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74章 生與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74章 生與死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74章 生與死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1074章生與死

生死關頭,美少年源業平依然保持著迷人的風姿,他拿出一塊絲綢手帕,優雅的揩了一下額頭上并不存在的汗珠,沖所有在場的男性拋了個媚眼,然后用充滿磁性的,中性化的腔調,微啟紅唇吐出兩個字:“鑒弓!”

源業平這是存心找死

他雖然表現的不慌不忙,但實際上,他現在一張口,反而顯露了心中的無措,因為按規則,他應該把自己的三柄劍:太刀,打刀,肋差呈送給趙興驗看,但他跳過了這個程序,直接要求鑒定弓箭,卻正說明他慌的都忘了程序。書家文學5ccc.net

按規則,兩人應該從一堆弓箭中,選擇自己使用的弓。不是趙興不想進行公正比賽,但因為他平常拉慣了硬弓,那種軟飄飄的弓,射出的箭極不穩定,用這種弓與源業平比斗,對他自己反而是不公平的。

讓源業平使用軟弓,而趙興使用自己的弓,行不行?

規則上是允許的。但大宋禁止百姓攜帶弓箭旅行,尤其是面前兩人還是外藩倭人,那更不被允許攜帶遠程攻擊性武器穿越整個大宋。所以兩人登岸時,也知趣的沒帶上自己常用的弓。弓是管制武器,源業平想在外面買,也買不到。

所以他只剩下一個選擇:在趙興那堆弓里選自己要用的弓。這差距很要命。源業平用的是趙興制作的紫檀弓,這種弓最小的也在一米二以上,拉滿弓需要有兩百公斤的力氣。雖然拉弓是個瞬間爆發動作,但源業平是個長相秀美的男人,他玩刀地時候,別人拿他的刀術當舞蹈欣賞。讓著“她”,所以令他有了大名聲,但遇到趙興這樣從不憐香惜玉的巨人。沒戲!

反正是個死。源業平隨意地在趙興那堆弓里選了一個體積最小地弓……然后比賽開始了。

《禮記.射義》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又曰:“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后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這是說:射手要調節好心態,從身心兩方面鍛煉來提高技藝。而不是怨恨超過自己的強手。這樣,對手不再是仇敵,而是推動自己長進的“另一只手”。

孔子當年辦學,并不像現在城里中小學,成天光叫娃娃們坐板凳。根據孔子的教育理念,射是六藝之一。古時的射擊活動具有很強的文化儀禮性質,而作為學校教育課程的弓矢之教,更能讓生徒站起身來。切實感受一下“無體,無德智也”的真諦。

按孔夫子規定了射禮地細節:“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射禮開始時,趙興與源業平相互鞠躬。作為客人或者挑戰者,源業平首先登高,站在射箭臺上,他深吸一口氣,緩緩檢查自己的弓矢。審查完畢,將矢搭在弦上,他舒緩、但一氣呵成地拉開弓,嗖地一箭射出……正中靶上,然后……

射儀用的靶名“鵠”,也就是天鵝。傳統上它是草編成的,扎在木棍上,木棍插在遠處。“鵠”后還立有一張草席,是為了防止箭矢飛出去傷人的。而用草扎成標靶,是因為古時弓箭穿透力不強,標靶使用太堅硬的木質,箭矢擊中目標時會跳飛。

需要聲明的是:趙興絕不是故意使壞,所以才在這場射儀中使用了木質“鵠”。他只是誤中了現代影視劇的毒,以為古代地箭靶與現代的槍靶是一樣的,所以特地找技藝高超的木匠,加班趕工雕出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的一只木鵠還為此非常得意。

蘇軾不知道靶標出現了差錯,他以為射禮中地靶標格外特別,所以沒對木鵠有所表示。他點頭了,蘇門弟子都不敢異議,倒是李多說了一句,他說:“咱大宋的木匠手藝,該讓那群倭人愧死!”

蘇軾這群人赫赫有名,他們一臉“本當如此”的神情,搞得倭人心中膽怯,以為大宋的靶標改革了,天朝是射禮的源產地,他們改了,咱倭人也得趕緊動作落后,是要被鄙視滴

現在一射箭,倭人還不清楚靶標地差異,趙興已知道錯了。5ccc.net源業平那箭射中靶身,跳了下,落在地上。

源業平臉色有點青,他深吸一口氣,再度一箭射出好!這一箭終于在靶標上站穩了。

第三箭,又中了!

趙興暗自點頭。

他射過箭,知道射箭地技巧。拉弓動作是個爆發力,弓拉開了,瞄的越久,弓弦地持續拉力會導致持續用力的手臂發抖,手腕抖動一毫米,射出去的箭離靶標就會相差兩米,所以射箭需快。瞅穩了目標快速射擊,反而射的準。

這個人顯然不僅會耍刀,射箭上也下過功夫。想必這段時間他也勤練不啜,所以表現并不像樸寅光說的那么差勁。

射出第四箭后,源業平已經兩膀發沉,他現在發現靶標的差異多么致命。草扎的鵠,只要箭射出去就行,而射擊木鵠,需要調準箭矢的進入角度,才能避免靶上跳飛。勉力拉開弓,第四箭離弦了。軟弱無力的箭根本沒能飛到靶跟前,中途就墜地……以后,源業平一箭比一箭差……

輪到趙興了,他按照禮節先給眾人行了個禮,然后站到射箭的位置。

第一箭正中箭靶,強大的穿透力令整個箭靶都在搖晃。這一箭讓所有的人呆住了!

源業平猜想到趙興射箭技藝高,但沒想到能高到這種程度這一箭正中鵠的脖子,力量之大。竟將鵠的脖子射斷,而那支箭矢竟然還沒崩飛,它插在鵠體上。余力讓靶標顫抖搖晃。許久不止。

蘇軾也驚呆了。他知道趙興會武,但沒想到趙興地弓術竟然厲害到這程度,嗯,以前他在院子里練習,也沒見如此超水平發揮呀,今兒是怎么了?我竟然見到了傳說中的百步穿楊?

蘇門弟子也驚呆了!他們剛聽過趙興講述闖西洋的經歷,只替趙興經歷地危難而感嘆,但任憑他們怎么想象。也料想不到趙興在生存危機下磨練出地箭技如此駭人聽聞竟然一箭中頸!

樸寅光也驚呆了!他曾隱隱聽說,趙興在初入關東時,曾與一名中級武士打過一場,勝了。并因此獲得關東武士團的欽佩。對趙興的刀術他已經給與了很高的期待,但沒想到,此人傳說中的高超刀術,與他現在展示的箭術比,簡直不值一提。

世上竟有如此超絕的箭術。天哪,有些傳奇可能是真的譬如養由基。

趙興自己也呆住了咦,我明明瞄地是鵠身,怎么就射到脖子上了?天!落差如此大,只差一點就能射飛……我的脖子怎么在發涼……見鬼。再來!

趙興又以令人目不暇給的速度射出第二箭……這一箭又中了。中在鵠身。

趙興長長吐出一口氣。

這下子,源業平連質疑靶標的話都說不出口瞧人家射的,完全沒問題呀!怎么到自己,就如此困難涅?唉,人比人。氣死人啊。

郁悶吶。源業平別提有多郁悶了,他就好像一個去銀行打劫的土匪。好不容易籌劃好了,等闖進銀行拔槍威脅柜員時,那柜員告訴他:今兒是警察發薪的日子,在場的都是帶槍地便衣警。

他委屈的想哭!

古禮,整場射儀總共要射2箭,每人十二只。源業平只有兩支掛在箭靶上,趙興兩箭過去,已經追平了源業平的記錄。陳看到這種現象,激動地摸著腰間的刀,躍躍欲試我當大俠好久了,從沒有試過令人尊重的、合法砍人腦殼,今兒可有機會了,興奮吶。

蘇軾搖頭嘆著氣。樸寅光擰起眉毛,似乎在為這名美少年惋惜。蘇門六學士中,其他人都一臉肅然,似乎不忍心目睹后面地儀式,唯獨秦觀與李充滿了期待。

趙興又拉開了弓,源業平優雅地掏出絲帕,帶著迷人的微笑,灑脫地擦拭臉上的冷汗。這會兒,他的緊張再也掩飾不住了。

趙興捫心自問:這一箭,射還是不射?

趙興拉著弓,卻沒有松開弦,他在思考。

這一箭拉的弦太久了,手臂已開始顫抖,見到這種情形,誰都知道,這一箭毫無準確性可言了。但他們都看出了趙興地猶豫。生與死這一箭代表著趙興地決斷。

畢竟,除這一箭外,趙興還可繼續射九箭,剩下的九箭當中,只要有一箭射中目標,源業平都得去死。而以趙興頭兩箭所展示地射擊水平,想不中,除非他故意放水。

射禮的靶標離射箭點并不遠,換算成現在的單位,也就是十五米左右。這是古代禮儀中所規定的。因為古代的弓箭射的并不遠,十五米的距離可以讓大多數人射中,恰好滿足了士大夫的驕傲。至于勝利結果,則需要計算射中的數量。這個漫長的過程很好地消磨了士大夫的時間。

趙興還在猶豫。

這位源業平能隨意處置嗎?他在日本宮卿當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是許多公卿大人們的玩伴,公卿喜歡與這位英俊美少年來往,以顯示自己的風雅。一旦趙興成為他死亡的罪魁,那么,源業平將成為倭國傳唱悠久的悲劇人物,而在這場悲劇中,趙興的角色并不光榮。

日本是個喜歡悲劇的民族,源業平一旦成為悲劇人物,人們的同情心都將轉向他,他會在傳說中名流千古,與此同時,趙興也就成了千古傳說的狠心腸。

源業平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自從接到倭國寄來的兩封書信后。趙興一直忙地腳不點地,此刻勝利在望,生存的威脅遠去。那兩封信所帶來的疑竇便浮上心頭。

這位“超男”是繼源英明之后地關東武士團“公關負責人”。倭國人到底為什么上上下下都希望他去死。

且慢……趙興從不怕生死搏殺,喪命在他手中地人算起來有數打之多,但讓他作別人的手中刀,糊糊涂涂奪去一個與他不相干人的生命,還要讓他背負罵名,卻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打定主意,趙興手一松,箭直接離弦了。它輕輕擦過鵠身,射到鵠后面的草席上。

射完此箭,趙興伸了個懶腰,垂下了弓,散漫地說:“時值春暖花開、萬物復蘇,陽春三月、氣象萬千、蓓蕾初綻、春山如黛……汴梁城如此良辰美景,源兄匆匆而來,尚未暇目睹。我卻拉你在這里打打殺殺,實在遺憾。

不如這樣,源兄,且歇幾日,逛逛這舉世無雙的開封汴梁。觀賞一下天朝上國京師的繁華勝景,等源兄心定了,我也有空了,我們再繼續這未盡之賽……今日就到這里,該是鄉飲酒禮了。源兄。請入席。”

趙興說罷。拖著大弓,不管不顧的走下射箭臺。

按規則。他應該在鞠躬之后走下射箭臺,然后大家一起去喝酒表示比賽結束。但他卻沒頭沒腦地拖著弓箭跳下了比賽臺,現場的人都愣了,蘇軾首先反應過來,他含笑點點頭,似乎對趙興的處理手段表示很心安。

等趙興跳下臺來,紀守中還愣頭愣腦的問:“這算什么?這算暫停嗎?……什么時候繼續?”

趙興跳到臺下,咧開嘴一笑,答:“且待哪日我的心情好了,再說。”

這實際上等于把死刑變成了無期徒刑,如此一來,源業平、紀守中兩人連回國的資格都沒有,他們只能待在趙興身邊,隨時等待這場比賽完成。而在這場未完成的比賽中,源業平已經毫無機會了,他的命運全看趙興剩下九箭地臨場發揮。

愣了許久,紀守中無奈接受了這個命令,他苦笑一下,先向趙興致謝,而后輕聲向源業平說:“我可被你害慘了……這樣也好,你我待在天朝上國,雖終身無法返回故國,但對你……能與當代最偉大的詩人相識,日日請教,也算不負此生……”

從紀守中吞吞吐吐的半句話中,趙興已經知道,倭國定是發生了什么對源業平不利的事,他來大宋找趙興比賽,實際上就是為了尋求一個榮譽的死亡……

榮譽,莫非源業平做了什么不榮譽地事情?

喜好男風,在倭國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甚至被當作一種很有品味的文化人行為,這是唐風呀。唐風還不夠臭屁的,天朝人的愛好,在倭國誰不追捧?

如果因為趙興譏諷了他幾句,就要求生死決斗,理由是捍衛榮譽……嘿,按倭國地風俗,這算什么榮譽損害?這是夸贊!

趙興若有所思地望著這兩名倭人。他還沒問,那兩名倭人的動作卻讓他插不上嘴。因為比賽已結束,紀守中拋開剛才那幅刻板地面具,他神情激動的轉向蘇軾,用唐禮鄭重其事地致五體投地禮也不嫌地下泥濘。

“三月來鳴晚,鵑聲已太陳。何如今日早,聽此一聲新海外瀛洲學子紀守中拜見學士,學士的才華恰如天中明月,我等身處海外,平素仰望夜空,唯想能有一日,就近沐浴您那銀華,佛祖慈悲,能讓我有這個機會……

我紀守中當日聽到學士出面做鑒證人的消息,激動地哭了。感動啊,真沒想到,我,蝸牛、蜉蝣一樣的小人物,學士您肯親自出來做鑒證,您賜給我這份榮譽,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感激……有學士的垂顧,我便終生不能回鄉,也值了。”

說完話,紀守中激動的渾身上下哆嗦,許久才摸出一個皺巴巴的手本,鄭重其事的向學士遞出:“學士……這是學生寫得游記,請您務必賞光,請指教。”

蘇軾有點得意,有點自矜,有人不勝其煩,有點故作為難地接過手本,還沒等他打開看,紀守中哆哆嗦嗦又從懷中摸出……詩集、習作、皺皺巴巴的畫稿,潦草的不知寫什么的片紙:“還有……還有……”

源業平也不甘落后,拼命地從懷中掏:“我的,我的……”

接下來的場面就像是一個狂熱粉絲遇到偶像,紀守中激動地話都說不清了,前言后語毫無邏輯關系,只知道激動的說個不停,話題漂浮的讓人不知道他想說什么。

那名畫畫的倭女翠依也趕來湊熱鬧。剛才她用學自李公麟的鐵線勾描法連續繪制了幾副素寫,這時看到比賽進入尾聲,她捆著厚厚一摞畫紙,挨個請在場的名人提名留念會不會,現代粉絲請偶像簽名的習慣,就是從她這里流傳下來的?

輪到趙興了,趙興簽完名,翠依并沒有退開,她快速的解下了腰帶,衣衫隨之敞開……

這一動作將趙興嚇了一跳。沒等他反應過來,那名倭女恭恭敬敬的遞上自己的腰帶,趙興膽怯地快速瞥了一眼光天化日下,不好吧!

低頭一看,馬上知道自己誤會了翠依腰帶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名字,抬頭第一個是秦觀,最后的名字還是秦觀……居然還有米芾的名字!!

這腰帶叫做“血統帶”,那上面留下了每一個名字,都是與她度夜的宋人的簽名。這條腰帶將會被翠依家族尊重保存,以此證明她們的后代屬于“華族”,血統高貴。

翠依用手頻頻點著腰帶尾部的空位,殷切的催促趙興簽名,趙興郁悶的快要哭了:“沒有我什么事呀,干嘛,這不是栽贓嘛!……我可是剛成婚不久,你這不是……”

兩名倭人正狂熱的對蘇軾與蘇門六學士進行尾追堵截,蘇軾是古代作家中人氣最高的一位,生前死后都討人喜歡。他燒的肉叫“東坡肉”;沏的茶叫“東坡茶”;釀的酒叫“東坡酒”;用的硯臺叫“東坡硯”的,唯蘇軾一人。

這是整個亞洲的千年偶像,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人像蘇東坡一樣,令人一癡千年。直到一千年后,每年蘇東坡的生日,日本、韓國還舉行“壽蘇會”,為他祝壽除了天上的神靈,人世間沒有哪個人被人持續祭拜千年。

至圣先師孔夫子也沒做到這點,因為入侵的異民族不停地在中原建立自己的國度,所以孔夫子被連續祭奠的時間不及蘇東坡的一半。故而日本人才有那句話“除了天神,唯有蘇軾”。此刻,倭人親見自己的偶像,能不狂熱嗎?

倭人熱情之下,連帶的,連李格非、周邦式這樣的小名人也不能幸免。眾人當中,唯有陳沒有卷進去,他抱著懷中劍,用遺憾的神情打量著源業平的脖子,看的對方直發毛砍了這么久草席,陳已經習慣出刀前先選擇下刀部位了。

翠依還在頻頻點著腰帶尾部的空位!

ps:為了生,請投vip票!請!

網站分類導航: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