉,聽上幾句才子佳人的吟

這是個**當道的世界,樓頂平臺里,坐在前排位置的都是些官太太,由于戲劇的流行,南洋事務局轄下也漸漸演化出一種太太外交的風尚,那些官太太們一邊聽著小曲,一邊拿著刺繡,一邊交頭接耳,相互交流著官場信息與海貿情報——她們手里拿著刺繡,純粹是在討好程阿珠。

這幾年,趙興的妻妾也逐漸分工明確,程阿珠管家,她因為識字不多,不免依仗自己的女兒趙婕,趙婕生就一副伶俐相,再加上李清照這個機靈鬼在一旁指點,她便代替母親管理起家中的仆人與財政支出,管的井井有條。

與此同時,陳伊伊接管了家中所有的國內產業,成了家庭的掙錢機器,專門也家里創收;而喀絲麗因為會多國語言,便成了趙興的外交秘書,專門主管家中對外貿易。這后兩人有重要的事情干,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閑著無事地程阿珠便以聽曲為樂,悠閑散心。她因為識字不多。聽曲的時候總喜歡拿上一塊刺繡,在舞臺間隙里繡上幾筆,雖然家中現在已經不需要她親手刺繡了,但多年養成地習慣也一時改變不過來。

程阿珠喜歡聽曲的習慣,漸漸給她招來一群同好者。那些官太太們為了討好程阿珠,也在手上拿一塊刺繡,在場景變化的時候,她們一邊刺繡一邊交談,活像后來的**們一邊看電影一邊打毛衣一樣,純粹是沒事找事。但沒想到。這種習慣不久成了聽戲的慣例。

官太太們占據了樓上最好地位置,官員們只好擠在兩廂。這樓上也不是誰都有資格來的,有資格來的都是趙興圈子里的人,那些官員站在兩廂,一邊聽曲,一邊閑聊,彼此交換著官場動態。這么多人當中,獨有一人沒有與別人交流,他坐的稍稍靠近中間,旁邊就是**堆。但他卻目不斜視,只顧搖頭晃腦的欣賞臺上地唱腔。偶爾有官員過去搭訕,他只不耐煩的擺擺手。示意對方勿要打攪自向對方打招呼:“龜山先生。你今日怎么也有了雅興?”

龜山先生名叫楊時。字中立,世稱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他熙寧九年中進士,初調官不赴,師事程顥、程頤近十年,閉門為學,世傳的“程門立雪”佳話說的就是他。楊時年四十后始出仕,現任杭州蕭山縣知趙興回答:“杭州蕭山,一江之隔,貧富卻是兩個天地。我知道你如今在大撒金錢,搞建設、通道路,修學校,建醫所,我不求別的,我知道你城堡里有兩條通向江對面的大橋,我希望你將這座大橋對公共開放,以使我蕭山縣與杭州暢通無阻。”

趙興笑著反問:“龜山先生,若是你家的房子成為別人地過道,人來人往的川流不息,每次經過的人毫不顧忌你的存在,你會怎么以為?”

楊時談到地那兩座橋,是從趙興城堡處通向江對面以色列人村落的兩座大橋,如今,以色列人在趙興地扶持下,已經在趙興城堡對面站穩腳跟,他們的村落大大擴張,不過以色列人生性謹慎,他們不愿輕易與外界混居,干脆在自己地村落的外圍修筑了如同趙興城堡一樣高地石墻,把自己封閉起來,而與外界的溝通只通過幾個很窄的石門,或者干脆通過趙興那兩座大橋。

蕭山縣因為錢塘江的間隔,一直發展不快,一江之隔,蕭山縣的土地價格與杭州相比,簡直是地板價。而且由于交通不暢,蕭山縣的糧食等農產品運輸困難,使得它身在運河之邊,卻沒有**運河的便利。令楊時憂心如焚。

“大人既然不愿意開放堡內石橋,那就再修幾座,我知道錢塘江大潮**兇猛,使得錢塘江上擺渡修橋都異常艱難,然而,大人城堡內的幾座石橋建成多年了,每次都在大潮中堅固如山,這說明大人擁有在錢塘江上建大橋的技術——十年前就有了。

如此說來,修建一座大橋,對大人來說不算什么,而現在,我聽說修建大橋的錢財,府中也不缺,那就修吧,下官這次來,就等著大橋暢通,大人若不答應修橋,我便在這里住下了,嗯,聽聽小曲,暢飲美酒,偶爾與同僚吟詩作賦,這日子我等的起。大人何時給答復,我就何時回縣,反正那小縣也沒什么大事。”

趙興答:“修橋——正像你說的,技術不是問題,錢財不是問題,但人力是個大問題。如今南洋事務局處處都在修路,都在搞大建設,這人力太缺乏了,熟練的工匠抽調不出來,龜山先生,現在動工修橋,等錢塘江大潮到了的時候,我恐怕只能建成幾個橋墩,不如等今年大潮過了后,在冬季枯水季節,我們再動

楊時搖頭拒絕:“不行,正像大人說的,現在處處缺工人,也缺材料,大人現在許可,我就從現在開始籌集石料、石灰、水泥,鋼材、鋼索,等到材料備齊了,恰好也到冬季了,大人以為如何?”

趙興苦笑了一下,隨口說:“預算你做了嗎?拿來看看。”

楊時立刻從袖中摸出一份文案,遞給趙興,邊殷勤的回答:“大人,我算了一下,兩座石橋,所耗不多,頂多十五萬貫。這錢,杭州府出的起。”

趙興草草掃了一眼文案,這份文案是按照趙興倡導的計劃書樣式做成的,每一項都寫得很詳細,看得出,這工程估算的風潮,現在連蕭山小縣也沒有幸免,他笑著點一點文案,問:“誰做的?人才,你把這份文案拿給萬俟雅言,說我許可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