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1038章 傳說中的君子國寶藏(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38章 傳說中的君子國寶藏(上)

第1038章 傳說中的君子國寶藏(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1038章傳說中的君子國(上)

什么大富貴?

趙興沒有直接跟他們說。準備了兩三日,趙興帶著陳氏兄妹提供的“舌人”,再加上趙興在碼頭上認識的湖州移民王元愚,一同操船出海。

陳氏兄妹雖然是福建闖海人后裔,但中國人只要一讀書,就以闖海為恥,因為當時的教育認為:只有耕讀傳家才是最高尚的。趙興所說的“大富貴”并沒有引動他們隨船出海,他們只是派了幾名水手、幾名“舌人”登上了趙興所屬的兩艘船,作為幫助而已。

所謂“舌人”,現在稱呼為“翻譯官”。

此外,蒲易安也沒有隨趙興出海,他忙著整理自己的業務,沒空陪趙興玩。唯有趙興帶的兩艘船上,水手們一個不拉地追隨他而去。

大海茫茫,海面上是很難確定方向的,但走了一日,篙師劉三已略略猜到趙興要去的地方,他趕忙闖進趙興的艙室,焦急的問:“綱首,我們這是要去麻逸嗎?”

趙興正在艙室里,在一張大羊皮紙上畫著圖案,劉三只瞥了一眼,發現對方似乎畫的是航海圖,他趕忙避嫌似的扭過身去,表白說:“趙大官人,我什么都沒看到。”

這年代,航海圖意味著寶藏圖,都是家族世代傳承的。因為搶奪一張航海圖,還經常發生累累血案,屢見不鮮,所以劉三才這么敏感。

不過趙興卻沒有回避他的意思,他敲了敲桌子,指著那張圖說:“沒什么,你看看吧,這張圖就是我許給你的寶藏。”

劉三扭過臉去看那張海圖,以他的知識,看了半天依然看不清圖上畫得縱橫線指的是什么。既然趙興說這張圖是許給他們的寶藏,他就不再避諱了,指點著圖上的線條問趙興:“大官人,這些線畫得是什么?”

“這是我從蒲大官人那里學到的航海繪圖法”,趙興耐心的指點著圖上的內容解釋:“你說我們要去麻逸,不錯,你的方向感很正確。

瞧,我們從廣州市舶司出港,應該向這個方向走,才能到達麻逸,但從柴棍走,要走這個方向。瞧,這個十字線就是指南針指的北方,這條斜線就是航行中,與指南針指向的北方所形成的夾角……你明白了嗎?”

趙興幾句話就解釋清楚了圖上的線條,劉三望著這張圖,愣了半天神,又問趙興:“大官人,我們宋人都知道從廣州怎么航行到麻逸,可并不知道從大越航向麻逸的路線,你怎么用筆一勾一畫,就知道我們該走什么路?”

劉三說這話時,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崇敬態度。這下子他才相信,為什么書中常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趙興第一次下南洋,卻比他這個老航海更識路,居然用筆推算出麻逸島的確切方位。

其實,他的崇敬錯了。趙興乃是這個時代的特例,趙興告訴他“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其實對他是個誤導。因為在愚民教育體制下,秀才出了門,也不會知道除了圣賢書以外的“天下事”。

“圣賢書”認為,如果讀書人知道百姓的稼穡農商問題,是“小人哉”——一千多年前,圣人的弟子曾問過夫子稼穡農商,夫子如是回答。

“推算麻逸的方位,不是多么難的事”,趙興很不以為然的回答:“這技術一千五百年前就已經有了,黑衣大食人把它叫做‘三角函數’,它來源于一個叫‘希臘’的國家。”

這話太深奧了,劉三根本無從理解,他指了指圖紙,專注于具體問題:“大官人,我隨你去倭國,去高麗,去遼國,那時,我們有時有船引,有時,去的地方與船引上的目的地全不相同……這些且不說了吧,大官人,當初我們隨你闖遍東海,你曾說:許給我們一個潑天富貴,可麻逸有什么?

我聽過海商說過麻逸,傳說,那是一個‘千戶之國’,島上土人窮的連衣服都穿不起,拿紋身當做衣服。我大宋的商人航行到那里,他們壓根買不起貨物,只能賒借……不過,聽說麻逸島民的信用很好,都說那是個‘君子國’。

聽說,每有宋船靠上麻逸國,麻逸人都劃著獨木舟靠到船上,先向宋商賒借貨物,而后劃著小船前往附近小島,與當地土人交易。事后,麻逸人不昧良心,必定會駕舟返回宋船,按事先約定的價格,絲毫不少的付給宋商貨款。

我聽說,麻逸人這樣跟我大宋商人交易,都百余年了,倒沒有一例欠債不還的——可這不代表什么。麻逸小島,一船貨物足夠他們吃幾年。宋商一般不愿與他們交易,怕他們吃不下一船貨物,若不是遭遇風暴,貨船漂流到附近,宋人絕不會停靠麻逸。

大官人若是許給我們的富貴就是麻逸島……我勸大官人現在就想好怎么安撫船員。”

“你不懂”,趙興不慌不忙的問:“你知道南珠嗎?”

“當然知道,不就是南海產的珍珠嗎……麻逸有南珠,以前倒是聽說過,大官人說的那場‘潑天富貴’,若是單指南珠,那還差一點。”

“你錯了”,趙興卷起了羊皮海圖,耐心的向劉三講起一些現代珍珠之事,他的語氣像一位教導孩子的父親:“你剛才所說的‘南珠’,指的是南海銀唇蠔或金唇蠔的珍珠,嚴格的說,它應該叫‘南海蠔珠’——有人把它簡稱‘南珠’。

真正的‘南珠’,指的是白碟貝中所蘊含的珍珠。白碟珍珠貝體積很大,是所有珍珠貝中體積最大的,它所孕育出的珍珠能有蠶豆大小,而‘南海蠔珠’最大也不過像豌豆。唯有大過蠶豆,才是真正的‘南珠’。

而‘南珠’中最珍貴的是‘金珠’……聽說過金珠嗎?孤陋寡聞了吧,‘金珠’不是指黃金打成的珠子,它指的是一種金色珍珠,南珠中的珍品。想想看,金光爍爍、形如蠶豆大小的珍珠,一顆能值幾何?這難道不是一場‘潑天富貴’嗎?”

劉三直接被趙興的話擊倒了,他流著口水,暢想了半天才回過神來,質疑說:“‘南珠’在麻逸島?大官人,我們曾去過倭國,你認為倭國的‘東珠’比‘南珠’如何?我國珍珠,每年不過萬貫左右的生意,大官人還不許拋售……”

趙興搖搖頭:“你又說錯了,倭國產的不叫‘東珠’,‘東珠’只產于黑衣大食的波斯灣,唯有波斯灣特有的軟體動物‘翼貝’所產珍珠,才被稱為‘東珠’。不過,由于黑衣大食在我們的西邊,令我們把‘東珠’誤稱為‘西珠’。但我告訴你,真正‘東珠’大如豌豆——大號的豌豆。

真正的‘西珠’還在更西的地方,那片地方叫北海,那里產的珍珠才叫‘西珠’。至于我們誤以為的‘東珠’,它的正確名字應該叫‘倭珠’,也是一種蠔珠,叫做阿克雅(Akoya)蠔所蘊含的珍珠,只有綠豆大小。”

劉三口水濕了甲板,依然沒有發覺,他充滿敬畏的問:“大官人,書上也寫這些東西……我的意思是說,這些東西你都是從書上看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趙興別有意味的吟唱著。

劉三這才發現口水已經打濕了他的前襟,他趕忙擦了擦下巴,又問:“大官人,既然麻逸有這么大的‘金珠’,為什么男女不曾聽人說過,為什么大官人不自己取走這場富貴?”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