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3284章 有嘴說不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84章 有嘴說不清

第3284章 有嘴說不清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三部大軍閥的狐步舞


“不能撤”,趙興拔刀虛空劈了一下:“雙方現在已經頂上了,我們決不能當先撤退。頂下去,誰先后撤誰氣軟,兩強相遇勇者勝!”

帥范望了望身后,苦笑一下提醒:“大人,我們可是以孤軍面對整個大遼你看,整個南岸都在觀望,朝廷不可能增援我們,而遼人的增援則源源不斷,我們身在北岸只能孤單戰斗……況且,我們打勝了又能怎樣?朝廷不怪罪嗎?至于敗了,還好,大不了你我身死此處,死后萬事休,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趙興安慰:“這次,我們收獲已經遠超預料澶淵之盟9年了,從那以后,我大宋士兵何嘗與遼兵對陣野外,如今我們在野戰中堂堂正正打了一仗,面對八千騎兵,三千步兵只損失了一百多人,便從騎兵面前安全撤退下來僅僅這個戰果,足已讓遼人刮目相看了。

可這還不夠,現在,我們需要給遼人一個大膽寒唯有這樣才能讓我有十年時間,我現在不缺皇帝信任,不缺金錢不缺技術,唯獨缺少時間!今日,我們必須給自己爭取十年時間,哪怕死在此處,也要寸步不讓!”

趙興說要給遼人一個大“膽寒”,對面的遼人確實在吃驚。雖然大宋軍隊的火力并不密,但在排槍齊射下,所有進入射程的遼兵都像撞上一到鐵幕,這種武器的威力超越了遼人的世界觀,顛覆了他們對弩弓弓箭的認知。

然而,遼人的戰術素養也讓趙興大大吃驚只數次試探后,遼人就摸清了火槍射程,他們只停在射程外挑釁。趙興的秘密武器三百新式火槍突然發作,大意之下,遼兵這次的損失比哪一次都大。但這三百神槍手一輪齊射,只造成了20的傷亡率。僅不足百人倒在宋軍的槍口之下。

“火炮,從船上調火炮了,我需要更多地火炮”,趙興舉著望遠鏡,頭也不回下令。

帥范轉身沖士兵下令,稍后。他又提醒:“大人,身后這道河是我們的生命線,只要水路暢通,我們的補給就會源源不斷……但,現在是初冬了,黃河就要結冰!”

“我知道!”趙興喚過幾名士兵,吩咐布陣,稍作停頓,他回答:“我已經吩咐耽羅水軍運載冰上戰車(狗拉爬犁)過來。倭國關東武士團會調來300武士,趕得及這場戰斗!”

趙興印象中,他最佩服倭人的是他們的耐凍能力。身穿襦裙的倭人光著腿趕在雪地奔跑,且他們從沒有船“足衣(襪子)”保暖腿部地意識,故此,他打算利用倭人的這一特色,在冰面上組織一支爬犁隊,保證補給暢通。

對面。被新式火槍嚇一跳地遼兵稍稍后撤后。趙興營寨現有地幾門火炮響了。這些火炮射頭雖然不準。但它帶著遠遠超乎遼兵想象地射程與巨大地威力。將遼軍地陣列砸出幾個大活口。一驚再驚地遼人再退。最終退到一里開外。才重新扎住陣腳。

“堅定!”趙興贊嘆:“這股遼兵出人意料地堅定。如此恐怖打擊都不混亂……若遼國士兵都是這樣。我們麻煩了!”

帥范皺著臉。嘀咕:“麻煩地不止這些大人。我等與遼人相持。雖然大人動用地都是家丁。可倭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令倭人助戰。即使朝中大臣不言。我怕。他們用起來也不放心!”

“沒問題。為我大宋而戰。是倭人難得地榮耀。他們會把此事寫入家譜世代傳揚。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們絕不敢出紕漏。況且倭人武士地單兵戰斗力很強。冰上不能容納太多人。用這些作戰兇狠。喜歡死戰不退、責任感極強地倭人來保障補給。比把補給線交給順保寨更令人放心。”

帥范稍一猶豫。承認:“這倒是。順保寨畢竟要受朝廷牽制。朝廷黨爭酷烈。萬一有人搗鬼。下令給順保寨。恐怕……”

此際。遼軍繼續撤退。直退到二里地外。如此一來。他們也就讓出了河岸北高坡。

河岸北高坡原來是堤壩的殘存物。由于河水干枯,露出了很深的河床,原先的堤壩就成了高地,而趙興現在的臨時登陸點,實際上是原先的河床。

“占領高坡!”趙興下令。

“后路不能斷!”帥范補充:“遼人兵多,且都是騎兵,放棄現在的營地,我怕遼人會切斷我們與河中的聯系我帶人去高坡,構筑炮兵陣地,大人坐鎮此地,呼應坡上。”

趙興稍稍考慮,鄭重叮嚀:“好,你保重……給自己留幾發炮彈,萬一遼兵圍得緊,你還可以轟開一條血路,殺回這里……大炮不可惜,新槍不可惜,我們可以更新換代,所以,必要時,舍棄一切,只要人回來就行。”

帥范點頭:“多謝大人關心,我這就動身,大人,我地后路全靠你了!”

說罷,帥范帶領三門炮,六個都、約三百人的隊伍登上北高坡,重新構筑前進營地。

這三百人的隊伍出現在堤岸高處,遼人雖然憤憤不平,但見識過宋軍密如暴雨的打擊后,他們停留在射程之外,靜靜不前。

此時,日光已經到了下午,南岸派來的人終于趕到了北岸,他們轉告了曹煜的要求后,趙興沉默了片刻,喚過源業平,問:“你想進入皇宮當官嗎?”

源業平雖然極度仰慕大宋文化,但他也不是智障,聽說了大宋朝堂的殘酷爭斗后,原本就厭惡公卿間勾心斗角那一套的源業平搖搖頭,答:“坡公有詩曰:高處不勝寒,我一個日本人,還是不要站的太高。”

趙興也不勉強,他叫過來蕭氏兄弟,逐一問:“你們兄弟倆誰愿意去朝堂做官?”

蕭峰年紀大,明白事理,他拱一拱手。替兄弟回答:“老爺,我們兄弟在耽羅島儼然王公貴族,連耽羅島地星主(國王)也要看我們的臉色行事,如此風光都白老爺所賜。我等放著這好生活不享,何必要去朝堂上受朝官那腌氣……老爺,不是我說你。我等現在跟遼人頂上了,背后人卻要抽走兵力保護貢物……這不是害人嗎?

小人這幾年也讀了一些書,知道一點典故,老爺,昔日陶淵明尚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老爺在海外基業無數,無論去耽羅島,去倭國,哪怕是躲在南洋也是一個土皇帝。何必要在這里被趙官家呼來喚去。”

趙興搖著頭,說:“你不懂!你們在這片土地上無所留戀,而我跟你們不一樣……這道理跟你們解釋不清。”

問遍了身邊所有親信。竟然沒有人愿意去皇宮當官,趙興叫過來一位營長,下令:“南岸堆積了我們卸下來的部分貢品,你帶一個營回去,聽張駙馬指揮,護送貢物回京。”

那名營長猶豫了一下,趙興催促說:“快走,等會兒天黑了,江面上不方便行船。”

那名營長一步三回頭的去召集自己的士兵。趙興轉過臉來望著北岸,說:“我帶的貢物里有羽絨服,取出來發給士兵,告訴士兵堅持住。明天一早,我們耽羅島地大批援兵就到了,那時候,我們就可進可退了。”

童貫從趙興手里接收了五百個士兵,又得到曹煜撥給的一千禁軍的支持,幾乎是一路狂奔跑回了汴梁城。進入汴梁時。他心中掩藏不住地狂喜他上位了,苦熬了這么多年,他終于上位了,有了這支劃時代地火槍軍,他在皇宮中的地位想不尊崇都難。

果然,童貫奔入皇宮,小皇帝聽說他從趙興手里領走了五百火槍兵,立刻任命童貫為皇城使、中閭大夫,諸樞密使。“諸樞密使”這個官職意思是:品級等同樞密使(從一品)、管理御前諸軍、負責皇城保衛工作地官員。隨后。童貫依靠手中五百火槍兵。開始整頓殿前三司,撤換不受信任的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官員。接手皇宮保衛工作。

至此,小皇帝才算坐穩了位子,再不用擔心權臣章的反對。

松了口氣的小皇帝親切的轉向高俅,吩咐。:“高愛卿,朕打算讓你去真定府走一圈,回來后再殿前司謀個官職,如此一來,朕也算放心了。”

殿前司都指揮,民間俗稱“太尉”,這也是高俅“高太尉”稱呼的來歷。

高俅躬身謝了皇恩,順勢補充說:“陛下,只是現在三司衙門還沒盡到手,臣暫時離不開。”

在原本的歷史上,高俅只是一個秘書型的官員,宋徽宗趙佶雖然信任他,但并沒有以為高俅有什么治國之術,所以就把他放在自己左右,擔任一個皇宮守衛的活兒。

大宋朝地皇權并不像明代、滿清時代那么變態,那些朝代,皇帝想用誰只是一句話的事情。而宋代的高俅不是科舉出生,皇帝想重用他,最好地辦法是讓他去鍍一層金。原本的歷史上,皇帝是把高俅派到環慶,讓范純粹幫高俅弄了點戰功,才有資格擔任殿前司都指揮。

但現在,歷史稍稍有改變,通過高俅,小皇帝獲得了趙興的鼎力支持,這使得高俅的重要性凸現出來,皇帝感覺有點離不開他了,故而,高俅的話立即得到皇帝的贊同。

“卿可稍待,待朕問問趙叔叔……趙卿正在做什么,有人說他跟遼人打起來了,朕很憂心”,小皇帝趙佶位子坐穩了,想起了國家大事,正好童貫布置好了一切,從外面走來。小皇帝急問:“趙卿在順保寨如何?”

童貫躬身回答:“趙大人跟遼人打起來了,他讓我轉告官家,此一戰,當為官家謀一世安定。”

趙佶搖搖頭:“趙卿之能,我早已知道,可是我朝與遼國一旦開戰,戰火蔓延起來,不知道何日終止。童愛卿走后,御史多有彈劾趙離人跋扈,朕想知道的是:前線戰事如何?趙卿手下有多少士兵?”

童貫躬身回答:“趙大人說了。遼國才經歷過災荒,南院去年還遭受了一次大叛亂。而宋遼承平已久,在此期間,我大宋國力逐漸上升,遼國卻逐漸虛弱,現在。是時候讓遼國人知道這個差別了。

趙大人讓我轉告官家,說:盟約的締結是在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下,達成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條件。如今事過境遷,當雙方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時,有必要重新修正盟約。他這次去,就是想讓遼人知道:情況變了,迫切需要遵守盟約的是遼國,而不是我朝。

趙大人還說,官家不用擔心戰爭規模擴大化。遼國人新死了南院大王;此刻又時值冬天,而遼國的任命官吏都是在春天,新官從草原王庭趕到南院。恐怕他已經達到目的這個冬天遼國南院沒有主持者,所以他們沒有力量擴大戰事。

此外,縱觀遼國國力,他們也打不起大規模戰爭了。因為女真人已經在北方發動了叛亂,遼人不敢打一場兩線戰爭,即使遼人頭吃腫了,想來一場兩線作戰,以遼國窮困的國力,南線地戰事規模一定不大。因為他們花不起這份錢。

反觀我大宋,我朝如今制壓南海,奪占大理后,使我朝的銀、銅產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婆、大理千年積蓄,讓朝廷十年財政無憂,府庫充足趙大人說,若是這場戰爭在明年春天結束,光他廣南一地的火藥庫存。已經足夠支撐千人規模地戰斗。

趙大人說,我大宋已經進入了火藥時代,而遼人還在用刀槍戰斗,我們是時候讓遼人知道這點,知道我大宋已經有能力抵御他們打草谷,同時,我們也需要在戰斗中,摸索出一套火槍戰法,以便應付將來的戰斗。此乃趙大人試探遼人的目地!”

“將來的戰斗”這幾個字童貫說的格外意味深長。

收復幽燕是大宋幾代人的夢想。因為有了幽燕。大宋的國防線就可以推進到燕山山區憑險據守,否則的話。胡馬一旦渡過黃河,他們面對地就是最適合騎兵沖擊地一馬平川,而為了防備胡人,大宋不得不維持龐大的軍隊,處處設防,結果使得財政處處吃緊,稍有災荒就感苦惱。

小皇帝本來有點擔心,也有點責備。他擔心趙興在前線失利,責備趙興在自己剛剛登基地時候惹出這樣的大事,聽到童貫這番轉述,他心情平靜下來,轉臉瞧向高俅:“高愛卿,人都說趙卿是我朝第一妖人,果不其然!

朕當初只是告訴他皇帝哥哥病了,這種家常聊天信函我以前也送過,皇帝哥哥也不是第一次生病。怎么這次我一說,他立刻就算出先皇辭世,且來的那么快,準備地那么齊全。

高卿以前與趙卿共事過,聽說趙卿在廣南推行智慧之學是叫推理術,推導術,是吧?卿以為,趙卿是如何推測到眼下這番情形?”

高俅拱手,拒絕回答。童貫仗著自己年紀大,趕緊勸解小皇帝:“官家,這話不能說。想當初官家入宮的時候,身邊帶著兩名趙離人送的女護衛;官家一登基,趙離人兩路大軍出現在京師左右,人都疑心是官家預先招來的趙離人,以為官家貪婪皇位,早有準備。官家如今又這么問,似乎……有嘴也說不清了。”

趙佶悶悶的說:“我當然知道趙卿兩路大軍突然出現在南北運河兩處,卻又止步于運河口,這種情況,我怎么說的清白,所以我才讓童伴當去趙卿那里,要來五百火槍手以防變故。如今這情形……”

高俅插嘴:“既然說不清,索性就認下這件事。唯有如此,官家才能安枕無憂……只是,臣也在琢磨,趙離人是怎么推測出先皇辭世的,官家,趙離人除了與官家交往密切,簡王那里,其余的王爺那里,是否也與他私下里傳遞消息?”

小皇帝懊惱的撓著頭,回答:“趙離人只來過京城兩次,一次是科舉殿試,另一次是從環慶歸來。那次他受王姑父(小王駙馬王詵)所托。前來拜訪本王,當時朕還沒有王位,衣食并不寬裕,趙卿受姑父所托贈我一筆錢物,還與本王交流過書畫之技。只是當時得罪了章被貶廣南,朕還沒有王位。只是一名宗室子,無人關注我與他地交往。

后來本王封地恰在廣東,更與趙卿密切起來這些,你們不清楚,是因為宗室子交結外臣,怎樣都是忌諱,趙離人素來做事謹慎,與朕交往都借著小王姑父那層關系,此后。他送來的禮物也是請本王轉托諸王,到不曾聽說諸王與他有書信來往嗯嗯,如此算來。趙離人這次入京,只能為本王而來。”

高俅點點頭,趁機煽火:“如此說來,趙兄是真關心官家的安危廣南天路遙遙,我不知道趙離人怎么推測出先皇辭世,但陛下登基的消息,在他登陸前,該沒傳到他耳中,因為估摸行程。陛下入宮時,他應在海上漂泊。”

小皇帝又問:“當時宮中召喚,高卿怎么突然想起派火槍女護衛送朕入宮?”

高俅勉強一笑,不好意思的說:“離人賢弟上次入京的時候,曾囑托我,說是他有幾個退役家丁待在馬夢得宅子,我知趙離人擅于訓練家丁,他地家丁論打斗,三五個人近不得身。

今年開春時。趙離人曾經送來信件,說萬一京城有變故,可以向馬夢得討要這些人手保護自己。奇了此后趙離人每月的信中,都重復這句話,讓臣很警醒。

當初,圣人深夜召官家入宮這種事以前沒有過,臣擔心有不測,便臨時向馬夢得借了兩個扈從,現在想來。估計年初時。趙離人已經有預感。

我素知趙離人是個注重然諾的人,他為了照顧坡公。寧愿在廣南那個瘴癘之地一待兩個任期。現在想來,估計趙離人是預測到先皇地情況,擔心宮中出現什么變故,特意趕來京城,以便照應……”

趙佶是個聰明人,高俅這話騙不了他,他搖搖頭:“趙離人帶著朱雀軍全軍趕來,我固然知道他不是單單為我,哪有一路狂奔而至,卻提前準備好與遼人開戰的軍械我瞧著,趙卿是心中另有打算……”

高俅跟趙興是朋友,兩個人相處不錯,趙興在小皇帝心中的分量越重,高俅越能獲得重用,現在小皇帝心中有懷疑,高俅眼珠一轉,繼續說:“趙離人做事,向來是走一步看三步,我記得他去環慶時,才上任便有大批草種、樹種運至環州、慶州。以我跟他交往地經驗看,此人是一個不做規劃不行動的人,所以他駐兵黃河,貌似準備充分的與遼人交手,甚有可能是:早有籌劃,臨時起意。”

這個說法趙佶也能接受,畢竟趙興以前做的行動太令人瞠目結舌了。揚州、杭州、環慶,再加上早先的密州,現在的廣州……趙興每到一地,工作計劃一套一套地,別地地方官摸清當地情況需要一年、做好工作計劃需要一年,第三年任期也到了,該拍走人了。但趙興一到當地,便馬上快馬加鞭的推行他地計劃,且每一項措施推行之后,立刻能見到效果。

這種過往政績,令人不得不懷疑此人是“非人類”,每走一步一個鬼心眼,每干一件事都提前準備好數條謀略。

小皇帝趙佶張了張嘴,還想說點什么,幾名宮女簇擁著向太后走進殿中,見到整個殿堂只有小皇帝與幾位親信,向太后點點頭,在小皇帝的問安下緩緩就座,沉默許久,若有所思的說:“哀家立端王為帝,不是謀劃很久地行動,只是先皇辭世后,哀家衡量來衡量去,以端王繼位最合適若不是如此,老身也有點懷疑,難道端王你早知自己將繼位為帝?”

端王唯唯諾諾,不敢答話。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