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1045章 打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45章 打斗

第1045章 打斗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訂閱:

宋時明月

第1045章女人在面前赤的打斗

再向前走,是相國寺,離的很遠,相國寺的喧鬧已經傳到趙興一行人耳中。

那就像一個開了鍋的大鼎一樣沸騰著,吵鬧著、叫嚎聲、壞笑聲、吆喝聲、聲嘶力竭的叫賣聲混雜成一片。那情景活像一個現代市。

迎頭的是幾個相撲坊,這是“野場”宋代相撲分兩種,一種是軍中相撲士,每逢重大節日朝廷會派他們出來表演,這些人稱之為“內等子”。另一類是民間相撲手,靠表演謀生,這種相撲場面被叫做“野場”。

相國寺入口處就是幾個“野場”,現在正在進行的是女相撲手的表演。宋代的女相撲手表演頗似后世那種女子摔跤比賽,這些女性相撲手身穿很少的衣物進行摔跤表演,表演一會兒,她們身上的衣物便在廝打中被扯去,于是兩名女相撲手,就在近乎赤狀態下,繼續進行搏斗。

這樣的相撲表演,它比現代的“相撲秀”似乎更加穢,這居然是在宋代,被人稱為禮教嚴苛的宋代。觀賞這種相撲比賽的主力也不是市井百姓,是朝廷官員及其家眷。

這里還在內城,站在皇城墻上可以看到相國寺的表演。不當執的官員在購物完畢,都會帶著家眷來到相國寺前觀看相撲表演。而當值得官員,則偷偷站在皇城墻,眺望這里的表演。

宋人純樸,他們還不知道表演與競技的區別,這場相撲表演,誰勝誰負都是安排好的,決定勝負的因素在于“賭金”的多少。趙興看的這場表演,觀眾是下注的。在表演臺上已堆著厚厚一層銅錢,臺中間劃一道線。代表競技地左右兩方。下注的人選中一方投注。

看表演的某些官員純粹是色中惡鬼,他們不在乎輸贏,只想比賽激烈一點,好一飽眼福,就把手里的銅錢灑向臺中間這些錢全歸勝者。

按慣例,相撲臺上的銅錢撲的越厚,比賽似乎越有觀賞性。于是,臺下觀看的官員及家眷一邊把銅板扔到臺上。一邊聲嘶力竭的吶喊助威。他們地情緒激動,活像現代觀看拳擊比賽的那種熱血場面。

趙興處身其中有點不自在,畢竟,看到女人在面前如此赤的打斗,讓他很不適應。他注意看了一下,發現朝云與程阿珠她們臉上都沒有反感表情,那位陳伊伊居然也學著場邊那些婦人,向臺子上猛灑銅錢。

是我錯了嗎趙興捫心自問。

可這是宋代。宋代人習以為常的事竟然如此怪異。

據說,那位砸缸的司馬光也看不慣這種現象,他曾經在一份奏折里說:“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眾,后妃旁侍,命婦縱觀,而使婦人戲于前”,太不成體統了,因此請求皇帝禁止此類游戲。然而,宋仁宗終究沒有下令禁止。

這就是宋代。

宋人的賭博習性是極重的。而宋代也是中國賭博習性最重的時代,民間傳說,骰子地大小規則是趙匡定的,開國皇帝既然這么好堵,群臣也有樣學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記敘賭博的花樣:“夫博者,……且長行、葉子、博、彈棋。近世無傳者。若打褐、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之類,皆鄙俚不經見;藏弦、樗蒲、雙蹙融,近世廢絕;選仙、加減、插關火,太質魯任命,無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戲、奕棋,又唯可容兩人;獨彩選、打馬,特為閨房雅戲。”可見,這位著名女詞人,也是一個狂熱地賭博愛好者。

也正因為如此,宋代的賭博行為是公開而合法的。大多數賭博都是“為當地稅收做貢獻”,所以,如果看到有人在宋代抓賭,那基本可以肯定,此人是個穿越人士,至少是從明朝穿越過來的。

相撲之所以在宋代如此盛行,是因為它與賭博密不可分,所有觀看相撲比賽的人,多在誰勝誰負。[首]每個人都在為場上的比賽而揪心,但他們想不到,這僅僅是一場表演,勝負已經安排好了。

不一會,結局果如趙興所料,那位壓軸最多地女相撲手不出意料的輸了,場中地賭場負責人吃下了那些賭注,而后賠付了賭贏的人,心滿意足的帶著盈余的賭金轉入后場,場中一片叫罵聲,唯有那些不擲錢在相撲臺上的人滿意地看著這場比賽地結束,他們飽了眼福,又沒有得失之心,自然滿意。

宋代有三個大的賭博節,分別是元宵、冬至、寒食,在這三天里,全國百姓都可以公開賭博,賭博地形式主要是“關撲”。這三天之外,可以公開賭博的形式唯有賭場和相撲場,而相撲那種在光天化日下博彩的性質,讓賭徒尤為沉迷,所以女子相撲手退場后,觀看比賽的人依然沒有退去,反而越聚越多,因為正戲開始了。

接下來上場的是男子相撲手依舊是表演性質的比賽,然而比女子相撲激烈了許多,等兩隊男子相撲手表演結束,撲臺的擂主上場了,他先是跟幾位徒弟表演了一下相撲的絕活,而后,捧出一個大盤子,上面摞滿了銀元寶。捧盤的人繞場一周,而后將銀盤置于臺中心,用一塊紅綢布蒙起這就是懸紅,有人能打敗擂主,則可把這盤銀元寶捧去。

但是,能打贏嗎?

設擂的相撲擂主都會被挑戰設下重重規矩,比方說:借口立下生死狀,要求你在東京城里找個當地人作保然而,你不會找見保人的;

接著,他們會要求你先跟他的徒弟過招,先跟一位徒弟打,打完之后是兩位或者三位徒弟與你交手,然后是女相撲手上場……這叫“闖三關”,以此證明你有挑戰的實力。

這三關里,對付女子相撲手最累,因為你不能對女人下重手。那樣場邊的人會起哄罵你不憐香惜玉。而這些女子相撲手最會纏人,她們會把你的力氣一點點壓榨出來,然后一點不給你休息時間,讓擂主出馬把你轟下臺去。

《水滸傳》中就曾描寫過這種場面,燕青第三次交手的是為婦人,是擎天柱的老婆,燕青不得不在臺上“輕拿輕放”,這才通過了第三關。

趙興是現代人。對這些賭博作弊技巧早已爛熟于胸,但他身后地幾個隨從卻不知道,他們被擂臺上的人撩撥的熱血沸騰,不停的慫恿趙興上臺,或者請求他允許他們上臺展露一下身手。到后來,連朝云都用期盼的目光看著他。

趙興無動于衷:“我傻啊,我自己累一身臭汗,讓別人掙錢。自己只收獲一場哄笑,這事不能干……不僅我不能干,你們也不能干”。

看到自己這番話沒起什么作用。趙興又換了一個角度,繼續說:“謀生不易啊,掙點錢養家糊口,連妻女都要出來戲,上去干啥,砸人飯碗嗎?”

這番話終于起了作用。幾名隨從壓下了沖動。

可他們平靜了,場下的人不愿意。

趙興長的雄壯。站在臺下如鶴立雞群,擂臺上的人,擂臺下地人早已盯上了這位一臉平靜的漢子。臺上的人本來就肩負著撩撥人上臺的使命,而臺下觀眾里也混有那些幫閑,專門慫恿人上臺比試。以便娛樂觀眾。

那一大盤元寶放到那兒。他們慫恿與煽動,總能讓幾個沖動鬼上去搏一下。但現在趙興如鶴立雞群,大家都在盯著他,聽此人身邊幾個隨從的意思,此人還是有一點身手,現在他不上場,下面的人沒人敢跳騰,結果臺上臺下經過一頓眼色交流,幾名幫閑便向趙興擠去。

“官人,我等平常就在這條街上討食,早看那位撲天雕不過眼,那廝武藝也就平常,官人何不上前試試身手……那盤銀子可有三百兩啊!”一名幫閑舔著臉說。

撲天雕?!趙興差點笑出聲來,都知道宋人愛給自己取個綽號,沒想到這名擂主也綽號“撲天雕”。

趙興無動于衷,他轉身招呼幾名隨從,準備繼續閑逛,臺上的人急了,說話也樂起來:“兀那臺下的,白長這么付狼亢身子,卻原來是個縮頭烏龜,上來呀,上來呀,瞧這一大盤銀子,上來端走呀。”

趙興還能忍得住,無動于衷地招呼人向后走去,但臺下有人不愿意了,一個梳著奇特發型的壯漢,咚的翻上了擂臺,瞪了副牛眼盯著臺上叫囂地相撲手,氣勢洶洶的問:“你罵誰?”

這是一名遼國男子,他是場中第二高的漢子。趙興正在往外走,相撲臺前最高的就是他,所以他以為自己被罵了,便跳上臺去應戰。

根據后代的墓葬研究,南方宋人的遺骨都在一米五七之下,而北方宋人身高有到一米七地。然而,同時期的遼墓、西夏墓、金墓等墓葬族人,最低身高都在一米五九之上。

也就是說,同一時期,西夏、遼、金三個國家地百姓,平均身高比宋人高至少兩厘米。證明遼人在趙興面前是小矮個,但他一米八出頭的身高,在一群一米五左右的人當中,也是高出一個頭的雄偉巨人。所以他認為擂臺上的相撲手是在說他,也不為過。

這個時代,宋人喜歡相撲,遼國相撲比賽也很盛行,在遼墓葬中也經常可以看到描述相撲比賽地畫面。而且,相撲比賽最終在北方流傳至二十一世紀,在南方反而逐漸消亡,所以遼人比宋人更喜歡相撲游戲。

證明遼人顯然也是個玩過相撲地,他一上臺,吼過幾句后,立刻當胸揪住臺上那位相撲手,一個嫻熟的動作將對方拎起,擲落在臺下。

身后響起一片喧鬧聲,但此時趙興已經不管不顧,繼續向下流趕。

辟臨相國寺地古玩商店,賣的都是些假古董。中國制作假古董的工藝,在宋朝到了頂峰,宋徽宗酷愛古董,他將制作假古董的人才招進皇宮,專門設立了御用偽造坊。在皇宮中批量的偽造古玉器,這也造成了宋代古董假貨最多。相國寺附近的古董店就是假貨集散地。

然而,古人沒有商標意識,他們也不認為偽造古董是個詐騙行為,所以即使皇帝買到了這時代的假古董,也只會埋怨自己沒有眼力,學識不夠,沒能辨別真偽。

這也成了傳統。到二十一世紀這項傳統仍存。

別人不知道古董奧秘,趙興知道,所以他壓根沒有購買古董地意思,既然沒有這份心,他逛起來就顯得格外悠閑,一路走一路看,拿出在秀水大街殺價的本領,狠狠砍價。結果,這一行人一路走過,身后哀鴻一片。

古玩店的老板能不欲哭無淚嗎。喊價三百兩的玉洗,趙興還價一兩,而且決不糾纏,不賣就走人,結果令老板欲哭無淚。

朝云這輩子沒見過還價這么狠的人,蘇東坡也愛逛這片古玩店。可他遇到老板開價三百兩的時候,頂多是為二百八十兩努力爭一爭。沒想到,前幾天蘇東坡喜滋滋的花二百五十兩買回的一塊玉筆筒,今天趙興花二兩,買了倆。

程阿珠對這些奢侈品沒有貴賤地概念,陳伊伊高興了。按店老板的推薦。那些造型古樸的瓷器都是漢唐時代的古董,珍貴非凡。結果趙興給她論筐稱,買了一堆……這樣拿回宮去,還不讓姊妹們羨慕死。

等到趙興掃蕩到最后一家古董店時,整個相國寺這片的古董商都已經知道了街上闖來一個快刀手,斬價又恨又毒。最后這位店老板正在與客人洽談一筆生意,看到趙興進來,唯恐對方壞了手頭這番交易,他帶著哭腔說:“神,啥話別說,店里的東西你看中啥拿啥,愿給多少錢隨意。”

正在店中與老板談話的客商好不郁悶啥時俺也有這待遇。

趙興不為已勝的隨手拿了套文房四寶,操了幾卷上好地宣紙,隨手丟下二兩銀子,在老板的歡送中,恩賜般的走到大街上,抬眼向來路掃去,路邊拉客人地伙計見到他的目光望過來,紛紛躲回店內,一時之間,整條古玩街顯得很空蕩。

人都閃到兩邊,剛才那位擂臺上見到的遼國男子顯然贏了出來,他得意洋洋的昂首闊步的走著,身后還跟著幾名隨從。

這廝贏了,倒一點沒客氣,連人裝銀子的盤子都端了過來,身后地隨從炫耀的將那個銀盤舉過頭頂,邊走邊向周圍地人吆喝。

“南人玩什么相撲,那小身板,我們爺一根指頭就戳倒……”

這時,隨著那位隨從的叫囂,滿街宋人都厭惡的轉過臉去,回避在道路兩邊,倒顯得趙興站在街心的身影特別顯眼。

真的經過一番搏斗嗎?趙興瞇起眼睛打量對方,遼人地衣服絲毫不凌亂,鬢角連汗都沒出,難道他這么輕易就闖過三關?

此刻,元宵過去不久,除了正午時分,陽光有點懶洋洋外,現在地天氣還是有點冷,趙興抬頭望著天空,現在大約十點左右,對方真要經過一番拼斗,這么點路,他的汗不應該下去。

遼人地目光在趙興身上停留了一會,又轉向趙興身后的蕭氏兄弟,眼里充滿疑惑:“宋人也有這么高大嗎……頭下兵?我遼國的頭下兵怎么給宋人當奴仆。”

蕭氏兄弟接過趙興遞來的東西,閃身退下了路邊。他們沒有說話。

古人沒有國家概念,大多數被擄搶到北國的漢人奴隸,也都把自己當成了北國人。當然,這些漢人奴隸當中,也不是逃歸故國的人,但只要遼國發現,他們便會張口向宋國索要這群“逃奴”,而且一要一個準。

為了不影響兩國邦交,宋國會把這些千里逃歸的志士們抓起來,送還遼國。而遼人會在邊境線上,當著宋朝官員的面斬殺這些千里逃歸故國的人,以警示后來的逃亡者。

久而久之,沒有人再想著逃回故國了,一旦進入頭下軍,他們的祖國就是遼國。

宋人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其中也有頭下軍很大的功勞,這讓頭下軍對宋人有一種輕蔑。讓他們聽從一個懦弱宋人的指揮,這在當時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對面那個遼人很驚訝。

遼人一路走來,氣勢洶洶,周圍的人紛紛回避,唯有趙興還站在路中央,而且此時趙興已將雙手騰空,臉上的神情分明是一副找茬模樣,隨著遼人越走越近,遼人身后幾名衙役已經按捺不住,他們閃現著身形,快速的向趙興掠來。

是了看到那幾名衙役的身影,趙興恍然。

原來這名遼人身份不簡單,他也許是名使節,所以衙役們暗中保護他,這些衙役的出現攪了那場相撲決斗,相撲臺的擂主不敢引發“外交爭端”,所以自認不敵,讓這名遼人端走了銀盤。

“你這小子倒是手快”,趙興毫不顧忌的叫囂著:“剛才我也在臺下,本來打算買完東西回去收拾那小子,沒想到你搶先把銀盤端走了,且慢,留下銀盤,再做一番賭賽如何?”

趙興的話里帶有濃重的南方腔,是典型的淮南宋語,那位遼人皺了皺眉頭,立刻向蕭氏兄弟喝道:“漢兒,你們怎到了南朝,是逃奴嗎?”

趙興勃然大怒:“我家奴仆怎由得你教訓,庫克,你活的不耐煩了?”

ps:上菜了,請上vip票!將繼續更新,請關注!你來到大宋習慣嗎?請投票支持!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