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2118章 一流的討好女人手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18章 一流的討好女人手段?

第2118章 一流的討好女人手段?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第二部優雅的貪官生涯

熱門作品推薦:

公元1088年2月25日、星期五;農歷龍年二月初一;亦即遼道宗(耶律洪基)大安4年,北宋哲宗(趙煦)元3年,中國歷戊辰年乙丑月戊寅日;大雪。

早晨一開門,鄧御夫帶著他家娘子李大娘前來拜訪,他憂心忡忡的看著天色,嘴里嘮叨:“二月了,怎么還在下雪?”

趙興看著鄧御夫笑了,他拱手向李大娘行了個禮,李大娘臉唇還了個禮,回答:“聽說如孺人有喜了,我帶著幾份禮物,都是不值錢的小孩衣服,來看看孺人,自家做的東西,還望簽判不要嫌棄!”

趙興拱手相謝:“哪里哪里,李大娘的手藝,沒說的。只是家里現在沒有一個掌舵人,亂成一團,還望大娘不要見怪。”

趙興這么說倒不是過分自貶,在宋代,官家的都是女子。比如眼前這位李大娘。據說,鄧御夫剛剛成婚的時候,一心在寫他的農書,家里的事基本上不管。

有一天他從外歸來,看到一個陌生男子扛著麥子進到他家院子,非常詫異,便責問李大娘。李大娘回答:“那人是我家佃戶,他扛的是咱家的麥子。”

全賴李大娘如此辛苦經營,才讓鄧御夫能夠安心著作。而李大娘這樣的人在宋代比比皆是,蘇軾的老媽陳夫人也是位這樣的管家娘子,他們一門三學士,父子三人都是不擅經營。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結果陳夫人去世后,蘇家也由大富陷入窮困。

鄧御夫是個典型地宋代男人,而李大娘則是個典型的宋代管家娘子。他恨不得將丈夫伺候到牙齒,鄧御夫則在完全享受宋代小男人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居生活。所以趙興說程阿珠懷孕了,不理家務,使家中失去了主持人,李大娘完全可以理解。她嘻嘻一笑,調笑說:“也是簽判過于寵愛自己娘子,哪有懷孕幾個月就撂下家務的。我去看看。”

李大娘說罷,躬身告退。趙興則向著鄧御夫苦笑。

他家的問題倒不是程阿珠不管事了,而是程阿珠害喜,而另兩個女人過于強勢。廖小小想著陳伊伊還沒有正式圓房。便想插手家務,而陳伊伊霸道慣了,對程阿珠尚知道忍讓,憑什么讓著廖小小,于是家里雌雌粥粥,不得安生。

對面的鄧御夫體會不到這個。如今這個小男人已經功成名就了,出了一本大部頭的農書,當了一份小官。前后掙了萬貫家私。準備自己也關心一下家務,以回報娘子這幾年的辛苦,所以他只關心為什么雪還下個不停,以至于耕作計劃無法預期開展“再這樣下去可不行啊,二月還在下雪,這可是幾十年沒有的事,現在農夫都無法整地。什么時候能播種呢。我看今年一定是荒年。”

趙興點點頭,回答:“遼國傳來的消息。他們那地饑荒已經擴大了整個南京道,餓死的馬匹有二十萬,遼國皇帝已經下令開倉賑濟。我們不愁人,看來今年要備荒了。”

鄧御夫也附和說:“是呀,從錦州拉來的馬匹都骨瘦如柴,逃難的遼民一批接一批,只要給口飯就上船,如今臨海村已經有上萬人了,我看得趕緊疏散。”

趙興還沒有說,那些錦州百姓逃至臨海村地還不算多,如今被他拉到耽羅島的都有三萬人口了。當地已經不堪重負,而大量的錦州移民也干擾了高麗回收耽羅島計劃。

一般來說,百姓家里囤積的糧食只夠吃到二三月份,進入三月份就被稱為“青黃不接”。如果三月份還在下雪,那么餓死的人就要增加了。

趙興對這種狀況也很發愁,因為古代無法儲存糧食,所以去年的大米、稻谷,儲存到這時候,量已經不多了,無法應付大規模饑荒。如果今年真地下雪下到三四月份,那么,大規模饑荒就免不了。

“我們今年轉運過來多少匹馬?”趙興望著漫天大雪,憂心忡忡的問。

“從登州上岸的有三萬匹了,從密州上岸地,都是精挑細選地良馬,前后也有八千匹了。”鄧御夫回答。

“明天從泉州會駛過來一批硬帆船,大約有一百艘左右,密州所有會駕船的人,有一個算一個,愿意買船的都賣給他們,讓他們去遼國運馬……那可是有二十萬匹餓死的馬啊,死馬我們也要,馬皮可以做衣甲,可以做鞋子,馬肉鹽腌起來留存過饑荒……我們不是開了個私鹽場嗎,那里的鹽不向外出售,全用來加工食物。”

趙興開的私鹽場雖然出產量很大,但由于鹽到內陸才值錢,而內陸走私私鹽的道路情況很復雜,沒有足夠地人手維持不下去。趙興不清楚里面地路子,結果他的鹽場只能以批發為主。批發給鹽販子,甚至關辦鹽場。雖然掙錢很多,但利潤不大,惹出地非議倒不少,所以他決定,借這個機會,索性在明面上不再對外拋售食鹽,對外只聲稱是密州團練自用的鹽場。

“不錯,附近幾個官鹽場去年到今年只產出了三百石鹽,他們熬鹽需要大量的柴薪,我們的鹽場不生火,產量反而比它大,發給這些鹽場,比發給鹽販子穩當”,完了完了,鄧御夫這么一個好人,被趙興教導幾天,談起走私鹽來竟如此自鳴得意。說完走私鹽,鄧御夫又把話題轉到他的皮革作坊上:“不行了,我們還是到福建采購一批薯莨吧,收的獸皮都堆滿了倉庫,再不加工,可沒有入息了……離人。你說四月種薯莨,能趕上趟嗎?”

“別問我,你才是農學專家”,趙興嬉皮笑臉的說。

大雪還在下個不停,雪花已經在兩人身上鋪了厚厚一層,鄧御夫感覺到一絲寒冷,他跺著腳,建議:“還是回房里談吧……我聽說薯莨加工最好在六月份,這一下子,恐怕趕不上趟了。”

往客廳走的半路上。程爽趕來匯報:“臨海村都頭曲伏波來拜訪。”

曲伏波現在已經不是曲大將了,他是曲副將。“副將”是正式官銜,從九品,他地階官是“下班祗應”。55階。一身官服的曲伏波向趙興獻上新年禮物,告個罪,叉手不離方寸的說:“簽判大人,本來年前要給你拜年的,但村里事忙,一幫軍漢攛掇我去錦州跑趟水路。一來二去耽誤了。恕罪恕罪!”

鄧御夫不知道曲副將跟趙興的淵源,他厲聲喝斥:“咄,錦州這個詞是隨便說的嗎。”

曲伏波連聲告罪。憨憨的說:“這不是只有簽判大人與推官大人嗎。別人面前我是絕不說的。”

趙興做和事老,他看著曲伏波的官服,調笑說:“我現在該稱你為曲副將了,如今你也算是朝廷正式的官人了,這下子你渾家該滿意了吧?”

曲伏波連忙拱手,答:“全賴簽判大人地恩典!原先在下頑劣不堪,族人嫌棄。渾家屢屢責罵。現今總算掙出一個出生來,這全虧簽判大人的恩典。小人本該年上來拜謝的。可是簽判大人府上客多,小的官職微小,不敢打攪。恕罪恕罪!”

“才一個副將就滿意了,板橋馬上要設立為縣,臨海村就在治下,那里準備設立一個巡檢所,張團練使說了,準備讓你再升升,升為從八品地正將,加水軍巡檢,好好干吧。”

曲伏波送的年禮是他從錦州販運過來的海貨,一些黑乎乎的、形如干炭的東西,外加一些珊瑚、貂皮。趙興的回禮是五兩銀子,一把戰刀。另外,給他渾家幾匹綢緞。他地回禮比曲副將送來的禮物還重,這不是上官對下屬的賞賜,鄧御夫這才明白兩人關系親密。

等曲大將千恩萬謝地退下后,鄧御夫拿起那幾段干炭,好奇地問:“這黑乎乎,硬邦邦的東西是什么?是炭火嗎?怎么他眼巴巴的送來些炭火干啥?”

趙興拿起來一嗅,不是炭,帶有一種海腥味,他笑了:“這玩意居然難倒你這個農學專家?這是海參。海中人參,大補,它渾身上下都是膠原蛋白、海綿質,對婦女尤其滋補,你看看這玩意像什么?”

海參,宋代還沒有吃海參的習慣嗎?鄧御夫確實不懂,看著對方那疑惑的神情,趙興有點明白了吃海參應該是遼東滿族人的習慣,也許是金人入侵中原,才把這習慣帶到了漢人中間。

不過,中國人飲食講究以形補形,吃肝子補肝子,吃屎(蝙蝠屎稱夜明砂)補眼睛,這玩意水一泡軟軟綿綿,干透了硬邦邦。鄧御夫雖然不明白啥叫“膠原蛋白”、“海綿質”,但他看了看那形狀,淫蕩的笑了,拍拍手,曖昧地說:“弟妹有喜了,你再吃這玩意……嘿嘿,我到忘了,你還有兩個妾要應付,是地多補補。”

鄧御夫一邊說鄙視的話,手里卻絲毫不怠慢,一會兒,一半地干海參被他劃拉撥一邊,他無恥的說:“這大冷天的,我也要補補身。”

趙興鄙視的望著他:“說到吃,我不教你,你會吃嗎?……來人,拿點溫熱的石灰水來,把這干貨泡進水里,讓它發起來,今晚來個海參炒韭黃。”

一盤海參炒韭黃吃的干干凈凈,鄧御夫滿意的抹抹嘴,說:“不意這玩意如此好吃……你說今年可能大荒,我們不種糧食種薯莨,合適嗎?”

趙興打了個飽嗝,看到丫鬟在門口躲躲閃閃,他一邊招手示意女使進來,一邊解釋:“我已經派快船去南方運送苗木和種子,大約再有十天的功夫,船便會到了。今年我們不能種糧食,我打算栽蘋果樹,種薯莨和紅薯。”

女使走進來了做了個揖,說:“后院里娘娘吃海參。覺得很對口味,吃下去居然沒有吐。少母問還有沒有,希望再上一份。”

趙興回答:“去廚房,幸好我今天把海參都泡了。讓他們都炒了,給學生們也嘗嘗鮮,回頭我再去遼東拉一船回來。”

丫鬟走后,鄧御夫馬上問:“離人剛才說蘋果、紅薯,這都是什么東西,那蘋果是唐人所說的頻婆果么?”

趙興挽起袖子說:“讓我給你這農學專家上一課,蘋果啊。它就是蘋果。最早被稱為頻婆果的果類,是生長于嶺南地區地一種亞熱帶堅果。它與印度頻婆果的品種相當接近,漢代人稱紅柰,唐人稱之為相思子或紅豆。

這頻婆果是一種堅果。也就是像核桃一樣,外殼堅硬的果實。而蘋果總之,我也給你說不清,等見到你就知道了。”

趙興不知道,蘋果在元代末期傳入中國時,它最初的名字就叫“頻婆果”。古代的蘋果啥樣。元人已經不清楚了。他們借用佛經中“色丹且潤”的頻婆果來稱呼它,曾異寫作平波、平坡,到明朝仍固定為頻婆。亦作蘋婆。明后期開始簡寫為蘋果。

也就是說,中國早期的“頻婆果”與元朝以后的“頻婆果”不是一回事。

蘋果是個好東西,尤其是蘋果木,它有一個特性就是質地脆弱,遇到撞擊就會粉碎斷折。這種特性讓它成為了騎槍、投槍、箭桿的最佳材質。尤其是騎槍,騎士們高速撞擊,騎槍搓到目標上變的粉碎。可以完美地保護騎士。并把騎士的動能完整的傳遞到目標之上。

現代高速公路邊的防撞甕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汽車一撞擊。防撞甕變地粉碎,從而吸收撞擊能量,保護駕駛員。這種特性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只許我打別人,不許別人打著我。

而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就是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騎士巨大的撞擊能量撞在敵人身上時,他越是猛烈的刺向敵人,受到的反撞力越強,如果沒有蘋果木做的槍桿保護,那么騎士與敵人就是一比一同歸于盡地戰斗場面。而有這種蘋果木槍桿,騎士的動能全部傳遞到別人身上,自己卻通過槍桿的碎裂,得到了保護。

投槍箭桿也采用這種原理,投出去地投槍為了防止敵人撿起來還擊自己,需要經過特別設計,而這種用蘋果木做地投槍與箭桿,一遇撞擊會粉碎,令敵人無法撿起來還擊。

蘇軾為紀念他的前妻王弗,曾栽下十萬棵松樹,寫下凄美絕艷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趙興沒打算紀念誰,但他準備,為了應付幾十年后的那場戰爭,搶先栽下十萬株蘋果樹。

“紅薯嗎,那是麻逸土著吃的一種塊莖食物,產量高,耐旱,我準備把這種物種引進密州,對付即將來的荒年。”趙興只是輕描淡寫地解釋了紅薯的來歷,他沒有細說麻逸人對紅薯物種所采取地保密措施,為了偷到這個物種,他前后花了很大力氣,為此犧牲了不少人,當然,他也圖滅了好幾個部落,才收集到足夠地種子。

密州的大雪斷斷續續下到了三月份,由此看來,鄧御夫這個農學專家地預測果然不錯。三月份,朝廷的正式指令也下來了,板橋鎮正式成為膠西縣,下轄三村一鎮。而趙興也不出所料的被任命為板橋鎮縣通判。

新設立的膠西縣是個小縣,這個小縣只要縣令與通判兩名官員,縣尉與主簿都空缺。新任膠西縣縣令是一名叫林積的同進士,與此同時,密州新知州王鞏也姍姍到來。

王鞏抵達的日子,是三月中雪后第三天,道路有點泥濘,官員們都穿著厚厚的冬衣,在城外接官亭迎接王鞏。王鞏是順著黃河從濟南府而來,路途上倒沒有吃多少苦,他見到人叢中身材高大的趙興,親切的招招手,調笑說:“離人啊,我到密州就奔著你而來的,秦少游曾說九品的做官水平、八品的詩文、七品郎中、六品商人、五品的治世水平、四品農夫、三品廚子、二品的蓋房本領、一流地討好女人。

我這次來密州可不打算走了,打算置一片地,還有請你給我蓋一棟好房子。沒說的。就你了!”

王鞏是因為“共同貪污”被貶謫出京的,這里面究竟誰是誰非,趙興也不打算追究根底,但王鞏現在說話如此氣粗,想必這廝不是那么清白。

一直以來,趙興就納悶了,按說,大宋官場的潛規則不少,照潛規則勒索納稅人的錢,現代稱之為“合理不合法收入”。這筆收入加上官俸,朝廷對官員簡直是美國待遇,怎么他們還要貪啊?

這廝貪了還如此囂張,怎么不退贓。不被抄家?……嗯,想到蘇軾被貶官后,還帶著家產去黃州,想到密州后院還養著一個呂惠卿,帶著官俸逍遙……趙興忍了!

這大宋的貪污成本也夠低的呀?

趙興還郁悶王鞏的說法:“這話說得,我怎么就是九流的做官水平呢?我的醫術難道不好嗎。秦少游那廝怎么才評了個七品?還有,一流地討好女人,這話更是從何談起?污蔑。絕對是污蔑!”

趙興參加這種官場應酬。廖小小是必到的,因為趙興需要她提醒官場禮節。所以王鞏無需找證據,一指趙興身后的廖小小,繼續取笑:“京城十絕啊滿京城二百萬人,有幾個十絕?人見你一面,也沒聽你使出啥手段,結果小小姑娘就出奔了。

這還不算。京城斫膾的梅三娘哪去了。弄鱔地錢婉兒哪去了。你走后,京師無膾!搞得我們這些人喉嚨里都伸出手來。這不怨你么?看來你討好女人的本領不一般,去京城這一趟,生生弄走了京城三個最出色女子,怎么不是一流手段呢?”

密州留任的那些官員緊著拍新上司馬屁,齊聲稱“絕對正確”,“精辟”、“入骨三分”,連索問道這個通判也微微點頭,表示贊同。此時,王鞏的妾柔云姑娘正在下馬車,看到柔云的裝扮,趙興已禁不住來氣,這位追隨王鞏流放到天涯海角地女人現在居然還是婢女,王鞏這廝竟然又娶了新夫人,看來他貶官絕對是……啊。

趙興鄭重向柔云行了個禮,王鞏那廝還在呱噪:“九流做官水平,還用說嗎,你到密州生出多少事來……”

王鞏頓了頓,嘎然而止,其他的密州官員頻頻點頭。

是呀,生出多少事來,可惜趙興做得事多數是能做不能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他們只點頭,不吭氣。

不過,王鞏給了趙興治世水平很高的評價,因為趙興到密州任上不足半年,密州團練現在已經富得流油,連帶著,密州一地參與販馬走私地百姓也腰包鼓了起來,這讓朝堂大臣心知肚明,但他們打死也不說。

可種地怎么比治政水平評價還高呢?俺這還沒開始種田呢?

廖小小在趙興背后笑地很得意,她盈盈的向王鞏拜下,感謝對方的變相恭維,鄧御夫則在一旁緊著搓趙興,王鞏似乎看出趙興的疑惑,拍著手說:“你種田的本領可不是我夸獎的,是揭樞還有晁補之說的,晁補之父親來信盛贊你地莊子滿院花,處處都是新奇物種,聽說杭州百姓今年從你地莊子上引種辣椒、櫻桃、新種蔬菜,弄的熱火朝天。說是去年種下地那些農夫都獲利豐厚。不簡單啊。”

趙興被鄧御夫搓的受不了,他一把揪過后者,將所有的功勞推給了這位農學專家:“王大人,這位鄧從義著有《農歷》一百二十卷,補之曾推崇該書言耕織、芻牧與凡種藝、養生、備荒之事,教《齊民要術》尤密,這全是從義的功勞,我們還打算在密州推廣新種呢。”

王鞏的正妻盧氏也下了馬車,此時王鞏發現自己冷落了其他官員,連忙親熱的拉住索問道的手,說:“城里談,城里談!”

王鞏的隊列后面,是新任膠西縣令林積。這位官員四十多歲,倒是一臉憨厚像,他與趙興拱手見過,兩人商談了幾句,知道對方還沒處居住,趙興請他到自己家中安置,兩人說完客套話,追上了官員的隊伍。

接官宴完畢后,王鞏把趙興留下來聊天。他作為上官,雖然沒有房子住,但不方便住進下屬的房子,所以住在驛站里,等妻兒安置好后,他與趙興聊著京城里的軼事,并帶給趙興一大包京城朋友寄來的信件。

“你老師正在主持今年的科舉,我走的時候,他說也打算出京求取外任……對了,還有一件趣事。

你老師前不久去張厚之家,竟然發現故黃州知州徐君猷的小妾勝之,席上勝之和張厚之打情罵俏,說這那些她與徐君猷說過的綿綿情話,你老師心里頗不是滋味。

勝之剛開始裝不認識你老師,等你老師悵然淚下,她卻放聲大笑。老坡越傷心,勝之笑得越響;勝之笑得越響,子瞻忍不住伏案嚎啕。張厚之及在座賓客驚愕不一,皆面面相覷,低頭議論。此為子瞻兄在人前第一次失態,歸來后,他以為戒,常勸弟子不要納妾蓄婢……對了,他已經開始遣散妾婢,獨留朝云姑娘。”

趙興跳了起來:“阿也!那些妾婢可曾有孕?就這么遣散出去,恐怕不好?”

蘇軾遣散妾婢,給歷史上留下了一樁疑案。據說當時他有兩個小妾都已經懷孕了,那兩名小妾就是采菱、拾翠。此后,北宋六賊當中的梁師成、孫覿都說自己是蘇軾的那兩名小妾生的。梁師成說自己的媽是采菱,孫覿說自己的媽是拾翠。

朱熹與程頤有師承關系,秉承了程頤對蘇軾的敵視,他在《朱子語類》中說:“蘇東坡子過,范淳夫子溫,皆出入梁師成門,以父事之。又有某人亦然。師成妻死,溫與過欲喪以母禮,方疑忌某人,不得已衰而往,則某人先衰在帷下矣。”

不過,后人指出,朱熹在這里又展現了他一貫的胡說八道。因為宋時尚無明朝太監與宮女對食之制,梁師成一介太監,何“妻”之有?沒有妻子,怎會有妻子死后,蘇過與范溫“以母禮喪之”?

趙興所擔心的就是這點。蘇軾遣散妾婢,這在宋人的觀點來說,不算過分。因為宋代妾婢的待遇很獨特,她們就是一群用身體打工的打工妹……但如果他的小妾真懷孕了,這未免過于冷酷。

想到這里,趙興坐不住了,他不顧禮節的跳了起來,呼喊自己的學生:“程爽,快去,騎快馬前往京城,把師公遣散的小婢都找到,不惜一切代價買下,送到我這來!”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