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82章 如獲珍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82章 如獲珍寶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82章 如獲珍寶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1082章如獲珍寶趙興慢慢地說:“我搖頭,就是替你惋惜,你瞧,這么大一件皇家秘密握在掌心,又為掩飾皇家臉面付出如此大的功夫,你卻要遠走海外,陪這位公主……

可惜呀可惜你知道海外是個什么狀況嗎,周圍一個熟人都沒有,你想說話都找不見交談的人,因為你完全不同他們的語言。

想想看,海外可沒有人給你發俸祿,所有的花銷全靠公主帶出來的那點錢,坐吃山空。你再想想,一個熟人都沒有,一舉一動都需要拿錢買,那該有多么大的花銷?你買地,買房子,雇一群人保護你,所有這一切,都是拿錢買來的,每月光工錢你該花多少?

你不會種地、不會營商、不會紡織,你孤苦無依身在海外終身不能回鄉,死了都沒人知道,都沒人敢埋……看著我的眼睛,告訴我,你真打算過這種生活嗎?

別說我會照顧你,我在海外苦掙了三年,正想享受大宋的士人生活呢,我不會在到海外,我要居住在這片土地上。所以,你們有事不會立刻找到我,如果想強迫我,我決不會奉詔,你看著辦吧。”

童貫急得亂轉:“這咋辦,這咋辦?”

等到童貫急得滿頭大汗,趙興才慢慢地說:“如果相信我,就讓我來安排,公主是個可憐人,那就別拖累其他人了這話是對你說的,你回去告訴太后。說我在交趾有套房子,在瓊州也有套房子,這兩個地方與我大宋隔海相望,陸地上也能走的過去,可請太后任意選一個作為安置。

至于公主身邊,那就什么人也不用帶了,公主是出去做普通人地,帶上閣長大官,反而令她觸景生情。不如不帶。

有愿意跟的宮女,可讓公主隨身帶幾個……請太后放心。我那兩處房子都很舒服,沒有煙瘴惡痢之苦。兩邊海陸很近,等風聲平息,公主愿嫁,我一定找個好人家嫁了……且慢,我有好主意了,把她嫁給大越郡公,這我能辦到。告訴太后,我一定風風光光讓她出嫁。”

趙興眼睛亮著像一位成功偷到雞的賊。童貫得到他的保證,坐不住了,焦急的準備回宮報信,臨走忽然想起:“對了,錢塘進士周邦式在你府上?我這次是打著給他宣旨的幌子來的,你可別說漏了。有詔:除周邦式知滑州。這旨意我需宣給他。”

“他在側院,院門口掛著周字燈籠……我叫院子領你去!”趙興回答。

童貫走兩步,忽又止住腳:“四月初一。無月,那晚上最適合走,日子你可記住了。”

“知道了!你回去一定把情況解釋清楚。記住:為你好,一定辭去公主身邊的活兒,最好按我說的,不派宦者隨侍……”

兩人再聊了幾句細節,敲定好離宮計劃。童貫興沖沖跑了。趙興送走他后,獨自一人在屋里推敲一會。便慢慢地走出屋外,馬夢得房間走去。

按皇家一般的處事原則,決不會允許那個無名無姓地野孩子生下來,宋朝最出名的醫學功夫是針灸,一針扎下去。也許那為公主已經悄悄流產。

趙興慢悠悠地在院子里走著。邊走邊替那名未出世的孩子哀嘆……可這已經不關他的事了,他已經走到了馬夢得門前。

蘇軾正在房子里評價幾名弟子的新詞新作。這是他已經忘了剛才的煩惱蘇軾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個想得開的人,隨時給自己尋找快樂。

黃庭堅作了首《漁父詞》,其中有“新婦磯頭眉黛綠,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沉鉤”的句子,黃庭堅自個兒覺得不錯,“以水光山色,替卻玉肌花貌,此乃真得漁父家風也”,樂顛顛地讓蘇老師評價。

蘇東坡看完,笑咪咪的連連點頭說:“不錯,真不錯,才出新婦磯,又入女兒浦,這漁夫夠風流的,不過這家伙還有心思打魚嗎?”立刻引得弟子們哄堂大笑。

蘇東坡又說:“魯直啊,你的字最近是越寫越清勁了,就是筆劃太瘦,看上去像樹梢掛蛇。”

屋內的黃庭堅立即回敬:“老師的字學生固不敢輕議,然而看起來有點兒扁,就像石壓蛤蟆。”

趙興在門外聽了幾句,聽不懂,太深奧了。蘇軾講話引經據典,趙興知道數理化知道哲學,唯獨對那些經典不熟。他笑嘻嘻地推開門,像沒事人一樣竄進了屋里,自己找了個座位坐下,便學著馬夢得的樣子在椅子上搖頭晃腦。

蘇軾發現他,瞥了一眼,才一張嘴,趙興已經搖頭晃腦地說:“不可說!不可說。”

“好吧,我不問你”,蘇軾也放得開,馬上說:“離人來晚了發詩一首,你這名弟子,也曾有數首詩流傳,可你寫詩的時候都不在我身邊,是否總是不承認別人親眼所見,今日進定須做出一首詩來。”

做什么?趙興只會唱歌,他拍著桌子,唱起三國演義地主題曲,拖腔怪掉的《臨江仙》,唱到“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蘇軾聽了大為感動,連聲夸獎好好好。

這首詞挺符合蘇軾的風格,里面的豪邁與看穿世情很和蘇軾的胃口,尤其是最后幾句,簡直是針對他剛才的煩惱,勸解他的話……當然,這首詞趙興已經否認是他寫得。

這確實不是他寫得,可大宋沒人相信。

蘇軾毫不吝嗇夸獎這詞,狠狠地夸獎一番,而后又說:“我今天來。是想告訴你,呂相公想見你,明天恰好他在家,你跟我同去。”

呂相公指的是呂大防,也就是蘇軾些任命書,得罪地那位當朝丞相,他想見趙興,難道是間接想蘇軾表示,自己不在意,蘇軾詔書中地詞句嗎?

“呂相公好古甚切。且以為周禮必可行于后世,近日黃魯直(黃庭堅)、張文潛(張耒)在宮中談論射禮。呂相公知道了,打算問一問你周禮的一些細節,那兩個倭人跑哪去了,你帶他們同去。”

周禮,趙興想起張用的話,苦笑一下:“現在還有人關心周禮嗎?現在可是大宋啊,周禮忽視倭人,高麗人、越人守的禮節嗎?他難道不怕別人罵他哈日哈韓?”

“哈日哈韓?什么話?”李好學。問地很急。

“哈,這是一種胡人語言,你不需要知道,是我說漏嘴了。啊啊,呂相公喜好周禮,喜歡到什么程度?”趙興最后一句話純粹是沒話找話。但在座地這些人都沒有因此鄙視他,馬夢得趕緊將手中的一本書塞到趙興手里,看情形。他們剛才還在談論這事。

書上寫著四個字:藍田鄉約。

鄉約是一種鄉里公約地意思,內容是在日常生活禮儀規范,鄉人互助條列,互相勸善戒惡規誡,目的是為了使風俗淳厚。

趙興不知道,他手里拿著這本藍田鄉約被喻為中國第一鄉約。它是由呂大防的哥哥呂大鈞編撰地。在宋代以前,周禮的一些親民儀式只深入到縣級單位,而且是由官府組織地。到了宋代。這些親民措施短暫地深入到鄉間,就是由呂氏兄弟倡導的。

為了讓鄉規民約易于實行,并能夠持久,呂氏兄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推舉約正主持其事,大家輪流擔任值月。定期聚會。記錄并賞罰善行惡行。這是民間發起的自治。由鄉民自愿參。來者亦不拒,去者不追。

這本書記錄了鄉民間的一些習慣。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自然法”或“習慣法”,其中最初的部分也就是宋代的“宗法”。

這才是宗法,真正地宗法!以前我看到的那些宗法都是垃圾,婦女沒有財產權,宗族內小輩們沒有私權的東東,竟然被說成是宗法?!哪玩意怎么看怎么像胡人的原始部落酋長制,編這種瞎話的人一定沒有看過《藍田鄉約》當然,他也許看過藍田鄉約,但奉欽命,特地出來蒙人的。

拿部落酋長制來蒙騙世人,然后要求漢人用漢語承認這東西是漢人的,并批判它多么丑惡人世間顛倒黑白的事情莫過于此。

崖山之后無中華啊!

趙興掂著這本藍田鄉約只想哭。

崖山之后無中華并不可怕,可怕地是故意告訴你一種別樣的中華、告訴你崖山之前的中華跟他們編的一樣。

我們失去了中華,連中華的本來面目都失去了!

蘇軾興致勃勃向趙興介紹著藍田鄉約,這本鄉約在剛誕生的時候,也給呂大鈞惹了不少麻煩,朝臣們主要議論說有“結黨”之嫌。因為自發的鄉民聚會,未經過組織許可,是“群體件”……幸好呂大鈞是生活在宋代,組織上到沒有調集人民衙役鎮壓人民。

在后來,呂氏兄弟名氣越來越大,世人已把呂氏兄弟及門人歸為禮學,或稱關學,或稱關中理學。朝廷不好意思干涉,便采取不鼓勵,不支持,不打擊、不壓制的策略。而隨著官學弟子越來越多,他們分布四處做地方官,也身體力行著將藍田鄉約在各地推廣,于是,這一周代禮節歷經戰亂,便繼續在民間流傳下來。

趙興拿到地是全本藍田鄉約,鄉約首章的鄉民行為規范,記錄的就是宗法。而后是民俗禮節……這些民俗禮節中,趙興看到很多熟悉的東西,比如社戲、廟會、賽龍舟,春秋祭等等。

這些娛樂活動原先都是“鄉禮”的一部分,是由官府組織,通過鄉民聯誼活動,促進敦親睦友地民風。后來,因胡人來了,這些東西變地支離破碎,民間只剩下娛樂。它的出處反而沒人知道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是”,趙興茫然地嘟囔:“人都說崖山……,我現在知道出處了。原來,從那以后,我們地文化失去了本源,我們連民俗的處處都不清楚了!還有什么比這更悲哀?!”

馬夢得給趙興出示的,是《藍田鄉約》的早期版本,那時呂氏兄弟只在自己的家鄉藍田推行這種鄉約,所以被稱為《藍田鄉約》。后來閑言碎語過多。在藍田劃地自守推行這種封建禮節,有封建割據及恢復封建的嫌疑。而宋代是皇帝為首的寡頭奴隸制,所以呂氏兄弟悄悄地把它改名為《呂氏鄉約》,給它披上了一層宗族的外衣。而宗法屬于百姓家務事,朝廷便從此再不干涉。

也正是因為《呂氏鄉約》的推行,中國開始有了宗法的說話。也就是說,中國是從這部《藍田鄉約》開始,正式踏向宗法社會地,所以它被稱為中國第一宗法。第一鄉約雖然此前因為戰亂,中國已開始以家族為單位聚集生活,但那時還沒有明確的、體系化地宗族“習慣法”……

“我去,我很想見見這位呂相公,不止帶那兩個倭人去,還要帶上高麗的、交趾的。子曰:禮失,求諸于野。我們現在已經失去的太多了,而我們正為這些國家都在自夸: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讓他們談一談。”

“好”,秦觀最喜熱鬧,他雀躍說:“前一次四國大戰,虎頭蛇尾,這一次一定讓那三個國家見識一下我大宋的錦繡文章,見識一下大宋的物化天寶。”

陳公川聽到這個消息沉思半晌,一拍懷里的陳宜娘,陳宜娘乖乖地起身閃到一邊。陳公川坐了起來,眼一瞪,反問:“你終究要娶我妹子,是吧?也就是說,我遲早是你的大舅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上次四國斗詩。你也沒提前打招呼,讓我很沒面子。

這次你提前說了。可你地給我準備時間。那兩個都是什么人源業平是倭國著名詩人、武士、唐刀手,紀守中的名氣比他還大;樸寅光是高麗大詞人,這些都不是善茬,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亮出我的身份,以便我和他們平起平坐,再一個就是給我時間,我要找幫手,”

“亮出身份這不可能,找幫手,這倒是個辦法……這可是一場有影響的大會,恰好小王駙馬要在西園組織一場雅會,那地方夠大,不如我們就把聚會推到月底……”

趙興說的“月底”是指公歷4月30日,這一天是中國歷丁卯年癸卯月癸亥日庚申時,亦即元二年三月二十五,星期五,立夏。

這一天,站在西園這個著名的地方,趙興立刻回想起來,為什么西園這個詞這么熟悉。這是“西園雅會”舉辦的地方,西園雅會與蘭亭集會并列為中國文壇兩大盛事,前一次集會的主角是王羲之,這次集會主角是蘇軾。

西園外,人頭涌涌,那景象就仿佛是后市明星演唱會劇場外地情景一樣。拿不到票的粉絲簇擁在劇場外圍,等待見他們的偶像一面。不過,這時的場面比明星們的演唱會還要規模宏大,西園外足足圍了四千人,他們眺望著緊閉的園門,仿佛眺望著一座圣殿。

它必將會成為圣殿,這一刻,也必將成為歷史,唯一遺憾的是,旁觀者的名字爬不上記分牌。

園門微微開了條小縫,園門邊幾個衣著華麗地大胖子立刻用肥碩的身軀堵死了園門,他們湊了過去,與園內的人竊竊私語,離園門稍遠處的讀書人沒有擠過去,他們仍保持斯文狀態,文質彬彬的站在原地,期待著園門地密談出現結果。

這種現象似乎出現了很多次,學子們已經習慣了,所以他們只是耐心期待。果然,不一會兒,園門縫里遞出了幾片紙,那是園內大師們地詩稿。其中一個錦衣胖子如獲珍寶的接過那幾張紙,其余幾名人則露出失望神情,略讓幾步,讓出了此人地身形。

那胖子略掃幾眼,立刻晃著手中的紙片高聲喊:“東坡居士(蘇軾)、少游先生(秦觀)詞各一首、小王駙馬詩一篇,由我盛和印書坊獲得,現場只朗讀一首……”

學子們群情涌涌。亂七八糟的嚷嚷:“讀大蘇學士的……”、“讀秦少游地”……

園門語聲嘈雜,園內則一片寧靜。

這次宴游實際上是一場文人們的劫后重聚和人生小憩。在座的眾人們都是度盡劫難,才重新相聚于此。善畫人物的李公麟將這一文學的盛會描成一幅圖《西園雅集圖》,米芾為此圖作記,即《西園雅集圖記》。這次聚會,被稱為是不遜于東晉蘭亭雅集的盛會,而該畫所描繪的場景,從此被當作中國士大夫理想生活的典例,變成后代名家畫筆下反復描摩的主體。

趙興看了李公麟描寫的“西園雅集圖”,這幅圖畫由李公麟繪制。米芾作序,它地真跡已經遺失。贗品保存在日本,是日本國寶。《西園雅集圖》在國際上赫赫有名,因為它是唯一記錄古代中國文壇盛事的圖畫,相類似地文人聚會,西園之后,再沒于中國出現。

西園松檜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一張石桌陳列于花園中高大的蒼松翠竹之下。一只蟬向一條小河飛去,河岸花竹茂密。主人的兩個侍妾,梳高發誓,帶甚多首飾,侍立于桌后。蘇東坡頭戴高帽,身著黃袍,倚桌作書,駙馬王詵在附近觀看……米芾立著。頭仰望,正在附近一塊巖石題字。秦觀坐在多有節瘤的樹根上,正在聽人彈琴……

此外,黃魯直、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他們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游之樂。主友16人,幾乎囊括了當時京都的文壇精英……

這次集會還有六名侍姬、書僮歷史本來應該如此記述,但現在。似乎歷史出了點岔子,它比原先多出無數人來……

這一刻,歷史偏離了原有軌道。

明白了這點,趙興激動地快要暈了歷史改變了,我終于改變了歷史。

本次參加西園集會的人多了一倍不止。除了原先那二十二人外。還有大群洛黨人員比如呂大防、王巖叟等等。原本的歷史上,現在正是蜀黨洛黨斗爭最激烈的時候。自蘇軾主持“館職事”。傅堯俞、王巖叟、朱光庭等人斷章取義攻擊蘇軾地考試題涉嫌誹謗神宗皇帝。這一攻擊被蘇軾粉絲高太后擋了回去后,傅堯俞、王巖叟、朱光庭等人轉而猛烈攻擊呂陶。朱光庭等人是程氏弟子,是洛黨的代表人物,而蘇軾、呂陶均為蜀人,于是蜀黨、洛黨之說不脛而走。

原本洛黨該竭力攻擊蘇軾學派,他們這一攻擊是無差別的,不光包括蘇軾學派,只要對方是四川人,就是他們放對的理由凡是四川人贊成的,他們都反對;凡是四川人反對的他們都贊成……但在西園,兩黨竟坐到了一起,在小王駙馬這座精美的園林里,欣賞周邊三國所做的周禮演示。

西園聚會不光有蜀黨洛黨,還有數位朝堂官員,三位重量級人物尚書左仆射(左相)文彥博、尚書右仆射(右相)呂公著、樞密使章(樞相)也在其中。這三人再加上中書令呂大防,等于整個大宋地政事堂高官全聚到了西園。

參加西園聚會人數變了,聚會的目的也變了,而如果讓李公麟再來描繪西園集會場景,想必他繪畫的手法也將改變他從倭女翠依那里學到了唐畫的艷麗與重彩,又在趙興那里獲得了多種奇妙的油墨,加上他新學到的黃金分割布局手法,畫風也從素凈淡雅變的喜歡濃墨重彩,注重畫面布局。

……這些小小地改變,能引起大宋這個龐然大物稍稍改變前進方向嗎?:

快速導航: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