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62章 天上星辰掉落凡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62章 天上星辰掉落凡間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62章 天上星辰掉落凡間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1062章天上星辰掉落凡間晁補之最能欣賞這種華麗至極的舞樂,他拍著大腿,沖秦觀贊嘆:“少游,你看看你,你光看見田野上遍地野花香,怎就沒看見鼻子底下這家花獨艷呢?

瞧,這群歌舞伎哪個不比碧桃更佳!碧桃算什么,爛桃一個!虧你日日住在離人家,還拿爛桃當寶貨。你說你關起門來欣賞這些人的歌舞,誰能說你什么?離人,我看你今后可要把少游盯緊點,派個家人接送,令他上朝做事,散朝回家外頭什么宴請都打回去,這日子多好。”

說到這兒,趙興翻身問:“履常(陳師道)、方叔(李)剛來京城,還沒安排住處吧,我這房子大,少游兄就住在這里,兩位不如也搬來我處?”

兩人略微推遲下,齊聲答:“那我等就不客氣了。”

趙興呼喊仆人為兩位收拾房子,蘇迨與蘇過看天色不早,起身告辭:“眼看天要黑了,小弟家中還沒有安排,我等二人告辭了。”

“如此,王夫人且留在我這里,跟朝云一起住幾天”,趙興帶著詢問的語氣說:“老師不在家,干脆你兄弟倆白天也來這里吃飯,晚上自去,如何?”

“聽從哥哥安排”,蘇迨、蘇過拜謝。

蘇軾在貢院判卷,王夫人來趙興這里與朝云一起住,也算替兩兄弟減輕負擔。至于兩兄弟自己,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學業,所以要趕回家去,主持家務。

兄弟倆推辭了趙興派遣的家仆。慢慢散步回去,臨到家門口。年紀稍小的蘇過突然嘆了口氣,說:“有時候,我有點羨慕干兒(蘇軾給蘇遁起的乳名)。”

蘇迨先是沉默,最后也嘆了口氣。答:“有時候我也羨慕……這里有那么多兄弟玩耍,還有一位溺愛他的大兄,哎……”

趙興房里地歌舞仍在繼續,秦觀不停的要求趙興把胡姬也叫上來。向眾人展示一下聞名已久地胡姬舞姿,但趙興卻用“語言未通,調教未完”來推辭。這時,一壺壺淡味的瑯酒將眾人熏的陶陶然,眾人都趁醉吆喝吵鬧,吵得趙興惱不過,他也趁醉吼,轉移了話題:“我還有一首新歌,來,女娘們。我唱,你們跟著哼,把樂器都彈起來。”

那是一首現代版的“一江春水向東流”。依舊是鄧麗君唱地版本。趙興哼過一遍后,幾名詞曲嫻熟的倭女立刻接上調子……

唱完了這首“一江春水向東流”,歌女們立刻轉到鄧麗君版的蘇軾名詞“明月幾時有”。

這首歌大家感興趣,一是詞曲意境極佳,另一個是這是他們恩師所作。于是大家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醉眼朦朧……

將那群醉漢一個個送出府門。趙興雖然表面裝作不在意,但心中依然掛念著程濁的行動。煩悶無聊中,他便叫過那群倭女,教她們另唱一首新曲《送別》,慢慢地打發時光。

陳伊伊去陪他哥哥去了,趙興身邊唯有程阿珠陪伴。夜深,趙興看見臥在自己膝頭地程阿珠,小心的提醒:“阿珠,休息去吧。”

程阿珠聽了這句話,起身而拜,再拜,開口說:“奴這幾日也想,我歌藝舞藝不如這群倭女,識字算賬不如伊伊,打理家務不如阿夏……奴什么也不如人,唯有與官人結發之情,人不如我。官人,此時此刻,不要趕我吧,讓奴陪在官人身邊奴只會這個。”

趙興愛戀的摸摸程阿珠的臉,輕聲說:“這幾日忙來忙去,都沒顧上與你好好相聚,也罷,從明日起,我就關起門來與你廝守……且等明日,我把滿天的星星給你摘下來。”

程阿珠聽了,一點沒有懷疑趙興能否做到,她幸福的趴在趙興膝頭,繼續欣賞歌舞。

程濁是在半夜回來的,看到趙興屋里還亮著燈,他連忙趕來“請安置”,并向趙興匯報:“我等追蹤了卜慶兩座窩點,斬殺了十七人,據說我們曾射傷了卜慶……兄弟們不曾受傷,但我看到夜色已深,所以帶著兄弟們回來了順便拿了幾件卜慶丟棄的衣物。”

“好,你終于長大了”,趙興欣慰的拍拍程濁肩膀,看看他身上穿的鎧甲,那是一套備中鎧,血染紅了半邊。

趙興慷慨說:“這套鎧甲送給你了,你再去庫房撿幾件兵器,安置吧。”

第二天,一大早趙興讓人從庫房里抬來兩個箱子,開始招呼閑著沒事地學生制作手工。那是一堆散架,趙興親自動手將幾個青銅片用鉛錫鉚釘鉚在一起,從另一個箱子取出玻璃片鑲嵌上,眨眼間,一件古樸的歐式馬燈出現在他手中。

趙興在國內待得時間短,在三年航海期間,他利用海上旅行的閑暇,將自己地一些記憶記錄下來,并畫了相應的圖樣。這盞歐式馬燈是他回國后,命令工匠倉促打制,由于時間緊,只打造出來些散件,便被運來汴梁城,等待趙興現場組裝。

三年時間,趙興已經順藤摸瓜,摸清楚了中國玻璃的南海制作窩點。他這時才發現,其實中國早就有玻璃制作技術,并可分為南派與北派。

北派玻璃制作以洛陽附近為主要產地,這一派制作的是渾濁玻璃。北派玻璃是不屑于制作家用物品的,因為他們有更加暴利地行業制作假玉。直到現代,地攤上賣地那些廉價玉器,依舊是由河南當地制作的,所以這種假玉也被稱作“河南玻璃”。

南派玻璃制作技術時斷時續,在歷史中忽隱忽現,自宋以后則徹底消失。這一派是仿造水晶地,偶爾也制作一些透明器皿。他們銷售很隱秘,但這種隱秘,對趙興來說根本不算保密。他只要順著貨源物流方向逆向一查。便查找到了南海玻璃的根源。

趙興用一粒日本珍珠五萬貫的價格買通了玻璃作坊一個管事,獲得了玻璃配方。而后這個管事在他的護送下逃向倭國長門,最新的消息是:那廝在長門隱名埋姓,開設了自己地玻璃作坊。而趙興則在國內,悄悄的研制透明玻璃。

遺憾地是。這份玻璃配方似乎有點問題,制作出來的玻璃發脆,面積一大就容易碎裂。所以趙興就把它割成巴掌大小的碎片,采用拜占庭索菲亞大教堂式的拼花方法。把玻璃拼疊起來……這件馬燈就是他地新作品。

幾個學生看完趙興的手工后,一溜排開,叮叮當當,神態悠閑的裝配著馬燈。現場顯得很溫馨。陳陳師道、秦觀等人起床后,看到這幅場面,忍不住驚問:“離人,你怎么有興趣玩起工匠的技藝了?”

他們是在指責趙興玩物喪志,鼓搗奇巧淫技。

趙興手舞著釘錘,一指在場地學生,笑得很自在:“想當初大約是五六年前吧。程家坳一窮二白,村落周圍猛虎徘徊,我就是和學生們一起制作手工。熬過了那段貧困日子。

現在的程家坳,家大業大,雄踞黃州,一聲喝令,十萬大山的獵戶齊聲響應。

恍惚之間。幾年過去了。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溫當初的創業日子。我心甚為寧靜。”

在場的學生聽了,臉上不由自主的浮出會心的微笑,他們手中的釘錘敲得更專心了。

秦觀不覺得有啥好,然而陳卻一推孩子陳不群,喝道:“去!”

陳師道長身而起,撈起一把釘錘說:“我也學一下。吾愛此燈精美!”

李從小困倒,聽到趙興講述從貧困中崛起的經歷,不禁肅然起敬。這那里是奇淫巧技,分明是自強不息么,他跳了起來,撿起釘錘,在學生們地指導下叮叮當當的敲打著,將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全傾瀉在手下。

秦觀愣了一下,說:“我不跟你們瘋,今兒我要去吏部拿官誥,你們忙,離人,接你地馬一用。”

晚飯時,后花園的地上已經擺滿了做好的玻璃馬燈,程夏熟門熟路的拿著一個本子一支筆,挨個登記學生們的產量,并檢查馬燈地質量。這當中,似乎未受訓練地陳不群、陳師道與李做的活兒最粗糙。程夏都不收這三人活兒,直接讓他們把自己地手工拎回家去……

等程夏檢查完畢,趙興吩咐在馬燈里點起蠟燭,把燈放入草叢中。

當夜,雪化干凈了,地面上微微有點濕,但天空非常晴朗,月如鉤,一抹銀牙掛在天空,繁星點點,草叢中則燭光一片,趙興摟著程阿珠坐在屋內窗前,指點著草叢中那片繁星說:“阿珠,你瞧,我把天上的星星給你放到院中了。”

秦觀白天去了一趟吏部接受任命,沒有參與制作馬燈。這時,他也被院落里的璀璨驚呆了,背著手與陳師道、李留戀燈叢,禁不住詩興大發。

陳師道也詩興大發,不過這人做事有個習慣,喜歡每一句都有典故。做詩的時候,要把自己關到房子里,獨自一人苦思,屬于那種苦吟派詩人。

這樣的苦吟詩人做詩的時候,他老婆要趕緊抱著孩子回娘家,家仆們也要把院里的雞都抱走,躲得遠遠的看他的屋門,整個院子要保持絕對安靜。什么時候他的屋門開了,大家的苦刑便終止了。身在趙興這個院子里,他顯然沒有那種苦吟條件,所以他雖然詩興大發,但只能急得沖李翻白眼。

李從小孤獨慣了,待在趙興這座院子,他仿佛又回到了宗族的懷抱,兄弟姐妹一大群,彼此用數字相稱,透著親切,與此同時,院子里人來人往的像個自由市場,一會是飯店的廚師來討教心得,一會是附近商鋪的老板來與馬夢得商量貨價與數量。這種喧鬧令陳師道痛苦不堪,卻讓李感到格外溫馨。

人舒服了,就沒有詩性。所以李漫步在繁星中,只顧品嘗這難得的寧靜。沒注意陳師道的焦急。

燈叢中,那些倭女又唱起了昨天學會的“一江春水”,眼前地繁華勝景,配合那感傷的詞句。悠揚地音樂,令人如醉如癡。

程阿珠也如醉如癡,趙興伏在她耳邊,低聲說:“動手準備吧。”

程阿珠知道趙興說什么。她的耳根通紅了。趴在趙興身后的陳伊伊正在使勁用瘦小的肩膀扛趙興,希望他能在窗前給自己留出一條縫來。無奈,趙興地身體對于她來說實在太龐大,她折騰累了,趙興卻好像沒感覺,氣的陳伊伊用力擰趙興。

秦觀在草叢中閑逛著,逛久了有點冷,他一貓腰,順手從草叢里撈起一盞馬燈,邁著方步走了兩步。一回頭,看到陳師道與李呆呆的看著他,他一咧嘴。說:“你倆也撈幾盞……沒關系,我等與離人,兄弟也!離人對兄弟們向不見外,我們也就別跟這廝見外了(liao)。”

果然,坐在窗戶后的趙興見到秦觀這種行為。在屋內高喊:“多拿幾個。這玩意自己用、送人都很體面地。”

趙興身邊,程阿珠扭了扭身子。趙興身子一側,讓她做得更舒服。陳伊伊乘這個空隙擠到窗前,她望著滿院的“繁星”,正想發一兩句感慨,程阿珠已語帶不滿的說:“官人,不要!這燈雖然是官人的物事,但既然官人制給奴看,奴希望把這些燈都收起來。以后官人外處去做官,奴一人在家寂寞了,就把這些燈擺出來,再想想官人的情意,奴死了也值。”

趙興一聽,趕緊又沖窗外急吼吼:“罷了,少游,這些燈都是用過的,送人不妥,自用也不合適,你先放下,等過了今日,我從庫房挑好的配件給你裝,送你些新物事。”

秦觀提著燈,瀟灑的轉了個圈,看著燈光在夜空中發出一道閃亮的光帶,他有點不舍,揚聲問:“比這個還好?”

“少游,怎那么不曉事,快放下”,王夫人帶著朝云從雪地里漫步走來,她取下秦少游手里的燈,放回原地,嗔怪地說:“焚琴烹鶴,大煞風景!今日本來是一片美景,你取一盞,我取一盞,這兒還能賞玩嗎?”

秦少游尷尬的向王夫人行了個禮,一溜煙跑了。陳師道、李二位則乖乖的向王夫人行禮,跟在王夫人身后。趙興見王夫人出現,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向王夫人行禮。

“哎,可惜上元燈會時離人不在京城,否則,這京城又該是怎樣一番景象”,王夫人感慨道。趙興沒有接這個話,他向跟在后面地朝云悄悄問:“遁兒怎么樣了?”

朝云低聲回答:“今兒他跟幾位哥哥玩了一天,晚上滾到他們屋里去了。恰好我這幾日也勞累了,便由他去玩,自己休息一下。”

王夫人聽到身后的交談,一邊欣賞著,一邊說:“你們老師明天判完卷,傍晚到家。遁兒這幾日身體既然好了,便隨我一起回家吧。”

朝云連忙答應著,趙興看到一個守門的門子站在遠處,躲躲閃閃的,又竭力想讓趙興發現的樣子,他招手喚過來,問:“有事嗎?”

門子垂首回答:“左鄰秀才麻述麻深遠,右鄰助教(宋代官學低等官,也是三教九流人士地尊稱)鄒蘊鄒子安、與附近老郎(年長者尊稱)前來拜訪,大官人,見,還是不見?”

趙興不滿地皺皺眉頭:“不是告訴過你們嗎?我這幾日閉門休息,等待發榜誰都不見。”王夫人皺了皺眉,還沒說話,秦觀不知又從哪里跳了出來,他手里提著一盞紫銅燈,一邊晃著燈,一邊插話:“還是見見吧,他們這是敦親睦鄰,這是一種汴梁習俗,怎好不見?”

王夫人點頭附和:“汴梁習俗,若有新住戶遷入,左鄰右舍會在他安居之后,帶酒茶等物拜訪,告訴他本地商鋪情形,以免新人不便或上當……也有人終日無所事事,只帶著茶壺去每家串門子閑談。你已經安居三日。這時間,恰好是鄰居拜訪的日子。”

趙興聽了一愣。

怎么。東京人也有這禮節?

現代社會,他曾在電影上看到西方社會盛行這種敦鄰睦友地禮節,在他想來,京城人士不欺負他這個外地人。已經算是燒香拜佛了,怎么,宋代人會如此純樸,純樸的令他懷疑這是群“西化人士”。是“香蕉”、“海歸”。

原來,這傳統很中國!

趙興在這里又以現代思維看待宋人了。現代,沐浴在胡人陽光下成長起來的京城人士喜歡欺生,因為有這種顧慮,所以他才關起門,不敢與鄰舍接觸,只想等混熟了汴梁城,再與鄰人交往。沒想到,他倒是小心眼,在禮節上落入后手。

幾個鄰居立刻被請了進來。這幾人果然有汴梁人士的風格,他們每人手里都提著個茶壺,似乎漫漫長夜無心睡眠。打算在趙興這里長談,看著他們手中的茶壺,趙興又覺得有點好笑。

除了手里地茶壺外,這些人還端著一碟宋代點心,他們殷勤地遞上點心。說著宋代敦鄰的套話。趙興心里暖洋洋地寒暄著,恍惚間。仿佛處身于一部外國電影中。因為,現代唯有外國電影中,鄰居才會端著點心來拜訪新住戶……

不過,外國人不提著茶壺拜訪鄰居。

麻秀才身份最高,他領銜開口:“自學兄在這里安置,院里日日飄出誘人地香氣,東京六大名樓的名廚出入此間,川流不息,弄得我們整日饑腸轆轆的……我就說吶,新來的該不會是個廚子吧,沒想到前幾日看見蘇門學士出入,一打聽才知道,學兄原也是蘇門子弟大才啊,蘇學士看中地人,能簡單的了嘛……學兄在上,受小弟一拜。”

趙興謙虛幾句。這時,庭院里歌聲已經停止,女眷們都回避了。燈海里重新冒出了秦觀與陳師道、李。鄒子安鄒助教望著滿院,解釋自己拜訪的動機:“原來如此……唐突了!我等原本該在明日白日拜訪,但看到大官人這里一片通亮,疑為失火,故叩門求見冒昧冒昧,望大官人勿責怪。”

鄒蘊是位房東,他老爹為他掙下了一片院落,如今他靠出租院落為生,也就是現代所稱的“包租公”。麻述是位老秀才,屢試不第。此人祖上當過小官,在內城有一片宅子。他靠出租內城宅院給官員生活,自己帶著家眷住在外城,期望能通過苦讀詩書,恢復祖上榮光。

汴梁城像麻秀才這樣“一心求上進”地還不多,因為這個地方謀生太容易了,安逸的生活,讓他們大多數失去了上進心,只顧享受這一片繁華。

麻秀才最熱心功名,所以他年紀雖大,卻將有貢士頭銜的趙興視為學兄。看著他微白的鬢發,趙興倒有點不好意思,他謙虛幾句,領著這些人來到燈海,與秦觀等人見面。

聽了秦觀與陳師道這幾位才子大名,不會詩文的人也要跳出來縐幾句,以顯得自己不是俗人。麻秀才先是珍重問安,而后訕訕詢問秦觀的佳句,秦觀人來瘋,手里提著燈,瀟灑地在院中走來走去,正需要別人欣賞,馬上邀請麻秀才同賞燈海……

幾名渾身冒酸水的人碰在一起,就想磁鐵陰陽兩極自動吸引一樣,立刻騷性大發,要冒幾句酸水。他們或者做苦思態,或者晃著腦袋,不停的吟誦……啊,趙興這里有酒有菜,寫作環境京城無二,讓這些騷人樂不思歸。

假使不騷,為了多停留會兒,多吃點美食,也要裝騷。

陪他們轉了片刻,趙興又見那位汴梁城雇來的門子,站在遠處沖他頻使眼色。他懊惱的問:“又怎么了?”

“大郎,門口來了幾位訪客小地認出來了,其中兩位是相國寺的私場子(相撲手),他們抬了一個人,非要求見大人。說是大人不見,今晚他們就不走了。”

趙興眼珠都沒有轉,立刻反問:“要求見面還要使出脅迫手段……今晚,幾位少爺中誰出去了?”

宋代不稱“少爺”,這個稱呼是趙興帶來的。門子顯然知道趙興說地是什么,他馬上回答:“是旺舍人(程旺)。小舍人帶著一隊人出去,有大半個時辰了。”

“喚夏舍人來,告訴他趕快把程旺召回來……去問問陳公子,看看他醒了沒有,能不能見客?”趙興順勢也把“少爺”一詞換成“舍人”。

門子聞令退下,他晃了晃腦袋,邊走邊低聲嘟囔:“奇了,迪功大人怎還沒見門口是誰,就開始布置接客了。”

陳公川的身體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只是他戀奸情熱,與宜娘膩在一起不愿意出來見人而已。身為越南貴族的他,能獲得宋歌伎的親睞,令他熏熏然陶陶然忘乎所以。聽趙興地召喚,他一溜小跑地竄出,恰好望見遇趴窗口向里張望的妹妹,他匆匆打招呼:“妹子,怎不進去?別擔心,哥哥好著呢,等等,興哥喚我,我回頭與你聊,屋里地宜娘還請你照顧一下。”

陳公川竄了幾步,見到那一片燈海,立馬指揮不動腿,他走向秦觀準備一起發騷。早知他脾氣迎上來的趙興一把撈住,指了指大門:“走,門口有你想見的人。”

趙興并沒有接觸過相撲手除了李應。這時候幾個相撲手求見,一定是為卜慶而來因為李應的婆娘已經得了撫恤,拿那筆錢跟一個漢子回鄉下去了。所以只能是卜慶。

趙興沒有驚動燈海里尋章做句的人,他悄悄退出,暗地召集幾名學生,提著杖刀走出府門,陳公川則讓幾個學生攙著,一副虛弱無力的樣子,陪趙興出迎。

門口處,一見趙興出迎,一名光著膀子的漢子立刻從擔架上跳起來,跪倒在地,兩手高擎著一根荊條,垂首不語。

趙興也不說話,他舉著刀,沉默的掃視著站在門口的這群人。一點數,居然有十一位之多。

趙興不說話,不等于別人不說話,迎面幾個人一見趙興出迎的場面,其中一人仰天打了個哈哈,上前一步說:“大官人真是個聰明人,一聽我們來訪就知道究竟。來來來,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樊樓卜慶,他一時不小心,冒犯了貴親,特來負荊請罪。”

趙興依舊不說話,他冷冷的打量著跪在身前的卜慶,將他身后那群“豪杰”視為空氣。

卜慶身材并不高,跪在地上的身體顯得并不健壯可就是這樣一個個子不高,也并不健壯的人,竟把持了汴梁的地下社會,他的兇暴令人聞風色變。可見權力的魅力可真大。只要擁有權力,這樣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竟然把汴梁數萬賣笑為生的歌伎視同草芥,并令整個汴梁城噤若寒蟬!

剛才說話的那個人依舊在呱噪:“大官人,卜慶無心之失,請大官人……”

程夏看到趙興恍若未聞,他明白趙興的意思,立刻打斷對方的話,怒斥:“住嘴,你是什么東西,竟敢跟我家大人這樣說話,還不跪下?”

“大人”,這個詞一出,在場的那群人打了個哆嗦,剛才說話的那個人強辯:“便是一位大人,也不能不講江湖規矩,卜慶來賠禮”

“住嘴!”趙興開口了,他舉著刀,臉色冷冷的說:“你也配跟我談江湖規矩?!”:

快速導航: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